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口才是成功的資本(5)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叢書15本)
- 許召元編著
- 4962字
- 2016-03-01 15:46:03
要魯智深不近女人不飲酒,他能做到;要他不懲殺世間的惡人,實在難辦。但此時若答“不能”,則法師必不許其剃發為僧,他就無處藏身了,因此來一個靈活應付,回答“知道了”,法師面前過得關,又不違背自己的本意,真是兩全其美。
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話不必直說時,要用委婉含蓄的手法。
從前,有個酒店老板,脾氣非常暴躁。一天,有個客人來喝酒,才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
老板聽后大怒,不由分說,把客人綁起來,吊在屋梁上。
這時來了另一位顧客,問老板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這家伙硬說是酸的,你說該不該吊人?”來客說:“可不可讓我嘗嘗?”老板殷勤地給他端了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皺眉瞇眼,對老板說:
“你放下這個人,把我吊起來吧?”這位客人委婉含蓄的說法,既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又顯得非常藝術。
有人曾問美國總統林肯:“你當總統的滋味如何?”
林肯回答道:“你聽說過一個故事么?有個人全身被涂上焦油并裹上羽毛,用火車運到城外。”
這個人問到底:“這滋味究竟如何?”
林肯說?“要不是為了這事的榮譽,我寧可走路。”
真是說得含蓄、得體。一句話既不失當總統的榮譽,又使人體會到當一位世界大國總統的艱辛。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了增強交際的效果,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
美國有一位傳奇式的籃球教練,叫佩邁爾。他帶領的迪爾大學籃球隊曾獲得39次國內比賽的冠軍,使球迷們為之傾倒。可是有一年,他的球隊在蟬聯29次冠軍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慘敗。比賽一結束,記者們蜂擁而至,把他圍個水泄不通,問他這位敗軍之主此時此刻有何感想。他微笑著,不無幽默地說:“好極了,現在我們可以輕裝上陣,全力以赴地去爭奪冠軍,背上再也沒有冠軍的包袱了。”
曾兩度競選總統均敗在艾森豪威爾手下的史蒂文森,從未失去幽默。在他第一次榮獲提名競選總統時,他承認的確受寵若驚,并打趣說:“我想得意洋洋不會傷害任何人,也就是說,只要不吸入這空氣的話。”在他競選第一次敗給艾森豪威爾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滿幽默力量的口吻,在門口歡迎記者進來:“進來吧,來給烤面包的驗驗尸。”幾年后的一天,史蒂文森應邀在一次餐會演講。他在路上因為閱兵行列的經過而耽擱,到達會場時已遲到了。他表示歉意,并解釋說:“軍隊英雄老是擋我的路。”史蒂文森使用巧妙含蓄的語言,用一句句輕松、微妙的俏皮話,說得很委婉,改變了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聽眾感到他并不是一個失敗者,而是贏者,使他在人們心中不可消失,值得紀念。
這便是說話委婉含蓄的美妙之處。關于委婉含蓄的表達,大致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是仔細研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同義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含蓄效果;
二是由外延邊界不清或在內涵上極其籠統概括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含蓄效果;
三是有許多修辭方式,如比喻、借代、雙關、暗示等可以達到含蓄的效果;
四是有些事情,不必直接點明,只需指出一個較大的范圍或方向,讓聽者根據提示去深入思考,尋求答案,可達到含蓄的效果;
五是通過側面回答一些對方的問題,可以達到含蓄的效果。
最后,使用委婉含蓄的話要注意,委婉含蓄不等于晦澀難懂,它的表現技巧首先是建立在讓人聽懂的基礎上,同時要注意使用范圍。如果說話晦澀難懂,便無委婉含蓄可言;如果使用委婉含蓄的話不分場合,便會引起不良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許多人在說話中有一些毛病。雖然這些毛病不具有決定意義,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會大大影響我們的談話效果。
一般人在交談中,常常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用多余的套語。有些人喜歡在交談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語。例如,一些人喜歡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當然啦”一類詞句;另一部分人喜歡加太多的“坦白地說”、“老實說”一類的套語;也有人喜歡老問別人“你明白么?”或“你聽清楚了么?”;還有的人喜歡老說“你說是不是?”或“你覺得怎么樣?”,如此等等。像這一類毛病,你自己可能一點也不覺得,要克服這類毛病,最好的辦法是請你的朋友時刻提醒你。
第二,有雜音。有些人談話本來很好,只是在他的言語之間摻上了許多無意義的雜音。他們的鼻子總是一哼一哼地講著,或者是喉嚨里好像老是不暢通似的,輕輕咳嗽著,再要不就是在每句話開頭用一個拖長的“唉”,像怕人聽不清楚他的話似的。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決心,是可以清除的。
第三,諺語太多。諺語本來是詼諧而有說服力的話,但諺語太多也不好。用諺語太多,往往會給別人造成油腔滑調、嘩眾取寵的感覺,不僅無助于增強說服力,反而使聽者覺得有累贅感。
諺語只有在恰當的地方才能使談話生動有力。在使用諺語時,我們應盡可能使其恰當。
第四,濫用流行的字句。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會被人不加選擇地亂用一番。例如,“原子”這個詞就被濫用了,什么東西前面都牽強加上“原子”如:“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第五,特別愛用一些詞。有些人不知是因為偷懶,不肯開動腦筋找更恰當的字眼,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別喜歡用一個字或詞來表達各種各樣的意思,不管這個字或詞本身是否有那么多的含義。例如,許多人喜歡用“偉大”這個詞。在他的言談中,什么東西都偉大起來了。“你真太偉大了”,“這盆花太偉大了”,“今天吃了一餐偉大的午飯”,“這批貨物賣了一個偉大的價錢”,等等,給別人一種華而不實的印象。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多記一些詞匯,使自己的表達盡可能準確而又多樣化。
第六,太瑣碎。許多人在談話的過程中瑣碎得令人討厭。
例如,講述自己的經歷本來是最容易講得生動、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歡聽別人講其親身經歷。但是,許多人講自己經歷的時候,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鋪直敘,覺得自己的所經歷,樣樣都有味道,都有講一講的必要,結果反而使聽者茫無頭緒,雜亂無章,索然無味。
講經歷或故事,要善于抓重點,善于了解聽者的興趣集中在哪一點上,少用對話。在重要的關節上講得盡可能詳細一些。其他地方,用一兩句話交代過去就算了。
第七,喜歡用夸張的手法。夸張的手法有一種引人注意的效果。不過,我們不能把夸張的手法用得太過分、否則,別人就不會相信你說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你不可能每次都說的是“非常重要”
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話,因此,不要到處用“非常”、“最”、“極”
等字眼,否則,當你在無數的“最”中有一個真正的“最”
時,又怎樣表示呢?難道你能說“這件事對我是最最最重要的”么?如果你真這樣說,別人聽了也會無動于衷,因為他們認為你是一向喜歡夸大的人。
除了上述七點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自己在談話中的聲調、手勢、面部表情等方面,努力使各個方面協調、得體。這樣,我們就能大大增強自己說話的吸引力。
不要害怕張嘴
能不能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并不是由課堂上的成績來決定,而是根據平常周圍事物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不加掩飾地直接表達出來,往往很能令聽眾感動。
目前的你,應該不是想成為大政治家,靠辯舌來扭轉世界,也不是想成為隨機應變的名演員或廣播員吧!
大概也不是想做業績領先的推銷員,因為要想擁有一流的好口才,必須更努力很多倍,并非一般人都可做到的。
從前,在同事們相聚的歡迎會、歡送會等休閑活動中,敢上臺唱歌的,大多數是歌喉不錯的實力派。因為那時候還不怎么流行伴奏。當然,也有些人會在酒醉之后,亂叫亂唱一番,發出類似噪音的聲音,一直吵鬧到散會為止。
不過,有一個先生倒是每逢大家聚會時,必然會被眾多掌聲請上臺。他完全無法拒絕大家熱情,只好每次都唱同一首歌,那就是被同事們昵稱為“阿濱”的先生。
阿濱很聰明,每當別人要求他唱歌時,他總會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五音不全,唱起《五月的天空》。
不可思議的是,只要阿濱的這首歌一唱出來,其他的美妙主旋律都因而失色,完全不能與阿濱的歌聲抗衡。
他總是那么認真,正正經經地唱著這首一成不變的歌,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這首。而且總是固定地慢半拍,當他開始唱“五月的……”時,速度還算正常,等唱到“天空……”就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阿濱既不害羞,也不恐懼,仍然以他那認真的表情,繼續唱下去。
聽他唱歌的人,幾乎都笑彎了腰,在大家笑得快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阿濱仍然繼續唱著:△△△△“太陽……又上升……”△記號代表他唱到這些部分時,聲音的抖動。大家聽到這里,更忍不住笑得前俯后仰!
不過,大家的笑聲中,絕沒有一絲輕蔑,因為個性溫和的阿濱,緩和了會場中稍嫌僵硬的氣氛。他不像一些自以為很會唱歌的人那樣,在臺上炫耀自己的優點。
相反,他是以另一種風格來為大家制造歡樂。聽了他的歌以后,讓人覺得血液暢通,神清氣爽,這“五音不全”
的魅力還真大呢!
在辦公室里一向很嚴肅的經理,到了慶典會或年終的晚會上,如果還是一本正經地,向大家作一番特別訓話,大家一定覺得受不了,認為此人的出現真是掃興。
經理應該去看病了!
因此,阿濱的歌聲雖然并不完美,卻很令人開心,達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歷史上的雄辯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認為說話笨拙的人,以下就是一個例子。
狄里斯生于公元382年,在西歐被稱為“歷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的聲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些什么。
不過,他的知識非常淵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當深邃,很擅長分析事理,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當時,在狄里斯祖國希臘的首都雅典,有很嚴重的政治紛爭,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受到重視。一向能先提出時代潮流和趨勢的狄里斯,認為自己缺乏說話技巧是很不適宜的。于是他做了一番充分的考慮,并且準備好演講的內容,從容走上了演講臺。但是,很不幸的,他遭到了可憐的失敗。
原因就在于他那發出的低音和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于別人無法聽清楚他所說的話。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訓練自己的膽量和意志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打的巖石大聲喊叫,回家以后,又對著鏡子照自己說的話的嘴形,作發音練習,一直持續不輟。
狄里斯就是這樣努力了好幾年,直到他27歲時,終于再度走上臺向眾人演說。
辛苦的努力總算有了成果。他這次盛大的演講,得到了許多的喝彩與掌聲,而狄里斯的名氣,也就這樣打響了起來。
作為一名政治家的狄里斯,為了協助自己的國家的政治發展,才盡力發揮潛能。雖然發音、口齒都可經練習而變好。但是不管說得多清楚,如果沒有深邃的想法和分析事理的能力,也不能成為最好的雄辯家。還是要努力才能實現理想。
提高說話的有效性
說話的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從現實中鍛煉出來的。
俗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人若沒有良好的口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好像鳥兒沒有羽翼一樣。
要想有良好的口才,首先是正確的發音,對于每個字,都必須發音清楚。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注意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等。這些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在說話的時候,對于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匯。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當然,良好的說話,應該是用大方、熟練的語句,而且有豐富的詞匯,可以應付說話的需要,使內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說話的速度是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的,說話太快使聽的人不易應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為說話快些,可以節省時間,其實說話的目的,是使對方領悟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講話的人,或者是聽話的人,都必須運用思想,否則,不能確切把握話中的內容。當然說話太慢,也是不對的,一方面既浪費時間,另一方面會使聽的人感覺不耐煩。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訣竅,我們必須看清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后才能獲得成就。在說話的時候要認清對方,顧慮別人的反感,坦白直率,細心謹慎。宜常常談話,但每次不可太長,說話的時候不可唯我獨尊。
因為我們說話的目的是說明一些事情,使人發生興趣。
所以要清晰!要明白!
信口開河、放連珠炮,都是不好的說話方式。信口開河并非表示你很會說話,相反的,證明你說話缺乏熱誠,不負責任。至于說話像放連珠炮,那只有使人厭煩,因為你一開口,別人就沒有機會啟齒了。
在公共場合說話,你要顧慮到別人的安寧,聲音不要太大。假如你是對眾人演說,要注意自己說話聲音是否能使每一個人都聽得到。形容一件事,或者一個人,都必須恰到好處。過猶不及,夸大之詞不一定收到預期的效果,實則相反,言過其實,定會受人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