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沿著自己最初制定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狂奔了許久,在分岔路口卻發(fā)現,自己并沒有朝著喜歡的方向前進。于是,有些人選擇了低調對待,毅然地放棄了那些流光溢彩、華而不實的名利爭奪,他們情愿為了某個目標或理想去放棄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將曾經追逐名利的勁頭轉向人生的另一片天地,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養(yǎng)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面對生活,它就會更容易找到樂觀的一面,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得與失。現代人面對著花花綠綠的精彩世界,更應該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如此才能在紛繁的世界里,在眾多的不公平中,在自己的心中,構建一片寧靜的田園。
4.放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背負著太多東西上路,會給人沉重的壓力。勇敢丟下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但會走得更快,也會有更多精力欣賞沿途的風景。
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并不屬于自己,它只是我們的生命中一個過客,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因此,面對想留卻留不住的東西,不妨學會遺忘,或者把美好的回憶藏在心里,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味。
與擁有相比,放棄更需要智慧。放棄并不是消極地放手,它需要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懷。放棄是一種勇氣,但放棄絕不是對自己的背叛。放棄悲傷,你將收獲快樂;放棄痛苦,你將獲得幸福;放棄寒冷,你將收獲溫暖。
有一個小男孩,把手插進茶幾上的花瓶里。花瓶上窄下闊,所以他的手伸進去后,出不來了。男孩的媽媽用了不同的辦法,想把卡著的手拿出來,但是都沒有成功。看到孩子痛苦的樣子,媽媽有些著急了。她稍微用一點力,孩子就痛得哇哇直哭。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決定把花瓶打碎。不過,她又有些猶豫,因為這個花瓶不是普通的擺設,而是一件極具收藏價值的古董。但是,為了兒子也只能把它打碎。
花瓶被打破了,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放下心來。她讓兒子把手伸出來,看看有沒有受傷。奇怪的是,兒子的拳頭仍然緊握著,好像無法張開。難道抽筋了?媽媽再次驚惶失措。
后來才知道,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握著一個硬幣。原來,他是為了拿這個硬幣,所以把手卡在花瓶里的。而且,孩子的手伸不出來,并不是因為花瓶的口太窄,而是因為他握住硬幣不肯放手。
生活中,很多人和這個小孩一樣,放不下到手的職務、待遇,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自己正當的職業(yè)。生命如舟,人的一生中不能有太多的負重,否則生命的小船就會在抵達彼岸的航途中擱淺,甚至沉沒。所以,要放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該放下時就放下,不要徒為虛名勞累。
當年,愛因斯坦曾收到一封邀請他出任以色列總統(tǒng)的信函,但愛因斯坦卻拒絕這一邀請,放棄這個職位,他說:“我的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經驗處理行政事務和公正地對待他人,所以我不適合這個職位。”
愛因斯坦放棄了這個令許多人羨慕的職位,專注于客觀世界,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其人生價值,成為科學巨匠。
愛因斯坦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該放棄時就放棄,這樣你才能專注于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不會生活在焦慮里。能夠放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種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能生活無牽絆,坦坦蕩蕩。
很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后才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懂得如何適時地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慢慢認識自己,也許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無謂的執(zhí)著,學會放棄,生活就真的容易。
在愛情的世界里,學會放棄,在落淚之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身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一個更輕松的開始。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眷戀。收拾起心情,錯過花,你將收獲雨!
總之,生活中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要做到事事順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就讓他過去,不放在心上。一個人如果學會了放棄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朝氣蓬勃的新生,成功的光環(huán)也將再度發(fā)出耀眼的光輝。
5.不為虛名所奴役
重名利的人被智者所輕蔑,為勢力者所嘆服,為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名所奴役。
人生是一個大舞臺,沒有人永遠在臺上,也沒有人永遠在臺下,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唯有把握住上臺時演出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扮好自己的角色,那么不管是主角或者是配角都是值得鼓掌的。
所謂“在臺上”,就是自己享受名利的時候,是被人所羨慕的時候。
如果你在臺上,應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自己的責任。所謂“在臺下”,就是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或者從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候,不必感嘆和惋惜,不妨做個最好的觀眾,給臺上的熱烈鼓掌。
有一個拳手,在連續(xù)獲得203場勝利之后卻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時他才28歲。很多人猜測,他一定出了什么問題。其實不然,這個拳手無疑是明智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運動的巔峰狀態(tài)已是昨日黃花,而以往那種求勝的意志也迅速落潮,于是主動宣布撤退,去當了教練。
應該說,他的選擇雖然有所失,甚至有些無奈,然而,從長遠來看,卻也是一種如釋重負、坦然平和的選擇。比起那種硬充好漢者來說,他是英雄,因為他畢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處的亮點上,給世人留下的畢竟是一個微笑。
一個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頗有分量的光環(huán),也同樣應當“放得下”它,從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種有意義的選擇。這樣,我們又有什么惆悵或遺憾的呢?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某些不得已的情況而不得不“放下”的時候。比如,一個人到了年邁體衰時,就有突然遭遇“被剝奪”輝煌的可能,這當然也是考驗人如何對待“拿”和“放”的時候。
美國第一位總統(tǒng)、開國元勛華盛頓連任一屆總統(tǒng)后便堅持不再連任。他離任時,坦然地出席告別宴會,坦然地向人們舉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參加了新任總統(tǒng)亞當斯的宣誓就職儀式。然后,他揮動著禮帽,坦然地回到了家鄉(xiāng)維農山莊。這一瞬間,給歷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
英國著名科學家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貢獻而享有崇高的聲望,然而,到了80歲時,赫氏不得不考慮放棄解剖工作時,他毅然辭去了所任的教授、漁業(yè)部視察官等職務。最后,他還辭去了一生中最高的榮譽職務——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不難設想,此時赫肯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緒多么復雜,他甚至在發(fā)表了辭職演說后對友人這樣說:“我剛剛宣讀了我去世的官方訃告。”盡管如此,他畢竟如此“放下”了,在沒人強迫的情況下如此“放下”了。
一個職務,一種頭銜,自然意味著一個人在社會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華盛頓和赫肯黎都有“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輝煌,可他們又都主動“放”下去了。一位智者說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擁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忍受了什么。”以坦然和克制的態(tài)度去承受離任或離職之“放”的人,應該說他活出了一份瀟灑與光彩,活出了一種落落大方的風范。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南軍的主將羅伯特在投降儀式上簽字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亞,避開了所有的公共集會及所有愛戴他的人們。后來,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請,出任華盛頓學院院長一職。不耽于沮喪與懊悔,一切復興家園的“戰(zhàn)役”始終在默默地進行之中。
應該說,羅伯特是明智的,他懂得:“將軍的使命不單單在于把年輕人送上戰(zhàn)場拼殺,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去實現人生價值。”
看來,羅氏是真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實現自己價值的人,這情形恰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真正的價值,首先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像羅伯特那樣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這里面的大勇氣和大坦誠是令人欽佩的。
請牢記一點,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么東西,而是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富有的人并不是擁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造物主在把那么多美德賦予了人類的同時,也把名利、是非、金錢得失同時嵌入了人的身體。于是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與羈絆,成了懸崖與深淵,它們將眾多的人擋在了幸福的大門之外。雖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卻很少有人能躲過名利的誘惑,一生都在追逐名利,甚至為名利而越軌。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保持心靈的純真,到頭來只能得到疲累與無盡的挫折。
6.享受現實生活的那份恬淡
虛妄的名利帶給人們的麻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要遠離和扯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外衣,千萬不要成為它們的奴隸。
生活是一杯醇醇的酒,越品越散發(fā)濃郁的清香。生活又如一碗淡淡的茶,穩(wěn)如泰山、淡定自若。生活還像一本厚厚的書,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體味,生活的芬芳無處不在。
初次見面的兩個女人,在相互打招呼的瞬間,就會將對方從頭到腳打量一遍,以確定對方的價值。比如對方的飾品、服裝以及攜帶物,都是可以評估的對象。如果哪位身上佩帶著金項鏈或鉆戒的話,那就會更加認真地“研究”一番,以確定它是真品還是贗品,價錢多少等等。
一天,兩位穿戴華麗的夫人在豪華的商場珠寶行相遇了。一位夫人說:“你瞧,這顆藍晶晶的鉆戒真漂亮,我打算買下來。你呢,看中哪一款了?”“哦,那好啊。但我卻不打算買,并不是這些珠寶不夠漂亮,我是看它們好像有些灰塵,一定是擺的時間太久了。”另一位夫人回答:
“沒關系,我家里有昂貴的法國紅酒,買回去清洗一下就行了。”“哎喲!你還要用紅酒來清洗呀?真是太麻煩了。我的珠寶只要一沾了灰塵,就扔掉了!”
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了兩個女人愛慕虛榮的心理:一個用買鉆戒來表現自己的富有,用昂貴的紅酒清洗來炫耀自己奢侈的生活;而另一個則表示自己的鉆戒沾了一點灰塵“就扔掉”,來表明傲氣與奢靡。可見,兩人的“虛榮情結”是多么嚴重。
心理醫(yī)生告訴我們,預防虛榮行為要及時進行自我心理糾偏。如果一個人已經出現自夸、說謊、嫉妒等病態(tài)行為,可以采用自我心理訓練。就是給自己施加一定的自我懲罰,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反彈自己,以求警示與干預作用。久而久之,虛榮行為就會逐漸消退。虛榮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要扯掉那一層華而不實的外衣,千萬不要成為虛榮的奴隸。
克服虛榮的心理,首先應該提高自我認知,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分清自尊和虛榮的界限。要懂得誠實、正直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我們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理滿足而扭曲了心靈。而一個人只有做到自尊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擾下失去人格。所以,請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就可以使虛榮心沒有機會占據上風。
人應該追求內心真實的美,不圖華麗的虛名。一個人追求真實,就不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炫耀自己,就不會徒有虛名、華而不實。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就是因為有自己的理想。同時,要正確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時刻把實現理想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就不會心有雜念。
此外,還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榮譽、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有一定的榮譽與地位,這是心理的需要。每個人都應十分珍惜和愛護自己的榮譽與地位,但這種追求必須與個人的社會角色相一致,才不會出現偏差。
克服虛榮心要從實際出發(fā),踏實工作,培養(yǎng)鍛煉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掙脫虛榮的魔咒。另外,攀比也是誘發(fā)虛榮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一味地去跟他人比較,心理永遠都無法平衡,反而會促使虛榮心越發(fā)強烈。所以,要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正確看待他人的優(yōu)越條件,以此作為自己前進的榜樣。要通過自己的實際努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自信和自強,才能不被虛榮心所驅使,才能成為一個有高尚品格的人。
7.身心疲憊的時候學會放松
在你感覺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
隨著時代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jié)奏的飛速提高,緊張的工作、沉重的壓力讓人際關系變得冷淡。在我們周圍,大家真正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絲毫感受不到快樂與幸福。
在這種情況下,許人都覺得生活得很累,覺得生活似乎已失去了活著的目的而顯得有些蒼白和暗淡,以至于怨聲載道。那么,所謂的“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擺脫這種讓人糾結的不良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