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向前看,1975(5)

雖然鄧榕沒有記下日期,但她講述了父親在家里與毛遠新的一次會面,此事很可能就發生在那個晚上。她寫道,一天晚上,毛遠新奉毛澤東之命來到她家與鄧小平談話。她不清楚他們關起門來說了些什么,但她敢說毛遠新是”來者不善“,父親則是”絕對不會動搖“。據她判斷,”父親和毛遠新這次談話并不愉快。毛遠新走的時候,父親沒有送客“。據說,毛遠新剛擔任聯絡員時,對鄧小平等黨內老干部多少有些缺乏自信。但是若他講話時有毛澤東在背后全力為他撐腰,他便底氣很足。不難想象,鄧小平為自己取得的很多個人成就而自豪,他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不愿意肯定”文革“,對于這個年齡小他一半的人對自己說三道四自然不會有好感。毛澤東指定了另外兩個人——汪東興和陳錫聯——在第二天跟毛遠新和鄧小平一起開會,他們對”文革“都持有和毛一樣的觀點。鄧小平知道毛遠新會向主席匯報,但他并沒有動搖。他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按你[毛遠新]的描述,是中央整個執行了修正主義路線,而且是所有領域都沒有執行主席的路線?這個話不好說。?我主持中央工作三個多月是什么路線,全國的形勢是好一點,還是壞一點?是好是壞實踐可以證明。”鄧小平知道自己會觸犯毛澤東,于是又加了一句,說他愿意再做檢討。這次見面之后,毛遠新當天就向毛澤東匯報說,鄧小平沒有順從地接受批評。毛澤東對侄子說,馬上再開一個8人會議,原來的4個人(鄧小平、毛遠新、汪東興和陳錫聯),再加上張春橋(“四人幫”成員之一)和3名副總理——李先念、紀登奎和華國鋒,他們都是“文革”期間維持著經濟和政府工作的人。毛說,“不怕吵,吵也不要緊,然后政治局再討論。”此前毛澤東曾說過“文革”是九分成績,但他在準備這次會議時做一點讓步:鄧小平和其他干部必須同意“文革”是七分成績,“[政治局會議]一次開不好,兩次,三次,不要急”。第二天,即11月4日,這個8人小組便召開會議,毛遠新當晚向毛澤東匯報了會議的結果。毛遠新要求鄧小平同意“文革”是以成績為主,擁護繼續以階級斗爭為綱,鄧卻不愿向毛的侄子直接做出回答。毛澤東顯然對這種反應感到失望,不過他對侄子說,讓他們批評鄧小平不是為了撤他的職,而是要幫他糾正錯誤。毛還告訴侄子,要提醒“四人幫”成員之一的張春橋,這些談話的內容一個字也不要向江青透露,因為她總是在伺機公開批鄧。毛遠新給伯父匯報完以后,毛澤東指示8個人繼續開會,他們也照辦。毛遠新在11月7日又向伯父匯報說,讓鄧小平做出讓步的事毫無進展。毛澤東接下來采取的策略是逐漸增加開會的人數,使壓力層層加碼,直到鄧小平明確表示擁護“文革”。因而,他指示毛遠新召集政治局包括江青在內的全部17名成員開會。政治局成員要點名批評文化和科技部門那些支持鄧小平的人:胡喬木、胡耀邦、李昌和周榮鑫。鄧小平的女兒鄧榕說,打擊這些得到鄧小平支持的人是向鄧小平施加更大壓力的手段,因為他知道自己拒不讓步會給他的同道帶來大麻煩。如前所說,教育部長周榮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長期擔任周恩來和陳云的助手,他一直大膽直言要通過提高教育水平促進現代化,甚至提出要減少思想教育的作用。81因此,在11月8日進一步批鄧時,分管教育的張春橋對周榮鑫說,他必須就鼓勵學生只管學習、忽視政治斗爭的行為做出檢討。

在政治局開會批評鄧小平及其同道的同時,鄧小平的擁護者因其所持的精英教育觀點也受到了公開譴責。當時鄧小平還沒有被公開點名,但是在11月13日,由于毛澤東對鄧小平在前幾次會上不做回答很不滿意,于是給政治局下達書面指示,要他們對鄧小平進行“幫助”。

兩天以后,鄧小平敏銳地覺察到毛澤東的批評的嚴重性,而且他很可能十分清楚毛對王洪文不再抱有希望,因此給毛澤東寫信,建議讓已在浙江完成工作的王洪文代替他領導中央的日常工作。毛澤東當晚就做出了答復,他說,還是要由鄧小平繼續主持會議。他沒有再讓王洪文恢復以前的工作,兩個月以后他任命華國鋒擔任了國務院代總理并主持中央工作。

11月16日和17日,政治局再次開會批評鄧小平及其在教育和科技領域的主要擁護者。像周恩來一樣,鄧小平無奈地遵照毛的指示,主持召開了批判自己的會議。毛遠新作了關鍵發言,他批評鄧小平不執行毛主席關于肯定“文化大革命”和階級斗爭的指示,沒有遵循毛澤東的教育方針。當時也被允許到會的江青及其激進派盟友加入了批鄧的合唱。鄧小平除了作為會議主持必不可少的三言兩語以外,幾乎一言不發。他讓批他的人說完后,把同樣受到批評的人——胡耀邦、胡喬木、周榮鑫、李昌和劉冰——也叫到會上來,讓他們說明自己的立場。但是,當會議結束要進行總結發言時,鄧小平卻推辭了,他說自己聽力不好。

批鄧的進程在11月的上半月迅速升級,于11月20日達到了頂點,這時的討論已經轉向對“文革”的全面評價。按照毛澤東的指示,鄧小平再次主持會議。鄧小平很少征求別人的意見,但是在召開這次會議前的幾天,面對不斷的壓力,他去征求了周恩來、葉劍英和陳云的意見。他要力爭以毛澤東最不會反對的方式避免肯定“文革”。他按紀登奎的建議說自己在“文革”期間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3毛澤東本人在幾周前提到過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這句隱喻。然而鄧小平這種回避術并不能讓毛澤東滿意,他要的是對“文革”的明確肯定。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走進了僵局。

40多年來,鄧小平對毛澤東一直是有令必行。他在“文革“中成了批判對象,自己的長子跳樓致殘,他對”文革“無疑抱有強烈的反感,但是長久以來他一直把個人感情與國家大事分開,無怨無悔地聽從毛的命令。那么,既然他很清楚毛的意圖,為何現在非要拒不服從呢?鄧小平知道,毛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操控大局,事實上已經來日無多。但是,答案還要從鄧小平對中國未來需要的評估中找。薄一波后來說,如果鄧小平肯定“文革”,他就無法進行整頓,無法做到“實事求是”,也無法實行新的改革政策,解放人們的思想。他會留下擁護過去錯誤政策的記錄,使他無法去做他認為推動國家前進必須做的事。一些被他撤職的造反派也會卷土重來,使他的工作變得更加艱難,尤其是在教育和科技領域。假如他能在毛澤東死后獲得一定的統治權,他需要與階級斗爭劃清界限,繼續他的整頓政策,使那些在“文革”中受過迫害、視“文革”為一場災難的人與他充分合作。

如果鄧小平聽從周恩來或陳云的勸告,他就要屈服于毛的壓力,這也許能避免他下臺,但是鄧小平沒有屈服。據鄧榕回憶,當父親在年初開始大力進行整頓時,他已經估計到有可能挨批和丟官,他已經做好了精神準備。盡管鄧小平在當時處境艱難,前途未卜,但到1977年重新上臺時,他在1975年與毛澤東劃清界限、拒不讓步的做法卻為他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毛鄧兩人都劃出了自己的底線,但是在準備11月24日政治局的“打招呼會”時,他們的行動仍然有所節制。毛澤東很清楚在鄧小平領導下1975年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他本人也贊成鄧小平做的很多事情。他知道,在恢復安定的能力上,沒有人能比得上鄧小平,況且他也沒有替換鄧小平的更好人選。此外,福特總統就要在12月1日至5日訪華,周恩來重病在身,鄧小平上個月還與基辛格一起為福特的訪華做準備,毛澤東不知道還有哪個熟悉外交的領導人能夠在美國支持臺灣、拖延承認中國、與蘇聯搞緩和這些敏感問題上巧妙而強有力地表達中方的觀點。

在12月初與福特的第一次會談中,鄧小平借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比喻美國對蘇聯讓步有太多的危險。他說,魏王曹操打了勝仗之后,大將軍呂布愿意為他效勞,可是曹操疑心呂布不忠,說他“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換言之,滿足蘇聯的要求從長遠看是沒有用的,因為它的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它還是會追求自己的利益。人們不免猜想,鄧小平講這個故事時,是否也在把自己比作呂布,他的忠心受到領袖的懷疑,他也有可能從其掌心“揚去”。

毛澤東在會見福特時說,中國論武器裝備打不過蘇聯,只能放放空炮,“如果說到罵人,這種本事我們倒是有一點”。為了向鄧小平施壓,毛讓江青及其激進派盟友充分施展了“這種本事”。鄧小平知道毛澤東仍然掌握著決定他命運的大權,他必須與那些仍然敬仰毛澤東的干部共事,盡管“文革”造成了許多錯誤。由毛澤東準備講稿、仍由鄧小平主持的定于11月24日召開的會議,是要提醒老干部牢記黨的正確路線。鄧小平在會議召開的三天前給毛澤東寫信,就如何主持這次會提出了具體建議。毛在第二天就批準了他的建議。毛還指示說,也要請一些中青年干部,他們也要對路線方針有正確的理解。但是毛鄧兩人都知道,大多數“中青年干部”都是過去的造反派,他們在會上會對鄧小平施展“罵人的本事”。但是毛澤東隨后又改變了主意,他在第二天指示說,不必急著給中青年干部打招呼,這可以等到以后的會議再做。88此時毛澤東仍然不想開足馬力批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牙克石市| 芮城县| 陇南市| 清河县| 永德县| 玛多县| 天台县| 凤庆县| 南华县| 报价| 土默特左旗| 桂东县| 江门市| 平武县| 乐山市| 闽清县| 漳浦县| 周口市| 天气| 宕昌县| 突泉县| 四平市| 广南县| 永新县| 辽源市| 攀枝花市| 钟祥市| 齐齐哈尔市| 汾阳市| 麟游县| 望谟县| 兴山县| 谢通门县| 北碚区| 云龙县| 江都市| 四川省| 凌海市| 来凤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