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領導出頭面子大,有事相求先感化(2)
- 辦事藝術模板
- 華閱
- 3148字
- 2016-03-01 16:28:09
(5)要解決好怎么說的問題
送禮總得在說法上有個由頭才好送上去,比如對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升學等特別時日,則是送禮的最好時機,因這時“出師有名”,名正言順,不用另外在說法上尋找送禮的由頭。所以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接禮的人除了感謝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顧忌。但有些時候,人們送禮純粹為了辦事,大有點“現買現賣”、“現把現摟”的味道。這種時候把禮物送過去怎么說好呢?總不能說:“今天想求你辦事,所以才給你送些禮物讓你受用。”這樣一來,對方也不便接納你送的禮物。怎么辦?這就需要找一種讓對方心安理得接受禮物的說法。一般而言,為了辦事給上級送禮,上級總是要推辭一下或拒絕一下,如何把上級拒絕納禮的話禮貌得體地擋回去,也不失為一種藝術。下面是一位記者就這一問題在送禮者那里采訪到的所謂“經驗之談”。
說法一:把送禮的話頭推到不在身邊的老婆身上。
比方說:“是啊,我也說,找您辦事用不著拿東西。而我老婆卻說啥也不干,非讓我拿著不可。既然拿來了,就先擱這兒吧,要不然,我老婆準得埋怨我不會辦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說法二: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說:“東西是給孩子買的,和你沒關系。別說是來找你辦事,就是沒這事,隨便來串門兒還不一樣應該給孩子買點東西嗎?”
說法三: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老人身上。
比方說:“你不用客氣,這東西是給老爺子買的——老爺子身體最近還行吧?你方便時把東西給老爺子拎過去得了,我就不再過去專門看他了。”
說法四:把送禮的話頭推到托辦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說:“這東西是我朋友給你買的,我也沒花錢,咱把事給他辦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她)客氣。”
說法五: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損失上。
比方說:“您給辦事就夠意思了,難道還能讓您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
說法六:把送給對方的錢說成是暫存在對方手里的。
比方說:“我知道,咱們之間辦事用不著錢,但萬一出點啥岔頭需要打點,現找我拿錢就不趕趟了——所以,這錢先放你這兒,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時候再給我不是一樣嗎?”
以上這六種說法,都頗有人情味,對方聽了,都覺得好受,“有道理”把禮物收下,而沒有明顯拒絕的理由,所以,這六種說法堪稱“經驗之談”。
巧攀關系,用感情激發
依靠關系辦事已經在中國上下形成了共識。關系是一種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有了關系也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種隨時可以兌現的希望。所以,不但尋常百姓重關系,達官顯貴也重關系;不但下級重關系,上級也同樣重關系。一旦哪一個環節的關系結了扣子,出了問題,便很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切身利益甚至仕途前程。
與某些顯赫的人物或關鍵人物關系親密的人,大多是神通廣大的人。他們不僅能把與自己或朋友利益有關的,合理合法的事情辦得契意合心,有時甚至還可能越過一些規定和道德的界限,辦成一些超格越線的事。所以社會上有的人說,有了鐵關系,正話可能被反說,反話可能被正解,黑白可能被顛倒,是非可能被混淆。盡管這樣做老大不合理,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卻非常合乎一個“情”字,因為合乎了“情”也就合乎了“關系”,有了關系,世上絕大多數的事情就差不多都可以辦到了。所以,聰明的人從不迷信純粹的“真”和純粹的“好”,這世間萬物也從來不單單是“是”與“非”和“對”與“錯”這么簡單與純粹的。換句話說,我們認為是對的,并不一定會得到保全和愛護,我們認為是錯的,也不一定會被人排斥和否定。復雜的社會生活有時會使這兩種情況互為反面,壞事被辦成了,好事反而被拒絕了。那么,怎樣來理解這種觀念呢?答案很簡單:關系使然。
所以,要想事事順心,關系必不可少。特別是下級找上級辦事,必要時更要攀附一下關系才好。與上級攀附關系,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很多。
(1)攀附關系要了解上級
任何一位上級都有自己的人情關系網。這個“網”的形成與他的身世和人生經歷有直接的關系。要想與他攀附關系,必須先暗地里多留心和注意他的身世和社會關系網,包括他的同鄉關系、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同學關系、上下級關系等等。掌握了這些關系之后,鑒于直接與某上級建立關系多有不便,則可曲線救國、另辟蹊徑,設法同一兩位與這位上級關系甚篤的人建立關系,這樣,在必要時,便可以借助這些關系的力量拿住上級的面子,使上級礙于面子不好拒絕,不便拒絕,不能拒絕。
(2)攀附關系要委婉自然
攀附關系不是生拉硬套,本來沒有親戚關系,偏偏七拐八繞,硬說有親戚關系;或者本來與上級的某位朋友無甚關聯,偏偏鼓吹自己與人家情深義重,如此這般,很容易引起上級的厭惡和鄙視,人家也不會認這個賬。所以,與上級拉關系,要學會循循善誘,順理成章,委婉自然,讓上級感受到雖是不經意地提起,卻一語中的,牽動著上級的舊情,甚至讓上級陷于對舊情舊事的懷念中。如果能把與上級的關系攀附到這份兒上,那么還何愁上級對你托辦的事情袖手旁觀呢?
(3)攀附關系要講究場合
在眾目睽睽之下是不便與上級攀附關系的。因為絕大多數上級是不情愿公開自己的身世和社會關系的。如果不注意,上級本人會顧忌你多事和多情,而旁觀者更認為你是在有意巴結上級。所以,在公開場合攀附關系不但對上級有礙,也對自己有失。與上級拉關系最好是在背后與上級扯家常、嘮閑嗑的時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在茶余飯后散步的時候,或者在上級情緒好而且還具有拉關系由頭的時候,在類似這樣的時間和場合里與上級套關系最容易切中上級的心意,最容易令上級買賬。
(4)攀附關系要講究手段
作為上級居高臨下,下邊常有溜須拍馬、曲意逢迎的人時刻尋找巴結上級的機會,因而與上級攀附關系也存在著一種畸形的競爭。那么,怎樣在這種不可告人的競爭中取勝呢?有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巧妙手段,因為任何一位上級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處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中,這些矛盾有的是對他有利的,有的是對他有害的;有的是他自己一目了然的,有的是他無從覺察的。那么,你為了攀附于他,就應該認真關注這些矛盾的風吹草動,一旦有什么特殊情況或特殊機遇,便可通過協調或委婉干預等手段隨即成為上級的心腹之人,既然成其心腹了,還何愁有事不幫助辦呢?
所以,只要在攀附關系上下了功夫,就一定能在上級那里收獲一些感情,憑借這種攀附出來的感情把自己的事情辦成,也確乎不失為一種追求成功的方法。
疏通關節,用親情觸動
找上級辦事不是輕松的事情,應該根據上級領導的脾氣秉性、所辦事情的復雜性、自己與上級領導的熟悉程度和感情深淺而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很多時候,直接找上門去顯然有些唐突,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只有間接托人辦才更合適。當然,這間接的人物應該是能影響領導的、舉足輕重的邊緣人物。
因此,要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穩操勝券,除了著眼于主管、領導一類正式組織身份的負責人外,還應該爭取足以影響主管領導的非正式的“權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幫助。通過當事人或上級主管人的親友故舊,來說服當事人,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有時候,即使是上級主管和具體辦事人員同意解決的問題,也會由于下屬某一環節作梗而擱置下來。負責這一環節的人不論職位大小,也就變成了解決問題所必須疏通的“關鍵人物”。
這時候你切不可因他無權無職,就以為可以隨便應付,否則你的好事就可能壞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地對待你身邊老態龍鐘的老太太,玩彈珠打水槍的“小皇帝”,或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這些人不顯山,不露水,但他們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墊腳石,托人辦事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個可能發揮作用的人物。
俗話說,托人辦事,不能“一棵樹上吊死”。盯住主要目標,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對于目標周圍的那些“邊緣人物”,也要適當花費心思,有時這些“邊緣人物”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們就像一條條地道,沒準兒可以順利地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