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癌癥看中醫(1)

1.鼻咽癌

一般早期的鼻咽癌幾乎感覺不到身體有任何不適。當腫瘤擴張浸潤發展,瘤體表面的黏膜破潰或發生感染時,患者才會出現少量鼻出血或帶血絲的鼻涕,此時極易被人忽視。人們往往以為,早晨起床后從口內吸出的鼻咽分泌物(俗稱鼻咽痰)帶有血絲或血塊是有熱、上火或發炎,其實并不那么簡單。

還有的鼻咽癌患者初起時為單側鼻塞,隨著腫瘤長大,鼻塞現象逐漸加重,繼而出現兩側鼻塞。若腫瘤發生在耳咽管附近,則會堵塞耳咽管造成中耳腔氣壓失去平衡而出現耳鳴、聽覺減退,甚至耳聾,有的還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鼻咽癌引起的頭痛癥狀也相當普遍,一般為一側固定性或持續性頭痛,多由腫瘤侵犯到顱骨或壓迫到腦神經時所造成。隨著病情的發展,當鼻腔被全部堵塞時,患者鼻咽部會流出腐臭的分泌物,說話時鼻音極重,口臭也重。

腫瘤再發展下去,多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單側淋巴結腫大,開始時會摸到一個能活動且無疼痛的小腫塊,以后腫塊越來越大,如果受到感染時,就會出現紅腫和疼痛。繼之腫塊因癌癥侵襲淋巴管周圍的組織而粘連固定,變得像是生了根般的固定不移,推之不動。不過亦有少數腫瘤局限在鼻咽部周圍,不會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鼻咽癌發展中,可出現各種不同癥狀,如面部麻木、眼和下頜疼痛、面部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一側嗅覺減退,一側出現視物模糊、視野縮小、眼球固定,上瞼下垂,復視,一只眼睛看不見甚至雙眼全盲;咀嚼困難、舌咽神經痛、吞咽困難、流涎成絲狀連綿不斷、反胃;聲音嘶啞、咳嗽、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甚至有聳肩無力、舌頭歪斜、舌偏癱、言談困難等。

鼻咽癌屬中醫疑難雜癥范疇,古中醫稱之為“上石疽”,“失榮”癥,“頑顙”癥或“腦砂”等。古醫籍記載:“有流臭黃水者,甚則腦亦作痛,俗名腦砂。”“……肺開竅于鼻,肺氣通于鼻,肺氣不和則上焦熱盛,迫血離經,出現鼻衄(流鼻血)。若氣急凝滯,膽必受累,肝膽熱者,可移于腦,而成鼻淵,又稱‘腦漏’,‘腦崩’。”“失榮者……其患多生肩之上,初起微腫,皮色不變,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動,半截一年,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瘦削,破爛紫斑,滲流血水,或腫泛加蓮,穢氣熏蒸,晝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潰越堅,犯此俱為不治。”“失榮……如樹木之失于榮華、枝枯皮焦,故名也。生于耳前后及項間,按之石硬無情,推之不肯移動,如釘著肌肉者是也。漸漸加大后,遂隱隱疼痛,痛著肌骨,漸漸潰破,但流血水無膿,漸漸口大內腐,形似湖石,凹進凸出,斯時痛甚徹心,胸悶煩躁……”古中醫學家對此癥的起因、臨床表現作了詳細生動的描述,特別對癌瘤轉移于頸淋巴管的臨床表現更為確切,并指出這種病為難治之癥,不是沒有道理的。歷代中醫對鼻咽癌不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和描述,也將中醫治療鼻咽癌的豐富臨床實踐經驗,一代一代記述并延續下來,給現代中醫治療此癥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鼻咽癌的起因,中醫從宏觀入手認為,精神和情緒的變化、工作壓力等會使情志不舒,致使人體虛損,抗病能力減弱;外界氣候、環境變化、日常飲食生活中諸多不良嗜好,比如嗜吸煙,飲酒,嗜食肥甘厚味以及燒烤煙熏、鹽漬的食物(烤雞、燒鴨、咸魚、臘肉等);又或疫氣的入侵,或經久不愈的鼻咽部潰爛,組織的增生等均是鼻咽癌發病的誘因。

鼻咽癌多屬惡性程度較高的低分化癌,對放射線有較高的敏感性。多數鼻咽癌患者經放療后,頸側腫大的淋巴結可逐漸縮小或消失,鼻咽部的癌瘤亦可消失。放射治療能夠消滅照射區范圍內的癌細胞,同時也會破壞正常的細胞和組織,造成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反應和局部反應。諸如口干、舌燥、無口水或少口水分泌、咽喉灼痛、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難、食欲減退、體重下降、頭暈眼花、全身無力、惡心嘔吐等,這即是所謂放療的副作用。這時若不采用綜合調理,會使患者生活品質下降,有的甚至誘發憂郁癥。

綜合治理的方法包括精神輔導和藥物治療。精神輔導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樹立起對抗癌癥的堅定信心。醫師應耐心向患者解釋各種疑難問題,并以取得成功,走上健康之路的癌癥患者作為榜樣,打消患者的思想顧慮。還可以配合太極拳與各種氣功,讓患者處于一種寧心安靜的和諧環境之中。實踐證明,這樣軀體和精神全部放松,有利于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全身經絡通暢,有利于體質的恢復。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堅持長期服用中草藥了。部分患者見放療后腫瘤已縮小或消失,就自以為病已痊愈。這樣放棄綜合善后調理,往往造成腫瘤的復發。因為通常已被檢查到的腫瘤,特別是已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腫瘤,癌細胞實際上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只是未成氣候,暫時難被發現。若不積極綜合治理,很可能在一年半載后復發,危及生命。也有些患者認為單憑氣功就可以保險,沒有采用綜合治療,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1996年接診吉隆坡的羅女士,患鼻咽癌經放射治療后口干舌燥,無口水,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全身乏力、精神委靡。采用中藥“放療復元湯”治療,藥用沙參12克、麥冬25克、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玉竹10克、山藥10克、竹葉10克、生石膏30克、泡參須10克、天冬10克、百合12克、花粉15克、知母10克。有時配合服用抗癌粉(含冬凌草、靈芝菌、黃芪、移山參、淫羊藿、防風、白術等)及消瘤丸(含牛黃、麝香、熊膽、蟾酥、珍珠、冰片等)。半年后,一切不適癥狀逐漸減少,健康狀況日益改善。后經朋友介紹學習氣功養生,服中藥近6年后停藥,至今定時去醫院專科檢查,一切正常。

2002年有吉隆坡曾姓會計師,患鼻咽癌經放療后,頸部腫大的硬塊仍約雞蛋黃大小,難以消掉。經藥用石見穿90克、夏枯草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重樓15克、白芷15克、黃芩12克、辛荑10克、山慈菇15克、穿山甲粉10克,鱉甲、龜甲、生牡蠣各30克及抗癌粉和消瘤丸3個月后,頸部腫塊消失。

鼻咽癌綜合治療的機制,在于通過放療迅速殺滅局部成千上億的癌細胞后,再服用中草藥,一方面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液(即所謂滋陰生津),另一方面用絲瓜絡、雞血藤、厚樸、生大黃、車前子等疏導已瘀塞的經絡通道,使放療后產生的死亡組織、死亡的癌細胞廢毒水液盡快地從大便、小便中排出體外,以免潴留體內中毒;以抗癌草藥石見穿等加消瘤丸對抗殘留在體內的癌細胞,免其復發;還有些患者需要以黃芪、人參、靈芝等提高免疫力。這樣的綜合治療不僅能迅速改變患者癥狀,對防止腫瘤的復發也大有裨益。

2.舌癌

舌癌在中國臺灣、湖南等省發病較多,可能與當地人喜嚼檳榔有關。舌癌是惡性程度較高的口腔癌之一,中醫學稱為“舌疳”、“舌菌”等。古醫籍《醫宗金鑒》稱:“‘舌疳’其癥最惡,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又名曰舌菌……或有狀如雞冠,舌體短縮,不能伸舒,妨礙飲食言語,時津臭涎。再因怒氣上沖,忽然崩裂。”“皮色如常……甚者透舌穿腮,湯水漏出……”古醫家將舌癌的臨床癥狀描述得非常形象。

舌癌發生在舌前部及舌側邊的居多,其包塊如乳頭狀,分潰瘍型和浸潤型。一般來說,舌癌較易發生淋巴結轉移,許多患者一旦發現舌上長出腫瘤,很快在頜下的淋巴結就出現腫大。舌癌初起時,舌內會發現無痛性小硬結,隨之小硬結慢慢長出舌面形成中心潰爛,邊緣凸起,高低不平,狀如蘑菇,容易出血,微有疼痛,經久不愈的腫塊。當腫塊發生潰瘍壞死感染時,會產生劇烈疼痛并發出腐尸般的惡臭。由于腫瘤生長在舌上,會影響患者的說話、進食,造成患者營養不良,身體消瘦,精神萎靡,情緒低落。

中醫認為,長期吸煙、酗酒、嗜食肥甘厚味,易生痰火;長期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睡眠不足耗傷陰液,也會造成人的陰虛火旺,使免疫系統抗病能力降低。若加上外邪侵襲(細菌、病毒侵襲)有可能誘發此癥。長期大量嚼食檳榔,特別是“加料”(即在檳榔上涂抹刺激性強的桂枝油、石灰膏,無良知者甚至摻入使人頭暈、惡心的敵敵畏,以增強檳榔的刺激效果)的檳榔,極易誘發此癥。另外,口腔內的不合格義齒,以及殘牙、畸形牙、缺牙、粗糙面的牙垢、牙結石長期摩擦刺激舌頭,也易誘發此癥。

中醫治療舌癌是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對痰火瘀結型的患者,多采用清熱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予以治療,中藥一般用清毒化痰湯加減。藥用浙貝母15克、橘紅6克、夏枯草90克、海蛤粉30克、金銀花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玄參15克、天葵子15克、紫花地丁25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生地黃25克、蜂蜜適量等,并配合服用消瘤丸(含牛黃、麝香、珍珠、蟾酥、膽汁、冰片等),每日3~6克。對心火上炎,熱毒燔盛型患者,中醫采用清心火,解熱毒,化瘀結的方法予以治療,中藥方劑用“黃連導赤散”加減。藥用黃連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10克、天花粉15克、白花蛇舌草100克、金銀花30克、僵蠶10克、蜂房10克、守宮3條、土鱉蟲10克、白花蛇1條、炮甲珠10克,并配合服用消瘤丸及抗癌粉。舌面潰爛處可用梅花點舌丹及青黛喉風散覆蓋。

1988年7月,余曾遇一位長期嚼食檳榔的黃先生,患左側舌癌,癌腫中心潰爛發出惡臭,口中流涎牽絲不斷,舌下頜部亦有一雞蛋黃大的腫塊,患者進食、言談困難,且腫塊疼痛,影響睡眠。后經用大劑量“清熱解毒湯”,配合消瘤丸每日6克,服用近8個月,舌體潰爛愈合,腫塊消失。“清熱解毒湯”中藥用金銀花30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1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蒲公英3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蜂房10克、僵蠶10克、全蝎10克、玄參15克、生地黃15克、竹葉10克、生石膏30克。中藥苦澀難服,加之病位又在口腔,每吞一口藥水,痛徹心肺,患者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堅持下去,治療失敗殊未可知。

1994年在馬六甲接診舌癌患者楊先生,年僅35歲,其舌中偏右長一蕈狀腫瘤,中間凹陷,四周凸起糜爛,撥之堅硬如石,疼痛莫名。據言不久前其姐夫從韓國旅游回來,見其重病,說話有氣無力,特以韓國高麗參相贈,并言賣參者說“高麗人參能提高人體抵抗力,補虛抗癌”云云。患者喜而服之,果然“見效”:原來尚順暢的大小便變得小便黃短灼熱、大便則已七日未解,腹痛、腹脹、不能食,煩躁不眠。查其舌紅、苔干黃、脈滑數而有力。即采清上攻下、釜底抽薪之法,以“大承氣湯”加減,藥用生大黃25克(后下)、玄明粉30克(沖服)、厚樸15克、枳實15克、百花蛇舌草30克、山豆根10克、山慈菇10克、梔子10克、竹葉10克、黃芩10克、薄荷10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野蜂蜜60克(沖服)。連服2劑后腹痛腹瀉,每日4~5次。開始為小鵝卵石狀,繼之乃朱古力色奇臭無比的稀便。自此腹痛腹脹消失,小便順暢色轉淡,舌上腫瘤疼痛銳減,始能進食粥類稀軟飲食。后服消瘤丸及抗癌中藥湯劑,終轉危為安。

3.喉癌

喉癌是喉部惡性腫瘤,臨床以男性患者為多。喉癌多為細胞分化較差、惡性程度極高的鱗狀細胞癌,少數為腺癌細胞。此癌多由長期吸煙或由有毒塵埃、毒工業廢氣等外因誘發;內因則為憂思郁怒,精神壓力、工作壓力或因長期睡眠不足,致使陰血虧虛,經絡壅塞,人體免疫力下降,機體克癌力失控。喉癌早期多由聲音嘶啞、喉部有異物感,吞咽疼痛及咳嗽帶血絲而被發現,晚期多發生淋巴結轉移。

早期喉癌出現的聲音嘶啞是逐漸加重的。開始出現聲音嘶啞時,多數人會以為是小毛病而忽視,結果聲音越來越啞,最后甚至到完全失聲。喉癌的吞咽疼痛也是逐漸加重的,這種疼痛向耳部放射,同時還伴有吞咽困難。當癌癥組織發生壞死或因癌癥的刺激,喉部分泌物增加時,可引起刺激性咳嗽,這種咳嗽痰雖少,但往往痰中帶有血絲。若會厭部受到破壞,在吃東西時,會發生劇烈的嗆咳,特別是喝水、喝飲料時,這種嗆咳尤為劇烈,幾乎是一喝水就咳。若癌癥發展膨大,或侵襲聲門下呼吸道時,由于聲門下呼吸道較窄,容易發生呼吸道阻塞而出現呼吸困難。若癌癥壞死的分泌物進入肺部,或喝水進食時食物吸入肺部,均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嚴重者將危及生命。晚期喉癌多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同時常因癌瘤施放毒液及機體排毒通道功能下降,造成患者體內有毒廢物累積中毒而出現惡病質。這時患者多出現面色、膚色晦暗,食欲極差,大小便不利,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等癥狀,若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其后果相當嚴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凤凰县| 桂东县| 平泉县| 岑溪市| 河东区| 鹤壁市| 会理县| 天镇县| 增城市| 峡江县| 象州县| 鞍山市| 泰顺县| 兴国县| 开化县| 泰顺县| 中西区| 益阳市| 江达县| 遂宁市| 麟游县| 林芝县| 黄平县| 广州市| 家居| 丘北县| 夏邑县| 尉犁县| 万年县| 临西县| 阳信县| 贵德县| 江口县| 信阳市| 岚皋县| 龙泉市| 宁强县| 抚宁县| 婺源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