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Question 2:沒有好的閱讀習慣,甚至不愛閱讀(1)

書是知識最重要的載體,是不可替代的。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英國19世紀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而知識的重要載體是書籍,所以人們又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經常閱讀,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類積累下來的知識。父母必須為孩子創造讀書的好時機,幫助他們養成這種最重要的習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自己就會不斷閱讀,并從中獲益。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呢?

Method 16:一起討論將來,激發讀書的意愿

現代社會中,讀書的目的可謂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將來。由于年齡還小,孩子們對于“將來”的概念還有些模糊,“將來”是什么?對于他們來說還僅僅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輪廓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的獲取對于孩子的成長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可作為獲取知識途徑之一的閱讀,其重要性就不是一個孩子所能理解的了。有的孩子不愛閱讀,沒有閱讀的習慣。這時,家長就應該及時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閱讀這一良好習慣。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以此來激勵學子們讀圣賢書,從孔孟之道。今天我們雖不再提倡這些,但這句話卻也從側面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首先要讓他們知道讀書能給他們的將來帶來什么。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對于自己將來的思考也會慢慢形成,這個階段就需要各位家長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和他們一起討論將來的發展,當孩子們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時,也就會有讀書的意愿了。

尤其是當孩子對自己的將來有所憧憬時,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充分發表他們對將來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實際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讓孩子了解,為了自己的將來,目前辛苦讀書是必要的,從而激發孩子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Method 17:在家長的指導下共同閱讀

好的圖書既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又能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啟迪思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許多成人都意識到這一點,不惜花費很多錢給孩子購買圖書,但卻不注意指導孩子閱讀,不注意保管,因而降低了圖書的價值。

因此,要注意充分發揮書畫對激發幼兒智力的獨到作用,利用書畫來開發孩子的智力。選擇那些有教育意義、孩子能理解的、文字簡練、詞句優美的圖書,讓孩子閱讀并復述。有條件的,還可讓孩子自己選擇,啟發孩子獨立思考書畫中的內容,從而促進智力的開發。

由于孩子年齡小,不懂得怎樣去看。有的看書的目的性不強,無目的地亂翻,很快就將一本書翻完;有的把圖書倒著看也不曾察覺;還有的只會講書上有什么人,什么動物,而不懂得各張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因而不能從閱讀中受到更多的教育。針對這些情況,作為父母,要注意:

(1)首先教會孩子怎樣看書,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看,看的時候要仔細,要注意看懂畫面上有什么人物、事物,他們在做什么,從而理解畫面上所表達的意思,逐步養成看完后能知道其完整的故事情節、內容的習慣。

(2)在看書畫的時候,成人可適當地進行提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

提問的安排前后不一,可在看書或講故事前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看,去聽,然后從故事中找出答案;也可在看書或講故事中間造成懸念,提出問題,讓孩子通過思考來解答;還可在聽、看完故事以后,進行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主題,從而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3)對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還可讓其在看完圖書后,復述故事的內容。

在復述的過程中,成人要認真地聽,對個別問題還可以提醒或糾正,從而鍛煉孩子的理解力、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在看書的過程中,孩子不能理解的或比較難理解的字詞,成人應耐心地解釋,盡量使問題具體化,使他們易于理解,并有意識地讓孩子用字組詞,用詞說話,從而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5)依孩子的興趣讀書,減少功利心。

現在家長陪孩子學習,多數是為做家庭作業。如果偶有空閑,能夠和孩子讀書,我則建議家長盡量減少讀書的功利心。今天唐詩,明天聊齋;今天三國,明天水滸;或冰心,或曹禺,或魯迅,或曹操;可讀歷史,也可看地理;能讀報紙,也能看雜志,不要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孩子規定讀書的內容。比如孩子讀唐詩,可以是每天抄寫幾首。她們喜歡就選讀,不喜歡就拉倒——但是如果喜歡,就是心中真正的喜歡,這個喜歡,這個“好學”之“好”,就是將來一切學問的泉源。

(6)經典不可不讀。

陶繼新老師主張讀書要“取法乎上”,這是很有道理的。他認為:“經典是經由時間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靈層面的、他所揮之不去的、能不斷引領人的生命成長的精神產品。”

家長和孩子共同讀書,誦讀中華經典,博覽外國文化。這種閱讀,不求字字理解,甚至可以囫圇吞棗,當孩子有一天一下子明白過來,那就是“立體地懂”了。

Method 18:要善于利用圖書館

圖書館作為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其一切工作的物質基礎是文獻。關于圖書館的作用,或說圖書館的社會職能,1975年國際圖聯在法國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一致認為主要是五種:

(1)保存人類文化遺產。

圖書館的產生,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需要。唯有了圖書館這一機構,人類的社會實踐所取得的經驗、文化、知識才得以系統地保存并流傳下來,成為今天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2)開展社會教育。

近代,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生,要求工人有較多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圖書館從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當中,擔負起了對工人科學知識文化教育的任務。現代社會,圖書館成為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基地,擔負了更多的教育職能。

(3)傳遞科學情報。

傳遞科學情報,是現代圖書館的一個重要職能。圖書館豐富、系統、全面的圖書信息資料,成為圖書館從事科學情報傳遞工作的物質條件。在信息社會,圖書館的科學情報功能將得到加強。

(4)開發智力資源。

圖書館收藏的圖書資料,是人類長期積累的一種智力資源,圖書館對這些資源的加工、處理,是對這種智力資源的開發。同時,圖書館將這些圖書資料提供利用,是開發了圖書館用戶的腦力資源。換言之,圖書館有承擔人才培養的職能。

另外,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教育機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還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第五種功能:

(5)提供文化娛樂。

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滿足了社會對文化娛樂的需要,豐富和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閱讀的結果,也就是對課外讀物的解讀一定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例如,在《哈利·波特》閱讀指導課中,圖書網頁上提供相關影院、有關“哈利·波特”的網上信息,《哈利·波特》的小說電子稿,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初步接觸人物,形成自己對人物的個性化認識。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讀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正義……閱讀中的解讀差異是鮮活的,有個性的;這樣,課外閱讀就會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Method 19:選擇合適的文學作品

書有神奇的魅力,它會把你帶入一個迷人的世界里。臺灣小說家瓊瑤,從小喜愛文學,特別對古代詩詞感興趣,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是她興趣入門的向導。詩的內容是這樣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首詩把她帶入了神秘的世界,詩的怨恨幽情卻成了她一生創作的核心主題。她的40多部作品贏得了千萬人的青睞。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很喜歡意大利人但丁的《神曲》,因為它揭露了意大利統治者的罪惡,而巴爾扎克要用《人間喜劇》去揭露法蘭西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系。于是他一生寫了90多篇小說,完成了《人間喜劇》的創作,這部巨著被革命導師恩格斯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一部法國“上流社會”的歷史。他的《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在我國廣為流傳。這些例子充分說明書的魅力。一篇好文章,一首小詩,對一個人興趣的形成都有深深的啟迪。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你必須學會有目的地選擇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等候知識。讀書要選擇自己能讀懂的。

讀書是一個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溝通的過程。假如不了解所讀之書的內容,讀者與作者就無法進行思想溝通,再有價值的內容,也不會讓讀者產生興趣。

而且,書的難度要適中,太難的書讀者讀不懂就沒有興趣,太容易的書就會讓人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引不起讀者的興趣。例如:學生上課所用的課本,讀者最好能讀懂內容的50%;用作自學的書,讀者最好能讀懂70%。低于此標準,就會產生沒興趣或引不起興趣的情況。

也許有人會問,假如對教科書,只能讀懂30%的內容怎么辦?在這種情形下,你要讀一本能增長閱讀能力的書。譬如說,教科書是英文本,這就在無形中構成了語文與英文知識上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你應盡快讀懂一本同類性質的中文書。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基礎提高了,并相對地把原文的難度減低了。

假如你能自由選擇參考書,那么你開始時不必讀名著,應從簡易著作讀起,讓你的能力和書中的內容相配合,這樣讀書時就會有成就感,就會產生興趣。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讀書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文學作品時,又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過分受功利思想驅動,以教化為主要取向。

在我國幼兒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存在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爭論。功利就是過分追求教育意義,把文學作品作為說教的工具來使用,忽視了作品本身的娛樂性和文學價值。當前在幼兒文學創作和作品應用中,硬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而寫一個故事,或講完一個故事后非要孩子明確學到了什么樣的做法確實很普遍。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脫離文學的美感和娛樂的感覺,造成急功近利的影響,使孩子對書和故事失去興趣。

(2)依據成人視角,憑教師主觀感覺選用。

(3)注重外在形式,對內涵缺少思考。

為孩子選擇文學作品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

孩子在1歲左右,應選色彩鮮艷、圖多字少、繪圖準確的書。書不必太厚,最好一本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小故事。

1~2歲左右,孩子的書仍以圖為主,畫面可以復雜一些,但繪圖一定要準確,否則對孩子會有誤導作用。

2~3歲孩子的書內容可更豐富,畫面可更復雜,文字也可相應增加。此時的畫面就可以抽象一些了,只要抓住特點,變形也不要緊。因為,此時孩子已基本上能掌握小動物的主要特征,可增強他們的抽象想象力。

3歲以上時,選書的重點將從以畫為主向以字為主偏移。故事的內容要生動有趣,有寓意、有常識,在書中應有正確的道德觀。

選書不一定要特定兒童讀物。

孩子過了兩歲之后,書的范圍、書的內容都可以多樣化。比如,結合孩子喜愛的玩具選書,不僅提高了孩子看書的興趣,也深化了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知識,使孩子在玩中學到有益的知識。

據觀察,有些孩子由于偏愛某些玩具,對和這種玩具相關的知識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此時,大人就不妨從“專業”書中挑些讓孩子看,在看時,做一些深入淺出的講解。一些原以為孩子根本學不了的知識,在這種玩中學習,孩子卻能很快掌握。

父母要學會等待和分享。

不是每個孩子從一開始就會愛上閱讀,父母要相信并且尊重孩子有自我調節心理活動的權利和能力,不要懷疑他們懂不懂,不要擔心他們了解不了解,給孩子溫暖的、光線充足的環境和書,然后,就是等待。等待著孩子有一天來和我們交流讀書心得,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新巴尔虎左旗| 玉山县| 泰安市| 边坝县| 郴州市| 平乐县| 青岛市| 朝阳区| 云南省| 姜堰市| 西贡区| 勐海县| 万载县| 大宁县| 周至县| 东宁县| 凉城县| 赤城县| 曲松县| 崇义县| 会宁县| 孟州市| 白沙| 政和县| 镇雄县| 华安县| 十堰市| 道孚县| 松原市| 泗阳县| 固镇县| 民权县| 哈尔滨市| 富顺县| 昆明市| 会同县| 许昌市| 丽水市| 淳安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