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北京市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校園網建設和應用情況

李正宇

21世紀,教育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因人口增長而引起的教育需求、國際競爭和各種社會問題等方面。因此,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追求信息化教育的過程,而信息化教育是以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為顯著特征的教育形態。教育信息化包括不同層面上的教育信息化,如學校教育信息化、區域教育信息化等。而中小學校園網和區域教育信息網絡分別是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和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形態,因此也是“校校通”工程的基本形態。

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國中小學從2001年9月份開始逐步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并公布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指導綱要”。決定從2001年起用5~10年的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為此,教育部提出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兩個主要目標。

一是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2001年前,全國普通高級中學和大中城市的初級中學要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2003年前,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初級中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2005年前,所有的初級中學以及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爭取盡早在全國90%以上的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同時要促進信息技術的應用與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機結合。

二是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用5~10年的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能夠與網絡連通,使每一名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也使全體教師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繼續教育。而且,2010年前爭取使全國90%以上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都能上網。條件較差的少數中小學校也可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育教學資源。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教基33號)和《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34號)精神,進一步推進“校校通”工程的順利實施,北京市教委提出了:“從2001年起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市中小學(農村地區指完全小學以上中小學)建設不同標準的校園網并能上網,使聯網計算機進入每一所中小學的教室,在進一步完善北京教育信息網骨干建設的基礎上,實現學校、區縣教委、市教委三級網絡系統聯通,建設高水平的中小學信息資源建設,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边@一北京“校校通”工程的總體目標?;厥?年校園網建設的歷程,我們看到首都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的光輝歷程,看到了用信息技術對抗危機疫情的成功輝煌,也看到了作為先行者遇到的困難挑戰,我們謹以此文與全國開展信息技術建設、走在時代教育前端的同行者一起共勉。

近幾年北京市教委一直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統一標準,分步實施;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建設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應用促建設,以需求促發展的策略;堅持突出重點、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層推進、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大力在全市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

為了實現北京市教委在2004年底前完成“校校通”工程的目標,從2001年起北京市教委就采取了“政府主導、企業墊資、分期付款”的方式建設校園網,由北控電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方正延中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承擔墊資建設任務。整個“十五”期間,市、區縣、學校共投資近10億元開展校園網建設,2001年完成200所校園網的建設,2002年完成了323所校園網的建設,2003年完成了560所校園網建設,2004年完成了591所校園網建設,4年總計1674所,另有部分學校自行開展校園網建設。到2005年,基本建成由骨干網、區縣區域網和校園網三級網絡構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網。18個區縣都建成區域網絡中心,并實現了與市教育信息網骨干光纖的連通。在布局調整保留的1900多所中小學建成了校園網,網絡節點進入每一間教室。全市中小學擁有計算機22萬臺,學生平均每10人擁有一臺計算機,專任教師平均每兩人使用一臺計算機。配備多媒體12000套,全市中小學基本實現2001年提出的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目標,全部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高標準完成“校校通”工程,初步搭建了數字化的學習環境。

“校校通”工程的高標準完成,是和市、區縣、學校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參與建設的各方面人員高度負責的態度分不開的。

首先,在市教委的領導下,校園網建設中堅持了以下原則和要求,這是保證建設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一、專家組會議制度

在北京市教委領導下成立校園網建設工程專家組,負責工程方案確立、工程設計質量保證和工程建設所需設備、材料的選型及價格的確定,負責每個校園網建設方案的審核及工程驗收等工作。專家組成員包括:IT技術專家10人、參建商北控電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方正延中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技術代表各1人、區縣技術代表2~3人。

不定期召開專家組會議,每次會議由基教處抽選2~3個區縣各派一名專業技術代表參加會議,了解專家組會議情況,共同參與,為專家組提供基層學校的實際需求,專家組本著利于學校發展建設的目的,在聽取區縣意見的情況下,本著“規范要求,保證質量,控制成本”的原則,完成各年度的校園網建設任務。

二、校園網經費安排要求

根據不同的學校類型和網絡設備的價格變化,每年中心小學及以上學校投資金額和完全小學投資金額均有不同,各區縣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平均費用水平的前提下,調整各校的建設費用。各區縣必須使各學校的總投入達到規定的要求,對于規模較小的學校,在完成校園網主體工程后,需適當投入,裝備計算機和其他信息化設備,使學校達到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要求,投資小于相應級別平均標準的學校,要取得市教委和區縣教委的書面同意。

三、培訓工作要求

(1)大力加強培訓工作的力度,培訓工作始終走在建設前面,使學校能盡快開展校園網的應用。

(2)充分調研學校的需求,對普遍的培訓要求予以重視和滿足。

(3)參與建設的區縣和承建公司共同參與培訓,提高培訓質量。

四、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要求

由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聘請專業監理單位進行工程質量監理工作,同時組織參與建設的區縣相關技術部門共同參與,各區縣要派出專門技術人員參與工程質量監督工作。

五、對建設公司提出的要求

(1)前期調研時充分考慮學校對校園網建設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盡量滿足學校服務于教育教學的特色需要。

(2)按照北京市中小學校園網建設規范要求和學校的具體需求設計工程方案,在確保科學性、安全性、穩定性的前提下,厲行節約,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

(3)參與校園網建設的各方均要本著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的原則,重視校園網的應用,從方案設計、建設、培訓等環節充分考慮校園網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問題,使校園網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系列的原則和要求是“校校通”工程的實施基礎,建設過程中區縣和學校各相關部門積極認真的管理和支持措施則是“校校通”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各區縣十分重視“校校通”工程的具體實施,成立了以教委主任為首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部分區縣還由主管區縣長直接掛帥,充分體現了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視。各區縣的教育信息中心負責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業務新的情況下,積極探索、不斷嘗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開展著工作。通過不斷摸索,形成了多種服務于“校校通”工程這一新生事物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推動“校校通”工程順利完成。

參與建設的學校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全力支持“校校通”工程的開展,克服著假期施工、技術學習、設施設備繁多復雜等一系列困難,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校校通”工程的建設中,是“校校通”工程順利完成的重要支柱。

由于開展大規模的校園網建設,為方便管理和培訓工作,學校間網絡差異不大,每個學校擁有同樣的信息技術條件,這是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的要求,但校園網可以為每個學校提供很個性化的使用,這就是校園網應用的多樣性,也是校園網建設希望達到的目標。硬件是基礎,使用是目的,如何利用這一先進的技術手段,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順應時代,改革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課題,是校園網建設的意義所在。

隨著校園網建設的逐步完成,各學校均開展了不同方式、方法的應用,由于校園網是一項新生事物,如何使用校園網是一個仍在探討的問題,這也使校園網應用并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局面。這對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育體系、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教育方式方法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學校開展校園網的應用工作主要有以下幾種:

建立學校網站:作為學校工作對外宣傳的窗口,學校師生交流的平臺,很多建網較早的學校都開展了學校網站的建設,部分區縣還將這項工作作為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統一要求,形成了校校有網站、各個有特色的區縣教育網站群。各學校網站內容豐富、多樣,主要包括:學校的宣傳,各項成果展示,各種公示,各學科師資、教學資源,德育教育,大型活動,師生信箱,以及師生、生生互動等內容,使得互聯網絡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梁,家長和學校交流的橋梁,讓世界了解學校的窗口。

網上備課:新的時代,學生對教育要求的不斷增加,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北京市對中青年教師開展了各級各類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一大批既懂專業知識,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教師活躍在教育一線,校園網的建成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新型教育教學方法的平臺?;ヂ摼W絡為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全新的教學理念,很多教師在網上搜尋大量的圖文、音視頻素材添加到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教育課件和教學案例,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并且,通過校園網絡開展教師間的集體備課、信息交流、試卷分析等工作,使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管理信息化:北京市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在北京市各中小學的使用,使北京的教育管理工作發生了質的飛躍,網上的教務管理、學籍管理、公文流轉、資源共享等各方面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手段使全市中小學校的管理工作達到較高的水平。

多媒體授課:在教室配備了投影機、展臺、計算機,教師授課時可以通過校園網在教室直接獲取互聯網中各種教學資源(圖片、聲音、文字等)進行授課,還可以從區教委的網站資源庫和學校資源庫中獲取大量資源,這樣一來增加了教師獲取資源的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獲取更多知識點,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內容豐富的課件、多種多樣的資源通過課堂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授課方式已經從一支粉筆一張嘴的簡單方式變成集影、音、動畫、圖文為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方式,秋天的落葉不再是紙上的文字,而是飄飄落下的動畫片,海嘯災難也不僅僅是書上的圖片,而是昨天發生的新聞照片、視頻片斷。新型的授課方式使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而是隨時關注世界風云的觀察者、融入現實生活的參與者和信息豐富,頭腦冷靜的思考者。

網絡教學:部分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校,還開展了各式各樣基于網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聆聽,還可以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形成觀點,開展討論,主動地了解知識、分析知識、掌握知識,從被動學習變為學習的主人。部分學校還開展了網上上交、批改作業,開展網上班會等活動。

各區縣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網絡教育實踐,包括開展具有本區縣特色的教育資源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建設,利用網絡開展教師培訓、遠程教學等,使教育信息裝備用到實處。同時,部分區縣將學校作為社區教育、農村教育的基地,使信息化資源利用社會化。2005年9月9日,溫家寶總理到門頭溝區潭柘寺中小學慰問山區教師時,觀看了潭柘寺中心小學的遠程教育課,并通過遠程教育系統向大峪一小的師生問好。這充分體現了“校校通”工程的巨大作用和成果。

隨著“校校通”工程的勝利完成,校園網對教育教學的推動作用已逐步顯現,但作為新生事物,總會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一些困惑,需要我們共同解決。

一是區縣間信息技術建設與發展水平仍不均衡,市、區縣、學校三級連接暢通的網絡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市到區縣的骨干光纖連通和校園網建設已經完成,但區縣到學校的連通不夠理想,部分區縣網絡中心建設滯后,設備陳舊,難以承擔市和學校之間的網絡樞紐任務,影響了教育資源的安全、快速傳遞。另外,很多農村地區和部分城市地區的公用資源配套也有問題,校園網建設至今,經常發現由于電壓不穩、雷擊、水管破裂、防塵不良等多種問題使校園網線路和設備造成損失。

二是信息技術在教育管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利用率較低,遠未達到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來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日益增長的對信息化的需求與所能提供的資源不匹配,各級各類教育資源統籌不夠,共享程度不高,需要加強統籌規劃,盡快推出全市共建、共享、共用的資源平臺。

三是干部、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管理者、全體教師和網絡管理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迫在眉睫。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十分迅速,隨著北京“校校通”工程的建設完成,所有的學校都有了校園網,校園網的管理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由于在學校編制中,沒有網絡管理員這一崗位,這就使得校園網的運轉產生了很大的問題,網絡管理員擔負著網絡日常維護、網絡故障排除、網絡病毒防控、網絡連接監控等一系列工作,在一些小學校還需要負責軟硬件維護、機房管理等雜務,工作量非常大,但由于沒有崗位設置,這些網絡管理員仍需代課來保證職稱評定等,這就造成網絡管理員紛紛轉崗或流失,給學校使用互聯網開展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建議盡快落實網絡管理員編制,并根據技術水平評定職稱,確保人才不流失。

四是保障信息化設備的更新和有效運轉經費不足。一方面,雖然計算機的大規模配置為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的開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網絡軟硬件、計算機、多媒體終端等設備的更新和升級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設備的大量配置,學校辦學成本迅速增加,日常維護、設備耗材、網絡線路租用費用、信息流量費用、用電和安全保護等經費缺口很大,校園網因為是新生事物,日常的費用開支都沒有列支到日常費用中,遠郊區縣很多學校負擔這些費用很困難,隨著校園網設備的售后服務期限到期,設備的維修、維護壓力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五是需要建立“校校通”工程完成后的政策支持體系。從全市校園網建設和應用中,我們看到,如何建立一整套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指導和實施意見,包括對日常投入的落實,對人員的信息技術考核、評價體系,對校園網總體的維護、維修模式,對教育資源的管理、利用模式,對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獎勵機制等,都需要政策上的導向。

“校校通”工程的建設,作為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正在為教育事業改革和人員素質的提升做著重要的貢獻,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它正在成為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利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西安市| 万州区| 福建省| 南澳县| 莱芜市| 无极县| 郑州市| 宝丰县| 尉犁县| 新建县| 黄龙县| 新昌县| 贵德县| 宁国市| 阿瓦提县| 兴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山阳县| 宿迁市| 惠水县| 雅安市| 庄浪县| 靖远县| 南皮县| 固镇县| 胶南市| 台山市| 苏州市| 安丘市| 长岛县| 界首市| 扎鲁特旗| 襄垣县| 昌吉市| 钟山县| 同江市| 佛学| 广灵县| 隆化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