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孩子,我們想跟你商量件事
- 鼓勵孩子50招
- 金曉星
- 2404字
- 2016-01-15 10:06:30
1.學會和孩子商量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兩代人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是——學會商量。
商量,能使家庭關系變得和諧;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從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并學會用商量的辦法去對待父母和他人?!吧塘俊笔褂H子間增進了感情,避免了沖突和對抗;“商量”使孩子學會了從別人的角度來觀察事情,思考問題,學會了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誼。
孩子是獨立的世界,這個世界蘊藏著極大的潛能。潛能的開發,要靠個人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賞識和肯定。父母應當相信,孩子的世界會比自己的世界更輝煌,因為他們屬于未來。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平等地面對他們,真正地尊重他們,由衷地贊美他們,他們才有可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長來回報父母。
一個家庭,除了父母,還有孩子??墒牵改竿押⒆优懦庠谕?,尤其是決定一些重要的事情時。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沒錯,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可以暫時不讓孩子知道,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尤其是大人做出關于孩子的某項決定時,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對他做出決定。他年齡雖小,總歸是一個人,他有權知道關于自己的事情。事實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員,都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它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哪怕是嬰幼兒,父母討論某件事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待在一邊,就算是個形式也非常重要。對于已經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孩子,就更不可忽視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里地位是平等的,都一樣地重要。舉個例子。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了,父母商量著去哪兒玩好,這個時候請叫上你的孩子吧:“來,孩子,咱們商量一下該去哪兒玩好。”相信受到這樣的“邀請”,孩子會非常開心。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體現,他從父母的重視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也不再覺得父母高高在上,反而有種親近感。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比如家里經濟緊張了,需要商量如何節約開支;比如要添置一樣家具,需要商量買什么式樣和價位的;比如想在家里搞個小聚會,商量怎么辦才有創意……這些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也參與討論,讓他也貢獻一份“才智”。別說,有的孩子還真能貢獻出一個大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好點子來呢。哪怕他真的說不出有價值的建議,這種討論本身,對家庭、對孩子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尊重孩子的父母,也會受到孩子的尊重。時常被家長請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到了他要做一項決定的時候,也會主動地去跟父母商量,而不是一意孤行。時刻牢記,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許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著辦。學會與孩子商量,是兩代人溝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間,如果互相不溝通,不交流,是無法相互了解的。而不了解,就會產生隔膜與誤會。父母與孩子也是如此。
代溝問題一直是令孩子與父母都深感頭疼的問題。兩代人之間為什么會產生一條無法逾越的溝壑?固然有時代觀念的影響,但是也往往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造成的。父母有父母的一套價值觀念,孩子有孩子的一套價值觀念,而且互相不了解,如何能不產生沖突和矛盾呢?及時而有效的交流,是避免兩代人產生代溝的有效方法。而實現兩代人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時常與孩子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擺出來討論,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不斷修正個人的偏見,最后達成共識。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大人也了解了孩子的思想觀念,和諧的家庭關系也就建立起來了。長此以往,父母與子女就會了解得越來越多,而且能夠互相約束,剔除不和諧的成分,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就算不能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至少兩代人都學會了互相諒解、寬容、認同和尊重,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家長也應該知道,商量,不是簡單的遷就,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溝通、相互了解,形成雙方可接受的意見或辦法;商量,不是父母發號施令,而是真正地把孩子當做一個人,更當做一個孩子來對待。商量,使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打上“民主”的印記。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命令,最好是建議和商量,比如說今天家里買了條魚,你是紅燒呢?還是清蒸呢?這樣一問,小孩會感覺媽媽燒菜還要問我,實際上這樣一個具體的東西,感覺媽媽很尊重他。小孩在尊重當中,也學會了尊重你,人與人的尊重是愛的一種體現。比如問問孩子假期想做什么,你想學習什么,你想到哪兒玩兒,假期到來以前,父母需要聽聽孩子假期有什么打算,不要給他打算好了,比如說到北京或者是到秦皇島玩兒,最好聽聽孩子想看一些什么,學一些什么,玩兒一些什么,孩子講的非常合理的可以采用,比如說你這個主意不錯,我們就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很高興,感覺父母很尊重他的意見。
2.怎樣和孩子商量
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下面的小事開始:
“你現在不想睡嗎?明早你能按時起床嗎?”
“你要零錢做什么?一半行嗎?”
“一定要喝飲料嗎?喝點開水怎么樣?”
“舊書包扔掉嗎?買新的,但不在我們這個月的花費里……”
爸爸媽媽們遇到事情與孩子共同商量,可以培養孩子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孩子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是非常有益的。遇事怎樣與孩子共同商量呢?
(1)要把孩子當做與自己平等的“小主人”看待。
(2)有了事,讓孩子談談對事情的看法。
(3)出了問題與孩子商量,想出解決的辦法。
中國的父母在給孩子零用錢這件事上,從不習慣于與孩子商量,只要條件允許就滿足他;吃的用的,從玩具到上百元的書包,都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父母自然地有權利要求孩子,必須在學習上取得優秀,第二第三都不行。一點也不曾與孩子商量。
因此,父母有必要學會凡事與孩子商量,把做父母的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他思考判斷,然后再去行動;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維高度,總能找到每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
平等地對待孩子,遇事與孩子共同商量,可以使孩子從小在待人處事方面有一定的主見,并且學到處理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么就先想想自己是否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