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培養與調適——尊重自己,健康成長(2)
- 長成一棵樹:青少年必須學會自尊與自愛
- 周麗霞編著
- 4926字
- 2016-02-24 11:14:17
這就是少年愛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約2000項發明,如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
愛迪生從一個窮苦的、沒有受過正式學校教育的孩子,成長為受人尊敬的發明家,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他的名字永遠閃耀著光輝。
可以說,愛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來自于他的自尊。
自尊是一個人具有積極意義的品質,愛迪生正是有了這個積極的品質,所以他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這一點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自尊有所區別。在日常生活關于自尊的概念里,我們不僅認為自尊是自己感到有能力、有信心等具有積極意義的品質,而且認為自尊是一種好面子、驕傲自大、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等具有消極意義的品質。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責備:“你這個人自尊心也太強了。”也就是說,自尊太低了不好,自尊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適中。但是,心理學家認為,自尊只是我們人格中具有積極意義的部分,是應該努力培養的,也就是說,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謂“死要面子”、“追求虛榮”、“盲目驕傲”等,不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自尊是一個人的脊梁,自尊是無畏的氣概,自尊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操守。它提供給生命的不只是一種依托、一種憑借、一種支撐,更是永遠的充實、永遠的能量、永遠的精神動力。
自尊是人的一種生存態勢,如一泓清純的山泉,不管什么時候碰到,給人的印象總是那么潔凈、透明、晶瑩;又像是一截鋼筋,無論用在何處,都是那么從容自如、鐵骨錚錚。
自尊其實是一種內涵豐富的修養,盡管容易讓人誤解為自負、清高,但它從不趨炎附勢、卑躬屈膝,從不為塵囂所亂心、為誘惑而動搖。盡管不屑高談闊論、妙語如珠,但不說就不說,說出來就擲地有聲,就連那余音也會飄出一些豪氣來。
正所謂:俠骨、傲骨、鐵骨,只要有了自尊,即使化為一堆白骨也有千金之貴;警語、壯語、雋語,只要有了自尊,即使是只言片語也是一言九鼎。
認識自我:缺陷也是一種美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身上的缺陷就喪失應有的自尊。我們應該堅信,正是缺陷讓我們看到了完美,讓我們有了追求完美的動力。正如劉德華在《缺陷美》中唱的:
……要是故事從來沒有哀傷,沒過場,哪會鼓掌,多得有缺陷美,身邊景物越明媚。越要習慣無常的天氣,燃燒了你我,流星那樣閃過,給這世界美麗便已值得歡喜。只因有缺陷美,開心短暫亦回味,大雨下也能隨心嬉戲,如果美滿人生,就如一格內心戲。
……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缺陷也是一種美麗,斷臂的維納斯便是明證。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期待實現完形的美。在美學上,經常把缺陷當作一種美。
有了缺陷才更真實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覺到人類追求完美和進步的最深層的呼喚和力量,所以缺陷美在美學上的實質是:它能喚起人某種特殊的感受,能激發人其他聯想,在與完美的對比中,缺陷使人感覺到追求進步、追求美的需要,從而具有了積極的意義。由此而得出,缺陷美實際上是具有哲學意義的。
有了缺陷,才不斷去努力追求完美,努力完善自己,完善周圍的環境,于是整個世界才有源源不斷進步的動力。正是唯物辯證法的不斷解決矛盾,從而不斷取得發展的道理。
完美是相對的,缺陷是絕對的,倘若某一時刻真的做到完美不變了,那么這件事物消亡的時刻也正是此刻了。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身上的缺陷。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缺陷的。但是,他們卻敢于正視這些缺陷,在別的方面努力。他們用超乎我們想象的毅力,創造出令世界都為之震撼的奇跡。
著名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很小的時候就因相貌丑陋而苦惱,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還是凹陷進去的,前額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頭一樣難看,耳朵又大得令人吃驚。他的身體也很虛弱,特別是在青年時代,經常感冒,受扁桃腺炎、風濕等疾病的折磨。在學校里,他的老師評價說:“列夫哪方面都不行。”
托爾斯泰經過苦惱的煎熬后,覺得繼續為自己的這些缺陷而苦惱,只能是在苦惱的陷阱中越陷越深,甚至毀掉自己,解救自己的辦法就是到別的方面去尋找人生的樂趣。
于是他開始在寫作中尋找樂趣,23歲時,他發表了處女作《童年時代》,獲得了好評。其后在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的大約5年軍隊生活中,又創作了一些作品,漸漸在文壇嶄露頭角。
托爾斯泰34歲時才結婚,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他又接連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多部巨著。
還有以設立諾貝爾獎留名后世的艾爾佛雷德·諾貝爾,也是相貌丑陋,身體不好,但他從青年時期產生了彌補缺陷的心理,反而使他決心把終身獻給人類。臨終之前,諾貝爾用大約900萬美元的基金設立了諾貝爾獎。眾所周知,它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威的獎勵。
還有海倫·凱勒,幼年便失去聽力,對于一個人來說,這也許是最大的不幸,但她卻因為擁有求知的渴望而堅持不懈,終于考上了知名大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作家,鐫刻了不朽的人生。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達爾文、林肯、莫扎特等,就連大名鼎鼎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是坐在輪椅上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又一個勝利的。
人長什么樣并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殘缺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我們卻可以用行動和成績來填補殘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擁有信念和一顆上進的心,即使殘缺,也能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
對于缺陷,雖然我們會覺得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我們要明白,既然已經存在,那么埋怨和痛恨,都是無效的。有效的辦法,便是理智地去正視缺陷。
比如一個人左眼斜,怕人看見,便戴上墨鏡,摘下墨鏡又想捂住左眼,捂不住了又說自己最近正害眼病,總也不好。其實,倘若大大方方地往人群中一站,別人問,就坦坦然然地說:我是與眾不同的。自己輕松,別人也會因此而輕松。
五官四肢水平都一般,或多少有點毛病,那就用心去開發自己腦功能。左腦右腦有140億個腦細胞,那里面是一個宏大的世界,東方不亮西方亮,有極廣闊的發展余地。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舉起自信的火把,朝著自己的理想出擊。化自卑為力量,把我們的足跡留在人生的舞臺上,創造出屬于我們的天地,讓嘲笑我們的人看看,即使殘缺,我們也同樣可以創造出輝煌!
拒絕自卑:別讓自卑妨礙你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我們自己的能力,覺得我們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等。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我們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一旦我們形成自卑心理,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于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會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我們看不到人生的光華和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看一個轉學女孩朱春花自卑的故事吧。
自從轉學來到這所學校,朱春花覺得所有的地方都不對勁了。
首先是名字。在以前的學校里,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喊她的名字,她總是很快樂地答應著,從來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就像春天開花,秋天結果一樣自然。可是轉學以后,她最怕別人叫她的名字,因為班里那個長得很帥的單眼皮男生羅曉,總會很及時地從哪個角落里跑出來,補上一句:春花,上酸菜。然后大家一起笑,笑得朱春花鼻尖上冒出虛汗,臉蛋紅得像一只秋天里的柿子,心慌慌地跳,恨不能找個地方藏起來。
其次是說話。在以前的學校里,大家都是一樣的口音,一樣的方言,誰也不會笑話誰。可是轉學以后,新同學都說著純正標準的普通話,比她原來學校里的老師說得還好,夾在一群糯米一樣柔軟的聲音里,她總是俺呀俺的,顯得是那樣格格不入。最要命的是英語課,老師一叫她朗讀課文,大家就會在底下抿著嘴偷偷地樂。
最后是衣著。平常大家都穿校服,所以朱春花并沒有覺得特別地失落,可是一旦可以不用穿校服,她就傻了眼。那些同學一個比一個漂亮,牛仔褲,鏤空衫,公主裙,韓版的雪紡裙,簡直可以開時裝發布會了。
唯有她還穿著以前買的那些色調單一、款式陳舊的衣服,像一只灰蒙蒙的小老鼠,人多的地方不敢去,大家在談論周杰倫的新歌、韓寒的新書時,她就低著頭拼命做事,收拾別人丟下的垃圾,替大家拿東西,收集礦泉水瓶子。
朱春花前所未有的失落,自卑像被搖晃過的可樂,稍一觸動就會四處流溢。她拼命地收斂自己,盡量不與人交往,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盡量不與人交流,像一只謹小慎微的小老鼠,一個人獨來獨往。
朱春花是一個農村的小姑娘,來到城市學校以后,明顯有些格格不入,這讓她非常自卑,更帶來了很大的心靈痛苦。
自卑是一種心理障礙,對人會有很多的危害。自卑能降低自信,降低自信就會降低能力。因為能力與自信是相關聯的,有自信就能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沒自信就沒能力;提高自信,就能提高能力,降低自信就降低能力;有多大的自信就有多大的能力,自信下降到零,能力也就下降到零,自信提高到無限,能力也就提高到無限;沒有自信,終生一事無成,信心百倍,就能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跡。
自卑感能讓人降低能力,喪失斗志,逃避現實。逃避的目的本是為了消除自卑,但由于方法的錯誤,越逃避越自卑,越自卑越逃避,越來越消極頹廢,悲觀失望,絕望孤獨,連自理生活的能力都沒有,甚至連吃飯、穿衣、起床的能力都沒有。對生活沒有一點興趣,活著簡直就是在受罪,最終選擇自殺,來個徹底的逃避。自卑感能產生壓抑、抑郁、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的情緒,這些情緒會以情感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產生極度的痛苦。一般人都不太能意識到情感因素的痛苦,覺得情感因素什么也沒有,能有多痛苦,其實情感的痛苦是最痛苦的,過度自卑,情志壓抑的人最后都能自殺。
自卑也能傷害身體。自卑可使人的反應性下降,導致內分泌失調,產生各種心身疾病。
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是因為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核心內容就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無法趕上別人。形成自卑的原因很多,但它們都是通過自卑者本人的消極自我暗示所產生的。
清楚了自卑的危害,就要想辦法克服自卑。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一是正確地評價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心和抱負,自我評價過高,當在學習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當,或缺乏處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時,自尊心受到損害,優越感嚴重失落,于是從一個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個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也有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點,但也不忌諱自己的弱點。這樣就能正確地與人比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時,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處或過人之處。
其實,最重要的比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來確立自己的事業和人生道路,為此發奮努力,不斷進步,最后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是積極的、有意義的人生。
二是正確地表現自己。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現自己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對自己的能力發生懷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的青少年,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一舉成功后便會有一份喜悅,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
而自信心的恢復是克服自卑的關鍵。但要注意的是,自信心的恢復需要有一個過程,切不可著急。應從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通過不斷的成功來表現自己和確立自信,來消除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表現自己時,期望值不要過高,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地鍛煉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三是正確地補償自己。正確地補償自己即通過努力奮斗,以某方面的成就來補償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補償現象,如盲人尤明、聾者尤聰,這是人們常見的。另外,人還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補償能力。勤能補拙、揚長補短,可以起到心理上、才能上的補償作用。
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記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趕上他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揚長補短。亞歷山大、拿破侖、納爾遜,他們生來身材矮小,這是他們的短處,但他們并不因此而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并立志在軍事上取得成就,經過不斷努力,最終他們都成功了。
所以說,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變。只要找到正確的補償方式,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從另一方面得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