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成熟穩重的心態
你必須培養積極心態,以使你的生命按照你的意思提供報酬,沒有了積極心態就無緣成就什么大事。
個性是我們在與他人接觸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傾向。成熟穩重的個性能夠給人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是在逆境中取得非凡成就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不僅應該追求知識,而且要努力探求人生的真諦,以養成堅強、成熟的個性。
為此,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要善于從大局著眼,深思熟慮后再做決定,這樣自然容易得心應手、從容不迫。心態成熟的人,在面對社會和環境的變化時比較容易適應,換句話說,比較容易根據外界的變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擁有成熟穩重心態的人,他們的自控能力、成熟能力都比較好;而心理成熟度差的人,不太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這樣的人,在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中更容易出現問題。
一次,美孚石油公司要招聘一批基層管理人員。招聘采取先筆試,后由總裁親自面試的方法,計劃招聘10人,報考的卻有上千人,競爭很激烈。在筆試與面試之后,公司選出了10位佼佼者。
公司總裁看過名單后,卻發現有一位在面試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人的名字沒有在名單里面。于是,總裁馬上叫人復查考試情況。結果發現這位年輕人的綜合成績其實名列第二,但是由于工作人員統計失誤,分數和名次排錯了,結果這位年輕人落選了。總裁立即要求給他補發錄取通知書。
然而,第二天,有人告訴總裁一個驚人的消息:這位年輕人因為沒有被錄取而跳樓自殺了。錄取通知書送到時,他已經死了。聽到這一消息,總裁沉默了好久。他的一位助手在旁自言自語道:“多可惜,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年輕人,我們沒有錄取他。”
“不!”總裁嘆口氣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這樣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沒有成熟穩重心態的人,最終會被生活所拋棄;而心態平和穩重的人,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說放棄。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不僅應該追求知識,而且要努力探求人生的真諦,以養成堅強、成熟的個性。
當然,從一般意義上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理成熟度也會不斷地增長,它并不是由自然規律單方面控制的增長,而是在自然規律與社會環境的雙重作用下形成的增長,無論是自然規律還是社會環境,兩者缺一不可。因此,如何利用社會環境,使自己的心理達到與年齡相匹配的成熟度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生活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自己成熟穩重的心態。
(1)提高社會的認知水平。
一個人對社會的認識與他的心理成熟度有著較高的相關度。要克服環境影響帶來的偏差,不僅要從實踐上獲得感性的認識,還要提高理性的認識水平。
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麻煩,如與同事、領導如何更好的相處;如何克服不熟悉的工作帶來的緊張感等等,這些問題對一個心理成熟度較高的人來說,不會感到太大的麻煩,而對那些心態比較幼稚的人來說,會覺得無法承受。
(2)學會應付突變的能力。
突變對人的影響在心理學中叫做“應激”,個體面對“應激”時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也就是理性應對和情感應對。前者以對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為基礎,把握事物的規律,如此一來,個體不僅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也能夠預測未來,并根據未來事物可能的發展而采取必要的行動。
而后者就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調查顯示,心理成熟度高的人在“應激”條件下多采用理性應對。因此,提高在突變環境下的應付能力有助于增強心理成熟度。
(3)提高自己綜合的心理平衡能力。
了解自己的優越與不足可以減輕緊張情緒。因為當我們明確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就可能使我們擺脫某種潛在的不良情緒,如此,就會懂得何時該去求助于他人,怎樣與他人合作共事。
(4)還要學會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在面對危機時,應該想想怎樣利用身邊可以尋求到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將壞事變成好事。倘若你能夠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那么今后就能夠減少挫折。
總之,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穩重的心態,即使他有著驕人的才能,也不會與社會有很好的融合,相反,一個心態穩重的人更能夠被社會所認同。保持成熟穩重的心態,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夠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2.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
對必然的事輕快地承受,就像楊柳承受風雨,水接受一切容器,我們也接受一切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不必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沮喪,這些所謂的遺憾有時候并不重要。敵意也罷,誤解也罷,輕視也罷,矛盾也罷,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淡化開,時間可以使滄海變成桑田。在時間面前,我們所遭遇的種種不快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在你的胸襟里充盈著兩個字:坦然,你的生活就會充滿色彩。
我曾經看見那些假日垂釣的人,他們迎著朝霞一路歡歌而去,背著晚霞一臉笑容而歸,而他們的魚簍卻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于是,我不禁感到驚訝: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卻一無所獲,為何還是如此的快樂?他們告訴我:魚不上鉤是它的事,而我卻釣上來一天的快樂。這時我明白了,坦然是一種沒有失意的樂觀。
我也曾經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道路上遇到騎單車旅行的團隊,他們都是一些銀絲華發的老人。當他們在樹蔭下小憩時,我看到有的人雖然有一些疲憊,但臉上都綻放著快樂的笑容。于是我不禁問道:這是不是自討苦吃?在這樣的天氣里,留在家里休息該多好。然而他們卻說:雖然在外旅行沒有家里舒適,但我們卻有車騎,有水喝,有面包吃,最主要的是我們收獲了一路的風景,練就了一身的健康。這時我明白了,坦然是一種不會衰老的不知疲憊的調適。
美國人艾迪·雷根伯克在探險時,與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的太平洋里,他們毫無希望地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
艾迪說:“我從那次經驗里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的水可以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絕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
后來,艾迪在他浴室的鏡子上貼上了這樣幾句話,讓自己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時候都能明白:不抱怨,接受眼前的一切才會有幸福可言。
接受眼前一切,做到知足,是對欲望的一種理性的審視。俄國作家契訶夫對知足常樂有深刻的體會,他說:“為了讓內心不斷感到幸福,甚至在憂傷悲愁的時候也不變,那就需要善于滿足現狀;高興地體會到‘本來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顆牙疼起來,那你就要歡歡喜喜,因為你不是滿口牙都疼。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要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扎在眼睛里!’”
人生充滿了酸甜苦辣,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痛苦,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得到也有失去,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人生不可能完完美美。
于是,快樂的時候,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遠的;當你痛苦時,你也要想,這痛苦不是永恒的;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天,那就是一種幸福;多少人在今天,已經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人生的很多體驗,只是在失去的時候,才能夠獲得。而這種失去誰又能說只有遺憾呢?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轉變成好事,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因此,不要對生活抱有過多的奢望,不要對生活存有過高的期望,希望不大,失望就不會太多,不要刻意去追求生活的完美,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認真過好每一天。
很多人,很多事,我們是左右不了的,也捉摸不透,但我們不必在意,不必計較。面對人與事,獻上我們的真誠,獻上我們的熱情,只為了求得心靈的寧靜和自在。未來的境況,我們是預料不到的,對待事業,只要努力拼搏了,就沒有遺憾;對待愛情,只要我們真誠付出了,就無怨無悔。努力過,奮斗過,就有了付出后的快樂和坦然。
一對年已耄耋的夫婦,妻子因偏癱長年臥床,丈夫也患上輕度的老年癡呆癥。每天,丈夫總是坐在妻子的床旁,默默地陪伴著,偶而說上幾句話;妻子則抓住丈夫的一只手,無言地摩挲著。
到了吃飯的時間,丈夫就會攙扶起妻子,走到飯桌邊,和兒子一家共同進餐。老婦人如果不慎嗆一下,就會有一只布滿老年斑的大手輕輕拍拍她的背……吃過飯,兩位老人就手拉手地在沙發上小坐,看著兒孫們收拾飯桌。一日又一日,老人們就這樣和兒子一家過著慣常的生活。
平淡中自有幸福的滋味,最重要的是你懂得欣賞,并用心去感受。當年華老去,我們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可我們依舊可以快樂地享受兒孫滿堂帶來的幸福。學會坦然,是一種失意后的樂觀,是一種沮喪時的調適,是一種平淡中的自信,是一種逆境中的從容。坦然,使你活得自然,活得真實,活的輕松;坦然,使你不為名利所困擾,不為仕途所憂慮,不為得失所不安;坦然,使你睿智灑脫,使你了無牽掛,使你胸懷博大。坦然,是一種高深層次的文化修養,是一種寵辱皆忘的豁達情懷,是一種豁然開朗的精神境界。
3.看淡名利讓生活更從容
一個低調對待名利的人,所得到的不僅僅是更加和諧鞏固的人際關系,同時還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開闊,當真正的低姿態做人,能成為自己的人生態度時,那標志著這個人已進入了一個很高的人生境界。
生活中,追逐更高的奮斗目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失去了一顆平常心,過分求取對自己并不重要的東西,就有失偏頗了。能夠看淡名利,你會更從容、淡定。
一對夫妻年輕時共同創業,到中年終于小有成就:公司凈資產一千多萬美元,而且發展勢頭良好。提起這對夫妻檔,商界的朋友都伸大拇指。然而就在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兩人卻隱退了,他們辭去了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將大部分股份賣給一個他們平時就很欣賞的企業家,將房子和車委托給好朋友照管,兩個人瀟灑地環游世界去了。
消息傳出后,大家都覺得太可惜,一些親戚朋友也不理解,諷刺他們說:“年紀這么大了,辦事卻像小孩子一樣,那么大的家業說丟就丟,放著好好的老總不做,偏要滿世界閑逛!”
在一些人眼里,這對夫妻確實很傻,竟然拋下名利。從此以后,他們再也體驗不到當老總前呼后擁的風光,和大把大把賺錢的樂趣了。然而,這對夫妻自有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選擇,他們放棄了虛名浮利是為了去感受生活的真正樂趣。
毋庸置疑,金錢作為財富的象征,是讓生活更加舒適的保證。有了錢,就可以住豪宅,開名車,吃大餐。在一些人眼里,金錢甚至是一種帶有魔力的,可以讓人為所欲為的東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金錢也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比如有了錢以后,你就得為自己的安全擔擾,誰知道哪個家伙是不是正打著“劫富濟貧”的算盤;有了錢,你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你可能會擔心對方是不是沖著你的錢來的。
今天,隨著心中的欲望不斷膨脹,人們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財富越積越多、名聲越傳越響、地位越攀越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名譽超然化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走入了一個誤區,認為什么都是越多越好。豈不知,無休止地爭名逐利,會徹底摧毀我們正常的生活。到那時,我們就會被囚禁在一個叫做“名利”的籠子里,整天為了“擺脫”而使自己疲憊不堪。
安迪是一家大型科技企業的技術經理。他所在的部門不僅成功培養出十多名精英,包括他在內的五個人更是被公司選定為技術總監的候選人,將接受來自上司長達半年的考核,選出綜合素質最高者出任總監。私下里,很多同事都認為34歲的安迪最具競爭力,他的頂頭上司也暗示過他要多加努力。
然而,從公司下達選拔令之后,安迪明顯感覺到自己與幾名競爭者的關系驟然緊張起來,原本親如手足的伙伴,一下子變成了爭名逐利的對手,這是讓他無法接受的。在安迪看來,這家企業之所以能吸引他的地方并不在于能升職加薪,而是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享受同事之間自如和諧的關系。對于名利,他完全不在乎,而那些指揮別人、協調關系等工作更是一種負擔。
究竟是接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繼續追逐更高的職位,還是退一步接著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最終安迪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決定:放棄技術總監的角逐。對于安迪的決定,公司上下除了一片驚訝的聲音之外,更多的是大家對他由衷地佩服。尤其是之前那幾位與他競爭的同事,此時也紛紛向他表示敬意。
經過多次協商,上司對安迪的能力贊賞有加,同時也一致認可他的大度、寬容、淡泊名利的精神。為了給予獎勵,特別為安迪設立了一個技術顧問的職位。這樣一來,他既得到了更多技術研究的資源與權力,也可以專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又不必牽扯精力在不擅長的事情上。安迪用低調對待名利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收獲,真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