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王和卿

〔仙呂〕醉中天

王和卿

詠大蝴蝶

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美麗的蝴蝶,千姿萬態,色彩斑爛,或飛逐流連于花叢之中,或翩翩起舞于綠草之上。詩人們陶醉了,畫家們著迷了。生物學家凝神沉思,引起遐想無限;孩子們躍躍欲撲,緊張地屏著氣息……蝴蝶,這可愛的小生靈,和文學也曾結下了古老而又神秘的不解之緣。

三十年代初,鄭振鐸曾寫過一篇別致的文字,題目是《蝴蝶的文學》。文章在以優美的文字描寫蝴蝶和春天之后,談到了蝴蝶和文學的關系,并舉許多例子說明:“蝴蝶在我們東方的文學里,原是具有異常復雜的意義的?!钡恢獮槭裁?,他沒有談及王和卿這支頗為有名的小令《詠大蝴蝶》,說到“異常復雜的意義”,這支小令似乎更能說明問題。這是一個奇特的作品,它夸張得幾近荒誕:

一只大蝴蝶從莊周的夢中掙脫出來,乘風而起,騰云駕霧,頗有“其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莊子·逍遙游》)之勢。它見了花就采,數不清的花園都被它一個個地采空了。而天職是采蜜的蜜蜂,卻被大蝴蝶嚇得忙跑不迭,就連賣花人也被這大蝴蝶的翅膀輕輕一搧,就搧過橋對岸去了。顯然,作者是在用極度夸張的語言和巧妙的隱喻手法,來突出大蝴蝶的專橫和貪婪。全曲滑稽佻,諧謔幽默,讀來別有一番情趣。

曲中的大蝴蝶明顯被賦予了比喻和象征的意義,然這比喻和象征又不是直截明了的,而是隱晦曲折的,即“具有異常復雜的意義”。于是有人推測說此曲的用意“可能是借詠大蝴蝶,對關漢卿的尋芳采花的風流生活進行善意的戲謔”。這看法應該說不無依據。然而,評論作品將其寓意坐實為某一具體事件,總歸不是良策。文學作品的產生可能是因某一具體人或事的觸發,但作品一經流傳,它的思想內涵就不再拘泥于原型事件,而要深刻得多,廣闊得多。

也有另一極端的理解:哪里有這么大的蝴蝶呢?這不過是給當時那些任意污辱婦女的“花花太歲”、權貴人物畫像罷了。聯系元雜劇中的某些作品(如《魯齋郎》等),這種見解似亦并非穿鑿附會。

不過,我們只要涉足一下曲學文獻資料,不難發現,關于元代曲家和演員“滑稽”、“善謔”的記載特別多,這絕不是孤立的現象,乃是當時的一種風氣。在這種“玩世滑稽”的爭奇斗勝之中,實在蘊積著憤懣、牢騷以及反抗、不平。就現存元代散曲來看,滑稽戲謔一類作品,即所謂“俳諧體格勢”的作品幾占半數之多,正是“小令務在調笑陶寫”是也。這支小令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高度的夸張。作者緊緊扣住蝴蝶之大,甚至夸張到了怪誕不經的程度。但是,怪而不失有趣,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反復尋味,逼著人們去思索。從語言上看,小令恣肆樸野,淺近通俗,幾無一字客詞裝飾,雖是隨手之作,其味卻端如橄欖,這正是散曲的上乘之境。

〔仙呂〕一半兒

王和卿

題情

書來和淚怕開緘,又不歸來空再三。這樣病兒誰慣耽!越恁瘦巖巖,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

將來書信手拈著,燈下恣恣觀覷了。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捋一半兒燒。

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干一半兒濕。

元人小令之歌詠艷情、歡愛,有其一般特色,不同于詞的蘊藉、婉轉,而是以沉著痛快、大膽潑辣見長。奮揮爽利之筆,抒發其熾熱之情。這些特色,在王和卿《題情》(四首選三)中顯然存在。不過,與此同時,他還有自己的風格:沉著中寓跌宕,痛快中寓優游,以秀逸見長,而不以沉雄取勝。

這三首小令都是吟詠男女離情的。從空間觀念說,屬于由人事阻隔而產生的、作為雙向流程的苦戀之情。

這種心情,按照德國美學家里普斯說來,是一種悲劇性的“堵塞”境界。比如說,《題情》中涉及的男女雙方原來是有過他們的“佳期”的,用不著書柬通情而可以當面依依絮語。然而忽然有這么一天,好事多磨,劉郎遠去,這就使曲中的女主人不能再按照她過去習以為常的歡聚方式生活下去了。她感到心境的堵塞。關于“堵塞”,里普斯曾經用除去了墻上一直掛過的畫幅作為比喻,認為畫幅一經拿走,新的情況就會給人們帶來一種精神壓力,其“心理重負比尋常這樣一塊空地方所有的更大”,它引起人們對于畫的緬念,具有“更大的強度和逼人性”。出現在王和卿筆下的這位多情女性,也正是因為懷著“心理重負”而感到離情之苦的難以排遣。

當然,這三首小令雖說同寫離情之苦的難以排遣,可寫法卻各有不同。

第一首的離情描寫,著眼于女主人公的心情矛盾。這可以用上述里普斯的悲劇性“堵塞”論來解釋。因為別離,因為歡戀的通途發生變化——也就是被“堵塞”了起來,所以只好通過“萬里云羅一雁飛”(李商隱《春雨》)來傳達情愫。然而由于女主人公生怕這信仍然像過去一樣,說什么何日何時定要歸來卻又終于變卦,所以滿臉“和淚”怕去開緘。不是不急于看信,而是怕原有的滿懷希望再次變為失望。這種惹人長相思的病兒,誰也承受不了。寫到這里,意境頓時翻起了波瀾,說明作者立刻調整了思維指向。按照讀者一般推想,總以為這位多情女性純然以相思之病為苦。不,相思之苦固然使她變得“瘦巖巖”的,可是“越恁瘦巖巖”這五個字,并不囿于消沉,它包含的滋味是相當復雜的:一方面指越是由于相見不易而越發增加消瘦;但另一方面,卻又由于“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蓬山此去無多路”(李商隱《無題》)的愛情堅貞與有朝一日終可相見的自信所致。在這種思想狀態的二律背反中,女主人公的“怕開緘”是矛盾心情的外化,也是引出全文的樞紐——由外部的行動細節展示出作為行動根源的心靈的深隱層次。

第二首曲不同于第一首揭示矛盾心情,而是突出了一種由離愁別恨所惹起的“心焦”情緒。不是“怕開緘”,而是“信手”地拈起書信。為什么要“信手拈”呢?表明既忙于看信,而又中心彷徨、神馳遠處,所以拆開信后終于還是靠近燈光去細細觀看??煽戳擞衷鯓幽??才讀罷兩三行,就發現信上的字“真中帶草”。也許這信上還帶來了一些令人“心焦”的消息。看清看準內容,這倒也還罷,可偏偏有些地方字猜不出,話音拿不定,這就使女主人公內心焦急不安,帶著幾分抱怨情緒了。結尾的“一半兒絲捋一半兒燒”,可以說是“心焦”的頂點:一邊撕扯,一邊也就干脆把信燒掉。

這是一種從彷徨到進絕的心情。進絕之極,一切都只有聽天由命了。什么事也不管了??偟恼f來,這一種“迷亂”是一種由于主觀的憂思郁塞,而作為客觀的信件又引起疑慮重重。這思緒重重表現為內心的強烈震撼,甚至含有某些下意識的因素。這使我們聯想到敦煌曲子詞中的一個思婦,她因為喜鵲多次報喜都不靈而把它趕走;還想起唐人金昌緒筆下的征婦,因為生怕黃鶯兒驚破她與遠征遼西的丈夫團圓的好夢,特地趕走了它,為的是防止它亂叫。這些奇特的行動背后,都潛藏著微妙的心理迷亂。王和卿的這支小令,雖然短小,但卻充分表現了女主人公的中心惶惶:先是拿著信想看而怕看;然后是細細去看;再后是有些地方看不清,愈看愈焦躁;最后是扯去燒去了不看。這種迷亂心情的描寫,正是如晚明周庚所說的“亂辭無緒,緒益亂則憂益深,所寄亦遠”(周庚:《與夫子》,見周亮工編《賴右堂尺牘新鈔》卷九)。在現代文藝心理學說來,則是一種人生躁動的凸現、潛藏心理的浮現。

最后一支曲的描寫,不同于第一支側重于平靜的矛盾心情,也不同于第二支側重于進絕的躁動心情;它主要是勾畫出期待與情人早日歡聚的盼望思緒。衣寬肌瘦,淚兒難干,都是“盼佳期”的具象化。不像一般詞曲描寫閨怨離情較多地借重自然風物作為比興。以自然風物作為比興,襯托黯然銷魂的情緒自然很好,但“賦”的手法用得好,也還是動人的。這首曲子就是用素描手法加以鋪陳,只寫女主人公自身,略去了自然背景。既不像鐘嗣成的“上危樓,望行舟,夕陽西下水東流”(《四情·離》),也不像徐德可的“人何處?不寄書!一聲聲雁將秋去。月明中倚闌情正苦?!保ā额}扇面小景》)有背景的烘托固然可以使形象豐滿,有助于移情式的感發,但王和卿的手法卻也有它的絕招,即采用焦點透視而不用散點透視。這有助于重點地刻畫和形成一種利落的風格。詞因為運用烘托手法者多,所以自然背景的渲染較重;散曲小令則因為奔流直瀉者多,所以不大多用自然背景來隱隱烘托,即使用,也是統一于奔流直瀉之中,并且是高度凝縮的。

綜合三首來看,不管是矛盾心情的剖視,進絕心情的哀歌,或者是出于自我觀照的切盼心情的勾畫,作者站在女主人公方位上所進行的構思,確乎是呈現了多維式的網絡形態,展開了深沉的內省,通過不同側面向“離情”這一感情結構的整體進行突破?!半x情”的篇章,在散曲中實在是太多了,但王和卿卻有他自己的特色,杰出的成就。

關于王和卿生平,留下的資料不多。我們只知道他是大名人,大體與關漢卿同時而先于關故世的一位知名作家。他性格豁達、幽默,善于辯論,關漢卿就辯不過他。他的藝術感發性很活躍。有這樣一個傳說。他看到一只大蝴蝶,便別有會心地發現了人所未見的這蝴蝶的審美特征,并將其巧妙地傳寫出來。讀了這幾首小令以后,我認為他的語言風格清疏,足以表現他思維的敏銳。

更妙的是他用的〔一半兒〕這套數,一半兒這樣,一半兒那樣,確乎有利于表現感情的復雜性;更可貴的是,寓復雜情思于俊逸利落的筆勢之中。

〔雙調〕撥不斷

王和卿

大魚

勝神鰲,夯風濤,脊梁上輕負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王和卿幽默詼諧,其散曲善用夸張手法狀物寫景,本篇即體現了這一特色。

若論想像奇特,恐怕莫過于古代神話。本曲作者即以“神話筆法”馳騁想像,使作品充滿了令人神往的奇思壯采。在古代,神物神獸皆以神人為主,王和卿的大魚卻一反其態,其意味正在此魚是毫無拘束、一任自由的。這恐怕就是“神”、“大”的最高境界了。

作者塑造這樣一個力大無窮、形大無比和無拘無束的形象,很可能是有所寄托的。它不妨可看作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放誕和無拘無束的精神折光。本曲涵有作者含蓄和深刻的“自況”,看來并非臆測。

在藝術手法上,本曲想像奇特,筆調幽默,造語詼諧,傳神之法尤為出色。即實處寫形,亦化實為虛,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說魚“勝”于巨鰲,“恨”東洋為小,其大究竟如何,則有意模糊不述,魚之大便沒有界限。這樣,讀者的想像力可得到充分發揮,因而極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賞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這是古代詩歌狀情寫物中頗具特色的手法,這首小令堪稱優秀典范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抚远县| 大宁县| 长治市| 兰西县| 崇仁县| 菏泽市| 琼海市| 金寨县| 马鞍山市| 高淳县| 宁晋县| 华池县| 托里县| 安康市| 旬邑县| 紫金县| 长宁区| 巧家县| 石城县| 卢湾区| 大渡口区| 泰顺县| 龙泉市| 贺州市| 溧阳市| 柳州市| 三河市| 武陟县| 白银市| 内黄县| 开江县| 比如县| 霍州市| 德清县| 云霄县| 峨眉山市| 四子王旗| 麻阳| 赤峰市|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