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花木(4)

  • 長物志
  • 文震亨
  • 4819字
  • 2015-08-06 17:05:00

玫瑰

玫瑰一名“徘徊花”,以結為香囊,芬氳〔1〕不絕,然實非幽人所宜佩。嫩條叢刺,不甚雅觀,花色亦微俗,宜充食品,不宜簪帶。吳中〔2〕有以畝計者,花時獲利甚夥〔3〕。

【注釋】

〔1〕芬氳:芬芳而氤氳的香味。

〔2〕吳中:今江蘇蘇州南部。

〔3〕夥:多。

【譯文】

玫瑰又叫“徘徊花”,用來做香囊,香氣不斷,然而實在不適合雅士佩戴。玫瑰枝條嫩,叢生多刺,不太雅觀,花色也有點俗氣,適宜做食品,不適合佩戴。吳中一帶有種植玫瑰數畝的,開花時獲利頗豐。

【延伸閱讀】

在我國古代,玫瑰花常被當作藥品,也被做成食品。《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氣活血,宣通窒滯而絕無辛溫剛燥之弊,斷推氣分藥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馴良,芳香諸品,殆無其匹。”

明代盧和在《食物本草》中說:“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玫瑰花可制作各種茶點,如玫瑰糖、玫瑰糕、玫瑰茶、玫瑰酒、玫瑰醬菜、玫瑰膏等。

【名家雜論】

在歐洲諸語言中,薔薇、玫瑰、月季都是使用同一個詞,因歐洲并非玫瑰的原產地,最初歐洲人并不能分辨這些薔薇屬植物的不同。有一種說法是,玫瑰是從中國傳到歐洲的。但可能從中國傳過去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品種。早在漢代通西域以前,西亞各國已經有了玫瑰,在2000多年前,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里,玫瑰就已經聞名遐邇。

中國是玫瑰的原產地之一,玫瑰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但和薔薇一樣,玫瑰在中國本土文化中是不受待見的。文人士大夫可能從來不曾真心欣賞過這種帶刺的花。

文震亨認為玫瑰“宜充食品,不宜簪帶”,這代表了當時多數文人的意見:玫瑰并無幽人情致,而是一種實用的經濟作物。實際上,玫瑰在我國古代大量種植,從來就不只用于觀賞,還有特殊的藥用、食用價值。《紅樓夢》里講到,寶玉挨了父親的毒打,王夫人趕緊讓人給他吃玫瑰露,說可以“心中爽快,頭目清涼”。

中國人食用玫瑰的歷史很悠久,在宋代,百姓就在春季用玫瑰花浸酒、做糕點、入肴饌,做玫瑰花粥、玫瑰肴肉、玫瑰豆腐等養顏菜。到了冬天,還用腌制好的玫瑰花醬來做甜品點心。明代用玫瑰花制醬、釀酒、窨茶,明萬歷年間《續修平陰縣志》載:“隙地生來千萬枝,恰似紅豆寄相思。玫瑰花開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時。”說明當時玫瑰的種植規模已經很大,到了“花開香如海”的程度了。

文震亨提到吳中一帶盛產玫瑰,但吳中并非玫瑰的唯一主產地,山東平陰種玫瑰也很有名。平陰一帶的玫瑰產業,到清末已形成生產規模,民國初年的《平陰鄉土志》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摘花季節,京、津、徐、濟客商云集平陰,爭相購花,年收花三十萬斤,值銀五千兩。”

葵花

葵花種類莫定,初夏,花繁葉茂,最為可觀。一曰“戎葵”,奇態百出,宜種曠處;一曰“錦葵”,其小如錢,文采可玩,宜種階除;一曰“向日”,別名“西番蓮”,最惡。秋時一種,葉如龍爪,花作鵝黃者,名“秋葵”,最佳。

【譯文】

葵花的種類不確定,初夏時花繁葉茂,最具觀賞性。有一種叫“戎葵”,千姿百態,適宜種在開闊空曠處;有一種叫“錦葵”,小如銅錢,色彩繽紛,可供玩賞,適宜種在庭前階下;有一種叫“向日葵”,別名“西番蓮”,最差。秋天時盛開的一種,葉子像龍爪,花開為鵝黃色,名叫“秋葵”,是最好的。

【延伸閱讀】

戎葵(即蜀葵),是在古詩詞中偶爾會出現的一種花木。唐五代的徐寅曾寫有一首《蜀葵》,曰:“劍門南面樹,移向會仙亭。錦水饒花艷,岷山帶葉青。文君慚婉娩,神女讓娉婷。爛熳紅兼紫,飄香入繡扃。”

錦葵,古名“荍”,始載于《詩經》。《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中有“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視爾如荍”的意思是:在我眼里,你就如錦葵花一樣美麗。這是一首情詩,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有情人看來,懷春的女子,面容如花般綻開,繽紛又明麗。

【名家雜論】

在古代,葵花的諸多品種中,蜀葵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西墅雜記》記載了一個故事,講明代成化甲午年間,日本使者來到中國,見欄前蜀葵花不識,問后才明白,遂題詩云:“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五尺欄桿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文震亨認為,蜀葵和錦葵都頗有情致,有可觀之處,只有向日葵是最難看的。這里面有一個緣故,中國并不是向日葵的原產地,向日葵原產于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魯和墨西哥北部地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帶到歐洲,后來逐漸傳播開來。據考證,向日葵大致是明朝傳入中國的。到文震亨的時代,向日葵已經不稀罕了,至少他是見過的。

向日葵有一種獨特的美洲風情,在美國,向日葵的一些品種,被命名為陽光明亮、陽光光束、充滿陽光的檸檬……從名字也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充滿陽光和野性的花,與美洲大陸那種廣闊而生機勃勃的氛圍非常相宜。但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最初是欣賞不了這種異域美的。文震亨評價向日葵,用了兩個字:最惡!這可以看出中西方的審美差異。

凡·高創作了十多幅《向日葵》,油畫中的向日葵堪稱是凡·高的化身。凡·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征愛情,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但凡·高的畫,出身書畫世家的文震亨,也一定是欣賞不了的。文震亨的曾祖文征明,是明代最著名的畫家,如果將他的畫與凡·高的畫放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場景?

罌粟

以重臺千葉〔1〕者為佳,然單葉者子必滿,取供清味〔2〕亦不惡,藥欄〔3〕中不可缺此一種。

【注釋】

〔1〕重臺千葉:指花瓣多重繁復。

〔2〕清味:清淡的菜肴。

〔3〕藥欄:種芍藥的花欄,后來泛指花欄。

【譯文】

罌粟以花瓣多重繁復的為佳品,然而花瓣單葉的,種子一定很多,取來做成清淡的菜肴,也不錯。花欄中不能缺了這一種花。

【延伸閱讀】

罌粟花在我國古代,最初是作為一種觀賞植物而種植,古人在詩詞中多有吟詠。唐代關于罌粟花的記載頗多。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引述前人之言說:“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對如何種好罌粟花,唐人也有一定的研究,郭橐駝在《種樹書》中說:“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

【名家雜論】

罌粟的種類頗多,可以通稱罌粟屬的近180種植物,能提煉鴉片的,特指鴉片罌粟。最惡的鴉片貿易是西方人發明的,中國的文化傳統,對于花木的認識,主流文化都是停留在觀賞性上,即便食用,也如文震亨所說,剝幾顆罌粟籽來燉湯、做菜,聊以充作調料,取一點味道。

鴉片罌粟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花,是讓一個文明古國因此而淪喪的花。但是在中國人眼里,原本,它只是一種種在花欄里供觀賞的花。

最初,罌粟從西亞一帶傳入中國,這種植物花開絢爛,五彩繽紛,與虞美人很類似,因此很快就博得了文人的喜愛。罌粟在唐代有個別稱叫“芙蓉花”,李白有詩云:“昔日芙蓉花,今為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直到明朝末年,罌粟花仍是庭院里的觀賞花木。萬歷年間,王世懋在《花疏》中寫道:“芍藥之后,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崇禎年間,徐霞客在貴州看到了一片紅得似火的罌粟花,嘆為觀止。他在《徐霞客游記》中寫道:“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艷不減丹藥。”

中國人也注意到了罌粟還有特別的功效。從宋朝開始,罌粟被醫生當作治痢疾的良藥。王璆在《是齋百一選方》中記載,把罌粟子和殼炒熟,研末,加蜜制成藥丸,患者服食后,痢疾就能治愈。宋代還把罌粟當作滋補品,認為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蘇東坡三兄弟都喜歡服用罌粟湯、罌粟粥來養生。

元朝已有人服用鴉片,是從境外購入。明朝鴉片已不鮮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穀二·阿芙蓉》寫道:“阿芙蓉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云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后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里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干用之。”

據《明會典》記載,東南亞之暹羅、爪哇等地多產鴉片,并不時作為貢品進獻給明朝皇帝。后來,鴉片進口逐漸增加,到萬歷年間,明朝開始對鴉片征收藥材稅。

清中期以后,西方殖民者以鴉片貿易來打開中國的大門,林則徐等有識之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罌粟從此也不再是單純的觀賞植物,而與毒品聯系在一起,成為“惡之花”。其實,罌粟本身從未改變過,它從來都只是一種植物,花開花落,所有的罪惡,都是人類強加給它的。

紫薇

薇花四種:紫色之外,白色者曰“白薇”,紅色者曰“紅薇”,紫帶藍色者曰“翠薇”。此花四月開九月歇,俗稱“百日紅”。山園植之,可稱“耐久朋”〔1〕。然花但宜遠望,北人呼“猴郎達樹”,以樹無皮,猴不能捷也。其名亦奇。

【注釋】

〔1〕耐久朋:指保持長久的友誼。

【譯文】

紫薇花有四種,除紫色以外,白色的,稱“白薇”;紅色的,稱“紅薇”;紫中帶藍的,稱“翠薇”。紫薇花四月開九月謝,俗稱“百日紅”。山野種植此花,可稱為“耐久朋”。然而紫薇花只適宜遠觀,北方人稱之為“猴郎達樹”,因紫薇樹沒有樹皮,猴子不能攀爬。這個名字也很奇特。

【延伸閱讀】

按文獻記載,北方人對紫薇最深的印象,乃是此樹無皮,樹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寫道:“紫薇,北人呼為猴郎達樹,謂其無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樹絕大,有環數夫臂者。”

紫薇的花期長,也為古人所看重。明代楊慎在《百日紅》詩中說:“李徑桃蹊與杏叢,春來二十四番風。朝開暮落渾堪惜,何似雕闌百日紅。”

【名家雜論】

紫薇是一種神奇的花木。年輕的紫薇樹干,年年生表皮,而后自行脫落,表皮脫落以后,樹干顯得新鮮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樹,樹身不復生表皮,筋脈挺露,瑩滑光潔,如果被人觸摸,會枝搖葉動,渾身顫抖,如同怕癢一樣。因此紫薇又稱癢癢樹。這是一種典型的植物神經系統反應。

紫薇花開夏日,清雅而富有古韻,是炎夏最典雅的一道風景。而在唐時,紫薇花原本是花中貴族,栽種在宮苑、官衙之中。唐代中書省內種植的紫薇特別多,玉堂及西掖廳前,皆種紫薇。據《唐書·百官志》記載:唐朝開元元年(713年),改中書省為紫薇省,中書令(右丞相)為紫薇令。中書省是掌管文秘機要、發布政令的重要官署,以花名作官署名,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是因為,紫薇花在道教中,有壓邪扶正之妙用,唐玄宗篤信這一點,故而將中書省改為紫薇省。從此,紫薇便成了中書令和中書侍郎官職的代名詞。

白居易任中書郎時,曾寫有紫薇詩:“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詩中,“絲綸”即帝王的詔書,“絲綸閣”,意為中書省,是頒布詔書執行帝王命令的地方。此詩寫白居易在中書省任職時,偶爾泛起的孤獨之情。“鐘鼓樓”是古時擊鼓報時的地方,采用漏斗滴水計時,“刻漏長”嫌時間過得漫長。詩人獨自靜坐寫文稿,無人陪伴,只有紫薇花伴著紫薇郎。

宋代陸游《紫薇》詩:“鐘鼓樓前官樣花,誰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盡,但愛清樽浸晚霞。”詩中的“官樣花”,指紫薇花,原本在官署禁苑栽植,現種植在鐘鼓樓前了。陸游青年時期被皇帝召進京城,賜進士出身,但后來被貶出京師。流落天涯的紫薇花,正是詩人自己遭遇的縮影。最后兩句是說,早年的理想抱負已銷蝕殆盡,賞花時,只是喜歡酒杯里晃動著的晚霞般花影。

芙蓉

宜植池岸,臨水為佳,若他處植之,絕無豐致。有以靛紙〔1〕蘸花蕊上,仍裹其尖,花開碧色,以為佳,此甚無謂。

【注釋】

〔1〕靛紙:用靛藍染成的紙。靛藍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天然染料,在秦漢以前就已經普遍應用。

【譯文】

芙蓉適宜種植在水池岸邊,臨水而種最好,如果在其他地方種植,絕對沒有別致豐韻。有人用靛水調紙蘸在花蕊上,裹住花尖,花開時呈碧藍色,以為好看,這么做其實沒什么意思。

【延伸閱讀】

種芙蓉應該是臨水照花,王安石詩云:“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鄭板橋詩中的芙蓉花,也是種在水邊:“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苧蘿村。”水邊的芙蓉,如絕世佳人臨水而照,波光花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的一絕。

給芙蓉花染色是宋朝就有的花癡怪癖。南宋吳懌在《種藝必用》中寫道:“隔夜以靛水調紙,蘸花蕊上,以紙裹,來日開成碧色花,五色花皆可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福泉市| 惠安县| 刚察县| 榆树市| 仙居县| 莱芜市| 岚皋县| 合阳县| 精河县| 依兰县| 获嘉县| 商河县| 韶山市| 连州市| 汉寿县| 鹤壁市| 太谷县| 武安市| 陵川县| 临洮县| 莱州市| 固镇县| 临西县| 安康市| 普格县| 石城县| 安泽县| 晋宁县| 淮南市| 昌都县| 庄河市| 阆中市| 原平市| 石狮市| 赫章县| 浦东新区| 抚顺市| 渭南市| 邢台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