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放逐與回歸,1969-1974(3)
- 鄧小平時代
- (美)傅高義
- 4646字
- 2015-08-04 10:04:38
有觀察家認為,周恩來對林彪之死會幸災樂禍,其實他深感不安。他一向以個人感情上的強大自制力聞名,可是在林彪墜機后不久,當他向副總理紀登奎說明國家面臨的困難局面時,不禁潸然淚下,必須停頓片刻以控制個人的感情。他一邊說一邊哽咽。據說周恩來一生只哭過3次,一次是因為他遲遲才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一次是因為葉挺的犧牲,他們在1920年代就是革命戰友,還有一次就是林彪之死。周恩來對林彪之死的這種情緒反應,可能有若干原因。他知道,林彪雖然是個著名的激進派,但他務實、重秩序,周恩來很容易與他共事。此外,周恩來在毛澤東手下鞠躬盡瘁幾十年,如今國家在經歷了“大躍進”和“文革”破壞后,再次面臨大動蕩,這讓他憂心忡忡。他深知每邁出一步都是艱巨的任務。29有人認為周恩來也是在為自己落淚。除了依靠周恩來以外,毛澤東也把葉劍英叫回來整頓軍隊。葉是一位老資格的軍事領導人,德高望重,沒有個人野心。毛還悄悄地開始允許另一些“文革”初期被打倒的人重新回來工作。在林彪墜機后他休養的兩個月里,毛不止一次承認,很多老干部受了太多的苦。在對這個錯誤做出解釋時,他說那是因為他錯誤地聽信了林彪的讒言。30林彪墜機兩個月后的1971年11月14日,有更多跡象表明毛澤東的想法正在發生變化。這一天,他接見了一個座談會成員,其中包括當時已在著手重建軍隊領導班子的葉劍英元帥。毛擺出一副對“文革”中受迫害的高層給予鼓勵的姿態,指著葉劍英對座談會成員說:“你們不要再講他‘二月逆流’了(指1967年2月一些老帥和副總理試圖抵制‘文革’)?!?1他又說,那次逆流是林彪操縱的,不要再用“二月逆流”這個說法了。毛澤東想以此盡量撇清他同批判1967年“二月逆流”的參與者的干系。他還做出為譚震林、陳再道等在1967年挨過批的老干部平反的指示。
1972年1月10日陳毅元帥的追悼會為毛澤東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使他能夠與“文革”期間挨過批的一批老干部和解。離追悼會開始只有幾個小時,他才說他也要參加。這是自林彪4個月前墜機后他的第一次公開露面。陳毅是鄧小平在淮海戰役中的同事,中共掌權初期上海的第一任市長,后又擔任外交部長,是最受群眾愛戴的領導人之一。幾年后上海黃浦江畔為他豎起了一座塑像,便反映了民眾對他的崇敬。然而他在“文革”期間卻受到了殘酷批斗。盡管他最終在軍隊醫院得到治療,但為時已晚,他由于缺少及時醫治而病故。此外,在他彌留之際,很多軍隊干部前去看望他,他們很清楚是“文革”導致了他的死亡。
在追悼會上,毛澤東向陳毅三鞠躬,表達他對陳毅的敬重。他說:“陳毅同志是個好人,是個好同志。??要是林彪的陰謀搞成了,是要把我們這些老人都搞掉的。”毛澤東用這些話說明迫害陳毅的是他過去“最親密的戰友”林彪。毛澤東在數九寒天身穿睡衣,披著一件外套,顯而易見的帶病之軀拖著顫抖的雙腿。他虛弱的身體和言辭打動了參加追悼會的人。為了跟“文革”的受害者和解,他以這樣的狀態前來向一個受人愛戴的同志表達歉意和尊重,還有比這更好的方式嗎?
所有的高級干部都不指望毛澤東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毛對老同志的態度有了轉變,這種轉變對他們有好處。毛把政治看得高于經濟,但他從未放棄改善國民經濟的愿望。再說,盡管他具有從感情上操控中國人民的非凡能力,但他仍然需要精明能干的中共領導人。甚至在“文革“期間被毛澤東留用的干部也承認,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需要那些”文革“前任職的干部的強有力領導。毛澤東在1972年已經打算讓有經驗的老干部回來工作,讓1960年代末林彪主政時被派到地方任職的軍隊干部——他們大多數都無所作為——回到軍營。不久之后的1972年3月,周恩來交給中組部一份有400多名需要恢復工作的老干部名單,毛澤東很快就批準了,讓他們回來。32在1975年和1978年,這些老干部在幫助鄧小平恢復安定團結的工作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周恩來在1972年5月查出患了膀胱癌,但從這時直到1973年年初,他依然從事著繁重的工作。33在林彪墜機后的混亂時期,周恩來利用他與另一些干部之間獨一無二的密切關系,使國家避免陷入更嚴重的動亂。在罹患癌癥的早期,周恩來殫精竭慮,繼續想辦法讓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在需要個人高超的協調手腕才能應對的形勢下,無人能夠取得周恩來那樣的成就。
在一些重大的任命和敏感問題上,周恩來繼續爭取毛澤東的同意,他盡量做出能夠得到毛澤東支持的決定。而毛澤東的讓步,以及他承認需要進行整頓,也使周恩來得以更有力地去解決更大范圍的問題。他致力于處理好老干部之間的關系,恢復經濟秩序,阻止激進派在農村中的極端做法,擴大與西方的外交接觸。他甚至能夠讓著名物理學家、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提出推動理論研究的規劃。34周恩來這些撥亂反正的努力預示了鄧小平在1975年推行的范圍更大的整頓。因此,毛澤東在1973年年底批周恩來預示了他在1976年初的批鄧也就不足為奇。跟善于抓大放小的鄧小平不同,對細節有著驚人把握能力的周恩來是大事小事一起抓。毛澤東一給他活動空間,他便運用自己過人的記憶力,對很多”文革“中受到迫害的人表達了特別的關照。受迫害者及其家屬都萬分感激周恩來救了他們的命,減輕了他們的痛苦。周也對鄧小平及其家屬給予了相同的關照。1972年12月,周恩來覺得會得到毛澤東的同意,便敦促汪東興加快給鄧小平安排工作的進程。
周恩來在”文革“期間使出渾身解數,痛苦地執行著毛的指示,同時也盡力保護他覺得自己能夠保護的人。在充滿感情糾葛的環境中,他是平衡這些相互沖突的利益的大師。大概無人能比周恩來更懂得揣摩毛澤東不明言的心思。有些人盛贊周恩來融政治技巧、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一貫的沉著老練、翩翩風度以及為受迫害者提供誠懇幫助于一身。很多了解形勢的人認為,周恩來在緩和毛澤東的極端做法上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是并非人人都把周恩來視為英雄,一些沒有得到周恩來幫助的受害者家屬對他是有意見的。
無論人們對周恩來和”文革“有何看法,有一點是清楚的,在處理當時毛澤東議事日程上的一件大事——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上,沒有任何人具備周恩來那樣的高超技巧。1971年7月9日,即林彪墜機兩個月以前,周恩來第一次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10月20日至26日,墜機事件發生一個月后,基辛格再次來到北京,為次年2月的尼克松訪華做準備?;粮窈髞韺懙溃J為周恩來是他遇到過的兩三個最令人難忘的人之一。據基辛格的助手約翰·霍爾德里奇(John Holdridge)描述,基辛格在與周恩來見面之前的心情,就像期待著參加由兩個世界頂級大師進行的冠軍爭奪賽一樣。35毛澤東和周恩來,尼克松和基辛格中美之間有過兩百年的貿易交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了4年盟友,后來是20年的冷戰對手,兩國在1969年開始考慮恢復邦交。1969年發生中蘇邊境沖突后,毛澤東擔心受蘇聯入侵的危險,自朝鮮戰爭以來第一次決定擴大與西方的交往,并指派周恩來進行談判。尼克松正在設法解決越戰問題并尋找對抗蘇聯的長期合作對象,便指派基辛格與周恩來談判與中國修好。基辛格1971年從巴基斯坦飛往北京為尼克松訪問打前站的戲劇性之旅,以及1972年2月尼克松的訪華都是激動人心的事件,它們為鄧小平時代美中交往的迅速發展搭建了舞臺。
1966年至1969年的中蘇關系惡化,以及由此導致的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都與鄧小平無關。但是他在1961年至1963年曾率領一班人馬寫下反駁莫斯科的9封著名公開信;他還在1963年親赴莫斯科,發表了中方最后一次重要講話,使中蘇交惡達到頂點。中國重啟中美交往也與鄧小平無關,當時他還在江西,雖然他在1973年底陪同周恩來參加過談判。鄧小平的貢獻還有待于來日。
緩慢的復出:1972年1月-1973年4月
直到1973年2月,即林彪死亡16個月以后,毛澤東仍沒有讓鄧小平回京。他曾在1966年嚴厲批鄧,所以他不能指望別人會很快接受鄧小平,況且他尚未決定如何使用鄧小平。鄧小平曾因”走資本主義道路“受到猛批,毛澤東要向人們解釋為何請他回來,這并非易事。毛采取的策略是,他說鄧小平這位十分受人尊敬的總書記”受到了林彪的迫害“。在1972年1月的陳毅追悼會上,他就曾對陳毅的家人說,鄧小平跟劉少奇不同,他的問題不那么嚴重。周恩來示意陳毅的家人把毛對鄧小平的評價讓更多的人知道。36毛的話也傳到了鄧小平的耳朵里,這是說明毛澤東讀過他在1971年9月的信的第一個跡象。隨后又出現了更多的跡象。江西省革命委員會1972年4月初通知鄧小平,根據他給毛澤東的信中提出的請求,同意他的小兒子鄧質方進入江西工學院讀書,小女兒鄧榕則獲準去了江西醫學院。37受到這些積極信號的鼓舞,鄧小平在1972年4月26日又給汪東興寫信說,由于他的兩個孩子已去上學,能否讓他雇一個人幫他和卓琳一起照顧鄧樸方。他在信中最后說:“至于我自己,我仍然靜候主席的指示,使我能再做幾年工作?!?8鄧小平沒有收到直接的答復,但是一個月之內他和卓琳的工資便都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39鄧榕后來說,這些表明鄧小平的政治處境有所改善的信號讓一家人大為振奮。從鄧家人如此期盼積極的信號可知,盡管毛澤東疾病纏身,被林彪事件搞得心煩意亂,但他仍然左右著手下人的命運。實際上,陳云已經在1972年4月22日獲準從江西回京,但是毛澤東讓鄧小平在江西又待了將近一年。
1972年8月3日,在數月沒有得到毛澤東或汪東興的答復后,鄧小平再次致信毛澤東,試圖打消他估計毛仍然對他抱有的疑慮。他首先說,他已經聽過向他所在工廠的全體工人傳達的有關林彪和陳伯達罪行的文件。鄧小平承認,他不同意林彪只講“老三篇”、把毛澤東思想簡單化的做法;還有更多的毛主席著作應當得到運用。鄧小平又說,林彪和陳伯達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他感謝主席在“文革”期間保護了他。
鄧小平在信中強調說,他認可在1968年6、7月的自我檢討中所說的所有內容。他再次檢討了1931年自己在廣西離開紅七軍的錯誤,另外還承認自己在擔任黨的總書記期間工作也有缺點,有時候不征求毛主席的意見。他在1960-1961年沒有消除自己的資本主義思想。他沒有有效貫徹毛主席關于抓好在內地建立關系到國防的“三線工業”的工作的決定。他也沒有在作報告前及時地向主席請示。鄧小平承認,“文革”揭露他的錯誤是完全應該的。他在信中還試圖打消毛澤東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的擔憂:他說自己絕不會對“文化大革命”進行翻案(“再次肯定我對中央的保證,永不翻案”)。
他表示,他要回到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上來。40鄧小平信中所言顯然也正是毛澤東想聽到的話。1972年8月14日,收到鄧小平的信沒過幾天,毛澤東就向周恩來總理做出書面指示,讓他安排鄧小平返京。毛澤東再次說,鄧小平的問題不同于劉少奇,他沒有歷史問題,他沒有投降過敵人。此外,鄧小平協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還為黨和國家做過其他一些好事。41周恩來在收到毛批示的當天就把它轉發給了中央委員會。42可是由于毛的妻子江青百般阻撓不讓鄧小平回來,事情一時沒了下文。431972年9月,鄧小平覺得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便請求走訪包括瑞金在內的江西蘇維埃老區,并且得到了批準。這是他3年來第一次走出家門。他花了8天時間外出訪問,得到省部級領導人規格的接待。次年2月鄧小平還被允許用半天時間探望從1952年起就給自己擔任機要秘書的王瑞林,王當時在江西進賢縣“五七干?!眲趧印:髞磬囆∑椒稻r,王瑞林也被允許回到了原來的崗位。1972年12月18日,周恩來請汪東興和紀登奎落實8月份毛澤東讓鄧小平出來工作的指示。他們在12月27日請示了毛之后答復說,鄧小平可以回京。44一個月后,即1973年1月,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給鄧小平帶來了這個好消息。2月20日工廠的工人來跟鄧小平道別后,鄧小平與家人乘汽車前往鷹潭,在那兒登上了返京的列車。45離開江西時,鄧小平說:“我還可以干20年。”46確實,一直到19年又8個月以后,鄧小平才在黨的十四大上退出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