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以出色的口才贏得人脈(6)
- 解讀人生智慧密碼之人脈歷練智慧(下)
- 仲侯主編 王霞編著
- 3389字
- 2016-07-21 13:53:30
說話一切要謹慎,恭維他人的話尤甚。我們若以為恭維的話不會得罪人,可以亂說,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切實際的恭維話、言不由衷的恭維話,都很容易鬧出是非,正如我們不能隨便見到婦人就贊美她漂亮一樣——倘若這個女人明知自己實在稱不上漂亮時,心里會覺得我們是在笑話他,定會生氣。女人,我們可以贊美她漂亮,或說她活潑,或說她苗條,或說她健美,或贊美她有才智,或說她幽默,等等。同是女人,各有所長,雖是贊美,也要加以選擇。
總之,恭維他人的話,一不能亂說,二不能常常不分對象用同一的說法,三不能多說。
5.說話不要自我夸耀
人們最不喜歡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好在別人面前夸耀自己的人。
當我們有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被人發覺之后,人們自然予以稱頌;但若我們自我夸耀地敘述出來,只能得到別人的反感和輕視。
在我們一生中是否說過如下的話呢?“幸好他聽從我的指點,否則他是不會有今日的成就的”、“這幫家伙都是蠢東西,不知他們整天忙的什么,我毫不費力就把它研究出來了”、“你瞧,我這事做得多漂亮!你能夠和我比嗎?”……這一句句夸耀的話,都猶如一粒粒惡的種子,從我們的口中出去,種在別人的心里,滋長出憎厭的幼芽。
愛自我夸耀的人,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因為他自視清高,鄙視一切,不大理會別人的意見。這種人只會吹牛,朋友們避之惟恐不及。這種人常自以為最有本領,覺得干什么都沒有人比得上他,往往瞧不起別人,結果往往使自己成為孤立者。
常言道:“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這話很足以發人深省。一個人若真正具有某種本領或才智,是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公正贊許的,這贊美的話若是出自別人之口,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如果一個人總是對自己的成績自吹自擂,夸大其辭,其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凡是有修養的人,都不隨便評價自己,更不會夸張自己。他們很明白,個人的事業行為,旁人看來是清清楚楚的,好壞別人自有公論,不必自吹自擂,與其過分夸耀自己,不如表示謙遜。
我們要記住,世界上本沒有多少值得自我夸耀的事,如果有成績自己不吹擂,別人也會來稱贊;如果自己說過頭了,別人就自然瞧不起你了。
6.不要隨便說“隨便”
你是否注意到在交際中有這樣一種情景:當你向別人以征詢的口吻提出某一問題時,常常得到如下的回答:“隨便。”
這貌似輕松隨意瀟灑自如的回答,實際上隱藏著極可能使問答雙方都陷入尷尬境地的危險。
幾位同事到另一位同事家做客,熱情的女主人為此準備了幾種不同的飲料。客人坐定后,女主人問:“喝咖啡還是喝果汁?”“隨便!”客人們回答。可女主人依稀記得客人中有不愛喝咖啡的,她有些為難了。爽直的男主人出來解圍:“到底要什么,單項選擇。”客人甲說:“咖啡!”客人乙、丙說:“我要果汁!”
不難看出,說“隨便”的客人們,本意是想尊重提問人,不給其添麻煩,沒料到反使女主人為難。同時,這也差點給回答者帶來難堪。因女主人真是“隨便”一下,給不喝咖啡者端上咖啡,那客人心中定會有“苦”說不出;反之,不愛喝“果汁”者得到“果汁”,心中怕有些“酸溜溜”了。
一位男同志的戀愛失敗也是“敗”在輕易說“隨便”上。他以為愛對方便是處處依著對方,每當女朋友問起“看電影還是去公園”之類的話題,他總是兩個字:“隨便!”
天長日久。女友認為他是一個沒有主心骨的男人,便與他“拜拜”了。
所以,在日常與人交往中,我們切忌不要輕易說“隨便”。
說話“隨便”,還有一種現象就是亂嚼舌根,總喜歡談論他人的不是。而一般喜歡談論他人不是的人,大多是心胸狹窄的人。這種人在社交中是最不受人歡迎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大家都明白,誰也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你今天在我面前說他人的不是,明天你準又會在他人面前說我的不是。所以,對愛在人前人后談論他人是非者,大多數人都不會持歡迎態度。
7.逢人只說三分話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還有七分話不必對人說出。你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又何必只說三分話呢?成熟的人的確只說三分話,你一定會認為他們很狡猾,是不誠實的。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對方如果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經是不少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若不是你交往很深的人,你也暢所欲言,對方的反應是怎樣的呢?你談的是自己的事,對方愿意聽你說嗎?彼此關系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談的是對方的事,而你不是他的諍友,與之深談,顯出你的冒昧;你談的是國家大事,對方的見解如何,你沒有明白,你偏高談闊論,這種談話有何益處!所謂逢人只說三分話,并不是說虛偽、油滑、凡事沒有自己的立場觀點,而是指講話要看對象、講理要有技巧,不要引起無謂的沖突和反感。
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做事要光明磊落,并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說話本來有三種限制,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作長談,這叫做人情練達。
說話講求一些技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原則,指鹿為馬,曲意逢迎。如果違心地說話,那技巧就變成了惡行。崔永元說得好:“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討論技巧,我們用酒精泡出了經驗,我們得意地欣賞屬于自己的一份老練時,發現我們丟了許多東西,那東西對我們很重要。”
說話這事,孩子不會覺得難,怎么想就怎么說,只有大人們覺得是道難題。在人們知道左顧右盼,思前想后,知道掂量和玩味的時候,孩子們的詞典里還沒有這許多詞匯。那么,如果我們實在想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又不知道該怎么說時,怎么辦?崔永元出了個主意:那就實話實說,就像來自德國的教練施拉普納對中國足球運動員說的:“當你不知道該把球往哪兒踢時,就往對方球門里踢!”
這是解決說話難的最終辦法,也許我們會因為實話實說而得罪一些人,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我們說了,得到的是良心的安寧,我們無須后悔。
8.不要隨便和人開玩笑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時,大家不免開開玩笑,互相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朋友不歡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懷疑,是否在口才藝術中玩笑之事應作為禁列?
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識的朋友面前連開玩笑的話都不能說,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極了。我們必須注意的,只是怎樣避免因開玩笑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開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狡黠聰明;第二類為敦厚誠實;第三類為介于上列兩類之間。對第一類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讓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第二類即敦厚誠實者,則既無還手之力,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起開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氣。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況,決定你是否開玩笑。只有介于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應付時最要小心。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說說笑笑,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嘴的聰明才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結果男則變為惱羞成怒,大家不歡;女則獨自躺在床上痛哭一場,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前先了解對方,然后再去做最為妥當。
開玩笑要適可而止,普通開開玩笑,一兩句話說過便罷,絕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專對一個人不停地大開玩笑,則絕大多數人是不能忍受的。
開玩笑本來無所謂顧慮到對方的尊嚴,但如果使對方太難堪了,那就失去了開玩笑的意義。你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因上了別人的當而虧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一跤……本來這些都是應該抱以同情的,而你卻拿來取笑別人,不僅使對方難以下臺,而且表現出你的殘酷無情。同樣,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題材,如對眼、麻子、跛腳、駝背等等,屬于一個人的不幸,你應該是憐憫而不是取笑。不可使開玩笑成為你的談話習慣。除了開玩笑就不會說話,只能表示你的淺薄。故意在別人的苦惱上開玩笑的人,一定是個無情的人。
詼諧而不下流,且具有濃厚風趣的語言,能使人快樂,更會發人深思,這種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談話中最上乘的,在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使大家開心。
如果你能誠心誠意地這樣做,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人的信賴,更多人的欽佩,并將會獲得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