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隔絕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為與人交往是在所難免的。
——哈佛學子愛默生
開放自我訓練營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里,不與他人來往。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
過度的孤獨是一種有害的心理,它不僅損害人的身心,還會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那么,怎樣才能從自我封閉中走出來呢?
1.經常玩“殺人游戲”。殺人游戲是一個多人參與的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能力的游戲。經常玩這類集體游戲,能讓你融入集體,以團體的思維來分析和處理事情,從而慢慢打開心扉,跟大家打成一片。
2.每周給一位朋友寫封信。當你感到孤獨時,翻一翻你的通訊錄,給某位久未謀面的朋友寫封信;或者是給哪一個朋友掛個電話;或者是請幾位朋友來吃一頓飯。你會在友誼中驅逐孤獨、感受溫暖。
3.一有機會就找人聊天。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賴于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始于相互的了解。
因此,經常找機會與別人談談話、聊聊天,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4.在網上寫日記,記錄下生活的點滴。如果你身處自閉狀態中,不想與人說話或交流,那么不妨把心里話放在網上,在無人認識你的情況下盡情抒發感情。這樣,在網絡的大家庭中,陌生人的關注或鼓勵會讓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溫暖,慢慢地或許就能走出自我的小世界了。
5.找一棵樹,心情不好時對它傾訴。選你養的一盆花,或者門前的一棵樹,作為你的“密友”,把所有不開心的事情講給它聽。這樣,你心中的負面情緒就會減少,樹木的安靜和接納也會讓你感到溫暖。
6.找一件你最喜歡的事情來做。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內心的脆弱,最好的莫過于給自己確立一些目標和培養某種愛好。一個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活著而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不會害怕寂寞。
擺脫孤獨,必須放開自己
要想擺脫孤獨感的折磨,就像身處一個無人的山谷,只有自己主動向外走,才能離開這片荒涼之境。
5年前,瑪麗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種孤獨與痛苦之中?!拔以撟鲂┦裁??”在她丈夫離開她近一個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對朋友哭訴,“我將去往何處?我將怎樣度過一個人孤獨的日子?”
朋友安慰她說,她的孤獨是因為自己身處不幸的遭遇之中,才50多歲便失去了生活中的伴侶,自然令人悲痛異常,但時間一久,這些傷痛和孤獨便會慢慢減緩消失,她也會開始新的生活——從痛苦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她絕望地說道,“我不相信自己還會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輕,孩子也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我孑然一身,還有什么樂趣可言呢?”抱著這種孤獨的心態,瑪麗得了嚴重的自憐癥,而且不知道該如何治療。好幾年過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沒有好轉。
有一次,朋友忍不住對她說:“我想,你并不需要特別引起別人的同情或憐憫。無論如何,你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結交新的朋友,培養新的興趣,千萬不要沉溺在舊日的回憶里。”她沒有把朋友的話聽進去,因為她還在為自己的孤獨自怨自艾。后來,她覺得孩子們應該為她的幸福負責,因此便搬去與一個結了婚的女兒同住。
但事情的結果并不如意,由于她的孤僻,她和女兒都面臨一種痛苦的經歷,甚至惡化到母女反目成仇?,旣惡髞碛职崛ヅc兒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后來,孩子們只好共同買了一間公寓讓她獨住,但這更加重了她的孤獨。
她對朋友哭訴道,所有家人都棄她而去,沒有人要她這個老媽媽了?,旣愓J為全世界都在孤立她。她實在是既可憐,又可悲。
在加州奧克蘭的密爾斯大學,校長林?懷特博士在一次晚餐聚會上,發表了一段極為引人注意的演講,內容提到的便是這種現代人的孤寂感:“20世紀最流行的疾病是孤獨?!彼绱苏f道:“用大衛?里斯曼的話來說,我們都是‘寂寞的一群’。由于人口愈來愈多,人性已匯集成一片汪洋大海,根本分不清誰是誰了……居住在這樣一個‘不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種企業經營的模式,人們必須經常由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工作——于是,人們的友誼無法持久,時代就像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一樣,使人的內心覺得冰冷不已。”
孤獨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被孤獨感籠罩的人,精神壓抑,心理失衡,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其實在我們的人生河流中,總有那么一刻,你是孤獨無助的,但不要害怕,因為這本身就是人生給你的最高饋贈。
哈佛教授告訴學生:要想擺脫孤獨感的折磨,就必須放開自己。如同一開始我們所講的,身處無人山谷的你只有主動往外走才能離開那里。同樣,要獲得豐富深刻的人際感情,你也需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和別人交往。
【心靈透鏡】
孤獨是現代社會流行的心理疾病。當我們用孤僻、自私、冷漠為自己筑起一道厚厚的心墻時,我們的內心也將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懲罰。勇敢走出自我封閉的怪圈,打破漠然的堅冰,逃離囚禁我們的城堡,奔向陽光普照的地方。
【24小時心理課堂】
所謂人類的社會性,是指人類的群集性,是指任何人類個體都愿意與其他人類個體進行交往,并結成團體的傾向。心理學家麥獨孤認為,人類帶有許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種就是要尋求伙伴,與他人結合在一起的傾向。人們這樣做,并不是由于這是好的或正確的,也不是因為是有用的,而是人的一種本能。
傾聽來自心靈的聲音
自閉是一劑心靈的毒藥,是對自己融入群體的所有機會的封殺。自閉不僅會毀掉自己的一生,也會讓周圍的朋友、親人一起憂傷。我們應該大膽地打破“牢籠”的束縛,從一個人的世界里走出來。
安妮在一家肯德基連鎖店做收銀員,每天晚上到了下班時間,孤獨就會爬上安妮的心頭:她總是一個人孤單地吃完晚餐,然后隨手拿起一本小說來打發時間。
紐約這么大的都市,擁有數百萬人口,每天人來人往,有歡笑,也有驚奇,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注意到你的存在,這世界還有比這更荒涼的嗎?安妮一想到這般的冷清,就像一只受驚的小兔子,蜷縮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這種日子已經過了幾個月,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她不知道怎樣才能交到朋友。每到深夜,她就一個人躺在床上,覺得非常孤獨,她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像她一樣。
有一天,安妮接到通知要去見公司人事部主管琳達女士,她不知道自己怎么會來這兒見人事主管,也不知道自己怎能對著她侃侃談出自己的情況,因為她一向不善于表達自己,以往這種情形總是令她手足無措,說不出話來。
人事主管琳達是個善解人意的人,她語重心長地對安妮說:“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幫你攻克難關,并且交到朋友。不過首先,你必須拋開那些愛情小說,利用晚上到藝術學校去選修些課程,不要再讀那些虛幻不真實的小說來自欺欺人。還有,你在公司的工作很有發展潛力,我希望你努力干,有一天能升到廣告部門的執行組,也正因為如此,你需要多學一些繪畫及用色方面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再整個晚上窩在家里了。”安妮還記得經理說過,年輕人只要肯出去參加活動,很容易就可以交到朋友,只要學著去表現自己的特點,做個活潑的女孩,一定會有許多追求者。要有所改變,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要注意看別人做什么,聽別人說什么,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伴侶;不要輕信別人的讒言;除非自己也能給予別人一些回饋,世上不會有人平白對自己好。
不久之后,安妮的生活真的變得多姿多彩,她已經克服她的困難,她真沒想到只是學著多聽別人講話,就贏得了那么多的友誼。原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么簡單,以往安妮把自己關在小天地中,拒絕和別人溝通,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自閉是一種心理狀態,通俗地解釋,就是自我封閉,自己把自己關起來。有自閉心理的人往往不愿意與人交往,不能面對現實,而是用一種逃避的方式來對待人生,就像把頭埋在沙漠里的鴕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