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 1 提高幸福指數的感知心理學

001貶低原有目標,沖淡內心欲望—酸葡萄效應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心理學的典例,即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

“心理平衡”

對于想得到而得不到的,就說東西并不怎么好,以此來尋求自我安慰。可以說,這是只懂得“幸福”的狐貍,面對“挫折”或“心理壓力”,它知道采取“歪曲事實”的方法去取得“心理平衡”。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向狐貍學習一下,試試“酸葡萄效應”。

“阿Q”也需要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人打時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兒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卻了皮肉之苦痛。雖然長期以來,“阿Q精神”是作為國人劣根性的一個方面遭到人們嚴厲批判的,但無可否認,這種精神對緩解自己的壓力而獲取心理平衡,確實有著實際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當人們認為自己對所面臨的壓力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采用這種應付方式,可以避免走向極端。

“聊以自慰”

看到人家吃麥當勞,就說那是垃圾食品,不如我的饅頭咸菜養人;看到別人考上名牌大學,就說考上大學不好,修業年限長而又花費高,將來就業還是個未知數;看到別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就想還是不如我的爸爸好,說不定哪天他就“進去了”,而我爸爸,想貪污腐敗都沒門……

學會“合理化”

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種意義,只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所以,合理化的酸葡萄效應是無可厚非的。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擺在那里,如若能改變,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若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接納自己,承認現實。這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懂得“刪除”

我們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很順心如意,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往往就需要排解,需要“刪除”。可對于人來說,這刪除遠非如電腦那么簡單容易,可能需要一個過程。老祖宗早就知道,要走一段彎路,于是就說:“吃虧是福”、“傻有傻福”、“破財消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高處不勝寒”等等,為我們鑄造了一道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

讀故事,懂心理—狐貍與葡萄

一個炎熱的夏日,狐貍走過一個果園,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貍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幾步,向前一沖,跳起來,卻無法夠到葡萄。狐貍后退又試。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都沒有夠到葡萄。狐貍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后,它決定放棄。它昂起頭,邊走邊說:“葡萄還沒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這是《伊索寓言》中廣為人知的《狐貍與葡萄》的故事。

如果今天中午,你同事單單沒請你吃飯,那你一定要以為是下面幾個原因:

A.出去吃飯不利于減肥;

B.那飯有什么吃頭啊,還不見得衛生;

C.喝酒是最討厭的事了,費時又傷身體;

D.以上都是。

記住:要都選,就是選D。只是千萬別去想:是你人際關系不好,他對你有什么意見之類的事哦。

嘿嘿,這就叫“酸葡萄效應”。它對你心情的調整絕對有好處。

“酸葡萄效應”看來愚蠢可笑,但確有某些積極作用。它反映了當事人的心理素質具有某種消化受挫感的彈性,可以幫助人在遇到挫折時從憂傷中解脫出來,靈活地松動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標,暫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防止行為上出現偏差。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逆境給人的受挫感固然會增添心靈上的痛苦,但也可能把人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因此,掌握一套對付心理挫折的防衛方式,有助于恢復心理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您不妨一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内江市| 东山县| 沅江市| 大田县| 玛多县| 辽源市| 承德县| 汉寿县| 江源县| 全南县| 延寿县| 杭州市| 潼南县| 卢湾区| 镇原县| 大余县| 南昌市| 涿州市| 安仁县| 临沧市| 澄迈县| 镇雄县| 和顺县| 徐水县| 横山县| 鄱阳县| 乌兰县| 石嘴山市| 蓝山县| 鹤岗市| 昌平区| 禹城市| 竹溪县| 鄱阳县| 招远市| 南陵县| 汝州市| 崇信县| 远安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