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程序(6)
- 各級領導者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培訓手冊
- 應對突發事件課題研究組編寫
- 2583字
- 2016-10-08 09:05:03
3.事后反思總結階段
群體性突發事件在當今社會轉型期是一種易發多發事件,前一個事件的處理總能為后一個事件的處理提供經驗教訓。所以,待事件結束之后,一定要進行一次全面認真的反思總結,首先要把事件的后續工作做好,答應群眾的事要及時辦,趕早辦,徹底澆滅事件的引信。其次要進行自我檢討,查找自身工作是否有漏洞、欠缺、不足,看看到底是由于哪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才誘使群眾產生不滿情緒,從而消除自身可能存在的官僚主義和不良工作風,改進工作方法,進一步增強執政為民的理念,把群眾的事當成大事,真正解決好群眾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源頭上根除同類事件再度發生的誘因。三是總結工作方法,對處理工作進行評價,看哪些方面做好了,哪些方面做得不理想,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并注意與其他事件進行比較,從中探求規律性的東西,找出處理類似事件的最佳路線圖,從中總結處理群體事件的工作經驗,為以后處置同類事件提供指導。四是要善于運用典型事件對各級公務員、群眾進行教育,使干部群眾從中明辨是非,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五是進行責任追究,按照規定對公務員隊伍中由于工作瀆職或工作不善而引發群體事件或處理事件不善而致使事態蔓延擴大的人給予相應處罰,依法對個別借助群體性事件而嚴重違法者給予應有的處罰。
十、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基本經驗
各級黨和政府在維穩與維權相結合的實踐中,為化解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總結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有益的方式和有益的途徑,為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群體性突發事件雖然起因各異、方式迥然、規模不同,但觀其有效之處置方式卻有很多共同點,即由誰決策、由誰出面、從何處入手、采取何種措施、運用何種方法,確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1.加強領導,措施到位
領導是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的關鍵。歷屆上海市委、市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成立了由市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應急指揮部。各區縣、委辦和街道、鄉鎮均建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為責任人的領導小組,黨委、政府、綜治、組織、信訪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領導小組。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訂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領導干部直接接待來訪群眾制度”、“重要信息報送和責任追究制度”、“維護社會穩定政績考核評比制度”等一系列有效制度。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后,領導親自到場,果斷指揮,明確責任,歸口化解,分流疏導,做到政治敏感、信息靈敏、性質斷準、領導到場、策略對頭、標本兼治,牢牢掌握了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的主動權。
2.依靠群眾,共同參與
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特別是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的帶頭作用,這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和經驗,必須堅信大多數群眾是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是關心社會穩定的,是通情達理的,是不愿看到社會混亂和動蕩不安的,只要我們向群眾講明事實真相,闡明政策,宣傳法制,以理服人,大多數群眾能給予理解和支持,群體性的突發事件就會得以妥善解決。目前,上海全市每個社區都建立了社區矛盾調解中心,選拔和建立起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度,設立人民調解法庭,規范人民調解文書,這也是依靠群眾,共同參與的有效措施,使許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討個說法,就能吐口怨氣,使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念。
3.以塊為主,多方配合
化解群體性事件,必須堅持“條塊結合,條包塊管,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針對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特點和規律,強調維護穩定、化解群體性矛盾一定要以塊為主,但在涉及到條的問題時,條要盡快給予解決,配合塊做好工作,這樣,條塊在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時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改變以往相互推諉、相互扯皮、互不關心的被動局面。
4.重視信息,快速反應
重視信息、及時捕捉和抓準信息,是有效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的首要環節,也是預防、控制群體性矛盾發展、蔓延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在維護穩定、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中,一是強化信息意識,落實責任,建立了縱橫有序、暢通靈敏的信息網絡,做到事先有預報、處理有反饋。二是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特別對周期性、反復性的突出問題,有專人跟蹤深入調查,隨時掌握準確信息,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改變了疲于應付的被動局面。三是一旦獲取引發政治性不安定因素,做到快速反應,上下溝通,立即組織力量,采取應急措施,穩定事態,防止蔓延和發展,進而有效進行化解。
5.思維創新,方法多元
當今的群體性突發事件涉及領域多,范圍廣,矛盾多樣復雜,不能照套一種模式,必須思維創新,采用多元方法。近年來,有的單位總結了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四宜四不宜”的有效方法,既:宜疏不宜積,宜解不宜結,宜散不宜集,宜緩不宜急。有的單位在化解群體矛盾時注意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系、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穩定和激化的關系、合理與合法的關系,還有的提出了化解群體性矛盾必須“區分情況、講究策略、把握時機、嚴格執法、穩定處置的原則”和“幫、教、疏、控、快、敢、穩”方針,這些多元方法,貫穿著一個核心,這就是教育疏導、多策并用、妥善處理。
十一、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職責分工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制,抓好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明確工作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作配合,形成整體合力。
1.黨委政府職責
①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確保政策措施切合實際,符合人民群眾利益,避免因決策不當或者失誤而侵害群眾利益,避免因此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
②強化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各有關部門正確有效地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避免因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不落實或執行中存在違法違紀行為而侵害群眾合法利益,避免引發群體性事件。
③加強對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分析、研究,把握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內在規律,建立健全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工作機制,指定責任部門研究、擬定有關預案,依法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
④對存在重大群體性事件潛在誘因的重點地區、重點單位和重點人群,指定責任部門預先落實有關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⑤對已經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統一組織領導現場處置工作,并按照有關規定決定是否出動處置性警力、使用必要的強制措施和警械等重大措施。
⑥總結群體性事件預防和處置的經驗教訓,加強對有關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