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14: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 課堂擷段 |
……
師:大家一起在米尺上從“0”點起,找出1米的地方,同學們相互看一看、查一查。
(學生積極動手,氣氛十分活躍。)
師:大家一起在米尺上從“0”點起,找出1米的地方,并相互交流一下米、分米、厘米、毫米這幾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師:誰來說一說米、分米、厘米、毫米幾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師:請大家分組測量一下我們雙臂伸平的長度。要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1.每組要測量2人。
2.每組選一個記錄員記錄測量的結果,還要選一個匯報員匯報你們小組測量的情況。
3.要求同學之間相互協作分工合作完成。
(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分組活動。)
【課中賞析】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尺上找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地方,為測量雙臂伸平的長度做準備。讓學生分組測量雙臂伸長的長度,為小數的產生創設一個親身體驗和真實情境。
師:請每個組的匯報員把你們組測量的結果迅速寫在黑板上。
(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了135厘米、132厘米……)
師:從各小組測量的結果可以知道,我們雙臂伸平的長度不是剛好整米,余下的部分是多少呢?(教師指著135厘米問學生)
生:余下的部分是35厘米。
師:余下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
生:用米作單位是米。
師:同學們再測量一下課桌的長度。
生:課桌的長是6分米。
師:課桌的長不足1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
生:課桌長米。
師:像米、
米這些分數,我們還可以用一個新的數——“小數”來表示,可以寫成0.35米、0.6米。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小數就是這樣產生的。
師:同學們再議一議,小數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小數在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平時我們在哪里見到過小數?
生:商店里商品的單價、數學課本的單價。
師:關于小數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識?
師:接下來老師與同學們共同探討幾個問題,如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你是怎么想的?
師: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你知道嗎?
生:米寫成小數是0.1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請舉幾個分米數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的例子。
(學生舉出2分米、3分米、4分米等例子。)
師:里面有幾個
?
里面有幾個
?
(學生踴躍發言)
師:里面有2個
,
里面有3個
,也就是說
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分數單位,也是分數的計數單位。
請觀察上面的分米數寫成分數和小數,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積極討論發言)
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
……
師: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把這下面幾個空格填好。
1.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毫米。
2.1毫米是米,寫成小數是( )米。
3.8毫米是米,寫成小數是( )米。
4.13毫米是米,寫成小數是( )米。
師:千分之幾的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千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幾?接下來請同學們想一想,、
、
……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分數單位,那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觀點。)
師:米也就是1分米,
米也就是1厘米,
米也就是1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所以每相鄰兩個分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上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分下去,還可以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
【課中賞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教師講,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問題的提出富有挑戰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師:請大家分組交流一下你自學的情況,并對別人的觀點發表不同的看法。
(學生分組交流自學情況,有的用自己的話說,有的照本宣科。)
師:誰來說1/10米為什么可以寫成0.1米。
(學生發言)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
、
……這些分數單位每相鄰兩個分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而我們以前學的整數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也是10,因此,上面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來寫。不足1米時在整數的個位寫“0”,然后在整數個位的右面用圓點隔開,在圓點右邊用一位小數來表示十分之幾;在圓點右邊用二位小數來表示百分之幾;在圓點右邊用三位小數來表示千分之幾
……
(學生發言)
……
【課后隨筆】
小數的產生學生是否真正有體會,小數的意義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小數這種數感是否初步建立,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類比推理能力是否得到培養,學生是否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和理解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學生的應用意識是否得到發展,學生能否與他人合作,并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生是否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是否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否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是否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這是需要我們共同研究和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