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16: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 課堂擷段 |
……
師:昨天老師到水果店買水果,只見一位老奶奶和賣水果的阿姨在爭論著。原來電子秤上顯示8.547元,賣菜的阿姨要收老奶奶8.54元,老奶奶覺得不合理,兩人發生了爭論。你來判一判,收多少錢比較合理呢?
生1:我認為應該付給阿姨8元5角4分,因為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數應該省略。
生2:第三位小數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當,應該向前一位進1,所以應該付給阿姨8元5角5分。
師:現在存在分歧了,能說說你們的處理意見嗎?
生3:我聽說人民幣還有比分更小的單位是厘。不過我沒見過幾厘錢。
師:你真是個見識多廣的孩子。確實,生活中有“厘”這個單位,1分等于10厘。由于這個單位太小了,在實際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4:我發現在買東西的時候也沒有用到“分”了,都是幾元幾角。
師:你確實很會觀察。現在,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了,“分”這個人民幣單位幾乎從生活中消失了。平時涉及“分”時,一般都“四舍五入”到“角”了。
生5:那我覺得應該付給阿姨8元5角。
生6:我認為應該付給阿姨8元6角。
師:好!爭吵總該有個說理依據。今天我們學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之后,你就能非常輕松地解決生活中這類問題了。
……
【課中賞析】
從學生熟悉的老奶奶買菜的生活情境引入,在討論、說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學“求小數的近似數”是現實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的數學是課堂最好的媒介。
師:2.953米,你知道他跳遠成績的近似數是多少嗎?要求:1.保留兩位小數。
2.保留一位小數。
3.保留整數。
然后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發表意見,說出結果及想法。
師:保留兩位小數要看哪一位上的數?
生7:要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數,要看千分位上的數。運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滿5,舍去,所以2.953≈2.95。
(教師講解保留兩位小數的思路,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師:6.587你會保留兩位小數嗎?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吧。
……
師:要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數,要看百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數后向十分位進1。十分位上9+1=10,滿十又要向前一位進一,連續兩次進位。因此2.953≈3.0。
師:近似數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生8:可以去掉,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小數的大小不變。
生9: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個位。
師:現在有兩種不同意見了。你們贊同哪一種說法?
(學生交流后,一致認為:0不能去掉。)
師:確實,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確度的作用。
(學生討論近似數是3.0還是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近似數3.0是精確到十分位,近似數3是精確到個位,所以3.0比3精確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近似值就越精確。)
師:剛才我們已知道”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一位呢?
生10: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個位。
……
師:你認為該怎樣處理呢?把你的意見與同桌交流。
生11: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就要省略個位后面的數,要看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9滿5,省略尾數后向個位進1,則2.953≈3。
……
【課中賞析】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教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了優化組合。教學中,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編制例題,目的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大亮點。
……
例:豆豆身高0.984米,我們可以說豆豆高大約 米。
(你想保留幾位小數就保留幾位小數。)
(學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數位數回答出0.984米的近似數,老師板書,請其他的同學說說分別保留了幾位小數。)
生12:0.984米≈1米。
師: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幾位小數?
生13:他是保留到整數的。
生14:這個數也表示精確到個位。
生15:0.984米≈1.0米。
生16:這個結果保留了一位小數。
生17:也是精確到十分位。
生18:我還會保留兩位小數,0.984米≈0.98米。
生19:保留兩位小數又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在課本第73頁。請認真看書,核對一下剛才示例的答案,有什么疑問請提出來。如果沒有疑問,就請找出書中你認為需要掌握的知識,做個記號。
……
【課中賞析】
傳統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的熟練程度,新課程只是通過幾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幾句話,做適當的引導,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而且能養成學生科學的態度以及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20:我學到了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生21:我知道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22: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
……
師:那么現在,你會解決“老奶奶買菜”這個問題了嗎?
生23:(異口同聲、干脆利落)會。
師:電子秤上顯示:8.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錢給賣菜阿姨比較合理呢?
生24: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是求小數的近似數。
師:你覺得在實際生活中應該保留幾位小數比較合理呢?
生25:我覺得在實際生活中,應該保留一位小數。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用到人民幣最小的單位是角。
生26:8.547元≈8.5元。
生27:對,應該付8.5元。
師:你發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數?請你大聲說出來。你想精確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同桌互練)
師:小數的近似數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課余留心觀察,看還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數近似數,下節課大家繼續交流。
……
【課后隨筆】
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正確處理“老奶奶買菜”,然后“參與尋找生活中的小數”過程,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使學生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