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躬不受誅
——《呂氏春秋》
楚國有個“善辯之人”。有一次,他的父親偷了羊,他向官府揭發了。官府抓住了他父親,準備懲辦,這個“善辯的人”請求代替他父親受罰。準備要施刑了,他卻向官府申訴說:“父親偷羊我揭發,我對官府不是無比忠實么?父親將要受到懲罰,我請求去代替他,我對父親不是無比孝順么?我又忠又孝,卻遭到懲罰,楚國上下還會有不被懲罰的人么?”楚王知道了這件事,認為他講得有道理便免去了對他的懲罰。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感慨萬分地說:“多么奇特啊,這直躬吹噓的所謂忠實!借著父親的一件事,兩次騙取虛名。這樣的人太虛偽了!”
勇士賓卑聚
——《呂氏春秋》
賓卑聚是一個勇士,他的英名傳得很遠,他是齊國人。有天夜里,他夢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人,一臉殺氣,奇妝異服,如同鬼怪。這人走到他面前,大聲呵斥他,唾他的臉。
賓卑聚一驚便醒了,原來是一個夢,他卻因此整夜不痛快。第二天,他把夢里的事情告訴了朋友,之后氣憤地說:“我從小崇尚勇敢,六十年來沒受過欺凌,昨天夜里受了侮辱,我一定要找到打扮成這個模樣的人。找得到便罷,找不到,我也不想活了。”賓卑聚費盡心機,依然找不到跟夢中怪人一樣的人,最后他一刀把自己的頭砍了下來。
次非斬蛟
——《呂氏春秋》
楚國有個叫次非的人,在吳地干遂得到了一柄寶劍。返回楚國過江時,船到江中,忽然有兩條蛟從兩邊纏住這只船不放。次非對船夫說:“您在江上多年,曾經見到兩只蛟纏住船而船上的人能夠活下去的嗎?”船夫說:“沒有見到過。”次非聽了,便甩掉外衣,捋起袖子,拔出寶劍說:“這兩條蛟也不過是江中的一堆要腐爛了的骨肉,沒有什么好畏懼的!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我死又何憾!”于是,跳到江中用劍斬斷了那兩條蛟,然后平安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很感激他。
濕木蓋房
——《呂氏春秋》
高陽應想蓋一間房子。家里的匠人說:“還不行啊!木料還沒有干,加上粉刷的東西,定然要彎曲。拿濕木料造房子,現在看起來很好,但危險太大了。”高陽應說:“照你這種說法,這房子更不會傾塌了。濕木料越干越堅韌,涂料越干越輕。用越來越堅韌的木料承受越來越輕的東西,肯定不會倒塌。”匠人無話可說,只好依照吩咐造房子。房子剛剛蓋好,第二天就倒塌了。
畫蛇添足
——《戰國策》
楚國有一個貴族舉行祭祀,為了感謝那些幫他做事的人,他拿出了一壺酒。這些人議論說:
“人多酒少,應該想一個辦法吧?”后來商定每個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有一個人最先畫完,拿過酒壺。他看別人還沒畫好,便說:
“我還可以給蛇添上幾只腳呢!”就在他給蛇添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完了,便奪過他手里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說完便拿起酒壺來喝。
那個最先畫好蛇的人氣得胡子都豎了起來。
伯樂識千里馬
——《戰國策》
有一匹千里馬已經很老了,拉著鹽車在大路上艱難地行走,四肢伸得直直的,膝蓋老是打跪,嘴里吐著白沫,汗流浹背。上坡的時候,進一步,退兩步,真是寸步難行。
這時候,伯樂正乘車從這里經過,看見了老千里馬,忙跳下車來,撫摸著它的身體,放聲痛哭起來:“這是一匹千里馬呀,竟被用來拉鹽車,把它折磨得如此模樣!”
伯樂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噴了一口氣,又高高地仰起頭長嘶一聲,聲音嘹亮,響徹云天。伯樂長嘆道:“咱倆雖然有緣相見,但你卻老得不能行走了!”
南轅北轍
——《戰國策》
楚國在太行山的南面。有一個人在太行山乘車要到楚國去,但他卻朝北面走。
路上遇到的人問他:“你往哪里去?”他說:“我到楚國去。”“那你走錯方向了,要朝南面走才對。”“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很快!”“不管你的馬多好,方向錯了,你是到不了楚國的。”“沒關系,我有很多盤纏。”
“不管你帶了多少盤纏,走的方向不對,還是到不了楚國的。”
“沒關系,我的駕車人技術很好。”他照樣朝北走,楚國他是永遠也到不了的。
鷸蚌相爭
——《戰國策》
河灘上有一只河蚌張開了蚌殼正舒舒服服地曬太陽。一只鷸鳥飛來,一口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蛙立即把殼合攏,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成了死蚌!”河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就在河蚌和鷸鳥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漁翁笑著把它們捉走了。
亡羊補牢
——《戰國策》
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晚上,狼捅破了窟窿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養羊人后悔沒有聽鄰居的勸告,不敢怠慢,飛快地把羊圈修補好了。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失過。
百發百中
——《戰國策》
楚國人養由基是一個神箭手,遠近聞名。他站在離柳葉百步遠的地方射柳葉,百發百中。圍觀的人都拍手叫好。
有個過路人說:“射擊的基礎的確很好,可以接受射擊的教育了。”
養由基說:“大家都說我射箭的技術很高明,你卻說可以接受射擊教育,你為什么不代我射射柳葉看?”
那人回答說:“我不能夠教你左手怎樣挽弓,右手怎樣搭箭,但我懂得一個道理:百步射柳,連發連中,如果不懂得養精蓄銳,要不了多久,筋疲力盡,弓不正,箭偏斜,一發不中,就前功盡棄了。”
狐假虎威
——《戰國策》
一只狐貍不幸被老虎捉住了,老虎要吃掉它。狐貍說:“你不能吃我,因為我是天帝派來做百獸之王的。你如果吃了我,將會受到天帝的懲罰。你要是不信的話,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后面,在山林里走一趟,你就可以看到野獸們無不狂逃而去。”
老虎想看個究竟,就跟狐貍一起走。野獸們見到了老虎,嚇得撒腿就四處逃竄。老虎相信了狐貍的假話,它不知道這些野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它們真的是害怕狐貍呢。
驚弓之鳥
——《戰國策》
戰國時期,魏王久聞神箭手更羸的威名,特地請他來一試身手。更羸抬頭看見鳥兒在天空飛翔,便對魏王說:“大王你看,我只要拉一下空弓,飛鳥就會應聲落下。”魏王說:“你的箭法真有這么神奇嗎?”更羸回答說:“這算不了什么。”
過了一會兒,一只孤雁從東方飛來。更羸對空虛發一弓,大雁應聲而落。魏王驚奇地說:“果然是百發百中,名不虛傳啊!但你這箭法是怎樣練成的呢?”更羸解釋說:“這是一只傷口沒有痊愈的雁。”魏王問:“先生怎么知道它受了傷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叫得悲。飛得慢,正說明舊傷發痛;叫聲悲,正說明離群已久。它舊傷未好,余悸猶在,一聽到弓響,便拼命高飛,以致舊傷復發,所以才會應聲而落。”
千金買馬骨
——《戰國策》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愿意花一千兩金子去買一匹千里馬。三年過去了,他沒有買到千里馬。一個臣子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吧。”
國王答應了。這個臣子在外面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千里馬,但千里馬已經死掉了。他就用五百兩金子買下了千里馬的骨頭,回來向國君報告。
國王聽了,大發雷霆,斥責說:“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死馬有什么用?你白白花了我五百兩金子!”
臣子回答道:“死馬都值五百兩金子,更何況活馬呢!消息傳開,普天下的人必定認為國王真心買馬。那時候千里馬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沒過多久,別人果真為國王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鄒忌照鏡
——《戰國策》
齊國相國鄒忌長得五官端正,英俊瀟灑,遠近聞名。一天,他照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他的妻子說:“你比徐公漂亮十倍呢!”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又問他的小老婆:“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小老婆說:“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個客人拜訪鄒忌,鄒忌和他攀談一會兒后,問客人:“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
客人說:“徐公不如您英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拜訪鄒忌,鄒忌仔細打量徐公,自認為比不上徐公,又悄悄地對著鏡子仔細地照照自己,更覺得自己遠遠不及徐公英俊。
“我不及徐公英俊,為什么他們都說我比徐公英俊呢?”夜晚睡覺的時候,鄒忌左思右想,終于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
“妻子說我英俊,是偏愛我;小老婆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于我。”
曾參殺人
——《戰國策》
曾參住在費地,費地有一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有人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聽了,說:“曾參不會殺人。”照常織布,不當一回事。過了一會兒,有人急急忙忙跑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依然鎮定自若地繼續織布。剛過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頂不住了,扔下織布的梭子,翻過墻院逃走了。
虎怒決蹯
——《戰國策》
有一個獵人,安裝了一個拴縛獸蹄的捕獵器具,縛住了一只老虎。老虎無法解脫,發起怒來,用牙齒咬斷被縛的蹄子,忍著劇痛逃跑了。
老虎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蹄子,但是性命攸關,它不能因為保住了蹄子,而使自己命喪獵人之手。委曲求全也不失為一種計策。
兩虎相斗
——《戰國策》
兩只老虎抓到一個人,為了爭吃人肉,正激烈地打著呢。
卞莊子見此情景,拔劍要上去刺死它們。管與連忙拉住他的手說:“老虎是兇猛的野獸,愛吃人肉。現在那人已經死了,兩只老虎為了爭吃人肉,正在瘋狂的搏斗。過不了多久,必定是一死一傷。那時,你再去刺殺那只受傷的老虎,根本不用費大力氣,一劍就可以取其性命。”
借光
——《戰國策》
住在江邊的姑娘為了省油,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帶一定的燈油,這樣方便聚在屋子里干活。
有一個姑娘,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經常混在她們中間。大家看她總是不帶燈油來,想要把她趕走。
那窮姑娘說:“我因為沒有燈油,所以每天都先來打掃房子,安排座位,讓你們舒舒服服地來工作。你們為什么吝嗇這么一點燈光呢?燈光亮堂堂的滿屋子都是,為什么不肯讓我借光呢?你們多我一人和少我一人也沒什么兩樣。你們行行好吧!”
姑娘們越聽越慚愧,覺得窮姑娘值得同情,便不再趕她走了。
苛政猛于虎
——《札記》
有一年,孔子乘車從泰山旁邊經過,看見一個婦女在墳墓上哭泣,哭聲非常悲切。
孔子停下車,并叫學生子路去詢問那個婦女:“你哭得這樣傷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事?”
那個婦女說:“這里經常有老虎出來吃人。過去,我的公公被老虎吃掉;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掉;現在,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吃掉。叫我怎能不傷心呢?”
孔子走過去問那個婦女:“那么,你為什么不離開這兒呢?”那個婦女說:“我不愿離開這兒,是因為這兒沒有殘暴的政令啊!”孔子嘆道:“殘暴的政令比猛虎還可怕啊!”
嗟來之食
——《札記》
齊國發生了大災荒。富人黔敖在路邊熬了粥,專門救濟路過此地的災民。
有個餓得發慌的人,用衣袖蒙著頭,用繩子綁著鞋,昏昏迷迷地走過來。黔敖見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拿著茶水,吆喝道:“喂!來吃吧!”那人聽了,翻起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吆喝著施舍的食物,才餓到這種地步啊!”黔敖立刻向他賠禮道歉。那人不肯吃,一會兒就餓死了。
宓子賤與巫馬期
——《景子》
宓子賤治理單父時,每天彈琴取樂,悠閑自在,很少走出公堂,但單父卻被治理得政通人和。巫馬期治理單父,每天太陽還沒出來就出去了,直到繁星滿天才回來,日夜不得安居,什么事都親自辦理,費了不少力氣才把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當年宓子賤是怎樣把單父治理好的。宓子賤說:“我的辦法是憑借眾人的智慧,你的辦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光靠自己的人當然勞苦,而依靠眾人的人肯定安逸。”
孟賁不易勇
——《尸子》
人們虛心向孟賁請教:“生命和勇敢,你會選擇什么?”孟賁說:“勇敢。”又問:“地位和勇敢呢?”孟賁說:“勇敢。”又問:“財富與勇敢呢?”孟賁說:“勇敢。”
生命、地位和財富,這三者是一般人難以得到的東西,但是對孟賁來說,都不及勇敢。這就是他能夠威鎮三軍、降伏猛獸的原因啊。
回頭鹿
——《尸子》
鹿拼命朝前奔跑,一直都沒有回頭望,六匹馬駕的獵車去追趕它,也是望塵莫及,最后連蹤影都看不見。但是,人們后來還是把鹿捉住了,那是因為它老是不停地回頭張望呀。
曲高和寡
——《楚辭》
有一位外地人,在楚國的都城郢城鬧市中放聲歌唱。他開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城中跟著他一起唱的人有幾千;他唱《陽阿薤露》時,城中跟著他一同唱的只剩下幾百人了;當他唱起《陽春白雪》時,能繼續一起唱的卻不到幾十人;他使出最高的唱歌本領,五音協調,唱腔婉轉,既有感情而又富于變化,能真正繼續跟他一起唱的人就只有幾個了。
越精深的東西,懂的人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