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銅時代——夏商西周(1)
- 中國史一本通
- 康瑞鋒
- 3819字
- 2015-10-28 10:42:45
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打破了堯舜以來的禪讓制,開創了父死子繼的王位世襲制度。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便這樣出現了。隨后,經過商和西周兩朝幾十代人的努力,中國燦爛輝煌的奴隸社會文明走向了頂峰。
§§§第一節 第一個王朝的建立
禹做了部落聯盟首領后,威望和權勢非常大。有一次,他召開部落首領大會,各部落的首領為了表示對禹的尊重,都帶著各自的貢品按時趕到。但是,有一個叫防風氏的南方部落首領卻遲到了。禹認為防風氏怠慢了他的命令,一怒之下,就把防風氏給殺了。從此,禹就更加威震四海。
夏時期全圖禹晚年的時候,也像堯和舜那樣召開部落首領大會,想找一個賢能的人做自己的繼承人。大家都覺得皋陶最合適。但是,皋陶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于是大家就又推薦了皋陶的兒子伯益。
但是,禹的兒子啟心里卻非常不服氣,他覺得天下是他父親禹辛辛苦苦得來的,是他父親的財產,如果父親死了,財產就應該由兒子來繼承。于是,啟就發動了一場動亂,殺了伯益,然后召開部落聯盟大會,宣布自己即位稱王,建立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就這樣產生了,選舉賢能的“禪讓”制度也被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制度所代替。
啟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一個叫有扈氏的部落首領最不服氣,帶頭出來反對啟,并起兵叛亂。啟率兵迎戰,兩軍在甘澤(今陜西戶縣)展開大戰。有扈氏的士兵都覺得啟把天下據為己有是非常不對的,因此都非常勇猛地與啟的軍隊作戰。啟的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啟退兵回到都城后,認真分析了一下失敗的原因。他覺得自己沒有戰勝有扈氏主要是因為百姓們不理解自己,自己沒有取得人心。于是,啟就嚴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們對他的信任。他每天吃飯只吃一碗蔬菜,從來不吃肉;每天睡覺時,他只鋪一床粗糙的舊褥子;他還注意尊敬老人,愛護小孩;對于有才能的人,他也從不計較他們的出身,加以重用。
時間一長,啟的聲譽果然大大提高,大家都覺得啟是禹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啟得到了大家的擁護,就再次發動了對有扈氏的戰爭,把有扈氏打了個大敗,并將他的部落全部消滅。其他的部落見到有扈氏的下場,也不敢再反對啟。夏朝的統治終于穩定了下來。
§§§第二節 少康復國
夏啟死后,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非常荒淫,經常不理朝政,帶著一幫人出去打獵,幾個月都不回來。于是,東夷族的首領后羿就趁機奪取了國家大權,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傀儡王。后羿掌握大權后,不吸取啟的教訓,每天也以田獵為樂。沒過多久,后羿就被他的親信寒浞殺死。傀儡王仲康的兒子后相也被寒浞殺死,后相的妻子后緡帶著身孕逃了出來,生下了少康。
《春秋左傳》中關于夏軍制的記載少康很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后緡覺得這個兒子很有希望,在他剛剛懂事的時候,就把先輩們的故事講給他聽,并且叮囑他長大以后一定要為國報仇,把失去了的國家奪回來。
少康果然發憤圖強,為復興夏朝做準備。他先在外祖父那里擔任管理畜牧業的官,一有機會就學習帶兵打仗的本領。后來,為了躲避寒浞的追殺,少康逃到虞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有虞氏的首領看到少康精明能干、志向遠大,就叫他在部落里擔任管理膳食的官,學習管理財物,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還把一塊叫綸的地方和500名兵士交給他管理。從此,少康就有了恢復夏朝的根據地和武裝力量。
少康為了號召人們支持他復國,就向人們宣揚他的祖先夏禹的功績。他還把那些被后羿和寒浞搞得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舊官召集來,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復國。他派了一個名叫艾的大將去打探寒浞的兒子澆的實力,又派自己的兒子前去削弱澆的力量。兩個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一切安排就緒后,少康便起兵,向夏朝的舊都城安邑進攻。這時,寒浞已經死了,澆雖然想抵抗,但終究不是少康的對手,不久就被少康消滅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孫的手里。
少康光復了夏王朝后,將都城建在陽夏。他吸取了夏朝一度亡國的教訓,勵精圖治,精心治理國家,使夏王朝再次興盛起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少康復國”或“少康中興”。
§§§第三節 夏桀亡國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個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即位以后,立即大興土木,在洛陽修建傾宮。這座傾宮修建了7年才完成,動用了成千上萬的奴隸,花費無數錢財,百姓們怨聲載道。
夏桀吃飯也非常講究。他吃的蔬菜必須是西北出產的;魚必須是從東海中捕來的;調味品必須是南方的生姜,北方的海鹽。每天為了準備他一個人的飯菜,需要成百上千的人來為他服務,誰要是稍有差錯,就會被殺頭。
夏代陶盉除此之外,夏桀還喜好喝酒,貪戀女色。每次夏桀喝醉了酒,都要找人來當馬騎。要是有人不讓他騎,他就把那人打一頓或是拉出去殺了。夏桀寵愛妺喜,對妺喜言聽計從。妺喜想聽撕裂布帛的聲音,夏桀就向百姓征集布帛,全部堆在宮中。
夏桀經常無恥地把自己比做太陽。百姓們恨透了夏桀,就詛咒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才會滅亡?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
這時,黃河下游有個叫商的部落強大了起來。商的首領湯看到夏桀這樣殘暴,就決心消滅夏朝。他表面上對夏桀表示服從,但暗地里卻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為了顯示自己是個賢明的君主,商湯還十分注意籠絡百姓。
有一次,商湯看見一個人在用四面網捕鳥,四面八方的鳥都掉進了他的網中。商湯就對捕鳥的人說:“你應該撤掉三面網,只留下一面就夠了。你這樣捕鳥太殘忍了。”百姓們聽說了這件事后,覺得商湯非常仁慈,就都表示愿意跟隨他。很快就有40多個小國投奔了商。
商湯見時機成熟了,就決定召集商軍將士,準備攻打夏國。臨行前,商湯對將士們說:“不是我要叛亂,實在是夏桀作惡多端,上天的旨意要我消滅他,我不敢不聽從天命啊!”
夏桀聽說商湯帶兵打來了,趕忙調集各個小國的軍隊,親自帶兵與商軍作戰。但夏朝的士兵全都不聽他的指揮,不是投降,就是逃散。不久,夏桀的軍隊就被打敗了。夏桀倉皇出逃,不久也病死了。
這樣,夏朝就被商朝代替了。湯即位后,吸取了夏桀的教訓,勤政愛民,鼓勵生產,并且不斷發展商朝勢力。幾年之后,商朝就成為了一個強大的王朝。
§§§第四節 奴隸宰相伊尹
伊尹名叫摯,本來是商湯岳父家的奴隸,后來作為陪嫁來到了商湯家里。他非常善于烹飪,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喜愛讀書,懂得許多治理國家的道理。他每天利用侍奉商湯吃飯的機會,與商湯聊天,給他分析天下形勢,進獻滅夏建商的大計。時間長了,商湯就覺得伊尹很不一般,提拔他做自己的助手。
朝中的大臣們見了伊尹,都覺得伊尹很丑,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伊尹長得又黑又矮,而且眼睛上沒有眉毛,像個怪物。商湯見大臣們瞧不起伊尹,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伊尹這人很有學問,大家不要小看了他,我要拜他為右相。”
伊尹做了商的右相后,幫助商湯籌劃了許多進攻夏朝的大計,一舉消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后來,伊尹又為商朝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使官吏們都能勤懇地工作,商朝的統治穩定地發展。
商湯死了以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即位,但都過了不久就死了。伊尹就決定,讓商湯的嫡長伊尹像孫太甲做天子。太甲做了天子后,整天吃喝玩樂,不顧百姓疾苦,不遵守祖宗立下的法制。伊尹一連寫了3篇文章給太甲,教導他如何做一個好的君主。太甲看了這些文章后,開始還能照著去做,過了不久就都忘到腦后去了。
伊尹見到太甲這樣不爭氣,非常生氣。他再次對太甲進行規勸,讓他勤政愛民,可太甲依然我行我素。于是,伊尹就把太甲趕下了臺,把他關在商湯的陵墓所在地桐宮(今河北省臨漳縣),閉門思過。而伊尹自己則攝政當國,暫時管理國家大事。
太甲在桐宮住了3年,在伊尹的不斷開導下,終于悔過,開始痛改前非,棄惡行善。于是,伊尹就親自帶著文武大臣迎接太甲回到都城,鄭重其事地把政權交還給他。太甲復位后,果然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諸侯歸順,百姓們安居樂業。
太甲死了以后,沃丁即位。伊尹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不再參與朝政,回家養老,活了一百多歲。伊尹死后,沃丁用天子之禮隆重安葬了伊尹,并親自戴孝3年,以報答他對商朝所做的貢獻。
§§§第五節 盤庚遷都
商朝初建的時候,國都在亳(今河南商丘)。那時,黃河下游常常發大水,一鬧水災,都城就會被淹。而且,商朝王室的貴族們整天追求享樂,生活腐化,他們還經常為了爭權奪位而拼得你死我活,國家被他們搞得亂七八糟。因此,商朝建國后不斷遷都,在大約三百年的時間里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
商朝的第20個國君盤庚是個能干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緩解社會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決心再進行一次遷都。
商代四羊方尊盤庚決定把都城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他認為殷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災害少,適于農作物生長,有利于商朝的經濟發展。另外,遷都以后,一切都要重新建設,貴族們沒有那么多享樂的東西,階級矛盾也會緩和一些。而且,新建的都城比較安全,反叛勢力不容易進行干擾,統治會相對穩定。
但是,王室中的貴族大多數貪圖安逸,不愿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反叛,企圖大鬧一場。盤庚是個辦事堅決的人,他不會因為有人反對就改變決定。他把貴族們都召集起來,先是進行勸說,告訴大家遷都到殷的好處。然后,他又利用占卜對貴族們進行威脅,說先王們都按照天帝的意思遷了五次都,他也做過了占卜,得到了天帝的允許。他說這并不是他個人的意愿,而是遵照上天的旨意,如果有人違背了上天的旨意,就要受到懲罰。
盤庚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終于把都城遷到了殷。但是,新都城的條件比較差,很多人都不習慣新的生活環境,吵鬧著要搬回老家去。盤庚又下了一道命令,嚴厲制止住了人們的反對。幾年之后,局面才漸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