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結緣教學基地

早期的電子工程系,成立于1978年。由于當時的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是按照武器裝備劃分專業的,各專業都有電類基礎課程,為了適應全院各專業電類基礎課程教學,學院從基礎課部及相關專業抽調教師籌建了電子工程系,稱為八系。建系初期只開設電路、電子線路等技術基礎課程,兩三年后,開始向專業方向拓展,相繼成立了圖像處理、光纖、電子工程等專業教研室。畢竟是新建系,因此八系的教研室分散在11號樓、31號樓、41號樓和72號樓。據說,當年的哈軍工擁有98座面積在萬米以上的大樓,序號從1排到98。1993年,黑龍江省軍區將21號樓移交給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于是八系各教研室于1994年陸續遷入21號教學樓,可以說這是八系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契機。

到了1996年年初,八系領導班子換屆。主任和應民,主管科研;副主任楊莘元,主管研究生教學;副主任趙旦峰,主管本科教學;總支書記王淑鈞、副書記王世杰。這在當時是一個剛剛走馬上任、頗為年輕的領導班子。1996年的八系擁有9個教研室,參照老軍工的做法,各教研室都以番號相稱。電路教研室801,主任付永慶;信號與圖像處理教研室802,主任喬景祿;電子線路教研室803,主任陽昌漢;無線電技術教研室804,主任趙建民;電子實驗中心805,主任郭志;通信教研室806,主任盧盛杰;光纖通信教研室807,主任王琥;電子工程教研室808,主任劉慶普;電工學教研室809,主任陸志泉。其中808是由當時二系204合并過來的教研室(當時的二系號稱飛行器工程系,二系的拆散令人遺憾)。

我當時在805教研室供職,時年46歲。

說起教學基地的申報,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由多種因素促成,因此更具戲劇性,把它說成八系與教學基地有緣,或者說成我與教學基地,乃至于后來的示范中心有緣,并不過分。

巧合的是,1996年5月,楊莘元、趙旦峰前往南京工學院(現在的東南大學)專訪沈永朝老師,調研課程建設之事,在與沈老師交談時,偶然得知南京工學院建設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的消息,該基地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可以揣摩出國家教委在戰略層面的思維。

據悉,在1996年以前,華中理工大學(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工學院等6所高校曾經是國家教委設立的教學基地建設試點,以課題立項的運作方式展開教學基地的研究與實踐,每個試點由國家教委支持200萬元資金,已經運作兩年了。我猜想可能國家教委試圖從理論上尋求基地建設模式、評估指標等問題,為出臺教學基地的文件奠定基礎。

果然,到了1996年10月,國家教委出臺了《關于加強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的意見》紅頭文件,提出在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工程制圖、機械基礎、電工電子7個學科建設教學基地。當時的教務處也許考慮到我校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競爭有一定的難度,感覺我校申報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就將文件暫時壓了下來,靜待時機。

這里有一段小插曲,時任教務處副處長的王松柏和時任八系副主任的楊莘元,由于都是老二系的,兩人關系很要好。一天,王松柏在電話里告知楊莘元申報教學基地的消息,并說哈爾濱工業大學申報了數學、力學、機械基礎3個基地,電工電子基地八系應該出面申報。楊莘元立即到教務處看文件,他一下回想起南京工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建設的教學基地,認為這可是一樁大好事,是謀求發展的契機,隨即向和應民主任做了匯報,二人一拍即合,決定組織申報。這時距離申報截止日期僅有4天了,經王松柏請示有關部門,說申報時間可以延長到一周。

申報的重頭戲是寫材料,開始是要陽昌漢老師主筆,不巧的是陽老師出差在外,但他在電話里告知有申報“電路與系統”碩士點的材料,可以參考。于是系里指定由趙旦峰、謝紅等人分頭起草申報材料,最后由楊莘元副主任匯總。當時的申報材料不講凝練理念,只要能總結出“想干什么”、“怎么干”便可,要求字數也不多,比較好寫。材料在一周內搞定,就這樣倉促地報上去了。陳式據、郭志曾于1989年獲首屆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另有電工教研室編寫,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電工基礎》、《電路實驗與量計》等教材,社會影響較大,成了重要的支撐材料。

國家教委組織專家于1996年11月初召開評審教學基地會議,共收到申報材料108項,專家組從改革思路、改革力度與改革方案可行性,原有工作基礎,基地隊伍等方面進行了評審。通過小組討論,大組投票,提出基地建議名單。

1996年11月21日,國家教委發出《關于建設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的通知》(教高司[1996]113號),公布首批國家級教學基地建設單位共45個點,其中國家教委直屬學校22個,其他部委學校23個,這些教學基地建設單位是:

數學教學基地: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物理教學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工業大學。

化學教學基地: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大學、中南工業大學、石油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川聯合大學。

力學教學基地: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河海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工程制圖基地: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機械基礎教學基地:華中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

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東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據悉,在8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中,前6家是曾在教育部立項建設的基地點,只有重慶大學和我校是殺出的“黑馬”,而且我校排在最后。

這里還有一段小插曲,據說先評的是數學、力學、化學、力學等基地,與我校同處黑龍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已獲得數學、力學、機械基礎3個基地點。東北地區的其他高校沒有提出申報電工電子教學基地,也許考慮到地域因素,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順利地落在了我校。

到了2000年,教育部又啟動第二輪教學基地建設(備案基地),教學基地由45個點增到58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由8個點增到12個。新增的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有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至此,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項目告一段落。

事實上,國家教委推出的教學基地建設項目只給政策,不給經費。國家教委要求學校主管部門投資300萬元,學校自籌300萬元,5年時間建成,其間還要接受基地中期檢查與驗收評估,可見基地建設的壓力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入圍的教學基地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各校普遍斥資千萬元,積極展開基地建設。

現在回想起來,可以說當時各高校對國家教委推出的建設項目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競爭并不激烈。待到第二輪備案教學基地評審時,競爭變得激烈了,需要拼實力。現在,高校無不關注國家級建設項目,申報成功便是標志性成果和學校的亮點,可以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因此競爭越發激烈。

通過教學基地的申報,促進了人事制度與教學體系的改革,電路(801)、電子線路(803)、電子中心(805)、電工學(809)4個教研室整合為教學基地,組成教學實體,俗稱“一三五九”大合并。確定了納入基地建設的課程是:電路、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電工學、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共7門電工電子主干課程及相關實驗。1999年4月,郭黎利出任電子工程系主任,他曾希望有人出任教學基地主任,可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只得自兼基地主任,由他提名,經系黨政聯席會議通過,付永慶與我出任基地副主任,從此我與付永慶成了老搭檔。那時,付老師還是電路教研室主任,我是基地實驗室主任。我倆分工,老付主管軟條件建設,我主管硬條件建設,我們二人“一軟一硬”,相得益彰,在一起共事多年,有時雖發生爭執,但配合默契,有事互相商量,工作共同承擔責任,從不互相推諉,共同為基地建設做貢獻。直到2004年教學基地驗收評估,教學基地建設告一段落。

八系抓住機遇,申報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一舉成功,實乃機緣巧合,從此八系與教學基地結下了不解之緣,為我校進入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先進行列奠定了基礎,這也是八系發展歷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建瓯市| 昌宁县| 辽宁省| 湛江市| 封丘县| 南昌县| 萨嘎县| 图们市| 万载县| 衡水市| 南安市| 上犹县| 托克逊县| 隆回县| 朔州市| 富裕县| 高阳县| 天津市| 项城市| 元阳县| 肃北| 南通市| 四平市| 宽甸| 永川市| 舒城县| 龙江县| 巴青县| 株洲县| 元朗区| 竹山县| 延长县| 耿马| 大姚县| 车险| 余江县| 溆浦县| 大足县| 金堂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