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以出色的口才贏得人脈(5)
- 解讀人生智慧密碼之人脈歷練智慧(下)
- 仲侯主編 王霞編著
- 3024字
- 2016-07-21 13:53:30
你看,說話是簡單的事嗎?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假思索,就可能傷人敗興,引起誤解。我們要注意說話的場合、對象、氣氛,不要隨意就說。像有些人去菜市場,問賣肉的:“師傅,你的肉多少錢一斤?”或飯館服務員上一盤香腸,說:“先生,這是你的腸子。”這類生活中的笑話,我們要注意避免。
明人呂坤認為,說話是人生第一難事。像上面所說的情況,還不是太難的。只要注意語言修養,慢慢就會改善我們說話的紕漏和不足之處。說話難,而說真話,說實話更難。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經常勸諫齊景公。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暴死,齊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養馬人用刀肢解。這時,晏子剛好在齊景公身旁,見手下持刀斧而進,晏子說:“大王,先讓我代您說說這養馬人所犯之罪,然后再處死他,這樣才能讓他心服。”齊景公說:“可以。”晏子就開始歷數養馬人三大“罪狀”: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聞知,必定怨恨國君,鄰國聞之,必輕視我們的國家,這都是因為你使馬死了造成的,你真是罪有應得呀!齊景公明白了道理,說:“把養馬人放了,不要因此傷害了我的仁政。”
如果晏子不繞著彎子讓齊景公明白人比馬更重要,而且直接指責齊景公做得不對,不應為一匹馬而去殺人,那么,氣頭上的齊景公不僅不會聽從,甚至連晏子自己也可能因直言而獲罪。由此可見說話講究技巧的重要意義。
說話講求一些技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原則,指鹿為馬,曲意逢迎。如果違心地說話,那技巧就變成了惡行。崔永元說得好:“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討論技巧,我們用酒精泡出了經驗,我們得意地欣賞屬于自己的一份老練時,發現我們丟了許多東西,那東西對我們很重要。”
晏子很會說話,但前提是堅持了原則,我們不能為技巧而犧牲原則和人格。
2.說話不要觸人忌諱
說話時千萬不可以沖撞別人的忌諱。因為沖撞別人的忌諱,極易造成交際的失敗,往往也會浪費你的一片苦心,從而引起別人強烈的反感。因此,了解他人的忌諱是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不可忽視的環節。
忌諱主要有生理忌諱和心理忌諱兩種。
(1)生理忌諱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會對他們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與這類人交往時,要特別謹慎。不要對禿頂的領導說:“你真是聰明絕頂。”也不要對缺胳膊的領導說他“兩袖清風”。也盡量不要當著腿殘廢的人贊美別人說“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類的話。這樣會使他們的心里留下陰影,甚至會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誤以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說來,生理缺陷比較容易發現,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2)心理忌諱
心理忌諱往往是由于某些人因為一些特殊的經歷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記憶隱藏在人們的心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忌諱。
有一位下屬給他的領導去祝壽,當著眾人的面,他向領導作祝詞時說:“希望我們的王廠長將來能大富大貴、兒孫滿堂。”一席話說得王廠長臉色發青。原來王廠長的獨子剛剛在車禍中過世,其妻子因為已經實行計劃生育,沒有再生的能力,而這位下屬初來乍到,因此并不知情。而這位廠長卻以為他故意嘲笑他斷子絕孫,因此不顧貴賓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這位下屬好不尷尬。這位下屬雖然并不是有意,卻沖撞了王廠長的忌諱,結果弄得不歡而散。
在與朋友相處時,有時會因為二人關系密切,習慣成自然,對對方的忌諱滿不在乎,結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時甚至會致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錢英和張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無話不談。在一次同學聚餐上,錢英一時興起,笑著對大家講了張敏暗戀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經有了女朋友,而且當時也都在場,一時間,弄得張敏下不了臺,氣著跑開了。這就警示我們,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暴露好朋友的隱私,既然是隱私也就是不愿意讓他人知道,如果讓他人知道就冒犯了他或她的忌諱,是很不夠朋友的表現。
在與他人交談時,應該對于交談對象的一些忌諱有所了解,千萬不要自討沒趣地往人家槍口上撞,否則,你只有吃不了兜著走。
3.說話不要揭人短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凡人皆有其長處,亦必有其短處。怎樣在交談中正確對待別人的短處,這也是一門學問。
人有短處是一點也不值得奇怪的。有的人也許因為長久以來形成一種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對此看不慣,這便成了他的“短處”;有的人也許在自己的生活與處事中的確有些微小的毛病,但這些毛病對他的整個對外交往是無足輕重的;有的人也許不是出于主觀原因出現一些較嚴重的缺點,而他自己卻全然無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待他人的短處,不同的人則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在與他人的談話中,盡量多談及對方的長處,極力避免談及對方的短處;也有的人專好無事生非,興波助瀾,有聲有色地編撰別人的短處,逢人便夸大其詞地談論別人的短處;有的人雖無專說別人短處的嗜好,但平時卻對此不加注意,偶爾也不小心談到別人的短處。
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別人的短處,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談及他人的短處,容易與他人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交談的氣氛;好談他人短處的人,最易刺傷他人的自尊心,打擊人家某方面的積極性,還會引起他人的討厭;不小心談到別人短處的人,雖無意刺傷他人,但很難想像人家怎樣理解你的用意,對你作出什么樣的反應(一般來說易引起別人的誤解與不滿)。由此可見,我們在與他人的交談中,應該盡量避免談論別人的短處。
另外,如果別人向我們談起某人的短處的時候,我們該何以應對呢?最好的辦法是聽了便罷,不要深信這種傳言,不必將它記在心中,更不可做傳聲筒,而且還要提醒談論別人的短處的人是否對所談的事情有所調查、確有把握。
人群相聚,都不免要找個話題閑聊。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眼前的建筑,身后的山水,昨日的消息,今天的新聞,都是絕好的談話內容,何必去說東家長西家短,無事生非地議人家的短處呢?好說人家短處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我們必須克服。
4.不要胡亂恭維對方
說話恭恭敬敬,對人客客氣氣,這是人的一大美德。但若不分青紅皂白地恭維他人,對人過度地客氣,那就物極必反了。
客氣話是表示對他人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來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多用就流于形式、流于虛偽了。有人替我們做一點小小的事,比如借了支鋼筆給我們用,我們對他說聲“謝謝”就夠了,如果說“啊,謝謝你,真的謝謝你,真使我覺得過意不去,實在太感激了……”等一大串,那誰聽了也不會覺得舒服。
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把平時對朋友的客氣話說得坦率一點,必定可以享受到真摯友誼之樂。像背熟的成語似流水般瀉出來的客氣話,最容易使人生厭。說客氣話時,態度要盡量溫文爾雅,不可有急促緊張的狀態。還有,說客氣話時要保持身體的均衡,過度地打躬作揖,搖頭擺身,并不是“雅觀”的動作。
另一方面缺乏誠意的恭維話也會令人生厭。如果我們在日常的交談中,開口即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小弟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等缺乏感情的、完全公式化的恭維話,則又刻板又古老,定不能引起聽者的好感。
凡說恭維贊美的話,一定要切合實際,而且要言之有物。比如到別人家里做客,與其不切實際地亂捧主人一場,不如贊美主人房間布置得別出心裁、壁上的一幅上乘之作或盆栽的精巧。若要取得主人的喜歡,我們就要盡量發現他的興趣并加以發揮。若主人愛狗,不妨贊美他的狗;若主人愛金魚,則不妨說說自己如何欣賞那些魚的美麗。贊美別人最近的工作成績、最心愛的寵物、最費心血的設計,是比說上許多無謂虛浮的客氣話更為令人高興。特別關心別人的某一種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外還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