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學會放棄的典故不勝枚舉。明朝時,有位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為官。一天,他接到家中老母來信,說家里蓋房子為一堵墻與鄰居發生爭執,希望他能出面把問題解決了。董篤行接信后回了一首詩:“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倍缸x后覺得有道理,于是主動退讓。這個故事至今還傳為美談。有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古往今來,學會放棄的典故不勝枚舉。明朝時,有位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為官。一天,他接到家中老母來信,說家里蓋房子為一堵墻與鄰居發生爭執,希望他能出面把問題解決了。董篤行接信后回了一首詩:“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倍缸x后覺得有道理,于是主動退讓。這個故事至今還傳為美談。有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