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行為動作和心理究竟是什么關(guān)系(2)

話語是人所思所想所感的一種主要的表達方式,但這種表達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人在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加工成話語表達出來的時候,往往會受到表達能力、環(huán)境、身體狀態(tài)、內(nèi)心期望等因素的影響,從而讓語言表達的信息會有所偏差,甚至有人會為了某種目的而刻意地扭曲或掩蓋事實,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謊言。行為的優(yōu)勢在于,行為不像話語一樣要經(jīng)過重重加工,是不經(jīng)意的流露,所包含的信息也相對真實得多。所以,有些人在對人或事進行判斷的時候,往往更加注重對一個人的行為的考量,這樣會讓自己獲取到更加準確和真實的信息。

其實,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下,人與人之間交流要是使用話語的話反而不利于溝通,比如在人聲鼎沸的公眾場合,點頭示意等行為則相對合適,甚至具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指揮員,他們和飛行員的交流和對其指揮都是依靠身體語言來實現(xiàn)的,因為巨大的飛機噪音無法用語言傳達信息。

所以與話語相比,行為不僅更加真實、使用限制更少,而且也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更重要的工具。

人類學(xué)家雷·博威斯特通過跟蹤觀察100個人發(fā)現(xiàn),一個人每天24小時,除去正常的睡覺的時間還會剩下16個小時左右,但在這16個小時里,正常人說話的時間累計起來通常情況也不過是十幾分鐘,女人會比男人講話的時間要多,其累積的說話時間往往也不會超過20分鐘。一句話會耗去人們2.5秒的時間,當(dāng)然,根據(jù)句子的長短,時間會有不同,這里所說的2.5秒指的是平均時間。很明顯,人通過話語來傳達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心理學(xué)家明確指出,人類的溝通更多的是通過他們的行為來完成的,包括身體姿勢、儀態(tài)和所處位置,以及同他人距離的遠近等方式。確切地說,65%以上的人際交流都是以非語言方式,即通過行為來進行的。

由此可見,與口頭語言相比,行為顯得更加重要。但生活中的很多人似乎更愿意通過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更愿意聽他人說,而忽視他人行為所包含的心理真實。這樣一來,人能夠傳達或獲取的信息就非常有限了,自然也就不容易探測到那些人和事背后的真相,更談不上合理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了。

要想做一個精明的人,就一定要有能力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判斷別人的心理。知己知彼,才會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

如何正確解讀行為所反映的心理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能夠?qū)W到一些關(guān)于如何解讀他人行為的知識。但為什么生活中仍會出現(xiàn)被他人欺騙、被他人誤解的情況呢?其實,不能正確地解讀他人的行為、讀不懂他人的身體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沒有遵循相應(yīng)的規(guī)則。那么,要遵循哪些規(guī)則,我們才能夠正確地解讀他人的身體語言、準確地洞悉其行為背后的心理呢?具體地說,在解讀行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行為應(yīng)該被連貫地理解

許多人在學(xué)習(xí)和了解了一些人的行為與其心理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即行為的含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喜歡對他人的行為和身體語言進行判斷解讀。但這時往往最容易犯錯誤,因為如果對行為心理學(xué)和身體語言掌握得不系統(tǒng)和不全面,運用起來也不熟練,就容易將他人的每個表情或動作分離開來,在忽視相聯(lián)系的表情或動作以及大環(huán)境的情況下,孤立、片面地解讀他人的行為和身體語言。這就好像在聽人說話的時候,只聽只言片語便做判斷。

沒有獲得全部信息就做的判斷勢必會產(chǎn)生偏差,這種以偏概全的錯誤是人們所常犯的,要注意避免。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身體動作如果作為有特殊目的的動作來使用,那么就不能再作為一種肢體語言的信號來理解了。

比如撓頭所表示的含義有很多:尷尬、不確定、健忘或者撒謊等,但是有些時候人們撓頭是因為刺癢或者去除頭屑。而要判斷人的行為動作是單純的身體反應(yīng)還是有其心理意義,就需要聯(lián)系當(dāng)時人的一系列表情、動作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來考慮。

其實,行為和說話一樣,是一種語言,也有詞組、句子之分,每一個表情或動作就好比一個單詞,而每一個單詞的含義都不是唯一的,它的具體含義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比如,很多人在機場都會做出“揮手”這個動作,那么這是代表告別,還是代表“我來接你回家,我在這兒”呢?對此,我們可以根據(jù)其表情是充滿離別的悲傷,還是洋溢著重逢的喜悅來判斷。只有當(dāng)你把一個人的行為、身體語言放到當(dāng)時的情境中,聯(lián)系其他動作、表情來解讀的時候,才可能徹底弄清楚它的含義。

在解讀人的身體語言、人的行為和心理的聯(lián)系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盡量避免孤立、片面地看待問題,而要用聯(lián)系的、全面的觀點來對待。

2.解讀行為時要注意一致性

著名心理學(xué)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位自稱婚姻生活相當(dāng)幸福的女士來找他做心理咨詢,在心理咨詢進行過程中,談到自己的婚姻時,這位女士臉上總是洋溢著看上去非常幸福的笑容,但同時她不斷地將她的結(jié)婚戒指取下然后又戴上。弗洛伊德注意到了她的這兩個完全不一致的行為,由此這位女士的婚姻并沒有她說的那么圓滿。而后來果然有消息傳來說這個女士的婚姻出現(xiàn)了問題。

我們在解讀他人行為時,也應(yīng)像弗洛伊德一樣注意其動作、表情的一致性,通過對方的行為來洞悉其心理,然后再用其他行為表現(xiàn)來驗證自己的判斷結(jié)果。如果所有的行為都是一致的,那么判斷是準確的;反之,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解讀。

1998年,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發(fā)表“與萊溫斯基無染”的聲明時,眼神堅定、表情坦然,是一種真誠的表現(xiàn),但他的手卻指向了與眼神相反的方向,他的行為存在矛盾的地方。由此一些專家判斷克林頓在說謊,而事實也證明他的確與萊溫斯基有染。

因此我們在解讀行為時,一定要注意其一致性,這樣做出的判斷才能更加準確。

3.行為要結(jié)合語境來理解

最后,我們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人的行為和身體語言同樣要結(jié)合當(dāng)時的語境來進行解讀和理解。同樣的行為和身體動作,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代表的含義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如果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你看見某個人坐在車站等最后一班公交車時,雙臂緊緊環(huán)抱于胸前,雙腿也緊緊地夾在一起。那么,這個時候,你就應(yīng)該知道,他之所以擺出這種姿勢,是因為他感覺到寒冷。但是,當(dāng)你和某人隔桌而坐,而你又試圖向他闡明自己的一些觀點的時候,面對你的說辭,對方擺出了一個和上面那個男人一樣的姿勢。那么這個時候,你應(yīng)該明白,對方其實是想借此告訴你,他對你的話持否定的態(tài)度,或者說他對你的觀點不能接受,你還沒有說服他,至少沒能讓他有所觸動。

解讀身體語言和行為,我們在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敏感、細心等先天優(yōu)勢的同時,還要遵循注意其出現(xiàn)的語境、與他的身體語言和行為的一致性、連貫且聯(lián)系地解讀等原則,這樣才能將行為解讀得更加準確。

行為的改變能夠扭轉(zhuǎn)內(nèi)心態(tài)度

人們通常以為,人要先有某種觀點,才會去采取某種行為,而心理學(xué)家們卻不以為然,他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態(tài)度改變行為這么簡單,甚至完全相反。

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詹姆士說:“因為我們哭,所以才愁;因為動手打架,所以生氣;因為發(fā)抖,所以怕——而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氣了才打架,怕了才發(fā)抖。”這個觀點告訴我們,行為與身體的變化可以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

有人送了一條漂亮的短裙給一個窮人家的女孩。為了找到一件能與這條漂亮短裙相配的上衣,女孩的母親翻箱倒柜,終于找出了自己年輕時穿過的一件雪白的襯衣。

女孩穿上新裙子,配上白襯衣,整個人簡直脫胎換骨,顯得既漂亮又成熟。女孩的父親看到女兒的這副模樣,既驚喜又羞愧。驚喜的是女兒已經(jīng)長大了,且亭亭玉立;羞愧的是讓美麗的女兒生活在如此破舊的家中。

于是,他開始收拾房間,打掃庭院。

鄰居們看到這位父親在打掃庭院,受其影響,也跟著打掃自己的房屋。

于是,村莊里,一家影響另一家,最后,每個家庭都進行了一番大掃除,整個村莊煥然一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肃南| 阳西县| 乌拉特前旗| 东城区| 丹江口市| 大关县| 洛南县| 内江市| 和田市| 金平| 平凉市| 浦北县| 新和县| 拉萨市| 通城县| 彭泽县| 永平县| 博罗县| 鞍山市| 邮箱| 云浮市| 漾濞| 德州市| 乳源| 平南县| 安溪县| 万安县| 游戏| 德庆县| 宜良县| 通化市| 彭州市| 芷江| 香港 | 澄江县| 襄垣县| 栖霞市| 郴州市| 华宁县|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