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程序(7)
- 各級領導者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培訓手冊
- 應對突發事件課題研究組編寫
- 2798字
- 2016-10-08 09:05:03
2.公安機關職責
①收集、研究、判斷不穩定事端和群體性事件動態信息,迅速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并通報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及時做好防范、化解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
②維護群體性事件現場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協助有關部門、單位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保護黨政機關等重點部位及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搜集并固定群體性事件發生現場違法犯罪行為的證據。
③在處置群體性事件時,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控制局勢。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秩序;對群體性事件中違法犯罪的人員依法打擊處理。
3.部門單位職責
①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特別是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規定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避免因落實不力,執行不當而引發群體性事件。
②定期排查、及時化解本部門本單位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和群體性事件苗頭,做好群體性事件的早期預防工作。
③對因本部門本單位的問題引發的或者其主體是本部門本單位人員的群體性事件,在按照規定上報的同時,單位主要領導必須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面對面的勸解疏導工作,控制事態。
④對黨委、政府要求限期解決的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定專人負責,按時解決。各級信訪、行政復議、紀檢、監察以及檢察、審判機關,要按照職責和管轄權限,依法受理人民群眾的申訴、舉報、檢舉、控告或者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申請,依法辦理,充分發揮調解、仲裁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各有關職能部門在作出涉及群眾利益的具體決定時,應當告知當事人,當事人有異議時,應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反映自己的訴求。對有特殊困難的群體,應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十二、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
群體性突發事件要做到視穩定如瑰寶,避禍亂于無形。當發生群體性突發事件之后,相關責任人要及時趕赴現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查明原因,預測事態趨勢,控制事態發展,并抓住主要矛盾,依法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事態平息后,還要做好后續工作。
1.做好工作,控制事態
涉事單位、行為發生地黨委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對下列群體性行為,要及時、主動趕赴現場,做好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態擴大。
①出現不穩定事端和群體性事件苗頭,群體性事件尚處在醞釀過程中的;②聚集上訪尚未發生堵門、堵路、攔截車輛、圍攻毆打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嚴重影響交通、治安秩序或者黨政機關工作秩序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③發生在單位內部的表達共同意愿的小范圍聚集事件,尚未發生行兇傷人、扣押人質或者打、砸、搶、燒等違法行為的;④其他由人民內部矛盾引起、尚夫出現過激行為,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現場開展工作、化解矛盾的群體性行為。
2.領導出面,直接指揮
群體性事件一旦發生,事件發生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領導必須在第一時間迅速趕赴現場直接指揮處置工作。按照“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順不宜激”的要求,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要帶頭面對面地做群眾的工作,誠懇聽取群眾的意見,及時疏導化解矛盾和沖突,盡快平息事態。對群眾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要當場表明解決問題的態度;不能當場明確表態解決的,要責成相關部門或者單位限期研究;對確因決策失誤或者工作不力而侵害群眾合法利益的,要據實向群眾講明情況,公開承認失誤,盡快予以糾正;對群眾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講清道理,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
異地群眾聚集形成群體性事件的。群眾來源地的黨委、政府和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要指派有關負責人率領工作組趕赴現場,開展疏導、化解和接返工作。事件發生地的有關部門、單位要積極配合、協助做好異地群眾的教育和送返工作。
黨委、政府以及有關主管部門、單位負責人在現場做工作時,公安機關應當派便裝人民警察或者少量著裝人民警察到現場掌握情況、維持秩序,同時做好隨時出警處置的準備。
3.出動警力,維護秩序
群體性事件現場發生圍堵、沖擊黨政機關和重點要害地區、部位,進入城區非法集會、游行、示威,攔車、阻斷交通要道,械斗、騷亂以及呼喊、張掛誹謗性口號、標語等嚴重情況以及發生打、砸、搶、燒等違法行為,或者存在即將發生上述嚴重違法情形的,公安機關應根據相關規定,立即出動處置性警力進入現場,并根據現場情況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使用必要的警械,盡快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秩序。
對組織、煽動、串聯、挑起群體性事件的為首人員和骨干分子,公安機關應當予以訓誡,責令其停止違法活動;拒不改正,繼續進行違法活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無論在現場還是事后抓捕群體性事件中的涉嫌違法犯罪人員,都要注意把握時機,講究策略,防止激化矛盾。
4.落實承諾,取信于民
群體性事件現場事態平息后,黨委、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單位對已經承諾解決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到位,不得搞虛假承諾或者久拖不決。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沒有落實到位的,要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單位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實;對群眾因不了解有關規定而存在誤解的,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對有關規定不夠完善的,要及時修改完善。要堅決避免違背承諾、失信于民,重新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5.考核工作,追究責任
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努力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高度重視解決和處理好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努力從源頭上消除誘發群體性事件的因素,切實履行好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責。各級領導干部和有關工作人員要努力學習和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主動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按照處置群體性事件預案的要求,盡職盡責,講究方法,積極有效地開展開。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要將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情況作為黨政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定期考察和專項檢查。對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國家工作人員在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維護穩定和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的有關規定不執行或者貫徹不力,侵害群眾利益,作出錯誤決策,引發群體性事件或者致使群體性事件升級的。
②對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存在的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糾紛不認真解決,失職、瀆職,甚至慫恿群眾到上級機關集體上訪,致使群體性事件屢有發生或者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的。
③因泄露國家秘密或者違反工作紀律等行為,導致群眾集體上訪或者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④群體性事件發生后不及時報告,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失當,甚至壓制有關部門、單位及時如實上報情況和及時處置,導致可以避免的影響和損失而未能避免的。
⑤在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過程中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