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和孩子平起平坐

  • 鼓勵孩子50招
  • 金曉星
  • 3249字
  • 2016-01-15 10:06:30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要把孩子看成具有自覺的主觀意識和獨立人格的主體,這就要求家長在與孩子交往時,要把孩子擺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雖然,親子間在血緣上有長幼之分,但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應該是民主、平等的。與孩子建立平起平坐的朋友關系,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見解,給孩子正面的期許,父母做得不對時要向孩子道歉,平等的關系有利于父母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國舊社會森嚴的倫理等級已經成為歷史的垃圾,新時代的父母應該徹底拋棄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說教的父母架子,變居高臨下為與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從和父母“對著干”變為愉快合作。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多樣的。但自古以來,最親的莫過于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了。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日趨早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明顯了。

社會對每一個家庭都是力求公平的,可為什么有的家庭中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卻不能公正地對待子女,甚至與子女的關系形同陌路呢?

主要是父母與孩子不能互相理解。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父母看孩子,則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做父母的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不管他是否理解,是否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不平等”的教育方法是不會有什么好效果的。

孩子雖說年齡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長輩,更不希望父母擺出一副長者姿態動輒訓人。

所以,今天做父母的,要想改變孩子的所謂“不聽話”、“對著干”等逆反心理和現象,就必須先讓自己擺脫傳統的教子觀念,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孩子,應用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溝通。這樣的話,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從“不聽話”變為聽話。

有的家長老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聽不聽你的話,取決于孩子跟你的關系如何。如果父親與孩子沒有良好的關系,當他想施加對孩子的影響時,就只剩下武力了。因此,與孩子保持密切的親子關系,是家長對孩子施加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親密的、平等的、建設性的親子關系。

但這常常為中國家庭所忽視,這就需要家長具有現代理念,如家長蹲下來與孩子交流,這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血緣的差異,因此孩子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們接納他、信任他,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

1.孩子應是家庭中的一名小主人

既然是主人,有些事情家長要跟孩子商量,聽取孩子的意見,而不應把大人的意志強加于孩子。孩子雖小,但自有他的主張。如孩子臥室的安排布置,就應聽聽孩子的看法與建議。

在家庭中要倡導民主氣氛,培養平等觀念。不少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幼稚,不懂事,所以處處干預、管束,事事過分關懷、保護,向孩子提要求帶有命令的口氣,這都是不民主、不平等的表現。孩子會感到委屈,感到不平等,會不服氣。作為家長應以商量的口吻與孩子講話,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才能要求孩子。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而不是習慣用權威者的姿態站在孩子面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盡管他們說得有些幼稚,但沒關系,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表達和爭論中逐漸成熟起來的。而父母要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和意見積極參與討論,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爭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當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時,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給予肯定并引以為豪。再就是盡量養成家庭聊天的習慣,父母應學會傾聽,同時也引導孩子養成傾聽與傾訴的習慣。父母即使對孩子的問題不感興趣,也要耐著性子聽完,引導孩子說出他的心里話,借此了解他的心理活動。如孩子與你談論娛樂新聞時,你要有適當的反應;孩子約你一起玩球時,你要欣然前往。

2.鼓勵孩子向家長提意見或建議

作為家長要重視自己的不足,如在錯怪了孩子后要及時向孩子致謙,在忘記了承諾后要及時補上,這樣,才能縮短親子間的距離,形成坦誠、寬容的親子關系。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學習和感悟的過程。父母對孩子強制命令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對立。家庭教育,其實是家長與孩子心靈溝通的過程,是一場心理戰,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講究策略的。

有些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父母的,他們常常以自己為長輩而自居,習慣于對孩子居高臨下,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要求孩子對自己唯命是從,孩子稍有異議和不順從,便采取高壓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這些家長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簡單地遵守和服從家長的命令,當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他們會堅持自己的意見,當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家長公平待遇的時候,他們會逆反。因此,要想避免和孩子發生沖突,家長必須改變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孩子,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交流。遇到事情時,應當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說的確實有道理,家長應該積極地采納并對孩子做一番表揚,即使孩子的觀點不正確,家長也不能指責或者訓斥孩子,而應當耐心地教育和引導,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利與弊,讓他們明白為什么應當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孩子一定會理解父母,沖突不僅不會發生,相反會贏得孩子的尊重。與孩子相處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觀念和方法,家長要不斷地更新知識,終身學習。

中國教育重視“傳道、授業、解惑”,重視說教式的自上而下的管束教育,有尊長愛幼、守規矩、服勸導的傳統。西方則主張開放式的實際鍛煉,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到大自然中,到社會生活中鍛煉成長。比如,美國家教強調“給孩子開門的鑰匙”,而不是“替孩子們開門”。美國人有一種共識:成人不要總是說教、命令孩子,而應'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邊,不要推)。孩子從小在家里就擁有許多權利,他們可以自己選擇游戲、圖書,長大了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職業,自己選擇婚姻對象和結婚時間,家長對孩子的選擇決不粗暴干涉,他們只是在一邊給孩子當參謀。美國家長對孩子說得最多的詞是'Try'(試試)。他們永遠站在孩子身后,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美國家教專家史蒂文說:“父母要舍得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這樣他們才能學會以平等的方式和他人相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父母必須適時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孩子反省、改正,以建立正確行為。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父母在孩子面前更應放下架子,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

(1)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負起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幸福、和睦的家園。一言一行應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繁忙,對孩子不聞不問,更不能因為自己的沖動,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傷害。

(2)做孩子的人生良師。

父母還應該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觀察力都很低,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要求父母像老師一樣,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靜下心仔細分析孩子在想什么和應該如何幫助他,并耐心地指導督促孩子。

3.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更應是孩子的朋友?,F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們是孤獨的,缺少朋友的關心,這就要求父母擔當朋友的角色,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孩子游玩的時候,蹲下身子,甚至趴下來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進步的時候,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孩子不開心的時候,真心聆聽他們的煩惱。當然,父母有煩惱也可以拿出來與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為你排憂解難。

父母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間的鴻溝,就必須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師”這樣的思維方式來試試,如果孩子能把你當成知己和一面鏡子,你們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孩子對一個謙遜忠厚的朋友是不會隱瞞自己的,因為教育本來就意味著伴隨和支持。

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做平等對待孩子的父母,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就一定能走進孩子的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绩溪县| 胶南市| 延庆县| 阿城市| 齐齐哈尔市| 竹溪县| 莱阳市| 宿州市| 明光市| 云和县| 麦盖提县| 达拉特旗| 旌德县| 印江| 黄陵县| 紫金县| 健康| 沐川县| 南昌县| 吴忠市| 莱州市| 新龙县| 句容市| 秦安县| 清流县| 宁津县| 万盛区| 交城县| 许昌县| 陆良县| 兴义市| 华池县| 镶黄旗| 崇仁县| 孝昌县| 博罗县| 自治县| 喀什市| 屯门区|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