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辭職信這個小細節上,成熟專業的人也知道離開公司時要保持友好的態度,不表達不滿的情緒。畢竟,山不轉水轉,辭職后與前上司、老同事再碰到一起也是常有的事,尤其眼下吃職場“回頭草”的例子也很多。如果我們離職時表現得專業一點,優雅一點,或許能給大家留下好的印象,這也是在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加分。
事實上,在老板的眼里,如果自己的員工沒有個性和創造力,就沒有創意的作品出現,比如,建筑設計行業、廣告行業等。這就好像如果球員沒有了個性,也許就打不出富有個性的好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老板會無限度容忍你的任性。老板的態度其實是“要有個性,不要任性”。該有個性的時候一定要有個性,但需要理解的時候也應該能夠去理解。工作有時候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平時與上司同事交往相處就不可以我行我素;獨立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可以以我為主,但在平時還是要講究公司大局為主。
總之,踏進社會,你就需要成熟一點,不要時不時地就任性妄為,更不要腦子一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然不考慮后果。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多理解一點,少抱怨一點,你才能慢慢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游刃有余,有一席之地。
別太清高,否則就會成為孤家寡人
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覺得別人干的事兒都挺俗的,別人說的話都是廢話,別人的品位都是不上檔次的……因此,總是不屑與人多說一句話,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傲氣十足,自命不凡。說實話,這些天生骨子里就散發著一股清高勁的人往往會“高處不勝寒”,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張軍在某個編輯部做編輯,剛來的時候,他也總和同事們一起去吃午飯。可是,一段時間后,他就開始一個人吃方便面了。編輯部的主任王老師看到后,就關心地問他怎么不和同事們一塊去吃飯。讓王老師感到吃驚的是,張軍很隨意地扔出了這么一句話:“看見他們就惡心。”
原來,中午吃飯的時候,幾個編輯很喜歡談網絡游戲。在張軍看來,這幫人簡直就是些沒有遠大抱負的“混世魔王”!“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張軍就決定不跟他們一起吃午飯,上班下班,見面也不跟他們搭腔。
很多人交朋友的時候常抱怨說:“我不喜歡和他們玩,他們都太俗了!”“我不喜歡和他們做事,他們沒能力!”“那可不是我的性格,我的理想可不是靠這個去實現的。”工作上,對這個看不順眼,對那個也不喜歡,認為老板沒多大本事,認為同事都不如自己,對公司的制度不滿意,對一些潛規則更是不屑一顧。這些人自以為自己本事強,所以清高,看不起別人。
但是,這只是一種天真幼稚的處世方法。你以為是你在疏遠那些你看不起的人?其實,別人又何嘗不是在慢慢疏遠你!對于在同一群體中保持一致的成員,大家的反應是喜歡、接受和優待。而對于高高在上的偏離者,大家則會厭惡、排斥、拒絕。因此,如果你總覺得自己超凡脫俗,對一些人情世故看不慣,甚至唾棄、鄙視,這肯定是對自己的人際關系非常不利的。你不合群,最終成了孤家寡人,那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怎么辦呢?
甄姬是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應聘到一個外企做行政工作,論學歷,是本科畢業;論專業,是對口的秘書專業;論形象氣質,也屬人群中的佼佼者……就因為這一切優越的條件,甄姬得意忘形,自恃清高。有同事私下里說:“她的眼睛是長在頭頂上的。”
從剛進公司開始,甄姬幾乎天天都是一個人吃午飯,一個人下班回家,從不主動搭訕辦公室的其他同事。每次看到同進公司的幾個新人與同事們談笑風生,她的臉上便露出一種不屑的表情。
并且,甄姬一直覺得,只要工作表現突出,領導總能意識到自己是個人才,而至于同事關系,除了一起說些廢話,能有什么用!
因為這種自恃清高的心理,甄姬越來越跟周圍的同事格格不入起來。
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終于讓她改變了這種態度,并且開始主動與其他同事接近。
那天,公司即將開一次重要的會議,需要復印一系列文件,甄姬急急忙忙沖到復印機前,卻不會使用這臺新購買的復印機搗弄了半天一張文件都沒有復印出來!眼看會議就要開始了,實在沒有辦法,甄姬只好求教公司的其他同事。然而令她感到郁悶的是,她問了一圈的同事都沒人搭理她,不是推說忙就是說自己也不會。
最后,甄姬只好再次找到平時最看不起,而人緣卻很好的同事小王。看到她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小王就告訴她復印的方法并幫助她完成了復印。
甄姬終于意識到了團結同事的重要性,以后,同事們在一起談笑風生的時候,她總不忘上前去插幾句話;中午吃飯的時候,她再也不會獨自坐在一邊,而是主動端著飯盒跑到同事中間湊熱鬧;而且,有時候大家抱怨公司食堂的飯菜都吃膩了,她便主動提出要請大家到外面的小店去吃……
甄姬的轉變也使得同事們轉變了對她的態度,她需要幫助時,同事們開始主動提出幫助她。后來一位關系不錯的同事告訴甄姬,之前同事們都覺得她太清高,但一起吃過幾頓飯后,距離感很快就消除了。
無論是職場新老員工,都不能太過自恃清高。如果因此疏離了同事,保不齊哪天用到別人,卻只有吃閉門羹的份兒。放下清高,放低姿態,想他人所想,雖然自己也有自己的原則,但有時候也能“隨大流”,辦事靈活,主動與人親近,如此才能營造出和諧的人際關系。
自恃清高、自命不凡的人總會遇到自己很難預料的尷尬局面,屆時碰了釘子只能怨自己。不妨“笑容多一點,嘴巴甜一點,腰要彎一點”,做好了這三點,你將會贏得更多的朋友。
主動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你
從古至今,“適者生存”一直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不可否認,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次進步也幾乎都是在“適應”的前提和基礎上獲得的。不過,如今很多剛進入社會、心懷決心和夢想對未來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反而生出更多迷茫,看不清未來的路在哪里,因為跟不上社會主旋律的節拍從而變得焦躁不安。
為什么這么多人會有“社會不適癥”呢?因為生存環境改變了,可很多人還念念不忘地扮演著舊角色。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有能力,總是一味地要求社會適應自己,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因此,事事不順、時時受阻、處處碰壁也就不奇怪了。
林冬晨是一所名牌大學美術設計專業的優秀畢業生,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夠進入一個文化廣告公司繼續從事與美術設計相關的工作。
如他所愿,他終于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當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專業對口”,而且特別提醒經理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長”,他還反復強調只有讓他到廣告設計部門去工作,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
可是,經理并沒有因林冬晨特別的強調和解釋而改變主意,仍然安排他到了文案策劃部門去工作。林冬晨覺得很不開心,覺得上司拒絕自己的要求實在不給自己面子,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褻瀆。
帶著這種不良情緒,林冬晨進了策劃部。由于逆反心理,他工作特別不積極,給部門經理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沒過完試用期,林冬晨就被迫離職了。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心氣很高,希望一工作就可以干出一番事業。因此,對于領導交辦的簡單工作不屑一顧,認為這是大材小用,往往眼高手低,最后連一些基礎的工作都做不好。這何嘗不是沒有定位好自己呢?讓別人都適應你,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不端正你的態度,還孩子氣地要求老板配合你,那就永遠不可能在職場有發展。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學著改變自己。”任何人要想順利地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就只能從自身開始做起。只有隨時調整改變自己,才能與社會保持腳步一致。
很多時候,“適應”才是“超越”一切的前提。因為沒有模仿,就無法創新;沒有適應,就更談不上超越。所以只有當你足夠了解了周圍的環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大學畢業后,白瀾進入一家大公司工作。可是,一段時間后,白瀾發現內部小集團眾多,為了有形和無形的利益,大家勾心斗角。因為不知道白瀾是什么背景,老員工對他非常的冷漠,甚至像防賊一樣提防著他。而且,白瀾的價值觀念和做人原則與公司的人文環境時常發生沖突,年輕的白瀾想到了辭職。
辭職時,白瀾向老板張旭說出了自己的苦悶和對未來的打算。張旭聽完拿出一張光碟叫白瀾看,那是描述史前恐龍滅絕的科學記錄片。看完之后,張旭自言自語地說:“那么強大的恐龍滅絕了,而小小的變色龍卻繁衍生息到現在。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啊!”這時,白瀾才意識到自己就是職場上的那只恐龍。
白瀾收回了自己的辭職信,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次,他不再看別人的眼神,不再聽別人的議論。對別人最不愿意干的事情他主動去干,對公司里最高傲挑剔的人,他也一直保持著最熱情的微笑。
后來,白瀾因為業績突出,人際關系好,一下從最普通的員式晉升為部門經理。
當然,我們踏入社會后,對于之前自己的感知與現實無奈的差異,必然會產生理解分歧。如果你始終保持一種強硬的態度,那么就只會因此而付出很大的代價。社會有時候就像個不倒翁,你越是想讓它朝著你的方向倒,它就越會朝著相反的方向搖動。而這時候,放棄也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拒絕成長。
因此,年輕人一定要學著去適應這個變化極快的社會環境。只有當你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對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動而輕松地承受,那么不管任何時候你都能做到,在面對變幻莫測的社會時依舊“處變不驚”。而只有在這個社會里適應了,不為不公平而抱怨,不為現實磨難所困囿了,我們才能抓住機會成為強者。
太小氣沒人氣,不想大方也要盡量大方一點
有些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喜歡斤斤計較,算計來算計去,生怕自己吃一點虧。這樣的人,只會讓身邊的人越來越疏遠你,使你的人氣指數越來越低。
林康杰加班時,肚子有點餓,看見跟自己關系親密的同事康輝的辦公桌上正好有面包,想到康輝剛吃完飯,就準備拿來充饑。
林康杰剛伸出手,不料康輝卻說:“別動!這面包是我明天的早餐。”林康杰愣了一下,以為對方在開玩笑,說:“你不是從來不吃早餐的嗎?”“怎么了?我從明天開始吃,不行嗎?”
這下,可是傷了林康杰的心。想自己對康輝一向不錯,每次康輝想買東西沒錢時,他都會先替他墊付;外出買飯也會幫他帶回來,加班工作時自己也會幫助康輝做一些……但現在,對方卻連一塊面包都不愿意給饑腸轆轆的自己?
一塊面包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呢?有些人太在意自己的錢財,太注重物質利益,不舍得付出。這樣的人如果面對的是奢侈品,那算是節儉,但要是生活中處處這么小氣,那不就是太摳門了嗎?
物質上如此我們或許有時候還可以體諒,但是,如果待人處世方面太小氣,那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我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你的心很小,只能容下一粒芝麻,那么怎么可能大方地裝下這世間的矛盾、利益糾葛呢?如果有一個大到“能撐船”的心,那么多大的事都能包容,多么難相處的人都能相處,還用愁沒有好人緣嗎?
共事3年,何俊和耿亮的感情還挺好的,平日里,兩人經常有話題聊,何俊給人的感覺也很直率友善。
但是,年終時,兩人共同承接了一項業務,按照客戶的要求兩人各做了一份方案。結果,因為耿亮的創意不錯,所提的方案獲得客戶的選用。因此,公司決定給耿亮加獎金。
誰知,就是這件事讓何俊有些慌了手腳,然后開始斤斤計較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他把以前的大方友善的偽裝全都卸了下來,開始全面孤立耿亮。
大家以為兩人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探究了原因才發現是何俊在這件事中傷了面子,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于是就把氣撒在耿亮身上。
明白了原因,耿亮就主動把獎金拿出來,請大家吃飯,并在席間說盡了何俊的好同時也給了何俊一個臺階下。同事們從這件事上也看清楚了兩人的處世方法,對耿亮的好感大幅度上升。
當你有了屬于自己的榮耀時,即便是口頭上的感謝也要懂得和他人分享,別人并不是非得要和你分這一杯羹,但你主動與人分享,不僅會讓你顯得大方,也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大家還會認為你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你的品行也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現在,有些人總抱怨自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與同事的關系處不好。當你開始從自身找原因的時候,就會發現,是因為你過于計較自己的利益,時間長了難免惹人反感。而且,這些人,因為太過功利,喜歡算計,往往會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別人,從而失去好人緣,可謂是得不償失。
想把自己變得有人氣,那就不妨學著大方一點。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要淡化金錢財富的概念,不要讓自己變成“我窮得只剩下錢了”的吝嗇鬼;與人有爭執、有矛盾的時候,我們要學著放下和忘卻,沒有必要什么事情都放在嘴邊“念念不忘”,那樣你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小肚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