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向前看,1975(4)
- 鄧小平時代
- (美)傅高義
- 4225字
- 2015-08-04 10:04:38
晚年的毛澤東很少把時間用在治國的具體事務上,而是花大量時間沉溺于他所喜愛的文史之中,而且很留意其中的內容對當前政局的意義。1975年7月23日動眼部手術之前,他幾乎什么也看不見,從1975年5月29日起,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女教師蘆荻來給他讀古典小說,并且與他一起討論。蘆荻在8月14日記下了毛澤東對古典俠義小說《水滸》的評論,其中包括毛的這樣一種觀點:他認為梁山義軍的故事對當代也有意義。57毛的這個看法傳到了姚文元那里,他便抓住機會和江青一起批判周恩來和鄧小平,說他們跟宋江一樣是喪失了革命熱情的投降派。58鄧小平雖然察覺到了麻煩,但在8月21日的政治研究室會議上,他試圖使事態得到控制。他說,評《水滸》“就是文藝評論,沒有別的意思”。59然而毛澤東卻另有打算,他要讓辯論在群眾中大張旗鼓地進行。毛已經在擔心鄧小平會像周恩來一樣熱衷于解放對“文革”十分反感的大批老干部。直接談論毛澤東死后鄧小平可能會如何對待毛的遺產在當時還過于敏感,“四人幫”便采取間接手段,討論赫魯曉夫如何抹黑斯大林。批鄧的人警告說,他最終可能變成中國的赫魯曉夫。既然鄧小平以“打擊派性”作幌子將造反派撤職,讓老干部卷土重來,難道他們不會抹殺毛主席的威望,對毛主席和打擊過他們的造反派進行報復?
江青一直在尋找既能討好毛澤東又能批鄧的機會,她抓住了毛澤東評《水滸》所提供的機會。從8月23日到9月5日,《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等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告誡讀者《水滸》中的義軍領袖宋江是一個反面教材。江青也開始更囂張地指責鄧小平等人從事的整頓工作。9月15日,她利用一次大型會議(“全國農業學大寨工作會議”)進行了一個小時的惡毒攻擊。她借《水滸》指桑罵槐,指責一些高級干部想架空毛主席。
然而,毛澤東在1974年秋天以后想實現安定團結,一直對江青加以限制,他覺得江青在學大寨會議上胡鬧,話說得太過火。唐聞生把江青的講話稿交給毛澤東過目時,他說這個講話是“放屁,文不對題”,沒有允許它發表。他還讓江青以后少說話。很多高級干部猜測毛對不斷批判以前的造反派、繼續為老干部平反已經有所不滿,但“評《水滸》”的運動當時還是平息了下來。
在這期間,周恩來也感到了“評《水滸》”運動的壓力,1975年9月20日他進手術室之前把自己關在醫院一個小房間里,仔細閱讀了有關1931年他從事地下工作時的一樁案子(“伍豪事件”)的錄音記錄稿,該案稱他涉嫌公開發表脫黨聲明。他在進手術室之前對妻子鄧穎超說,“我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鄧穎超把他的話告訴了汪東興,請他轉告毛澤東。看來周恩來就像毛澤東一樣,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也很擔心自己在黨內的名聲。
關于清華大學的沖突,1975年秋
1975年7月23日動過眼部手術后,毛澤東開始閱讀以前無法閱讀的文件。他越看越覺得鄧小平走得太快,已經超出了恢復安定團結的范圍。6210月份毛澤東開始關注清華大學,他早在1969年就把“六廠兩校”——兩校是指清華和北大——樹為全國的樣板,因此心里一直想著該校。“文革”早期曾經得到毛澤東支持的人在1975年一批接一批受到鄧小平的批評,毛一直忍著沒有發作。但是鄧小平在清華大學的事情上走得太遠了。63鄧小平這一代政治領袖中沒有人上過大學,但是與毛澤東不同,鄧小平和他那個時代另一些聰明的共產黨人,如周恩來、葉劍英、胡耀邦和趙紫陽,本能地愿意與知識分子相處,深信他們的幫助對現代化事業至關重要。鄧小平知道毛澤東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很敏感,但是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功整頓使他對維持毛的支持有了信心,便在1975年末開始嘗試把整頓工作推向清華大學,盡管他知道毛澤東對那里有著特殊的關心。
1975年清華大學的負責人包括黨委書記遲群和副書記謝靜宜,都是“文革”初期作為“工人宣傳隊”成員來到清華的造反派。遲群原是軍人,當過負責保衛中南海的8341部隊(“中央警衛團”)的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在1968年被汪東興派到清華大學。這個鐵桿的造反派后來當上了大學黨委書記。他在清華的戰友謝靜宜從1958年到1968年擔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毛一直用通常稱呼晚輩的方式叫她“小謝”。“小謝”后來被提拔為北京市委副書記兼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遲群和謝靜宜雖然有激進派的支持,但清華大學的知識分子都把他們視為難以忍受的意識形態狂。
鄧小平在1975年8月擴大整頓范圍時,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看到了希望。他過去是胡耀邦在共青團中的部下,在校內一些知識分子的鼓動之下,他于8月份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揭發遲群過著墮落的資產階級生活、毒化校園氣氛。劉冰在信中說,遲群既不看文件,也不接見外人,工作不負責任;他經常酗酒,發脾氣,辱罵別人,有時還大發雷霆,往桌子上摔杯子,男女關系上也很不檢點。劉冰向胡耀邦請教有什么適當的渠道可以把信送給毛澤東,胡耀邦建議他先把信交給鄧小平。鄧小平馬上就大膽地把信轉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既沒有答復劉冰,也沒對鄧小平說什么。可是遲群知道了這封信,他立刻召開黨委會,批判“清華的黨委內部支持修正主義路線的人”,即劉冰及其支持者。不久后劉冰又寫了一封信,把矛頭也指向謝靜宜。他說,身為黨委書記的遲群在謝靜宜的支持下,阻止在校內傳達鄧小平的講話和教育部長周榮鑫的指示(周榮鑫宣布學生不必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從事勞動;要減少低學歷的工農學生的數量;把重點放在培養科技專家上)。李鑫等人勸鄧小平不要轉交劉冰的第二封信,因為毛澤東對兩間樣板學校十分敏感,然而鄧小平不為所動,還是把信轉給了毛澤東。6410月19日,毛澤東把李先念和汪東興等人叫去開會,卻沒有叫鄧小平。毛對他們說,劉冰“信的動機不純,想打倒遲群和小謝。信的矛頭是對著我的?小謝在1968年是帶三萬工人進清華大學的”。毛澤東問,劉冰為何不把信直接交給他,還要讓鄧小平轉交?他讓他們“告訴小平注意,不要上劉冰的當“。根據毛的指示,鄧小平在10月23日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了毛的指示。北京市委的高官又把毛的指示傳達給了清華大學黨委。
也就是在這時,毛澤東注意到了《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第五稿中令他反感的引文。這個提綱引用毛的話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毛看過之后說,他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他說,這樣說等于把科學技術看得和階級斗爭一樣重要,他不能接受這種觀點。在毛看來”階級斗爭是綱“。鄧小平被毛澤東叫去訓了一頓后,讓負責起草文件的胡喬木去查找出處。胡喬木經核對后發現毛澤東是對的——他從未說過那樣的話。胡喬木僅僅是從毛的著作中偶爾看到了一個類似的觀點,他作為編輯稍稍改動了一下措辭。毛澤東允許鄧小平糾正”文革“造成的很多破壞,但他仍相信”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現在鄧小平卻向深處動手了。假如毛澤東還在世時鄧小平就敢篡改他的指示,打擊他在清華大學的人,那么毛去世之后,說不定他還能干出什么事來。
毛澤東的新聯絡員毛遠新,1975年10月-1976年4月毛澤東對鄧小平不尊重其意見的疑心日益增長,同時他對自己的聯絡員”兩位小姐“(唐聞生和毛的遠親王海容)的懷疑也有增無減。她們正在變得過于親近鄧小平。毛說,她們就像”沉船上的耗子“。毛澤東已屆風燭殘年,鄧小平正冉冉上升,不能再指望她們忠實于他這艘正在下沉的船了。確實,即使在失寵于毛澤東之后,鄧小平仍然不時與她們見面。由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唐聞生發揮過關鍵作用,因此當朱麗·尼克松(Julie Nixon)和大衛·艾森豪威爾(David Eisenhower)在1976年元月1日至2日訪華時,毛澤東仍讓唐聞生擔任翻譯。但這也是她最后一次給毛澤東做翻譯。幾周之前毛澤東已經開始依靠另一個聯絡員——他的侄子毛遠新。
毛遠新在成為毛澤東的聯絡員時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富有經驗的干部,熱衷于執行毛的指示。他在前往新疆(他父親成為烈士的地方)參加1975年9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20周年慶典的途中,于9月27日在毛澤東的北京住所暫住。像往常一樣,他向伯父詳細匯報了東北的情況。他說那里有兩派意見,一些人認為”文革“是七分成績,也有人認為”文革“是七分失敗。他說,否定”文革“的聲音甚至比1972年林彪死后周總理批極”左“的調門更高。
參加了新疆的慶典后,毛遠新回東北花一周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然后便到北京當上了伯父的專職聯絡員。毛遠新對伯父心存敬畏,與之有相同的激進觀點。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干部和毛澤東的侄子,他的聯絡員角色要比”兩位小姐“權威得多。在毛澤東部署幾乎每天開展的批鄧運動時,他也比她們發揮了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一些擁護鄧小平的人后來說,是毛遠新使毛澤東對鄧小平起了疑心。例如,他讓毛澤東注意到鄧小平在毛已經批準的文件下發前對其所做的一些改動。不過,其實毛澤東在毛遠新到來之前就已經對鄧小平起了疑心。還有一些干部確信,毛遠新在傳達毛的指示時塞進了他自己的一些觀點。
不論是否如鄧的擁護者所說,是毛遠新將毛鄧之間的問題升級,毛遠新確實持激進觀點,1974年底他在遼寧時就與遲群有過一段合作。兩人一起推廣”朝陽經驗“,目的是向學校提供適合培養農村干部需要的教材,以此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毛遠新本人也同意遲群認為思想教育在清華大學很重要的觀點;他像遲群一樣,反對劉冰、鄧小平和周榮鑫重視學術質量的新做法。
毛澤東發動批鄧,1975年11月
鄧小平意識到了毛澤東對他的工作日益不滿,于是在10月31日請求與毛澤東見一面。毛第二天便接見了他,批評他支持劉冰。但是毛澤東也給了他一些安慰。鄧小平請求毛澤東對過去幾個月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做一個評價,毛說“對”。這等于承認了整頓的成績。毛澤東在過去兩三個月與江青的幾次見面中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鄧小平,因此鄧小平雖然明知有一定風險,仍對毛的繼續支持抱有希望。然而事與愿違,他高估了自己在未來幾周內能從毛那里得到的支持。
毛遠新第二天見到毛澤東時,向他的伯父匯報說,鄧小平很少談”文革“的成績,很少批判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也幾乎不曾稱贊以周恩來作為主要對象的”批林批孔“運動。毛遠新說,鄧小平幾乎不提階級斗爭,只抓生產。最后,也是最令毛澤東擔心的,他對伯父說,鄧小平有恢復”文革“前體制的危險。毛澤東與侄子這次見面后,鄧小平和毛澤東之間的緊張迅速加劇。
鄧小平數次試圖單獨面見毛澤東”向他請示“,但是在11月1日見面之后,毛澤東總是拒絕見他。如果鄧小平只在私下里對他說擁護”文革“,那么在毛去世之后鄧小平可以否認自己說過的話。看過相關文件的黨史專家相信,毛澤東想讓鄧小平擁護”文革“的話被別人聽到,或是寫成白紙黑字,這樣鄧就無法公開否定”文革“了。例如,當毛澤東在11月2日與毛遠新見面時,他讓毛遠新當天去見鄧小平,在另外兩個干部在場的情況下把他的意見轉告給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