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善用交往訣竅讓你更具影響力(3)
- 影響力:卡耐基最實用的說服術與社交技巧
- 卡耐基
- 4169字
- 2015-08-14 18:22:20
你想所有跟你接觸的人都贊同你,你想要別人承認你的價值,總的來說,你想要在你的小世界里得到一種自重感。你不希望那些沒有價值、虛偽的阿諛,你渴求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贊賞。你希望你的朋友能像施瓦伯所說的:“誠于嘉許,寬于稱道”。所有的人都需要這些,此乃人性本質。
所以讓我們遵守這條金科玉律,以你希望別人所給予你的,去給別人吧。如何做?何時做?在什么地方做?答案便是:“所有時間,任何地點。”
照顧他人情緒,保護對方面子
世界上真正偉大的人物,是不會只注意自己某方面的成就的。
數年前,美國奇異電器公司遭遇了一樁棘手的事情,為了應付此事,公司不得不打算撤去斯坦米茨的部長職位。
其實,斯坦米茨算得上是位一流的人才,他有不同尋常的天賦,對于電學方面頗有研究。可是現在,他擔任美國奇異電器公司會計部的部長,卻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由于斯坦米茨是電學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又很敏感,所以公司也不敢輕易得罪他。于是公司特別給他一個新頭銜,請他擔任奇異電器公司的顧問工程師,而另派他人擔任那一部門的部長職位。
斯坦米茨很高興!奇異公司的主管人員也很滿意。因為他們在平和的氣氛中,調動了一位有怪癖的高級職員——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之間并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因為他們讓斯坦米茨顧全了面子。
顧全一個人的面子,那是多么重要!可是我們在處理事情時卻很少想到。我們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更不留一絲余地地挑別人的刺兒,甚至還會加以恐嚇!我們會毫無顧慮地當著別人的面,批評自己的孩子或是指揮命令所雇用的傭工,一點也不考慮別人的自尊!
其實,我們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想一想,再說一兩句體恤的話,諒解對方的觀點,就可以解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下次如果我們需要辭退傭人或是雇員時,不妨試試這種方法。
現在我引用會計師格雷琪給我的一封信:
辭退雇員是件很尷尬的事。被辭退的人當然會覺得很惱火。我負責的業務都是季節性的,所以每年的3月,我都必須辭退一批雇員。
在我們這一行中,有一句俗話——“沒有人愿意掌管斧頭”。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習慣——快刀斬亂麻,愈迅速解決愈好。每當我解聘一位雇員時,總是這樣說:“請坐,由于現在季節已過,我們似乎已沒有什么工作給你做了。當然,我相信你事前也知道,我們只是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請你們來幫忙。”
如果我說出這些話,只會使這些人失望,甚至還會有一種被人辭退的感覺。其實,他們當中多數是終身在會計行業中打拼的。他們對這些草率辭退他們的機構,并不顯得特別的留戀和喜愛。
最近,當我要辭退那些額外雇員時,就改變了方法,用上一點兒手腕,我把每人在這一季中的工作成績細看過后,才召見他們。我對他們的談話是這樣的:
“某某先生,你這一季的工作成績突出。上一次,我派你到新約克城辦的那件事,的確很難,但是你卻辦得有聲有色,公司為有你這樣的人才感到幸運。你很能干,你的前途一片光明,無論你到什么地方都會有人歡迎你的。公司很相信你,很感激你,希望你有空常來玩!”
結果如何呢?這些被辭退的人,心情似乎舒服多了,他們不再覺得是受了委屈。他們知道如果公司以后有需要的話,還會請他們來工作的。當我們第二季又請他們來時,他們對我們這家公司,更加有親切的感覺。
已故的馬洛先生,有一種奇妙的才能,他專門勸解兩個水火不容的生死仇家。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他很仔細地找出雙方都有理的事實,對于這一點他加以贊許,直到雙方滿意為止。并且不論最后如何解決,他絕不說任何一方有錯。
每個仲裁者都懂得讓人保全他們面子的重要性。
世界上真正偉大的人物,是不會只注意自己某方面的成就的。例如,有這樣一件事實:歷經百年的敵對仇視,1922年,土耳其人終于決定要把希臘人驅逐出境。
土耳其總統凱末爾,懷著沉痛的心情向士兵說:“你們的目的地,就是地中海。”就這樣的一句話,拉開了世界近代史上最激烈的戰爭之一的序幕,而這場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土耳其獲勝,當希臘的兩位將軍鐵考彼斯和狄阿尼向凱末爾請降時,沿途受到土耳其民眾的唾棄辱罵。
可是,凱末爾并沒有高姿態地以勝利者自居,顯出一副驕傲的姿態來。他握著他們的手說:“兩位請坐,你們一定感到疲倦了!”凱末爾談過戰爭情況后,為了要減少他們心理上的痛苦,就說:“戰爭就像一場競技比賽,有時候高手也會遭遇到失敗的。”凱末爾雖然獲得了光榮的勝利,可是他記住這項重要的規則:顧全對方的面子。
希土戰爭
1922年,土耳其人終于決定要把希臘人驅逐出境,開始了國際史上有名的希土戰爭。這場戰爭最后希臘戰敗,土耳其勝利,當時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并沒有以勝利者自居,而是顧全了希臘兩位將軍的面子。
批評的尺度
只有愚蠢自大的人,才會不停地批評、斥責和抱怨他人;反過來想想,這就是愚蠢者的行為和做事風格。
已故的沃納梅格曾這樣說過:“30年前我就明白,責備別人是多么愚蠢的行為,即便我不抱怨上帝沒能將智力均勻地分配,可我對克制自己的缺陷也已經感到非常吃力了。”
沃納梅格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重點。可是我自己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漫無目的地行走了30多年,最后才豁然醒悟……無論錯誤到何種程度,沒有誰會為了任何一樁事情來批評指責自己,100次中有99次都是這樣。
批評無濟于事,它只會使人平添一層防御,而且竭盡全力地替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的,它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覺,并激起他人的有力反抗。
在德國軍隊里,如果發生某些令人不開心的事后,士兵們不準立即發出申訴、批評。他們必須懷著滿肚的怨氣睡去,直到他這股怨氣消失殆盡。如果他就即申訴,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這樣一個規律可循——這就像嘮叨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責狠批的老板以及那些吹毛求疵、令人討厭的人一樣。
從書中上千頁的史料中,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對批評指責毫無效果的案例。譬如西奧多·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那著名的爭論:此爭論造成的結果是共和黨分裂,但卻使威爾遜走進了白宮,使他在世界大戰中留下了勇敢、光榮的史跡,同時也改變了美國的歷史趨勢。
伍德羅·威爾遜(美國第28任總統)
讓我們快速追憶當時的情形: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離開白宮,他讓塔夫脫做總統,自己則去非洲狩獵獅子。當他從非洲回來時卻改變了主意,宣稱塔夫脫太守舊,自己要繼續當總統,即連任第三任總統,與此同時,他組織了勃爾摩斯黨,但任期內政績平平。這次舉動幾乎把共和黨毀滅了。就在此次大選中,塔夫脫和共和黨僅獲得了兩州“夫蒙”和“雨脫”的贊助,這是共和黨做出的一次最大的決策失敗。
西奧多·羅斯福批評指責了塔夫脫,可是塔夫脫有沒有責備自己呢?當然沒有。塔夫脫兩眼滿含淚水,委屈地說:“我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會和我已做的有所不同。”
究竟是誰做錯了?這種情形令我們疑惑,我們不知道,也不需要再去關心。不過有一點我必須提醒大家,那就是對于西奧多·羅斯福所有的批評指責,塔夫脫自己并沒有覺得不對勁,而是盡力地、反復地替自己做辯護。
你是否還記得“茶壺蓋油田”舞弊案嗎?輿論討伐了它好幾年,震蕩了整個國家!美國從不曾發生過類似的情形。
讓這樁舞弊案在我們眼前快速閃現一下:
哈爾辛特·福爾被哈丁總統委任為內政部長,當時委派他主事政府在阿爾克山丘和茶壺蓋地區保留地出租的事務。而很重要的是,那里的油田是政府為海軍準備的儲備油田。
福爾是不是公開進行投標?不,他十分慷慨地把這份豐厚的好處給了他的好朋友杜亨尼。杜亨尼又把這份好處稱為“債款”,其中10萬美元給了這位福爾部長。福爾則接著用他的權力率領美國海軍進駐此地區,趕走那些競爭者。被槍桿、刀光驅趕了的競爭者不甘心,于是沖進法庭,揭發了“茶壺蓋油田”1億美元的舞弊案。事發后,惡劣影響持續蔓延,哈丁總統控制的整個行政領域幾乎都毀于一旦,全國嘩然,討伐聲連綿不斷;共和黨也因此幾乎垮臺,而罪魁禍首福爾也被判入獄。
福爾遭受了強烈的斥責,他覺得焦頭爛額——在公務生活中,幾乎沒有人被如此譴責過!他陷入了萬分艱難的境地。那么,他后悔了嗎?不,絕對沒有!
幾年后,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講中暗示,哈丁總統的死是因為一個朋友出賣了他,他的神經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以及心理上的困擾。而在此時,福爾的妻子也在場,聽到此話后,她突然從座椅上蹦了起來、拳頭緊握放聲大哭,一邊還扯著嗓門罵道:“你們知道什么……哈丁被福爾出賣了?絕對不可能,我丈夫是個善良、凡事都會為別人著想的人,他從未辜負過政府和任何一個人。我敢說,即便這間屋子堆滿了黃金,我丈夫也不會受到任何誘惑而去做壞事。他是被別人誣陷,才上了斷頭臺,被釘十字架的。”
此情此景你大概可以明白,人類的天性就是如此,當出了問題時,他們只會一味地指責別人,而絕非自己。所以無論你我,當某天要批評指責別人時,就請先想想羅斯福、塔夫脫和福爾這些人吧!
批評就像飼養的鴿子,無論如何,它們總會飛回家的。我們需要了解,每當我們矯正或譴責他人時,他也會為自己辯護,而反過來譴責我們。
就像“溫和友善”的塔夫脫所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樣做,才會和我已做的有所不同。”
1865年4月15日,星期六。早晨,林肯躺在一張窄短而下沉的床上,靠床的沿壁上掛著一幅朋漢的復制畫——馬群展覽會,旁邊的一盞煤氣燈散發出幽暗、昏黃的光亮。這是一家簡陋公寓的臥室,這家公寓就位于他遭受狙擊的福特戲院對面。
此刻,林肯就這樣靜靜地躺著。他即將去世的時候,陸軍部長斯坦頓說:“躺在那里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元首。”
無疑,林肯的一生是成功的,他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仰慕。那么,他怎么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他待人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我曾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來研究林肯的一生,與此同時我也整整費了3年的時間,撰寫一部有關他的書,我已幫這部書想好了名字,那便是《林肯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深信詳盡地研究林肯的人格和家庭生活,已是人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但是,令人驚喜的是,我又找到了有關林肯為人處世的方法,并對其作了深入、特殊的研究。林肯是否曾放任自己批評他人?答案是肯定的。當年他年輕氣盛,在印第安納州的鴿溪谷不但批評人,甚至還“吟詩作對”譏笑人,這些寫好的東西被他扔到大街上,因為他知道一定會有人撿到的。而正是這些信中的其中一封招致他人對他終身的惡感,為他完美的一生留下污點。
林肯在伊利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鎮掛牌做了律師后,還在報紙上公開一些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指責與攻擊敵對他的人的,但是像這樣的事他只做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