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你比你想的更自由(1)

一邊呼喊自由的口號,一邊埋怨沒有富爸爸給安排個好工作。“被”就業、“被”加薪的背后可能是逃避選擇。有時候潛意識里樂得接受“被選擇”,巧妙地規避選擇帶來的責任。也許太多的自由,才是痛苦的根源,學會選擇,是唯一的出路。

何飛鵬

面臨選擇,何去何從?

有夢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可是我覺得自己走著一條離夢想越來越遠的路,難道我的夢想被人盜走了嗎?面對這個充滿功利和過于現實的社會,我該如何放飛自己,去追逐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尊敬的何飛鵬老師:

您好!

一直追看您在《第一財經》雜志上的職場專欄,對我有不小的啟發。即將跨入職場,我的困惑是至今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我雖然不愿跟風,但在現今的教育模式以及就業壓力下,面臨選擇的時候從眾心理比較嚴重,往往不能真正考慮自己的興趣,想想自己真正喜歡什么。這種選擇模式漸漸使我變成了一個“逆來順受”的人:似乎哪種選擇都可以接受,給我什么任務都可以完成。在身邊人的眼中,我在各方面都不弱,但是哪方面是我的強項,就連我也說不出一二,這成了我的困惑。

我一直認為,有夢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但我的夢想一直很模糊,而且自己走著一條離夢想越來越遠的路。

困惑一:如何發現并實現夢想。

高考那年,因為分數的緣故和升學的壓力,我選擇了競爭不太激烈的學校和專業: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對于女生來說,學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我本打算畢業后謀求一份非本專業的工作直接就業,因為對這個專業沒有很大的興趣,偏理論與技術的工作也不是我所喜歡的。大四那年,我因為成績優秀,得到了保送研究生的名額。我當時有放棄保研的想法,但身邊的朋友勸我說保研的機會不是誰都能得到的,不要碰壁之后再后悔。又考慮到當年的就業壓力很大,經過幾番考慮,我選擇了一條“看上去很美”的路——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材料專業研究生。雖然我在研究生階段的確獲得了專業知識,也提升了自己,但我常常在想,要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我現在會是什么樣子?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想要做的事情就越來越少。面對這個充滿功利和過于現實的社會,我該如何去發現、去追逐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困惑二:如何去了解未知。

想要了解一個領域,是不是一定要深入其中去領會,去體驗?這對即將要選擇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我們來說,了解有可能感興趣的領域之后再去作選擇,時間和精力方面投入會比較大。我知道您除了對現在從事的領域之外,對其他的領域也有很多了解,您覺得應該如何在無法深入了解目標領域之前作出選擇?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一路走來的經歷,從中我一定會收獲很多的。

困惑三:如何提高抗壓能力。

確定一個目標、選擇了一條道路之后,總會有一些小波折或者大考驗,相信您也有過低谷時刻的體驗,在那種情況下,是什么讓您毅然走下去的?在強大壓力下高效工作,應該是當今職場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但“80后”的我們卻是抗壓能力較差的一代,如果關注一下現在學生們的狀態,我們不難發現,越是人們眼里的“好孩子”,心里承受壓力就越大。這是因為在人們眼里,他們的優秀是理所當然的,一旦某些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則是不可理解的。在眾人的期許下,這些“好孩子”可能出現過激的行為或反應,如果壓力得不到正確有效的疏導,他們很有可能做不到原本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情況。就像我在高考的時候由于升學壓力過大導致的緊張而很難進入狀態,以致成績很不理想。今后我們要面臨的壓力和考驗還會有很多,那將是相較于高考來說更大的挑戰。也許有人會說,無法戰勝壓力的人再優異也是有缺憾的,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排解及轉化壓力,用自己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次的考驗當中,相信我們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我想知道,在面對壓力或質疑的時候,您是如何保持冷靜并作出正確決定的,以及您的抗壓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困惑四:如何完善自己。

一直在象牙塔里埋頭學習的我,對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十分重視,雖然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有一些了解和認識,也有心理準備,但仍希望能在邁出校門前就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樣跌倒也不會傷得太重,能走得更遠。現今的教育注重綜合能力,在我理解也就是查漏補缺式的教育。要求學生知識覆蓋面要廣,而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則是“專”,也就是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到極致,無人可替。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怎樣完成從廣到專的轉換,您認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或能力呢?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與我分享您的經歷、解決我向您請教的問題,非常感謝您!

李瀛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背景資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系在讀碩士研究生,本科就讀于北京工業大學,曾獲得索尼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校級一等獎學金等獎項。為人誠懇,做事認真,喜歡不斷挑戰自己。

性格關鍵詞:樂觀,開朗,善良

職業關鍵詞:挑戰,成就感,自我實現

人生態度關鍵詞:真實,上進,公平

困惑關鍵詞:興趣,選擇,發展

瀛瑩:

從你的信中,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很杰出而且對自我有很高期許的年輕人,雖然你的擔心很多、想得很多,但我確定,你在求學的過程中,已經站在很好的起跑點上了,所以你不用太擔心,只要依循現在的路徑往前邁進即可。

追尋夢想,雖然是成就人生的最高原則,可是絕大多數的人,個性上并沒有明顯的偏好,也沒有特殊的專長或天分,這種人通常會接受命運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求學、工作,然后在日久成習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后也可以成就不凡的成果。

你讀材料科學,這是冷門的專業,就業機會不多,除非走研究領域,繼續深造,否則未來一定是非所學就業。但這無傷大雅,大學、研究所已為你提供了完整的基本學識與能力,你要在任何行業就業都有可能,只要及時補足那個行業的基本知識,再加上一顆勇于探索的心即可。

讀書、實踐是探索未知與探索自我興趣及夢想的兩大途徑。通過廣泛閱讀各類書籍,每個人都可立即感受到自己對某種知識是否有興趣。如果能快速進入,并興味盎然,代表這是你喜歡的領域。若一開始覺得枯澀無趣,也別沮喪,每個人對任何未知新領域的感覺都是如此,一定要先進入,才能窺其堂奧,也才能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如果確定這領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就要找機會接觸、理解并去實踐。我年輕時,工作上全力以赴,只用百分之三十的時間、精力就能完成工作,其余的時間我都用來觀察、了解、探索其他領域,這培養了我極寬廣的見聞與能力。

探索本身就是樂趣,絕對不要以有用與有關來衡量其價值,以寬廣的心態面對這博大的世界,才能成就豐富的學識。

你的第三個問題關于壓力,這也是年輕人常常問我的問題。顯然壓力對時下許多年輕人而言是重大困擾。由于我從小就喜歡挑戰,常常自己尋找難事去做,把自己陷于困境中,這當然會感受到壓力,可是這樣的壓力是我自找的,所以我沒有怨言,只知全力面對,也就不會猶豫不決和痛苦。

當然其間也會有難以承受之時,這時候我不會困在當下,而是抽出半天或一天的時間,放空自己,打一場球,用劇烈的體能消耗把自己累癱,然后睡一大覺,醒來再去面對困難與壓力。通常經過放空之后,我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與方法解決原有的困難,如此,事情也會因時間推移而有轉機,壓力自然也會隨之解決。

我還發覺一件事,壓力最大的來源是心理因素,而心理因素又分別有幾種:(一)主觀上不想接受困難(壓力);(二)主觀地認定困難(壓力)很難解決,或非自己能力能解決;(三)對結果的期待太高或因害怕結果不佳,以致太緊張,而產生更大的壓力。

針對第一種心理因素,你要告訴自己,事已至此,憤怒抱怨逃避皆不可解決問題,不如靜心面對、全力以赴吧。其實有太多人花了過多的精力在逃避、抱怨上,這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至于第二種壓力的心理因素,解決之法在于改變觀念:相信所有的困難一定可以解決,要相信自己能解決、能走過困難。一旦相信自己能面對挑戰,內在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而壓力也會大幅減輕。

相信自己,你會得到最大的力量,也會讓壓力化為無形。

第三種心理因素是過度期待與害怕后果難以承擔,這是自己創造的壓力,因為太在意結果,導致自己要面對難以承受之重。解壓之法很簡單:全力以赴完成過程,然后把結果留給老天爺決定,不想后果。如果做不到不想后果,那么就告訴自己,擔心結果無濟于事,只有做好自己當前的事,結果才會與期待最接近。

我常思考,為何我們這一代,很少談到壓力的問題,而現代的年輕人,卻總為壓力所困。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這一代歷經各種顛沛流離的困頓,當我們走過窮山惡水,再面對各種情境就能應付自如。

我們無須刻意讓年輕人面對困難,但年輕人如能作好心理準備,時刻告訴自己安逸不會常在,挑戰與困難隨時會來,這樣的心態或許有助于克服壓力。

看到你的第四個困惑:如何完善自己。我更相信你是一個自我期待甚高的人,一直想把自己變成完美的人,一直在詢問還要學些什么,擁有什么能力,而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比較好的方法或許是:享受學習、享受探索、活在當下!

如果你現在不去想未來、想結果,而是努力學習本身的專業,去探索任何有趣的知識或領域,你會活得快樂一些。

只有在當學生的時候,你才有余裕、有空間容許自己有一些浪漫的時光,一旦開始工作,那就是永無休止的挑戰。工作前最好的準備就是把基本的知識、態度準備好,至于工作中所需要的專業,可以在真正面對工作時再開始。只要你有正確的態度,再加上基本的學識能力,工作上的專業技能其實并不難學會。

回答完你的四個問題,我發覺你的起步比我強太多了,在大學念書時,我稱心快意地玩了四年,不太想未來。但真正開始工作,我則義無反顧地全力以赴,珍惜每一刻,珍惜每一次挑戰。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我確信你會有美麗的未來。

(臺灣《商業周刊》創辦人、城邦出版集團副董事長)

金志國

所謂“好孩子”的成功

我發現讀書已經再也不能為我帶來快樂了,這一刻我被巨大的恐懼攫取。未來,屬于我的成功定義是什么?

尊敬的金志國先生:

您好!

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與您作直接的溝通。也許我所謂的困惑在您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成長的煩惱”,但是仍希望得到您的點撥。

十年寒窗苦讀到如今進入大學,我卻越發覺得迷茫:我成功嗎?

用我父母親朋的話來講,這是當然的。作為一名被保送進入同濟大學的學生。以社會上的普遍價值觀來看,我應該被歸為“成功學生”一列。

而我今天的困惑也正是來自這“成功”二字的定義。

過去,成功的定義是父母給的。

小學的時候,成功是考個滿分,聽老師話,當“三好學生”,然后考上一所好的中學。中學的時候,成功是成為學校的尖子生,拿推優名額,進入好大學。我想很多大學生都和我一樣,一路走來按照父母師長的要求,努力地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這份成功卻并沒有給我帶來期望中的愉悅和快樂。

也許,就像很多人說的一樣,我們這一代缺少目標。

進入大學一年多了,身邊的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省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他們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是,我卻發覺他們身上缺少快樂——那種本應由“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過去父母說讀好書,你就會有幸福的生活,但上海海事大學的博士楊元元在自殺前卻絕望地質問:都說知識改變命運,為什么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我的命運還是沒有改變?

如今進入了大學,我仍要繼續承擔那些來自父母或者社會的關于“成功”的期望,感覺一直有一股力量在催促著我:要快些向著這些個成功的目標努力,否則就落后了!

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同時,我身邊有不少的同學已經選擇了繼續努力,向著成功前進,比如接受保研,找好工作,出國留學等等。

他們像過去一樣努力學習,每天出入自習室,為了好成績努力學習。有人在考雅思、考托福準備出國,也有人已經開始準備五百強企業、四大會計事務所的面試。并且我發現校園里面不少的同學,都非常認同這些目標。進大公司多好!保研多好!出國留學那實在是太好了!

在我的價值觀里,一直堅信參差多態才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存在形式,任何單一化的存在都是短暫異常的現象。然而在我所了解的大多數的中國名校里,在我身處的這個好孩子圈里,對于理想的定義,對于成功的定義竟然如此趨同。

我開始不滿,不滿這些強加在我頭上的要求,不滿由別人來定義我的生活。我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新定義成功,給自己一個只屬于我的,由我自己決定的目標!

但我很困惑,如何找到屬于我自己的定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井冈山市| 龙口市| 贺兰县| 南宫市| 卓资县| 杭锦后旗| 石景山区| 壶关县| 呼伦贝尔市| 望奎县| 兴安盟| 彰化市| 汨罗市| 白山市| 高台县| 临沂市| 大理市| 普宁市| 连城县| 扎鲁特旗| 葵青区| 双牌县| 龙江县| 清涧县| 忻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稷山县| 安吉县| 桂东县| 福海县| 杭锦后旗| 乐平市| 和顺县| 郧西县| 临澧县| 盐边县| 玛曲县| 巴林左旗| 霍林郭勒市|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