第7章 金口才是成功的資本(6)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叢書15本)
- 許召元編著
- 4728字
- 2016-03-01 15:46:03
優美的說話,包括正確的發音、適當的速度、豐富的語句、話中略含幽默、良好姿態等各方面,這些都可以靠學習和鍛煉而成功。
名畫家唐伯虎,他很看不起在他家對門的那人家。
因為那人家并不是世代書香而是半途發跡的。他們家有一位母親和五個兒子。有一天,這五個兒子為其母親祝福。親朋畢集,熱鬧非凡,只因不是書香人家,在這祝福之中,少有文墨的點綴,未免美中不足。這時候大家想起對門的唐伯虎是一位才子,如果能夠有他在這里書贈一些什么,那一定可以增光不少。正在這樣祈求的時候,唐伯虎居然備了一些薄禮,前來慶壽了。那家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的高興,就是許多親友,也是十分的高興。
在席間,因此請他題詩了。唐伯虎毫不推卸,立刻拿起筆來,第一句寫的是“對門老嫗不是人”,第二句尚未寫下,主人親朋,個個都對他怒目而視了。因為今天祝福,大家應該十分高興,說些吉利話才對,現在請他題詩,他竟罵起人來,這怎么不叫人憤怒呢?因為他是有名的才子,所以大家只是怒目而視,不以非禮舉動對他。
預備看他下一句怎樣罵法,然后再來發作。唐伯虎感覺到大家的怒火立刻要爆發了,因此寫上“九天仙女下凡塵”。這一來,又把大家的情緒緩和了下來。大家都覺得這真是一位才子,用一種罵人的口吻,寫出了一首極好的祝福詩。唐伯虎并不是真心來祝他所看不起嫗的壽,他要罵一下那位壽婆,才是他的真心。可是,他看了周圍環境,知道罵了人不會有好處,所以雖然脫手寫了出來,還是立刻改變口吻,使已經罵出的話也成為不是罵人的話,這靈敏的手腕,便是顧慮別人的反應了。
你覺得一個人多說話好呢?還是沉默好?按言語是鐵,沉默是金的說法便是沉默比多話好。
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而一個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個搭客都趕快逃離它。同時,多說招怨,瞎說惹禍。
正所謂言多必失,多言必敗,只有沉默才永遠不會出賣你。
一個說話隨便的人,往往沒有責任心。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
我們絕對要少說話,尤其當有陌生人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座時,因為如果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點,也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和經驗的機會。
說話要說得少而且說得好。因此,在我們人生中,有兩種訓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美而文雅的談吐。如果我們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適時沉默,是很不幸的。我們常因說話而后悔。所以,當你對某事無深刻了解的時候,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少說話固然是美德,但人既處在社會中,盡可少說卻不能完全不說。既要說話,如何說得又少又好,則此中藝術不可不研究。所以在任何地方和場合,最好能少說話,非至不能不說時,緘默是值得提倡的。若是到了非說不可時,那么你所說的內容、意義、措辭、聲音和姿勢,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么場合,應該說什么、怎樣說,都值得加以研究。無論是探討學問,接洽生意,交際應酬或娛樂消遣,從我們口里說出的話,一定要有重心,要能具體、生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雖未必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朝這目標走去是不會錯的。要知道為了能使你的話令人重視,唯一的秘訣是少說話。
少說話的人就能靜靜地思索,使自己說出來的話更為精彩。
做一個忍耐的聽者,是談話藝術當中一項重要的條件。因為能靜坐聆聽別人意見的人會是一個富有思想,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當中,開始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則是最得人尊敬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任何人所喜歡。因為他善于思維,所以為眾人所信仰。那么怎樣做一個良好的聽者呢?第一是要專誠。
別人和你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要注視著他,無論對你說話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專誠是一件必需的事情。
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不可做著一些絕無必要的工作。這是不尊重的表現,而且,當他偶然問你一些什么時,你就會因為不留心他所說的話而無從應付了。其次,聆聽別人的話時,偶然插上一兩句同情的話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加上一個問話也是非常需要的。因為這正表示你對他的話留心。但不可把發言的機會搶過來,就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除非對方的話已告一段落,應該讓你說話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此外,無論他人說什么,你不可隨便糾正他的錯誤,若因此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那么你就不能成為一個良好的聽者了。批評或提意見時,也要講究時機和態度。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
有些人常喜歡把一件已經對你說過幾次的事情再說,也有些人會把一個笑話說了多次還當新鮮的東西。
作為一個聽者的你,此時就需要一種忍耐的美德了,你不好對他說:你已經說過幾遍了。這話會傷害他的尊嚴,你唯一應做的事是耐心聽下去,你心里應該明白他是一個記憶力不好的人,你應該同情他,而且他對你說時是表示好感的誠意,你應該同樣用誠意來接受他的善意。
但如果說話的人滔滔不絕,而你又毫無興趣,覺得浪費時光。你應該用更好的方法來使他停止這乏味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不可傷害他的尊嚴。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出他的第二個話題,而這個話題既是他內行的又是你所喜歡聽的。
說話的困難
說話是雙方面的,甚至是多方面的。當一個人站在講臺上面演講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在講,無論他講的是他自己預先擬好的講詞,或是別人替他準備的講詞,只要他懂得演講的技巧,把那講詞明白生動地講出來,那就完成了演講的任務。可是要作一次好的談話,卻不只是講,還要善于聽,不僅要把自己的話講好,還要善于聽別人的話,而自己所要說的話,也不能像演講一樣,可以事先完全準備妥當,照講無誤,而是要有很多隨機應變的才能。
當你面對一個人談話的時候,如果你只一大套一大套地把自己想好的話講出來,而不了解對方的看法和興趣,不能觀察對方對你的話有什么反應,有什么疑問,不能及時地解除對方心里的癥結,那你就不能算是一個好談話者。
在演講時,你的思想只順著一條線發展,不停地講自己單方面的意見。在談話時,你的思想至少要順著兩條線發展,一條線是你自己的,一條線是對方的。一方面你自己當然要有你自己的立場、態度和推理的方法,另一方面你還要懂得對方的立場、態度和推理的方法。
如果你談說的對象,不只一個人,那么,你的工作就更為復雜,你所要顧到的方面就更多。因為每個人的思想、嗜好和推測都是不同的。例如你的說話對象不只一個人,而是兩個人,你的工作就有點麻煩。有的時候,在某一點上,他們甲乙兩人都不同意你的意見,而在某一點上,甲同意你,乙卻不同意你;或是正相反,乙同意你,而甲又不同意你;或者,甲和乙都不同意你,而他們彼此之間也互相不同意。這時,你的思想線不再是兩條線,而是三條線。你必須同時能照顧到這三條線的發展,考慮到它們的互相影響,如果你是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談話者,你還要避免一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你的興趣,不能偏重一個人,而忽略了另外一個人。你同甲談得太多,會使乙坐在那里發悶。這里只是簡單地說三個人,如果超過三個以上,那你就更不容易應付了。所以學會怎樣談話,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
法國大哲學家羅斯費柯說:與人談話,如果把自己說得比對方好,便會化友為敵。反之,則可化敵為友。
說話的影響效力,有如此之大,試看社會上許多名人巨賈,販夫走卒,要是你說他們好到如何如何,誰不喜歡?
這在一般說來,即所謂拍馬屁。俗語有云: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但這往往又是具有高尚品格者所不愿為的,而且也不容易說得恰當。
說話時,讓別人先說,一方面是表示你的謙遜,使別人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你可以借此機會,觀察對方的語氣神色及來勢,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機會,這不是兩全的方法嗎?可是有許多人,說話總是喜歡搶先,好像自己先說了,便可以壓倒對方,或者使對方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同時有許多人說話一開始便滔滔不絕,自以為是一個長于口才者,須知別人會因此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事實上你已經失敗,這實在并不是談話了,完全是你說人聽,以后你將不受人歡迎,人們見了你只有避而不見了。倘若你是一個商店職員,對一個上門的顧客,滔滔不絕地在宣傳自己的貨物如何優美,顧客對你天花亂墜的說話,最多也不過認為是一種生意經,決不會相信而就購買的。反過來,你如果給顧客有說話的余地,使他對貨物有批評的機會,你成為對此貨互相討論的人員,你的生意便做成了。不過,察言觀色是多么困難??!
在社交上,我們也??吹皆S多人,因為喜歡表示和人意見不同,因此得罪了許多朋友。所以常常有些人,有些書,總是勸人不要表示自己的不同意。這種作法,其實是很片面的,而且也是不老實的。我們每個人都更喜歡忠實的朋友。
說話的能力
誰要是善于談話,誰就可以把他的生活弄得非常有趣。對于一般不會談話的人,要知道隨時隨地都有機會作談話的練習。練習的機會多,改進的機會也多。而且,練習談話的效果,也是很容易看到的。到處都有你練習談話的題材,到處都有你練習談話的對象。不過,你必須事先分析一下自己談話的能力。我們一般人都不能說是很樂觀健談的,而同時也不能說是對于談話這件事一竅不通。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有一點長處,懂得一點談話的方法,不過沒有鄭重其事地,科學地去研究而已。
假使你有決心把談話的能力提高,請回想一下你自己過去談話的經驗。
你可以問問自己:
①我是不是見了別人,就覺得好像無話可說的樣子?
②我是不是很難找到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談話題材?
③我是不是常常說些犯了別人禁忌的話?
④在我發覺我的話使別人發生靈感時,我是不是很狼狽?
⑤我能不能把我所要談的問題,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談,適應每一個不同的對象?
⑥我是不是在某些人面前,就有很多話說,而在另一些人面前,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⑦我是不是在遇見別人不同意我的意見時,我只有再三地重復已經說過的話?
⑧我是不是喜歡和別人發生爭執?
⑨別人是不是常常說我固執?
⑩對于年紀比我大,或是地位較高的人,我有沒有給以適當的尊敬?
我跟別人談話時,我的一般態度,有沒有錯誤?
我能不能根據別人的態度,來調整自己的態度?
我是不是不能引起別人的發言?
我是不是能使談話很順利地進行而不中斷?
我是不是能夠很自然地改變談話題材?
我是不是知道應該在何處結束我的談話?
我是不是口齒不清?
我的聲調是不是不悅耳?
我是不是常忘記別人姓名?
我是不是常用一些不大雅的俗話?
諸如此類,必須先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哪一方面發生了困難。這樣,當我們談到那些問題的時候,你才會特別加以注意的。
可是無論你有多少困難,你也不必灰心,即使你現在像啞巴一樣不會說話,我們也有辦法把你醫好的。
假使你真有誠心解決你不會說話的問題,你就不要偷懶。
你用個本子,逐項地記下你每一個問題,并且把你過去的經驗也記錄下來。
例如你要記起來究竟在什么人的面前,你感覺到無話可說?為了什么原因呢?你要自己先想一想。
單是這樣還不夠,你最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留心地觀察一下,你跟別人談話時的情形。
到一個星期的結尾,你再在本子上記下你應該最先要改進哪一點。
然后一個星期跟著一個星期下去,一面看書,一面研究你自己的情況。一面看看書中所講的,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一面又把你自己的經驗所得,記在本子上。
如果你肯這樣做,在3個月之內,你就可以取得驚人的效果。
有人說口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他們的口齒所以伶俐,是因為運用字句語氣,以及態度發音等有了訓練的緣故。例如你說:“我到一家理發店去理發,在××街和××街的轉角處。門牌是436號?!痢两终谛揆R路。我記得這家理發店是五年前開的。”講了一大套,別人還不知道你這個故事的要點是什么,也許你所講的這些都是不必要的。你講此話的要點,是你走進了一家理發店去理發,有一個理發師,是你大學的同學,他為什么作起理發師來了,這才是這故事的要點。抓住要點,要了解聽者的興趣集中在那一點。少用對話,進行要快一點。在重要的關節,講得詳細,其他地方,用一兩句話交代過去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