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唐詩篇(13)

[2]楚狂:《論語》:“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故稱鳳歌。《高士傳》:“陸通,字接輿,楚人也,時謂‘楚狂’。楚王遣使者往聘,通變名易姓游諸名山,俗傳以為仙去。”綠玉杖:神仙所用之杖。黃鶴樓:在江夏(黃鶴樓在湖北武昌府黃鶴礬)上。李白流放回來后先至江夏,后來廬山。[3]五岳:即東岳泰山,在山東泰安府;西岳華山,在陜西華陰縣;南岳衡山,在湖廣衡州府;北岳恒山,在山西渾源州;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4]南斗:即斗宿星。古代天文學認為廬山所在一帶地方屬于南斗的分野。屏風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5]金闕二峰:《述異記》:“廬山西南有石門山,狀若雙闕。”二峰,即香爐峰、雙劍峰。三石梁:《廬山記事》:“三疊泉在九疊屏之左,水勢三折而下,如銀河之掛石梁。”[6]香爐瀑布:《廬山記》:“東南有香爐峰,游氣籠其上,氳氤若香煙。又南北有瀑布十余處,香爐峰與雙劍峰在瀑布之旁,水源在山頂,人未有窮其源者。西為康王谷之水簾,東為開無禪院之瀑布。”[7]吳天:廬山一帶地方春秋時屬于吳國,故云。[8]九道:古代地志說,長江流到潯陽(九江)境內,分為九道。[9]謝公:指劉宋謝靈運。曾游廬山,有《登廬山絕頂望諸嶠》詩。[10]還丹:道家煉丹,燒丹成水銀,積久又還水銀成丹,故日還丹。以為吃了可以成仙。琴心三疊:道家修煉的術語,意思是修身養性,達到心神寧靜的境界。[11]玉京:道家說大神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居玉京山。[12]盧敖:《淮南子》載:盧敖游于北海,見一方士,笑盧敖所見不廣。盧敖欲與之同游,士人笑著答道:“我和汗漫已有約會在九垓之上,我不可以久留。”說完縱身跳入云中。“汗漫”,不可知的事物。九垓(gai),九天之外。高誘注:“盧敖,燕人。秦始皇召以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這里反用其意,以盧敖比盧侍御,說自己愿意接盧侍御共游太空。太清:指天空,即高處。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天。

【鑒賞】這首詩分為四層。首六句為第一層,詩人寫道,我原來是楚國的狂人,高唱著鳳歌譏笑孔丘。早上,我手拿神仙的綠玉杖辭別了黃鶴樓,我平生最大愛好就是遨游名山。為尋找神仙我不辭遙遠遍訪了五岳大山。在這里,詩人以楚國狂人自比,表現出對政治的淡漠,透露了希望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李白原本很有政治抱負,但因理想不能實現,只能轉而游名山尋仙訪道。“廬山”八句為第二層,詳細描寫了廬山的的雄奇風光。廬山高聳入云,幾乎與天上的南斗星靠近。山的形狀就好像屏風,在云霞之中展開。山影、湖光相互映襯,綺麗俊秀。在這里,既有香爐峰和雙劍峰對峙,也有三疊泉的瀑布三折而下,恰似銀河倒掛飛流,與香爐峰的瀑布遙遙相望。“登高”八句為第三層,詩人描寫登上廬山俯瞰茫茫長江水浩浩蕩蕩流向遠方。望萬里黃云起伏,江水兩岸的景色不斷的變幻。長江的九條支流,翻滾著巨浪。詩人不覺心懷舒暢。“早服”以下六句為第四層,詩人想象著自己能早日吞服仙丹,修煉成仙,到達向往已久的自由仙界。他向遠處看去,仿佛看見仙人們正駕馭著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拜天尊。于是想邀盧侍卿同游。

夢游天姥吟留別[1]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3]。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4]。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5]。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6]。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8]。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9]。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10]。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1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13]。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14]。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15]。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16]。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17]。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18]。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19]。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20]!

【注釋】[1]天姥:山名,在浙江新昌東。《一統志》:“天姥峰,在臺州天臺縣西北,與天臺山相對。其峰孤峭,下臨嵊縣,仰望如在天表。”[2]海客:航海者。瀛洲:瀛(Yǐng),傳說海中三神山之一。《十洲記》:“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信:確實。[3]越:指今浙江一帶。明滅:時亮時暗。[4]赤城:山名,在浙江天臺縣北。[5]天臺:山名,在浙江天臺北,與天姥相對。

[6]鏡湖:在今浙江紹興。《述異記》:“越州(今紹興)鏡湖,世傳軒轅鑄鏡湖邊,因得名。”[7]剡溪:在浙江嵊縣南。[8]謝公:南朝謝靈運。他往游天姥曾投宿剡溪。[9]謝公屐:謝靈運為登山特制的木屐。《南史》:“謝靈運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障數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嘗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青云梯:比喻高峻的上山石級。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10]天雞:傳說桃都山有樹名桃都,上有天雞,日出時則鳴,天下雞跟隨啼鳴。《天中記》:“桃都山有大樹日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11]路不定:指山路變化多端。[12]殷:震動。粟:戰栗,恐懼。層巔:層疊的山峰。[13]澹澹(dàn):平靜貌。

[14]列缺霹靂:揚雄《羽獵賦》:“霹靂列缺,吐火施鞭。”應劭注:“霹靂,雷也。列缺,天隙雷光也。”《通雅》:“列缺,電光也。陽氣從云決裂而出,故曰‘列缺’。”洞天:傳說中神仙居住的洞府。訇(hōng):巨大的響聲。

[15]青冥:冥(míng),天空。金銀臺:傳說中神仙所居,以金銀裝飾的樓臺。郭璞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16]云之君:云神。此泛指神仙。[17]回:運轉,駕馭。如麻:形容多。[18]向來:剛才。[19]君:李白作此詩時準備由東魯下吳越。此君指東魯友人。白鹿:古人常指仙人、隱士的坐騎。[20]摧眉折腰:低眉彎腰。意為奴顏婢膝。

【鑒賞】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詩人以來往于海上的人談起仙人居住的瀛洲作為開篇,引出天姥山。同時描寫了天姥的氣勢磅礴、山高聳入云,直沖天外。山勢之高峻超過五岳,蓋過了赤城山。天臺山即使高四萬八千丈,對著天姥山的時候也好像要傾斜拜倒一樣。詩人想夢著游歷吳越,一天夜里,真的飛渡了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進入真正的夢游。詩的五至十七句為第二層,具體描寫了夢游天姥山的情況:鏡湖的柔美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把我送到了剡溪。當年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碧波蕩漾,猿猴清啼。我穿上了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著像青云梯一樣險峻的石梯。在半山腰上,我就看見了海上的日出,這時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在盤旋蜿蜒的山路上,我正倚著石欣賞艷麗的野花,忽然間天色昏暗下來,接著虎嘯龍吟,茂密的森林和層層的山峰都為之戰栗。云層黑沉沉的,要下雨的樣子,水波浮動生起了煙霧。伴隨著電光閃爍和雷聲轟鳴,山峰就好像要崩塌似的。這個時候,神仙洞府的石門訇然一聲從中間裂開。雖然天色昏暗看,讓我不到洞底,但卻有日月照耀著金銀臺。老虎彈琴,鸞鳳拉車,身穿用彩虹做的衣裳的神仙們,以風為馬,列著隊紛紛從云中下來……詩的最后六句寫詩人睡醒之后,頓時感覺萬事都像夢里的煙霞,所以就更加不愿屈事權貴,而是渴望尋仙學道。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1]。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2]。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1]吳姬:吳地女子。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壓酒:用米釀酒,將熟時將酒汁壓出。[2]金陵:今江蘇南京。子弟:年輕人。欲行不行:要走的人(詩人自己)和不走的人(金陵子弟)。盡觴:喝干杯中酒。曹植詩:別易會難,當各盡觴。觴(shāng),古代喝酒用的器物。

【鑒賞】這是一首惜別詩。全詩開頭,詩人首先描繪出一幅令人陶醉的春色圖:春暖花開時節,詩人即將離開金陵。他獨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飲酒。飛揚的柳絮飄滿了小酒店。這里詩人用“柳花”暗示當時是暮春,以“風吹柳花”進入店內的情景將“金陵酒肆”置于楊柳含煙、十里長堤的芳菲世界之中。第二句:酒店的侍女用新酒捧來勸客,酒香與隨風吹來的百花的芳香融為一體,十分美妙。這兩句詩寫得十分歡暢,意象優美,展現了金陵的春天令人陶醉的場景。此情此景,詩人依依惜別的情緒,不覺的涌上心頭。金陵的年輕朋友們都來為詩人送行,相送者殷勤的勸酒,不忍離別;告別者“欲行不行”,也表現出無限留戀。詩人用“各盡觴”三字,將雙方的惜別之情化虛為實,體現在人物行動之中。風華正茂的詩人并沒有僅僅沉溺于離別的感傷。他觸景生情深情地寫道,我想問問這東流的江水,我們之間的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呢?在這里,詩人既像在問送行的友人,又像在詢問讀者,這句更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自我表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1]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1]之:去。

【鑒賞】詩的開頭一、二句交待送別的時間和地點。

武漢在西,揚州在東,從武漢去揚州,自然是順流東下,向西告別了黃鶴樓。第二句他向哪里去呢?去揚州。“煙花三月”用得非常妙。它不僅是指出了離別的季節,同時也表達了當時的心情。“煙花”描寫了春天籠罩在蒙蒙霧氣中的綺麗景色。江南的三月,一定是風光明媚,孟浩然將要去的又是繁花似錦的江南名都,怎么不令人心曠神怡呢。這兩句表面上看起來只寫了送別的人物、地點、時間和目的地。但同時可以清晰地感覺到詩人對揚州的無限神往。

后二句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送別情景的描寫巧妙地表達了依依惜別的情感。樓頭話別之后,孟浩然已經登船啟程了。詩人依舊佇立江邊,目送友人乘船只遠去,漸漸的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間。“孤帆遠影”,本身就具有一絲孤獨和蒼涼的感覺。詩人凝望著天際江流,這時只有那一江洶涌的波濤,奔向碧空盡頭,仿佛依依不舍的去追趕遠行的朋友。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3]。

【注釋】[1]郭:古時的城有內城、外城,內城稱為“城”,外城稱為“郭”。[2]蓬:蓬草,遇風則被連根吹起。鮑照《蕪城賦》:“孤蓬自振,驚砂坐飛。”[3]茲:此。蕭蕭班馬鳴:蕭蕭:馬嘶叫聲。《左傳》:“有班馬之聲。”杜預注:“班,別也。”言主客之馬,將分道而蕭蕭長鳴,亦若有離別之憾。

【鑒賞】這是一首送別詩。首聯描寫的是送別的環境:青山橫亙在城墻的北邊,河水在日光的照耀下環繞在城墻的東面。頷聯點是說,我們就快要在這里分手了,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前方萬里征程。一“孤”字,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顧念之情很深。在這里,詩人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溢于言外。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友人孤寂旅途生活的顧念。頸聯用“浮云”、“落日”生動地表達兩人分手時彼此的心情:空中那飄浮不定的白云,仿佛你行蹤不定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也好像我對你的依戀之情。尾聯詩人以馬的悲鳴,進一步渲染了離別的氣氛:我們從此揮手告別,各奔前程了,我們騎的兩匹馬似乎也懂得我們的心情,不忍離別,而蕭蕭長鳴……馬尚且不愿意分開,又何況人呢?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1]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2]。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3]。

【注釋】[1]謝朓樓:南齊詩人謝脁作宣城太守時建,又稱謝公樓、北樓,唐末改名疊嶂樓。校書叔云:李云曾為秘書省校書郎,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連親戚,李云當較李白長一輩,但不一定是近親。[2]蓬萊:漢時稱中央政府的著述藏書處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唐人用以代指秘書省。建安骨:漢獻帝建安時代的詩文慷慨多氣,史稱建安風骨。小謝:即謝朓,與其先輩謝靈運分稱大、小謝。[3]散發弄扁舟:指避世隱居。《后漢書·袁閎傳》:“黨事將作,閎遂散發絕世。”散發:束發并以簪貫連于冠,散發就是發不整束,解冠歸隱。扁舟:小船。越亡吳后,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后世就以弄扁舟喻避世隱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平舆县| 祥云县| 英德市| 水富县| 西和县| 姚安县| 玉林市| 双牌县| 隆安县| 永安市| 河曲县| 潼关县| 眉山市| 江北区| 洛浦县| 洛扎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丽水市| 巴林右旗| 柯坪县| 吉首市| 九江市| 宕昌县| 延庆县| 常州市| 仁化县| 江阴市| 宁安市| 巫山县| 隆林| 嵊泗县| 长乐市| 德州市| 吉安市| 平江县| 徐闻县| 鱼台县| 茂名市| 仲巴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