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之卷(1)
- 兵法藏書
- (春秋)孫武 (日)宮本武藏 (德)克勞塞維茨
- 3884字
- 2015-07-16 14:46:55
“二天一流”的精神核心是水的精神,就是要以水為師,使水的精神滲透到兵法實踐中去。因而,我稱本卷為水之卷,它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如何運用太刀取勝。
盡管對于有些兵法,我根本無法把它們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卻可以通過實踐直觀地表現出來。假如你只是將本書當作一般的兵書,泛泛而讀,那就會謬誤叢生。因而,對于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必須仔細研讀,用心思考。
雖然然本卷所寫的僅是兩人之間對決時所用的劍法,但是,如果將其放大到兩軍對壘之中時,這劍法也就變成兵法了。
對于兵法這樣的不可不察的國之大事,一旦產生誤解,就會誤入歧途。
當然,想僅僅通過讀這本書就獲得兵法的真諦,是癡心妄想,還需要大量的實踐。因而,不要一味地讀死書、死讀書;而是要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在實踐中提高自己,這才是掌握兵法真義的正確道路。
心態
任何時候,人都必須保持平常之心。就算是在決斗時也要這樣,心里不能發生任何起伏。心境始終要開闊率直,處于緊張與懈怠之間的平衡點,不偏不倚,心態要保持平和、舒緩。這樣,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安靜的時候心不能靜下來,心急的時候心卻不能急;既不能讓精神被身體拖累,也不能讓身體受到精神的影響。一定要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心,而不是把它集中于身。既不能使心感覺到有所不足,也不能使心感覺到有所多余。要示之以弱,盡管自己的心很要強,不能讓任何人看破自己的心態。個子矮小的人,要努力去了解個子高大的人的心態;反之,個子高大的人,也要努力去了解個子矮小的人的心態;不論個子高矮,都必須使自己的心態遠離主觀偏見,不能被主觀偏見所誤導。
要想時刻使自己的內心世界處于清純開朗的狀態,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需要我們時時擦拭我們的心智。當我們的心智修煉到了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的時候,當我們學習諸藝時,就能掀開罩在一切事務上的面紗,認識事務的本質,到了這時我們才能明白兵法的真諦,成為一名頂尖劍士。
兵法作為一門學問,自然有它的特殊之處,必須要把兵法之理牢記在心,就算是在激烈的戰斗中也不能夠忘記。
姿勢
兵法有自己的姿勢,它要求學習之人必須做到:抬頭挺胸,頭要不偏不倚;目不斜視,目光要堅毅;額不能蹙,眉不能皺;眼珠不能四處轉動;微閉著眼睛;神情平和;下顎要略微向前伸一點;脖子要挺直,不能彎曲。雙手自然下垂;脊椎要挺直,提臀收腹;把重心集中在兩腳之間。
佩帶的短刀要緊貼著腹部,以使腰帶不至于松垮,在日語里這叫做“別入”。
一般而言,平時訓練的劍法姿勢就是決斗中的劍法姿勢。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眼法
視野一要開闊一些,視線一定要大一些廣一些。“觀”和“看”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眼法。“觀”是認真仔細地看,而“看”是很隨便地看。兵法的特點就是要能夠隨心所欲地看,想遠就遠,想近就近。
兵法的一個要點就是,不用看對方手的武器就能感覺到敵人武器的存在。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大量的練習是不行的。
不管是劍法還是兵法,它們的眼法都是一樣的。
一定要做到即使眼球不移動分毫也能看見兩邊的情況。
在緊急情況之下,人們往往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而要謹記聯系眼法的訣竅,時刻練習,從而使自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做到這一點。
太刀的正確握法
手握太刀之時,刀柄要緊貼手掌,其間不能有一絲空隙。無名指和小指向內緊扣刀柄,拇指和食指輕扣在刀柄上,而中指要即不緊也不松地搭在刀柄上。
當你準備出刀時,心里除了如何擊倒敵人不應該有任何想法。當你出刀砍向對手時,不要使自己握刀的方法變形,要保持住,手不能有任何抖動,更不要有任何遲疑和猶豫。當你出刀進攻或者格擋敵人的刀時,拇指和食指的握法可以稍稍有所變動;但是,在任何情況下,之所以握刀是為了打倒敵人這一點是不能有任何改變的。
無論是在試刀時還在真正格斗時,刀的握法都要保持一致。無論何時,都要以擊敗對手的心態來握刀。
一般而言,太刀和手是不能一成不變的。不變就是死路一條,也可以說靈動才是活手。這一點一定要認真理解。在腳法中,要把重心放在后腳跟,使腳趾可以靈活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進攻的步幅可以靈活運用,大小快慢合適即可。這一點可有可無,最重要的一點是其節拍要和平時走路一致。
腳法
在腳法中需要掌握的是:腳后跟用力,給腳趾留出活動的空間。情況不同,進攻的步幅有大有小,有快有慢,這都是沒有規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腳步的平穩,就像平常行走一樣,用力要均勻。切記避免浮步、跨步和踏步。
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步法是:陰陽步。這是必須要掌握的。“陰陽步”的含義是:不要只移動一只腳。不管是在搏斗、收招或者躲避的時候,都應該運用“陰陽步”,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右腳前進,左腳則隨即跟進;右腳退,左腳則隨即收回。步法中的大忌,正是只移動一只腳。切記這一點,確保其不在搏斗中出現。
五段
五段是指:上段、中段、下段、左手位置與右手位置。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架勢。雖然架勢可以分為五種,但是目的只有一個:殺死敵人。
持上述任何一種架勢,都必須心無雜念,只報有一個念頭:擊倒敵人。
采用哪一種架勢,則需要視情況而定。關鍵在于,能夠在決斗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上段、中段和下段是固定的位置,而左、右則可以靈活變動。左右位多適用于上方無足夠空間的環境中,而選用左位或是右位,則取決于當時的實際情況。
五段的重點,是認識中段位的重要性。在五段當中,中段位是最有魅力的。掌握了中段位,等于掌握了一切架勢。如果用大戰作比較,中段位相當于主將位置,而另外四種架勢相當于追隨主將的士兵,必須服從主將的旨意,聽從主將的調遣。這一點,必須重視。
太刀刀法
了解太刀之道,表示我們能夠隨心所欲控制手中之刀。即使只用兩指輕握太刀,也能夠揮舞自如,揮舞太刀過于迅猛,必定造成揮刀的難度,這是錯誤的太刀刀法。只有以冷靜、平緩之勢將其揮出,才能靈活自如地控制手中之刀。
快揮適用于搖折扇或是舞小刀,而不適用于太刀用法。如果將其運用在太刀上,不但偏離了太刀刀法,而且不利于揮刀。快揮也可稱之為“碎刀法”,此種方法不適于用太刀斬殺敵人。
持刀下劈時,應運用最便捷的方法將其上舉。持刀側揮時,首先將其側移,然后順勢收回。正確的太刀使用法,在于揮劈時,盡力伸展手肘,然后狠狠一擊。
刀法五技
刀法技巧一
持中段之位,用刀尖指向對方面部。慢慢靠近對手,在其出手之時,迅速將對手之刀壓下,至右側,使守為攻。當對手再度進攻時,將其刀尖擋回。此時,你的刀下垂不動,待對手第三次進攻時,將刀由下揚起,攻擊對方雙手。
僅靠講述,很難正確理解這五種刀法,必須反復琢磨,持刀練習。一旦熟練掌握這五種刀法,你將會明白我這五種刀術思想,并將敵人的所有招式了然于心。這五種刀術,是“二天一流”的精髓,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刀術,所以必須好好練習。
刀法技巧二
持刀取上段位,在對手進行攻擊的同時出手攻擊對方。一擊不中時,讓刀停留在原位,等待對手再次進攻時,將刀順勢上削,進行攻擊。此招數,可反復使用。
刀法技巧二看似簡單,其實在心態和節奏上有很多變化。如果能夠領悟到這一刀法的精髓,幾乎進入了“二天一流”的境界,從而更容易掌握其他刀法,最終在任何搏斗中取得勝利。但是,這一境界必須不斷磨煉才能達到。
刀法技巧三
持刀于下段位,要用心感受手中之刀。待對手進攻時,自下直刺其手部。此種情況下,對手勢必反擊。當對手試圖擊落你手中的刀時,順勢擋開他的刀,同時迅速從側面橫斬其腕。這一刀法的要點在于對手進攻的時候,乘虛而入,從下段擊倒對方。此刀法,經常出現于搏斗當中,所以必須反復練習。
刀法技巧四
將刀水平持于左側,等待對方出擊。當對方出擊時,從下進攻其手。此時,對手會自上而下擊打你手中之刀,只需順勢格擋,進攻敵人手部;當對手之刀掠于你的肩前,斜斬對方手腕即可。此種方式,目的在于通過阻擋對手進攻,而不攻自破。此法應細加體會。
刀法技巧五
將刀水平持于右側。將刀斜向上揮,然后直劈而下,同時注意對方的出手位置。這一刀法同樣需要多加練習。而掌握了此種刀法之后,即使再笨重的太刀,也能夠運用自如。
此五種刀法,我無法再作更詳盡的描述,只有依靠實踐,在和對手的交戰中,洞悉對方的招式,仔細揣摩對方的心思,想方設法獲得勝利,從而真正領會本派太刀用法,使自己的刀法更加完善。切記,必須刻苦練習,才能靈活運用,取得勝利。
無位之位
所謂無位之位是指,在進攻時,不要將太刀拘泥于某一個固定位置,而要靈活應變。但是,既然有五種持刀之法,那么站立的位置也應與之相對應。在實踐當中,應采取哪種持刀方式,取決于你與對手的位置--地形,或者你與對手的關系,同時要順應情勢而變換。無論是哪種持刀方式,目的只有一個:戰勝敵人。其架勢要視對象、場合而定,并順應環境;最重要的一點:易于擊敵。因此,在作戰過程中,為了更利于戰斗,各個段位可以隨時變換。例如:將上段略微降低,變為中段;將中段稍微抬起,變為上段;也可將下段略微升起,變為中段。同時,根據你與對手之間的位置,左手與右手也可互相變換,例如移向中間位置,或者向上段或者下段移動。
取勢的原則是:化無構為有構。首先,無論面對什么情況,只要將刀握在手里,唯一的念頭就是:戰勝敵人。進攻或者退后,都有機會擊倒敵人。因此,把握搏斗中的機會是最為關鍵的,假如過多考慮刺、斬、劈、閃、擋,只會拘泥于招式,而錯失勝利的時機。所以,搏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戰機。這一點,必須特別重視。
合戰兵法中的“構”,指的是軍隊的部署,它的每一次變換可能都藏有勝機,是制勝的關鍵所在。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注定只能失敗。
一招制勝
在進攻中,有一招叫做“一招制勝”。它的秘訣在于:找到一個進攻的最佳位置,無需過多移動身體或是固定一點,趁對方猶豫不決之時,迅速劈砍,一招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