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膽說出來,我才懂你的意思。”
-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36種方法
- 李波
- 1489字
- 2015-08-17 18:34:07
引導孩子積極溝通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因此,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應該是多方面一起訓練。其中,讓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因為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孩子已經集中注意力對自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是孩子最真實的表達。家長應該予以引導和鼓勵,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引導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在與同伴一塊玩耍時能這樣說話,那表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我需要……請你幫幫我。”
“我喜歡這個玩具,可以給我摸一摸嗎?”
“這是我的(這是我先拿到的),你要玩,要先得到我的同意!”
“不行,我不同意。”
“我現在還沒玩夠呢,你能再等一會兒嗎?”
“我們輪換著玩,好嗎?”
“我們分享一下,好嗎?”
想要達到上面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先給孩子做出榜樣。這就需要家長盡可能經常向孩子發出具體的需求,來爭得孩子的同意,同時也要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讓孩子等待,逐漸讓孩子明白,在闡明自己觀點時要盡量清晰,在表達自己的某種需求時也要盡量說具體、說明白。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便會養成一種說話之前思考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會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提升,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家長要經常跟孩子強調:“你有什么需要,請你說出來,你說出來,我才明白你的意思。”尤其是在孩子用“嗯,嗯,啊,啊”來表達需求的時候,家長不能妥協,一定要堅持。舉個例子,即使家長明明知道孩子想要喝水,而且水杯就在自己手邊,也不要孩子一張嘴就將水杯遞到他的嘴邊,而是應該反復地問孩子:“你需要媽媽幫你拿什么?告訴媽媽好嗎?”“媽媽不明白你想要什么,你說出來!”直到孩子說出:“我要喝水”之后,再將水遞到孩子手里。
在孩子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家長也要經常指出孩子沒有說出來直接做什么的時候,別人不明白她心中的意圖而造成的誤會。要讓孩子深切體會到自己心里想的,別人不知道,只有說出來了,別人才知道。在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家長要允許孩子有猶豫、試探、試驗的過程。既不要全部包辦代替,把什么都說了,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也不要直接把孩子推出去,簡單一句“這是你的事情,你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在孩子起初不愿開口的時候,家長可以模仿孩子的口吻,代替孩子說出來。接下來,在孩子有表達意愿,但需要家長陪伴的時候,就陪著他,做他的堅強后盾。等孩子漸漸地能說了,更多的是看著家長說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看著對方說,并且提示她:“我已經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是這件事我無法決定,請你看著xx說,讓她明白你的意思好嗎?”一旦孩子將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說明孩子事前已經經過了詳細的考慮,這樣非常有助于孩子思考能力的訓練和專注能力的提高。
因材施教,提升孩子注意力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注意力的潛質也不同,因此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要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應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訓練和培養。
有很多孩子在家里異常活躍,做事情也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一旦到了外面,便開始拘謹,做事情也不專注。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不應過分緊張,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加以合理引導便可。如果孩子在家中較活躍,在集體中卻不聲不響,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經常聽到父母的贊揚,到集體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喪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縮。家長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和利用孩子某一長處,讓他在集體中顯示出來,當他受到教師和同伴的贊揚時,便會有信心,也能與同伴自在地相處了。如果孩子與同伴相處中因不肯吃虧而造成不合群,那么,家長應對孩子嚴格要求,并為孩子創造與小伙伴玩耍的條件。這樣就有助于孩子與伙伴和睦相處,建立友情,也會使得孩子在做事時更加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