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你比你想的更自由(2)

因此,曾有一段時間,我開始盲目地尋找偶像,尋找那些讓人著迷的成功案例。俞敏洪、李彥宏、馬云、唐駿,當然也包括您。懷著對成功者的無限崇拜,我被你們的人生感動,甚至,一段時間內,我天真地以為我可以復制你們的成功。

但當激情過后,我發現這只能是一種精神依賴。企業家們的經驗,也許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示,但并不能代替我們自己的經歷。

很遺憾至今我仍未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的定義。

大學的校園里,很多人忙碌著,奔波于自習室與圖書館之間,為著他們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然而,我卻始終無法認同一種來自別人的關于成功的定義,并為之再花費四年甚至更多的青春。

我曾努力地做一個好孩子。遵守父母定下的規矩,接受老師的約束。每天準點到家,認真學習,放棄娛樂。當完成了父母老師定下的目標,似乎正要邁向成功時,我發現原來這樣的成功并不是我想要的。更可怕的是,當我倔強地拒絕繼續接受強加在我身上的要求,并且嘗試自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奮斗目標時,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

我想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和我的同齡人們共同的疑問。

期待您的回復!

俞佳侃,同濟大學

背景資料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大一學生,高中時積極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收獲頗豐。熱心助人,是學院的志愿者負責人。雖然主修工科,但從未放棄過對文學、對藝術的喜愛,練習竹笛,喜歡合唱。堅持寫一寫小文章或者小詩,以此來記錄自己的故事。

性格關鍵詞:忍耐

人生態度關鍵詞:永不放棄

困惑關鍵詞:成功的意義

職業關鍵詞:技術

佳侃同學:

你好!

仔細地讀了你的信,感覺你的溝通很坦誠,也很有深度。誠如你所說,你遇到了“成長中的煩惱”。但這個煩惱其實不算小,和企業一樣,如果成長過程中迷失了目標,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從你的來信看,你是個很優秀的學生,不僅因為你“成功”地被保送進名牌大學,更重要的是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你對“成功”這樣一個人生重大命題的思考,顯示了你的深度。

對于你提到的想擺脫父母定義的成功,尋找自己的奮斗目標的問題,我想以一個比喻來解釋:

人生就像一臺電腦。從出生到上完大學的過程,好比電腦組裝、安裝操作系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總想選用最好的“硬件”、配置最好的“操作平臺”,讓孩子在進入社會前,能在與同齡人的競爭中占有優勢。從這個角度上說,進入大學肯定不能說已經成功,而只是為成功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在這個打基礎的過程中,更多地需要依賴父母、老師的精心照顧和輔導。有這個基礎比沒有這個基礎更容易走向最后的成功,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對父母和老師,我們更應該感恩而不是否定和拒絕。

有了成功的基礎之后,下一步該怎么走呢?正如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機會白手起家一樣,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馬上獨立、自由地設計自己的“成功”道路。一個繼任企業家經常要面臨的是如何讓有著各種問題的企業走向新的成功,就比如青島啤酒,我當總裁的時候,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如何讓這個老企業煥發青春,這就是一個問題。一個大學生也是這樣,在父母已經鋪就的道路上如何再發展?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論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作一些戰略思考和戰略選擇。

作這樣的戰略性決策,首先需要仔細地考量自己的長處、短處,環境中的機會、威脅;還要考慮興趣、習慣、資源;然后再確定目標和實現的路徑。我接掌青島啤酒之后,就根據當時的狀況,確定了青島啤酒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堅持只做啤酒,不走多元化道路;同時明確了青島啤酒國際化、年輕化的發展方向。看似簡單的目標,但要想“成功”地實現它并不容易。對你來講,恐怕也需要這樣,從社會需求、國家需求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實事求是地規劃、選擇自己十年、二十年的階段發展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它。實現了目標,就是成功;實現不了,就是不成功,從這個角度上講,成功又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是非題”。

社會對你們這些有著良好基礎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名校大學生期望很高。期望你們畢業之后,能為社會、為國家、為企業、為家庭帶來清新的空氣,帶來創新的靈感,帶來發展的后勁。所以,作為一個年長者,我建議你們在大學階段,不要拘泥于“思考”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應該盡快作出人生的“戰略選擇”,然后腳踏實地地“裝配”自己的“電腦”——發揮優勢,加長短板,為將來參與社會競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作好準備。

以上是作為“過來人”的一些看法,可能和你們年輕人的風格不很一致,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再探討。很高興跟你交流,祝你學習進步,人生有成!

(青島啤酒公司董事長)

俞敏洪

功利性學習焦慮癥

“如今的‘80后’都在尋找一種庇護,博士加冕、公考大熱,從一個帶著鐐銬的看似悲涼的環境努力跳進另一個看似美好的玻璃罩子,被這個社會的潮流裹挾著向前。”技能化和功利化的學習正逐漸消解本屬于象牙塔的求知欲。我該如何擺脫功利性學習的怪圈呢?

俞敏洪老師:

您好!

我是一所西部大學的在讀研究生,我的問題是關于“功利性學習”的。進入大學以前,我所憧憬的大學生活是深入到一個相對廣闊的世界里,去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過程,是一個從多方面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過程。然而隨著年歲的不斷增長與自身壓力的不斷增加,我感到如今的學習與當初的期待早已背道而馳,隨著年齡增長,我心中越發缺少年少時飛揚不羈的激情和想象力。依然看書閱讀,但是學習的范圍已經縮小至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方面。無論是英語和計算機考級,還是專業證書的考試,這種技能化的學習讓我很擔憂,我很懷疑自己在這樣的學習狀態與環境中是否能有所作為,是否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這事實上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社會現實,一個朋友曾寫下這樣的話,“如今很多‘80后’都在尋找一種庇護,博士加冕,或者公考大熱,從一個戴著鐐銬的看似悲涼的環境努力跳進另一個看似美好的玻璃罩子,迷失了最基本的方向,被這個社會的潮流裹挾著向前。到頭來,在現實里依然如坐針氈。我們只是在用大眾的標準衡量自己,努力使自己鉆入一個被庇護的圈子”。我深以為然,如今的浮躁,是與功利性學習相生相伴的,人的內心似乎應該有更加豐富的東西來填充,才不會那么蒼白,才能夠感到踏實。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矛盾,一方面,不停地進行技能化和功利化的學習來給自己套上這樣或那樣的光環;另一方面,又時常覺得內心恐慌,覺得自己似乎偏離了最初為“求知”而來的初衷。這樣日復一日,思想越來越少,技能越來越多;創新越來越少,循舊越來越多;激情越來越少,浮躁越來越多。

以前看到一些年少卻杰出的人,總會被他們感染,篤信自己將來也會像他們一樣成功,那時年輕的自己,張狂而自信,而如今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恐慌,年紀已經到了,可是曾經預想的東西卻一樣都沒有來。生活日漸平庸,終有一天發現“前途不可限量”只是一個謊言,前途沒有了懸念,很多時候都能一眼望得到底。您能理解嗎?突然一下子看透了自己的整個人生該是什么感覺,多悲涼。

二十多歲之前,將功利性學習等同于庸俗化,關于學習的煩惱和動力都是內在的,那個時候我總是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我關注凱魯亞克,關注卡夫卡,關注博爾赫斯和王小波。而現在,我只看重自己的英文水平和專業技術是否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生活和希望、理想和現實從來就沒有完全重合過,而如今我更感覺到它們已經過了交叉點,一個往左,一個往右。有這么一種說法,認為二十歲到三十歲是人的黃金時代,這一階段決定了以后的整個人生。因為二十歲到三十歲,一個人就可以想明白我這一生要做什么,而三十歲到四十歲,我們應該想的是在這個方向上應該走多遠。既然這樣,如果我們在二十歲時不能去自由地選擇我們要走的道路,豈不是注定了我們一生都和自己預想的不同?

我們努力的目標是什么,我們奮斗的意義何在?回顧過去,我時常感到心驚。我深知大學教給我們的不應只是生存的技能,也時時提醒自己生活不能只是為虛榮和欲望所累,我時常在想可不可以去突破一些常規的界限,過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然而卻始終跳不出這個圈子,依然隨著大流起起伏伏,與絕大多數人保持一致,以使自己獲得安全感。

也許功利性學習也有它的作用,但它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它永遠無法幫助一個人突破自身思維的束縛,看到另一番更為廣闊的天地。如何消除內心的浮躁,跳出功利性學習的怪圈,期待您給我一些好的建議,謝謝。

此致

敬禮

郭晗,西北大學

背景資料

男,生于1987年。本科就讀西北大學經濟學專業,后被保送至本校西方經濟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性格關鍵詞:謙和,豁達,從容

職業關鍵詞:咨詢業,金融業,公共事業

人生態度關鍵詞:達觀向上,盡己所能,勇于追求

困惑關鍵詞:功利性學習

郭晗同學:

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我想借此機會與廣大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些我對于學習的看法。

我認為學習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功利性的學習,比如學習一些技術,學習一門手藝,這些可以是將來謀生的手段;另外一類就是非功利性的學習,比如對人生意義的探討、思索,這種學習是為了提高修養,增長智慧,學的是一種指導思想,一種人生價值定位。

在我們的人生中,這兩種學習缺一不可。功利性的學習幫助我們謀生,在社會上立足,而非功利性的學習則決定我們的人生方向、提升我們的人生價值。單純功利性的學習,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它來獲得一份工作,但在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我們必然會向往心靈的富足以及思想的提升。而為了要在社會上生存,我們也不可能單純地講求人生價值、思想境界,必然要掌握一門謀生的手段,因此,功利性的學習也是必要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非功利性的學習重在思想的提升,價值的定位,這些又能進一步幫助把我們的事業做大。而如果人生價值定位不準,我們的事業也很難做大。因此,非功利性的學習也可以達成一些功利性的目的。

但是現在我們的教育中,更多的是重視功利性的學習,講究的是學的東西有沒有實際用途,而忽略了對于人的心理、情感、價值等方面的培養。因此,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人生方向與精神狀態方面都有所欠缺,比如在面對挫折、失敗時的心理狀態、堅忍程度,以及對未來的執著程度,這些與我們那一代人相比差了很多,另外在價值、道德體系方面也有欠缺——缺少了一種精神氣質。

非功利性學習帶來的東西是無形的,但影響卻是深遠的。我們應該常常問問自己,面對未來,我們需要的是什么?面對人生的后50年、60年甚至100年我們該怎么走?

有兩樣東西,只要擁有它們,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第一樣叫做理想,我從小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希望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線的渴望”。也正是因為這種發自內心的渴望,使我能有勇氣連續三年參加高考。第二樣東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的事情,要有樂于和別人分享的姿態,要有愿意為別人服務的精神,良心會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出來,而且影響未來。而這些都是要通過一些非功利性的學習才能實現的東西。

因此,我們在大學期間讀書學習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把功利性學習和非功利性學習結合起來。具體來講,就是要有意識地培養三種精神特質。一是培養一種心情,一種快樂健康的心情,包括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等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二是培養一種勇氣,一種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面對,對未來始終充滿信心的勇氣;三是要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讀書多,就意味著眼界更加開闊,更加會思考問題,更具有創新精神。

大學期間,我讀了差不多有八百多本書,其中很多不是我們專業的書,而是像《西方美學史》、《西方哲學史》那樣提高思想認識的書,后來這些書成了我最大的精神財富。這些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認識了很多朋友,這些都對我以后做成新東方大有益。

在新東方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這底蘊取決于兩方面,一是你在專業領域里的技術水平,另外一個就是對于人生的大智慧,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會變成你未來開創事業時無窮無盡的源泉和工具。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嚴旭

三十怎么立?

“80后”三十而立,立什么?在哪兒立?和誰立?

嚴旭老師:

您好!

第一財經頻道《頭腦風暴》欄目近期推出了“三十而立”系列節目,分別從職場選擇、體制選擇以及情感選擇三個維度,深入討論“80后”三十而立的現狀、困惑以及解決之道,讓我感同身受并且印象深刻。

《論語·為證》:“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說的是30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并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事實上,這是孔子對于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的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喀喇沁旗| 资阳市| 正阳县| 彩票| 双江| 贵港市| 西昌市| 桂东县| 千阳县| 隆子县| 河曲县| 花莲县| 永济市| 芷江| 乐昌市| 辽阳县| 奇台县| 安图县| 盐山县| 千阳县| 女性| 绥德县| 云梦县| 阜新| 乌拉特后旗| 唐海县| 广水市| 刚察县| 东平县| 水城县| 武川县| 惠安县| 阳江市| 榆中县| 东乡| 凤山县| 双辽市| 乐平市| 比如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