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序言
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魯國人,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出身平民,自稱“北方之鄙人”,人稱“布衣之士”和“賤人”,漢代王充說:“孔墨祖愚,丘翟圣賢。”墨子曾仕于宋,為大夫,自詡“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墨子師從史角之后,傳其清廟之法。又學于儒者,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明于《詩》、《書》、《春秋》,因不滿儒家禮樂煩苛,于是棄周道而用夏政。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十種主張。
為宣揚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生徒,尋常親從弟子數百人,形成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上說“王公大夫”,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幾乎“遍從人而說之”。《莊子?天下篇》稱贊說:“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而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跡所至,東到齊,西游鄭、衛,南至楚、越。曾徒步行走十晝夜至楚,與公輸班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對宋的侵略戰爭。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制作,曾制作“木鳶”,三日三夜飛翔不下。還長于守城之術,其后學總結其經驗為《城守》。墨子還在辯說方面有所成就,他是戰國名辯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跡分別見于《荀子》、《韓非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其思想則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學《墨子》一書中。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結。《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子》原有71篇,而流傳至今的僅15卷53篇,佚失18篇。學術界一般認為《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張,不僅適用于戰國時期,也適用于現代。他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等主張,不僅與現代生活不相違悖,而且還有啟迪作用。
《墨子攻略》一書,正是墨子兼愛、非攻等思想在現代管理學中的活用。書中融墨子的智慧與管理精義于一體,以淺近的筆觸,反映了墨子的思想重點,論述了顛覆傳統的柔性管理學。希望讀者能從淺顯處了解墨子的為人,接觸墨子的思想,收獲切實可行的現代管理知識。
毋庸置疑,墨子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人。胡適稱之“也許是中國出現的最偉大的人物”,魯迅稱之“是中國的脊梁”,毛澤東稱之“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無論是當時還是當今,墨子的思想都具有巨大的發掘研究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劉燁
2006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