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1:退位減法
| 課堂擷段 |
……
師:如果你只有8元錢,購買你最想買的東西的小朋友請舉手。
(學生舉手)
師:錢不夠的呢?
師:也有很多小朋友的錢是不夠的,那么請錢不夠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想買什么?”
生:我想買汽車。
師:這位小朋友他最想買36元的汽車,可是他只有8元錢,還需要多少錢?
生1:28元
生2:18元
師:你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嗎?
生1:36-8
教師課件展示:36-8=
師:到底36-8等于多少呢?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草稿本,自己算一算,會算的小朋友可以直接算,不會算的可以借助桌上的小棒。
(學生獨立計算)
【課中思考】
呈現一個問題情境后,教師就請學生起來作答,這幾個學生把問題解決了,似乎就是全班學生都會了。這既能活躍課堂又便于控制教學節奏,所以效果好像還好。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不是很徹底,容易造成表面的“積極性”和“一切順利”的假象。在這樣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學生和思維滯后的學生是否也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體驗?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1:6不夠減8,去向3借一個來,6變成16,16減8等于8,3變成了2,所以就是28。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聽懂了嗎?
教師請聽懂的小朋友再說一說。
生2:16-8=8
20+8=28
生3:6減8不夠減,把30里面的10借出來,就變成了16,16減8等于8,30變成了20,20加上8等于28。
師:小朋友都聽懂了嗎?我來考考大家,36-9=?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做一做嗎?
(學生思考)
生:等于27,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樣。36-9就是36先減掉6等于30,然后還有3個沒有減掉,所以30-3等于27。
師:其他小朋友聽懂了嗎?
生:我聽懂了,他的意思就是說先把9分成3和6,36先減6,再減去3。
36-6=30
30-3=27
師:用這種方法老師出一道題大家做一做。
板書:34-5
生1:34減4等于30,30再減1等于29。
師:真不錯,他已經學會了這種方法。
生2:5減去4等于1,30再減去1等于29。
……
【課后隨筆】
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到解答的方法,給他們以充分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完成的很出色。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自然,不能強求,要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自我探索的真正價值和樂趣。衡量每個孩子的尺子應該是不同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才是倡導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所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一個教學新理念。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