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Question 1:對學習不感興趣,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3)
- 攻克7大學習問題的145個好方法
- 董男
- 5013字
- 2015-08-17 13:56:39
一個人要觀察、實踐不僅要思考,而且還要會思考、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才能解決它。例如,在盧瑟福從阿爾法粒子小散射實驗證實原子核存在后,許多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zhì)量數(shù)與質(zhì)子數(shù)不符。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積極思考,終于成功地預言了中子的存在,極大地推動了原子物理學的發(fā)展。這對于一個只知重復實驗,不善于思考的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像盧瑟福的那位學生那樣,只知埋頭工作,而不善于思考或根本不思考,成功了不知為什么成功,而失敗了也不知為什么失敗,好像兢兢業(yè)業(yè),其實卻浪費了很多時間,不可能取得成就。
著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在當時改進照明技術(shù)已成為迫切要求,生產(chǎn)發(fā)展也提供了改進照明技術(shù)的必要的社會條件。于是他開始發(fā)明電燈的試驗。他用硼、鉻等金屬作燈絲試驗失敗后,又選擇了碳精絲作燈絲,雖然亮了,可隨著白亮之后,碳絲就被氧化而斷裂了。經(jīng)過多次實驗、思考、再實驗、再思考,他總結(jié)出兩條經(jīng)驗:一、避免燈絲很快地被氧化;二、選用合適的材料作燈絲。這給后人對于燈泡的再加工提供了必要條件。
所以,思考是觀察實踐成功的重要橋梁。一個人在仔細觀察,不斷實踐的基礎(chǔ)上,勤于思考,才可能有所成就。
Method 11:想象學習成功后的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我們滿腔熱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因為對它的結(jié)果有了預期的想象,而堅持去做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個電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這個電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廚師想象自己做出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繼而辛苦勞作;作曲家想象自己做出的曲子會是什么樣的旋律,從而激發(fā)出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你可以想象考試成績優(yōu)秀,可以順利進入大學,為家庭為社會做出貢獻,為個人創(chuàng)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試成績優(yōu)秀,得到老師、家長的贊揚,得到同學們的羨慕等,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想象會幫助你成功。
Method 12:家長要為孩子建立學習的環(huán)境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興趣?!睂τ诤⒆觼碚f,他們富于幻想,充滿激情,興趣的動力作用更加明顯。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環(huán)境適合孩子們學習呢?首先,不論家里是否寬綽,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將一部分空間作為孩子專門學習的場所。只要孩子一到那里,就要使他(她)不由得產(chǎn)生學習的愿望。這跟人到了廚房或者餐館就想吃飯,看見床就想睡覺或休息是一個道理。
要想營造能喚起學習愿望的環(huán)境,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學習的房間最好朝北。房間朝北,優(yōu)點在于刺激眼睛的陽光不會直射進來。但是,要避開噪音大或者家人經(jīng)常出入的通道。
第二,光線要充足。學習間的照明最好分整體和局部。對習慣用右手做事的孩子,要在他(她)的書桌靠左側(cè)的地方放一個能隨意調(diào)光的臺燈。對那些特別散漫和精神不集中的孩子,要避免使用熒光燈。
第三,要為孩子準備充足的書、筆記本等學習用品。
要準備好各種工具書和參考資料以及供孩子在休息時讀的趣味書籍。最好在房間的一角放一張沙發(fā),把那些有趣的書放在靠近沙發(fā)的地方,方便孩子在休息時閱讀。也可以把錄音機與趣味書籍放在一起。如果孩子很小,必須要給他們準備蠟筆和彩色筆。電腦則在子女會操作時再提供給他們。
第四,桌椅要適合孩子的身高。桌椅的高度如果不適宜,就會使孩子覺得不舒服,很快感到疲勞。椅子的最佳高度應為孩子坐在那里,雙腳能夠輕松觸到地面;桌子的高度則是比椅子的坐處高出30厘米左右為宜。
第五,房間布置要給人以明亮、寬敞的感覺。如果孩子活潑好動,整個房間要采用冷色調(diào);要是孩子屬于文靜的類型,就要采用暖色調(diào),窗簾的色調(diào)也要統(tǒng)一起來。
假如已經(jīng)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一步該做什么呢?應該清理孩子身邊那些影響學習的東西。如玩具、電視機、電子游戲機、漫畫書、電腦等。有些父母為了方便孩子口渴時喝水、喝飲料,在他們的學習間里放了小型冰箱。這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應當馬上搬出去。
Method 13: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的提問有時會五花八門、難以想象。孩子提問多,說明他求知欲強。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應耐心傾聽,絕不能表現(xiàn)出不耐煩或粗暴打斷孩子的提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便會逐漸養(yǎng)成勤于動腦的好習慣。同時,隨著孩子好奇心的不斷增強,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的想象空間也會不斷地擴大。
無論孩子提出什么問題,都要認真耐心地解答。孩子的提問往往是看到什么問什么,想到什么說什么,問題常常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如果打消他提問的念頭,孩子就會失去思考的興趣。
根據(jù)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回答。對孩子所提的簡單明確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及時回答,然后還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培養(yǎng)孩子探索的興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或使人感到窘迫及科學性強的問題,千萬不能隨心所欲地回答??商谷坏馗嬖V孩子,如果你有興趣,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借此機會可以和孩子一道共同翻閱書本,或請教別人。一旦找到答案,就應認真給孩子一個回答。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孩子學習探索的興趣。
有的答案是孩子心理水平難以理解的,或者極平常的事情,大人難以回答,或者即使回答了,也難以使孩子感到滿足。如果這種體驗連續(xù)幾次之后,孩子提問的次數(shù)就會減少,甚至會使孩子對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心。如“太陽為什么會落下去”這個問題,如從太陽與地球的關(guān)系上回答,或是用動力學說來回答,孩子不能理解。因此,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擬人化的方法給予間接回答:“一到晚上,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那邊去啦。”又如,晚上在外面散步,孩子看見月亮后會問:“媽媽,月亮為什么跟著我們走?”你可以這樣回答:“因為月亮喜歡我們?!边@樣的回答雖然不符合相關(guān)科學原理,但卻能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有些提問,答案有多個,如果以一概全,簡單作答,是不科學的。如有的孩子問:“冰箱里的燈怎么熄了?”可答:“我說可能是停電了,你說呢?”巧妙啟發(fā),拋磚引玉,點燃思維的火花。孩子會開動腦筋:“我說可能是冰箱壞了,可能是燈泡炸了……”再如,聽完“狼和小羊”的故事,狼向小羊猛撲過去時,孩子提問:“吃了小羊,還是沒吃?”如果簡單地說吃了或沒有吃,都違反了作者的意圖,應利用這些“空白”,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用輔助提問:“牧羊人趕來了,會是怎樣呢?聰明的烏龜趕來了,又會怎樣?”等等,啟發(fā)孩子發(fā)揮想象然后自己作答。
正確科學地回答孩子的提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父母應認真對待,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
Method 14:傾聽并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
多數(shù)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她(他)做個“聽話”的孩子。
我們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夠知道她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夠了解她、管教她?
所以,做父母的想要有個聽話的孩子,必須先“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就可以了。
當孩子在給你訴說一件事時,做父母的要盡量忍住不打岔,只需不時地點頭、微笑,或者以簡單的語言鼓勵她說下去就可以了。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有興趣聆聽她的訴說,她一定會有興趣說給你聽。
從傾聽中,父母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的相處情形,同學和同學的關(guān)系,孩子最喜歡什么……
新入學的孩子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們回到家會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講述學校的學習生活,這時,家長應耐心傾聽,并和他們討論學習生活,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
Method 15:家長要及時地鼓勵和贊美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而不是一蹴而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對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做父母的都應格外敏感并及時地給予鼓勵。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zhì)里最深遠的驅(qū)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泵總€人都希望被贊美,在心理學意義上源自于個體渴望被尊重、被認可的精神需求。一旦這種精神需求被滿足,人就會充滿自信和動力。
在美國,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勵志成功大師,他創(chuàng)建的成功哲學和十七項成功原則,以及他永遠如火如荼的熱情,鼓舞了千百萬人,因此他被稱為“百萬富翁的創(chuàng)造者”。拿破侖·希爾很小時母親就去世了。有一天,他的父親把繼母領(lǐng)回了家。當這位陌生的女子進入家庭的那一天,拿破侖·希爾很擔心她對自己的態(tài)度,就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直立著凝視她,沒有絲毫歡迎的表情。
父親對繼母說:“這就是拿破侖,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蹦闷苼觥は栍肋h不會忘記他的繼母是怎樣對待父親這句話的。她把雙手放在拿破侖的兩肩上,溫和慈愛而堅定地看著他的眼睛說:“這是最壞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恰好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要做的一切,無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質(zhì)發(fā)揮出來?!?
那一刻,拿破侖·希爾意識到自己將永遠有一個親愛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愿意聽從繼母的教導,在繼母的激勵下,他努力去追求做出偉大的成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世界上最容易做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動不動給別人提意見,挑別人的毛病。即便是小小的孩子,也不愿意被強迫和批評。做家長的不妨想想,我們在和孩子一起的歲月里,給予了孩子多少鼓勵和贊美?又給予了多少批評和指責?諷刺地、批判地、挑剔地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最忌諱的方式。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愛、被別人理解的動物。心靈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呵護與賞識。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多來源于最初養(yǎng)育他的那個人。媽媽鼓勵的眼神,肯定的話語,像是自信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日本有一本書叫《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是亞洲唯一一位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世界上最有名的、擁有數(shù)十億觀眾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被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而她,卻是一個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迫退學的孩子。
她寫的這本書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被譯成33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寫的就是她被迫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校長小林先生的愛護、鼓勵和引導下,從一個“怪怪”的孩子,逐漸變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作者終生記得校長小林先生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你真是個好孩子?!?
正是這么一句寶貴的話,改變了小豆豆的一生。令人感動的是,小豆豆在巴學園的日子里,小林先生不斷地對她說著這句話:“小豆豆,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蹦嵌螘r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chǔ)。
“你真是個好孩子”是孩子最愛聽的一句話。
我們愿意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把這句孩子最喜歡聽的話說給了他呢?
當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有所表示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非常顯著的效果。話語雖然很簡單,但是孩子卻可以心領(lǐng)神會。比方可以說:“孩子,我非常高興,你今天把脫下的鞋子擺得很整齊?!本瓦@簡單的一句話,會提醒小孩記住把脫下的鞋擺放好。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就要先從他們會做的事情開始。讓他們把床鋪好,把桌椅擺好。這樣一步一步地,不久他們就能掌握收拾房間的技巧。同時要告訴他們,大人看見了他們每一個微小的成績。“你今天把床鋪好了,把桌椅擺好了,你基本上已學會了怎樣整理房間。”只要這樣鼓勵他們,孩子就會一點點地進步,終有一天會成為棟梁之才。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在他身上一定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地方,有這一點就足夠了。你越是欣賞他,越是讓他感覺到他有力量,他就越有力量,就會活出我們所期望的精彩來。據(jù)說,有人曾經(jīng)指著擺在一起的幾十盆青松,要別人辨認,看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這些青松形狀、色澤一模一樣,可是有人很快就辨認出了真假。問其原因,他說:“這很簡單,只要細看那枝葉,凡有小蟲眼的,定是真松。”這就叫“無疵不真”。
贊賞的、鼓勵的,但又是有所指導的,這樣的教育不在于家長有多少文化,而在于有沒有慈愛安靜的心。用父母最真摯的愛和贊美,給孩子一個完滿、健康、自信的心靈吧。相信我們的孩子,那個新鮮的、充滿活力的新生命,一定有更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懷著肯定之心去贊美,孩子回饋給我們的,將是無數(shù)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