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培養與調適——尊重自己,健康成長(1)
- 長成一棵樹:青少年必須學會自尊與自愛
- 周麗霞編著
- 4969字
- 2016-02-24 11:14:17
培養自尊:學會維護你的自尊
一個人活在世上,首先要有自尊。人常說“先做人,再做事”,這個“做人”就是要做正派的人,做一個讓人瞧得起的人。體面的、堂堂正正的、富有自尊地活在世上,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量,為社會、為家人,也為自己做出應有的貢獻。自尊是需要維護的。不但自己要處處小心謹慎從事,更重要的是來自別人的維護,這個別人包括周圍的人,甚至包括對立面。
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說:“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一個人能夠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備自尊心與自信心兩個條件。”
舍甫琴科是俄國著名詩人。他的詩表現了對故鄉的熱愛,和對沙皇的反抗。有一天,沙皇召見他。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臣都向沙皇彎腰鞠躬致敬,只有舍甫琴科一個人凜然地站在一旁,沙皇大怒,問道:“你怎么不彎腰鞠躬?”
舍甫琴科沉著地回答:“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的這些人一樣,在你面前深深彎腰,請問,那你怎么能看得清我呢?”
由此可見自尊的重要性,即使名人也不能放棄自己的自尊,也需要維護自己的自尊,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自尊,才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名人。可是我們如何才能真正維護自己的自尊呢?讓我們先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吧。
從小時候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一定要有自尊。而對于自尊,最令我難忘的事就是那一件,因為我維護了自己的自尊。小學五年級時,我曾經去澳大利亞讀了一年書。在那里,老師和同學給予了我許多幫助。但總有幾個男孩隔三岔五地來找我,挑我的毛病。由于他們比我大一年,我敢怒不敢言。一次,他們又來了。我十分氣憤:“我也有自己的自尊!請你們不要再來了!”“一個小女孩還有什么自尊?不要瞎說了。”他們無所謂地笑著。我摔門而去,發誓一定要讓他們尊重我,我一定要維護自己的自尊!
從那時起,我開始刻苦學習,努力練習英語,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終于,努力有了回報,因為我的勤奮努力,我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支持而去參加校委會小學組代表的選拔,最后以第一名的身份當選,并成為校委會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而那幾個男孩看我的眼光也從不屑轉為驚訝再到尊重,我知道我已經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自尊。
后來我要回國了,在回國前我做了一個演講。在演講中我說:“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能成功,我說是因為我的自尊,因為我維護了自己的自尊,我才能挑戰自我,才能獲得一些原本不尊重我的人的尊重,才能成功,并取得現在的成績。而只要有了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的這個想法,那就沒有什么不能完成的。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的演講結束后,同學們掌聲雷動,都為我而鼓掌。我也十分高興,因為我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自尊。
這個小女孩是如何維護自己的自尊呢?對,她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來維護的,她讓別人看到了她的能力,消除了別人對自己的歧視,更成功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信心,也贏得了快樂和幸福。
是的,自尊不能向別人卑躬屈膝獲得,更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尊是做人的靈魂,是自信、自強的支撐點。自尊不是驕傲自大、妄自菲薄。只有尊重別人,自尊的砝碼才能加重。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數大學新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高中時,他們每個人都是很聰明的,可是上了大學后,他們卻發現,他們原來并不是那么出類拔萃,只不過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較才有自尊,沒有比較就沒有自尊。一般來說,社會比較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上行比較;另一種是與比我們弱或差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下行比較。人們常常認為,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會產生忌妒、敵意、挫折等消極的情感體驗,而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則會產生優越、滿足、幸福等積極的情感體驗。
其實不然,無論是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還是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都不會必然導致積極的或消極的效果。究竟會產生哪種效果,取決于具體的情境。
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中,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密切,或同屬一類,那么會產生積極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眾人面前說自己認識某位知名人物,或說某位名人與自己是同學或朋友等,以此來提高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里通常稱之為輻射效應,即比較目標的優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相反,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產生消極效果。例如,一個長相中等的女性與一個她不認識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時會顯得難堪,并降低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里通常稱之為對比效應,即感覺到與比較目標的差距,從而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
在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兩種情況,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密切,或同屬一類,那么會產生輻射效應,即對方的不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產生對比效應,即感到比對方強,從而提高自尊。
究竟與什么樣的人比較最好呢?心理學家認為,最理想的比較目標是與自己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這樣我們才能不至于因為自卑而墮落,也不至于因為過度自信而驕傲自滿。
這里,還有一些關于自尊水平過低的心理調適建議,如果你屬于這個情況,以下也許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建議一:按照自己的條件評定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缺點而自卑,缺點仍然與你同在。一個自尊的人,應該悅納自己,在自己的優點上去努力發揮,才能表現出自己價值。
建議二:根據自己的體驗來判決自己的成敗。俗話說,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避免失敗,而且也不宜避免,因為沒有失敗便沒有成功。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盡了全力,對失敗的結果就應坦然接受,不文過飾非,不愧疚怨尤。
建議三:把自己看成和別人一樣重要。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不必苛求自己做個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必過分強制自己事事勝過別人。只有你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重要,你才能做到不驕不傲,不亢不卑。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悅納別人,不忌妒、不疑懼。
建議四:欣賞但不祈求別人的贊許。生活中,誰都喜歡聽贊揚的話。但如果一個人為了得到贊許而做事的話,那么他不但做事失去信心,而且失去了獨立性。作為一個不斷成熟的學生,應按自己的主張行事,做人做事不依賴別人贊許。
一個自尊水平過低的人要想擺脫痛苦、生活過得快樂,最重要的是要把貶抑了的自我提升起來,放回到自尊的世界里。一個人必須先能自尊,然后才能自愛;自尊自愛之后,才能夠形成和諧統一的人格。
每個人都希望受人尊重,但受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別人。其實,尊重很容易做到。一句親切的問候,一聲誠摯的祝福,一個支持的眼神……都是尊重的表現,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
讓我們做自尊、自愛、自強的人吧!
認清真相:拒絕虛榮的假自尊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兩種人,“懂得自尊者”和“無知的虛榮者”。自尊是人類自身心理上的需要,是一種相信自身存在價值的能力。而虛榮,則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性格弱點。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區分得出來那些是自尊,那些是虛榮嗎?現在我們來測試一下吧!這里有四個情景,你來作一下判斷。
情景一:小冬每天上學都要穿好校服,且在出門前都要在鏡子前照一照,看一下領子是否整齊,紐扣有沒有扣好,鞋帶有沒有系好等,總之,小冬升上中學后,開始注意修飾自己。情景二:小明學習成績不理想,看到好友小剛穿了一雙名牌鞋,非常羨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工資都不高,買不起,就跟幾個同學借錢也買了一雙。穿著名牌鞋來到學校,許多同學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還有一些同學圍過來欣賞,小明感到很快樂。
情景三:這天,小強放學后又踢足球了,很晚才回到家。恰好,阿姨一家人來他家做客。小強的父母看到小強又回家遲了,很生氣,當著眾人面就批評小強,還把小強學習成績差、不做家務、懶惰這些壞毛病一一數出來,小強覺得很難受,很沒面子。
情景四:小華在這次期中考試中語文、數學、英語都拿到了好成績,老師在班會課上表揚了小華,同學們都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小華覺得很高興。
青少年朋友,通過以上情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嗎?讓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都有自己的尊嚴,并注重維護這一尊嚴。比如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我們不僅需要在容貌和衣著上修飾自己,還要在行為上能夠約束自己,同時不容許別人歧視與侮辱。我們說,這就是自尊。自尊也稱為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
朋友,現在,就請你來判斷一下,以上幾種情景,哪些是真正自尊心的表現呢?對!情景一、三、四都是。
我們來看第二個情景中,小明借錢買名牌,追求表面的榮耀、光彩,以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是不是自尊呢?不是,這是虛榮心的表現,虛榮是一種虛假的自尊。
我們知道,隨著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青少年會在容貌上開始注意修飾自己,在舉止上懂得約束自己,注意給人留下好的“自我形象”,以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與肯定,這是正確的。
但是,有的人自尊得過分,特別好面子,貪圖追求表面光彩,這就走向了虛榮。比如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將父母或他人的榮耀也當成自己的;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而不顧經濟條件是否允許,在穿著打扮上互相攀比;在知識學問上,不懂裝懂;總想表現出一貫正確,聽不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等,這些都是虛榮心的表現。
虛榮心是以不適當的虛假方式來實現自尊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種性格缺陷。“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腫臉充胖子”,就是對虛榮心的生動描述。
虛榮對人是有害的,青少年如果有了愛慕虛榮之心就需要克服它,并把它轉化為令自己不斷向上的動力。那么,如何才能矯正虛榮心理呢?以下這些方法也許對你有些幫助吧。
一是悅納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由于不接受自己,我們往往把自尊心和人生價值建立在兩個錯誤之上:第一他人的缺點;第二他人的肯定。當發現自己比別人好,或得到他人的肯定時,就會發現自己比別人好;若失去他人的肯定時,就覺得自己毫無用處。而悅納自己意味著把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建立在自身的優點之上,這是一種自我肯定。
二是客觀認識自己。我們要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既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也不要無視自己的短處。優點并不一定是自己比別人好的地方,缺點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并且,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如果我們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輕視,也能自我排解,獲得心理平衡,不至于用夸張或逃避等方式來保護自尊。
三是正確地對待社會差別。社會有等級性,我們學生也有等級觀念。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我們的理想,但輕視弱者、尊重強者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一個貧窮的家庭背景確實會遭到他人的輕視,如果在乎這種輕視,他人可能會更加輕視我們。相反,如果不計較,也就少了幾分煩惱,就不會做出傷害自己親人或自己的事情。
四是把握攀比度。人是生活在比較之中的,要完全擺脫比較是不現實的。但過分比較往往是虛榮的起點,如比酷、比瘋、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數、比榮譽、比父母、比親戚、比外表、比能力、比水平等,不管什么內容,比過了頭,就可能走火入魔,追求虛名。
五是加強自身修養,不追求虛幻的滿足。大到老謀深算的科學謊言,小到學校里的考試作弊,虛榮的背后便是修養和情操問題。屈原說:“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虛作。”良好的內心修養和高尚情操是遏制虛榮的磐石。有了這塊磐石,我們就有底氣托起自己的尊嚴。
正面價值:具有自尊的品質
青少年朋友,我們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有很多種,而自尊就是其中之一。一個人的成功、成才,除了科學文化知識外,自尊也是重要的條件。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為先導的。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愛迪生的故事吧,相信你很快就能體會到自尊品質的巨大價值。
愛迪生是世界有名的“發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學的學習成績很差,只讀了3個月的書就退學了。由于他學習成績太差,還偏偏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經常問得老師張口結舌,老師非常惱怒,常常當眾說他是“傻瓜”。
愛迪生受不了這樣的侮辱,眼淚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媽媽訴說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進學校的大門了。當過教員的媽媽同情兒子的處境,給愛迪生退了學。
回到家,媽媽嚴肅地對愛迪生說:“從今以后,我教你讀書,你有沒有決心學好?”
媽媽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愛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嚴肅神情,回答說:“媽媽,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