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婢連忙哭訴著:“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上達(dá)。”
袁罵道:“快說快說,看你編的什么鬼話!”
侍婢道:“小人端參湯進(jìn)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tǒng)。”
“混帳東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的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袁世凱一聽,以為自己是真龍轉(zhuǎn)世,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頓時一股喜流從心中涌起,怒氣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疊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在生死存亡關(guān)頭,通過一句恭維妙語,不僅免了殺身之罪,還得到了對方的獎賞。
最妙的恭維是不露痕跡,不讓人看出你是別有用心“拍馬屁”,既抬高了別人又不貶低自己。
南朝齊代有個著名的書畫家叫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很深,一手隸書也寫得如行云流水般飄逸。
當(dāng)朝皇上齊高帝蕭道成也是一個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聽別人說自己的書法水平低于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顯露才能。
一天,蕭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試書法高低。
于是君臣二人都認(rèn)真寫完了一幅字。寫畢,蕭道成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若一般臣子,當(dāng)然立即回答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愿貶低自己,明明自己的書法高于皇帝,為什么要作違心的回答呢?但他不敢得罪皇帝,怎么辦?王僧虔眼珠子一轉(zhuǎn),竟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絕妙答詞:“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與帝的書法比賽分為兩組,即“臣組”和“帝組”,并對之加以評比,既給皇帝戴了一頂高帽子,說他的書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滿足了皇帝的冠軍欲,又維護(hù)了他自己的榮譽(yù)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風(fēng)骨,覺得他不是那種專門拍馬屁的家伙。
果真,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問兩人到底誰為第一了。
還有一種恭維更為高妙,那就是“請教式”恭維。
我們經(jīng)常在一些個體商場遇到這樣一些情形:開始營業(yè)員同顧客在質(zhì)量、樣式或價格上爭論得很厲害,但后來,營業(yè)員改變了戰(zhàn)術(shù),突然轉(zhuǎn)而夸獎顧客在談?wù)撋唐贩矫娴呢S富知識經(jīng)驗(yàn),說:“先生看起來是一個特別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問問,請教請教!”“即使你不買這件衣服,我的收獲也很大!”說也奇怪,對方被這么一夸獎,一恭維,反而心中不安,討價還價的事也忘在了腦后。甚至還有些顧客,營業(yè)員一抬舉他,他就感到不買下商品就對不住營業(yè)員似的,你說怪不怪?
世人都喜歡恭維,恭維應(yīng)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diǎn),用不同的方式,講不同的恭維話。比如男士就不宜過多地恭維女士的相貌。對青年客戶恭維他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對老年客戶恭維他的身體健康、富有經(jīng)驗(yàn)就比較合適。
對于商人,如果你夸他道德高尚,學(xué)問出眾,清廉自持,他一定無動于衷,不屑一顧。如果你說他才能出眾,頭腦聰明,手腕靈活,生財有道,臉泛紅光,必定馬上發(fā)財,他聽了一定高興。對于官吏,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日進(jìn)斗金,他一定不高興,你應(yīng)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他聽了才高興。對于文人,你如果說,學(xué)有根底,筆上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高興。
看他做什么職業(yè),你說什么恭維話,這樣才顯得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善于恭維,常常弄巧成拙。
法國作家大仲馬,一次到全國最大的書店了解售書情況。書店老板知道這個消息后,決定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興的事,在所有的書架上,他只擺放大仲馬的書。
當(dāng)大仲馬走進(jìn)書店后見只有自己的書時,大吃一驚:“別的書在哪里?”
“別的書?我們已經(jīng)賣完了。”
顯然,這位書店老板不會恭維,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總之,恭維話有人愛聽,你對人所說的恭維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的現(xiàn)象是,越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話,越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的人義正辭嚴(yán),口口聲聲愿聽批評,其實(shí)這只是他的門面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率直批評他的缺點(diǎn),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興。表面上雖然未必有所表示,內(nèi)心卻是存有芥蒂,對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絕不會增值,這樣反而不利于我們辦事。
4.說硬話,理直氣壯戰(zhàn)勝人
我們在辦事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蠻橫無禮、不講道理的人,他們或是別有用心,阻撓我們辦成某事,給我們設(shè)置障礙,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要求,這時候,我們必須挺起腰桿,敢說硬話,從正面作出反擊,以硬制硬,毫不妥協(xié),爭得我們該得的權(quán)益,達(dá)到辦事目的。
說硬話的目的在于向?qū)Ψ奖硎咀约焊矣诙窢幍挠職夂蜎Q心。在很多場合下,“硬話”往往可以從氣勢上和心理上征服對方,打擊對方。
說硬話的方式一般有以下4種:
(1)據(jù)理力爭
即在遇到不平、不公之事時,將事情置于大庭廣眾之下,擺出自己正當(dāng)而充足的理由,以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堅(jiān)決有力地駁斥對方的無理要求,讓對方在眾目睽睽之下,理屈辭窮,被迫作出讓步,從而達(dá)到我們的辦事目的。
請看發(fā)生在市場上的一場爭執(zhí)。
“嗨,棉毛衫,每件4元!”一漢子的高聲吆喝,吸引了一位女青年從其攤位上挑了一件。她付了款,轉(zhuǎn)身欲走,那漢子急忙攔住說:“哎,還差6元。”
女青年大惑不解:“每件4元,我只要了一件,不是已經(jīng)付給你4元了嗎!”
那漢子狡猾地一笑:“哪里喲,我喊的是每件10元。”女青年憤然道:
“我明明聽的是4元,現(xiàn)在你又說是10元,這不是存心欺騙嗎?”那漢子眼睛兇狠一瞪大吼道:“誰欺騙你了?我喊的就是10元!”女青年有些惶恐,瑟瑟地說:“10元?那我不要了,退錢給我吧。”那漢子更了不得,氣勢洶洶地指著女青年:“你要耍我?今天還沒開張,你就要觸我的霉頭?休想!說要,就得要!快點(diǎn)再補(bǔ)6元來!”那神情,似乎要把女青年一口吞下。
不料她反倒哈哈大笑起來:“你嚇唬誰呀?你自己看看,這種棉毛衫,能值10元嗎?給你4元,都已經(jīng)抬舉你了。”
“我要的是10元,你為啥給4元?”
“我聽見你喊的就是4元。從目前的行市來說,頂多,也就是這個價。”
“我喊的就是10元,你自己聽錯了,你怪誰。”
“‘4’和‘10’,在聲音上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如果要存心敲詐顧客,故意混淆它們在發(fā)音上的某些近似,即使占點(diǎn)便宜,也只能得逞一時,最終虧的,還是你自己。”
“誰敲詐了?我吃虧不吃虧,關(guān)你啥事?”
“啊喲,你做生意難道不是為了賺錢?要賺錢,最起碼的一點(diǎn),就得講信譽(yù)。硬要把‘4’說成是‘10’這不是敲詐是什么?不顧信譽(yù),你生意還做得下去嗎?今天我就是給了你10元,你還能敲詐得了第二個嗎?”
“我……我喊的,是10……10……元。”
“現(xiàn)在,不管你喊的是‘4’,還是‘10’,市場的買賣雙方都是依質(zhì)論價的。像這種棉毛衫,如果你喊10元,我絕不會買。可以說,任何人都不會買。這一點(diǎn),你是比我更聰明的。”
“真……的,我喊的是……10元,你又沒還價,就表明你同意我喊的價呀?”
“好,就算你喊的是10元。我付4元給你,就表明我認(rèn)為它只值這個價,這難道不是一種具體的、實(shí)實(shí)在在的還價嗎?還用得著多說話嗎?要是你覺得不合算,你可以不賣;同樣,你硬要10元,我也可以不買。這是市場交易的起碼原則。強(qiáng)買、強(qiáng)賣,都是違法的。你想去工商所的話,我陪你!”
“好好好,便宜你了,算我倒楣……”
在這場“奸商”自導(dǎo)自演的鬧劇中,女青年真是伶牙利齒,乾坤倒轉(zhuǎn)。
她之所以獲勝,就是她在貌似強(qiáng)大的對手面前,自己的態(tài)度堅(jiān)毅剛強(qiáng),以充足而有力的理由,使對手無法狡辯,使自己反敗為勝。邪不壓正,真理掌握在你一方,能夠戰(zhàn)勝對手的是你無畏的精神氣概。如果你從態(tài)度上、氣勢上“軟”,即使真理在你手中,那么,也有可能被別人欺侮,使自己受害。所以,有很多情況人們是贏在“硬氣”上。
但要注意,在無賴面前,據(jù)理力爭,必須把雙方都置于大庭廣眾之下,才會取勝。如果只有你們兩人,而你又處于弱勢之中,那么,你該使用的是別的方法。
(2)以牙還牙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方對你采取什么態(tài)度,你就以相同的方式,以比其更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還擊他,針鋒相對,變被動為主動,在氣勢上,行動上,壓倒對方,從而戰(zhàn)勝對方。
大漢奸汪精衛(wèi)有一個被稱為“女狂人”的性格乖戾狂暴的老婆——陳璧君。說她又狂又怪,實(shí)在一點(diǎn)不過分:她會對上門的客人頤指氣使,讓客人給她拿這樣拿那樣,要客人低三下四地侍候她。她會叫汪精衛(wèi)的秘書去做那些老媽子丫頭們做的事,例如出恭用的草紙。有時,她怪脾氣一發(fā),就非得要那些秘書老爺們立即辦到不可。她甚至?xí)?dāng)著許多客人的面,大叫一聲:“我要吐痰了,秘書快為我捧痰盂來!”要是秘書出手稍遲一點(diǎn),就會遭她臭罵一頓,罵人時手指會直指對方的鼻子。更有甚者,有時竟至于做出要客人為她捧痰盂,讓她吐痰的事來。如果客人不答應(yīng),她非罵個狗血噴頭不可,連祖宗八代也會罵到。
有一次,這“女狂人”的“狂”性竟發(fā)到革命元勛廖仲凱先生的夫人何香凝的頭上來了。那次,何香凝正在汪家與陳璧君交談,陳忽然喉嚨發(fā)癢,想要吐痰,居然隨口而出,狂妄無忌地對何香凝大聲喝道:“拿痰盂來,老娘要吐痰了!”被國人尊稱為革命母親的德高望重的何香凝,性格剛烈,怎能受此奇辱!她滿面怒色,拍案而起,厲聲痛罵道:“你是個什么東西,竟要我為你捧痰盂!”“女狂人”熱昏了的頭腦,像被潑上一盆冷水,面對正義凜然、氣宇軒昂的何香凝愣住了。
何香凝雙目圓睜,用手直指驚呆了的“女狂人”的鼻子,來個“以牙還牙”,學(xué)著陳璧君的腔調(diào),聲色俱厲地大喝一聲:“我要吐痰了!陳璧君你快為我捧痰盂來!”這話如同一聲驚雷,陳璧君呆若木雞,雙眼直豎,兩手發(fā)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何香凝緊追不放,提高嗓門,加重語氣,嚴(yán)厲地說道:“你算個什么東西!敢這樣放肆?老實(shí)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我都有資格要你做這事!快去!”
陳璧君盡管“狂”,這時卻被何香凝聲色俱厲的痛斥懾服了。她哭喪著臉,惶惶如喪家之犬,連哭帶叫地溜走了。
陳璧君真是性格乖戾、驕橫的“女狂人”,她目空一切,目無尊長,役使一切人甚至包括客人,連對德高望重的革命母親何香凝也敢放肆,真是狂妄至極。面對陳璧君的高喝,何香凝雖然痛罵了一句,打了對方一個下馬威,但覺得還不解氣,便模仿對方的腔調(diào)和語氣,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地大喝一聲,并且聲色俱厲,嚴(yán)詞訓(xùn)斥,既極度蔑視對方,又抬出了自身的威望和資歷,從而懾服對方。由此可見,面對一些頭腦發(fā)昏、狂妄至極者,采用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嚴(yán)厲的言辭,予以堅(jiān)決的反擊,就可以壓倒對方,創(chuàng)造奇跡。
(3)以謬制謬
在辦事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以蠻橫之勢,強(qiáng)詞奪理,以不正當(dāng)甚至荒謬的理由來反對我們,阻止我們的行動。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謬制謬,按照他們的邏輯、理論形成一種說法,去反詰對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使對方的謬論不攻自破。
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官挑釁地對我國外交代表說:“如果你們不向美國保證,不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那么顯然就是沒有和平解決的誠意。”面對這種挑釁性的無稽之談,我國代表回答道:“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nèi)政,采取什么方式解決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無需向他國做什么保證。”說到這兒他話鋒一轉(zhuǎn),反問道:“請問,難道你們競選總統(tǒng)也需向我們作什么保證嗎?”這針鋒相對的反詰,使對方無言以對。對方迅即狡猾地把話題一轉(zhuǎn),又說:“閣下這次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時間,不知是否對西方有了一點(diǎn)開明的認(rèn)識?”
我國代表淡然一笑,揶揄道:“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40年前在巴黎受過高等教育,我對西方的了解可比你少不了多少,遺憾的倒是你對東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差了。”
對方討了沒趣,滿臉窘態(tài)。
這位西方外交官所提出的理由本來就是一條強(qiáng)加于中國人頭上的不合理的、荒謬的理由,不符合國與國之間平等相處的原則,不符合聯(lián)合國“互不干涉內(nèi)政”的國際法則,而西方外交官卻強(qiáng)行實(shí)施。面對這種強(qiáng)權(quán)霸道的作風(fēng),中國外交代表反詰而問,使他們無言以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名西方外交官理屈詞窮,又在文化修養(yǎng)方面進(jìn)行人身攻擊:“閣下……不知是否對西方有了一點(diǎn)開明的認(rèn)識?”言外之意是譏諷我國代表無知。對此,我國代表用同樣的問題來揶揄對方:“遺憾的倒是你對東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差了”,直言其事而且實(shí)事求是,嘲弄對方的淺薄狂妄,使“對方討了個沒趣,滿臉窘態(tài)”,從而在氣勢上贏得了外交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