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童心未泯、有些許孩子氣,會給人可愛純真的感覺。但如果你穿梭于成年人的世界,總是“長不大”,任性、小氣,有什么說什么,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那就不合時宜了。長大了,就要有長大的姿態,成熟一點,才能在社會上生存。
世態有時候就是如此炎涼
元曲《凍蘇秦》中曾說過:“也素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聽起來未免有點悲觀,但事實上,世態有時就是如此炎涼。正如《隋唐演義》中所說:“世態炎涼,古今如此。”
世態的炎涼有時是人性所使,譬如人性本身就是自私的,我們不能指望人人都能大公無私。
年輕的王璇在郵政儲蓄銀行上班。中午,有個中年婦女取定期1萬塊,利息225元,應該給10225元。因為那幾天王璇都在忙其他業務,有點忙暈頭了,結果給了那位女士12025元。
等到下午盤賬的時候,王璇才發現了有1800元對不上賬。于是她查單據,看監控,發現是那個中年婦女,而且錄像上看對方拿到錢之后在柜臺猶豫了半天。因此,王璇馬上調出地址,去對方家求對方歸還給她。
天真單純的王璇為了表達自己的善意,也為了讓那位婦女把錢還回來,去的時候還提煙提酒。結果,那位婦女死不認賬不說,還當著街坊鄰居的面把王璇提去的禮物都扔出門外,把她趕了出來,周圍圍觀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她。
王璇哪里想到那位婦女會這樣,中午和她說話的時候還很和善的。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王璇難受得哭了一晚上。去了三次,對方不是避而不見,就是惡言相向,王璇無奈只能吃了啞巴虧,補上差額。
我們不得不承認世態有時就是這樣炎涼。當我們跌入人生低谷,身邊曾經稱兄道弟的朋友一夜消失;當我們突然遭遇經濟上的危機,已經談婚論嫁的女友會另投懷抱,昔日的朋友會見死不救,甚至還有曾經的對手會落井下石;我們有權有勢的時候,即便長得丑也有人爭著嫁,每天都有朋友請吃飯;好心捐助失學的兒童,數十年培養出了一個大學生,卻連感恩你的心都沒有;前面出了事故,我們救人,代付醫藥費,找家屬,但是最后找不到肇事司機,我們就從好人變成了罪犯,連見義勇為都是錯的了……這一切都讓人不得不感嘆“世態炎涼”。
或許,有人會感嘆這個社會虛與委蛇,會抱怨現實冷酷無情,甚至有的還會奮起為此打抱不平。可是,年輕的我們要明白,窗戶打開了,清新的空氣進來,同時蒼蠅蚊子也會進來。
有光明就有黑暗,換個角度看,社會上的明爭暗斗,其實都是社會需求必然的存在。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就正好反映出競爭的激烈和無情嗎?如果你不學會如何去深入它、理解它,就只會被它所吞沒,淪為“蝦米”。
就像“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樣,如果這個世界過度純凈,情景也不一定比現在更好。網上有一個貼子“你慢慢會知道的43件事”,其中有兩條:“慢慢地才知道,很多時候自己遇到不開心,千萬不要渴望別人同情,大多數人會采取冷漠回敬的。”“慢慢地才知道,生活是有很多不公平的,你一定要正視。”季羨林大師說:“不完美才是人生。”這就是現實,真實的有點殘酷。
因此,即便你不滿意這個魚龍混雜的“社會”,也絕對不能總以一顆抱怨的心去看待它。因為你再憤世嫉俗也無濟于事,而且越抱怨只會越槽糕。
古人說,“一入江湖,身不由己。”因為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其實,社會就是“江湖”。“江湖”之路本就充滿爾虞我詐、是是非非,如若想要立足于它,你就必須去正視那些現實中的黑暗、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然后才能武裝自己,保護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地向前,直到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人人都在以貌取人,包括你自己
你是否曾經因為一個穿衣打扮上的一個小小細節而對某人印象大打折扣?你是否曾經遇到過一個人,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被他的高貴氣質所打動?這就是形象的影響力。的確,有誰會去討厭一個看上去帥氣十足或者美麗萬分的人呢?我們都在從別人的外在形象去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結交。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你。
毫無疑問,這是“以貌取人”。但是,看看我們周邊的人,無論是在商務活動還是日常生活中,對方就是會從你的外貌來判斷你的性格、你的實力、你的品位、你的素質。自然,你自己也會在與對方初次見面時,憑借第一印象,在心里默默“估量定位”著對方。
人際關系學專家阿爾伯特提出過一個關于第一印象的“7/38/55定律”:一個人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說話內容本身占7%,說話方式(語速、語調、音量等)占38%,非語言信息(面部表情、身姿、行為、服飾等)占55%。由此可見,人的外在信息在給他人的印象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這也無怪乎亞里士多德說“漂亮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即使真的是“虛有其表”,那也是人們的一種競爭力!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在意自己的形象。
劉悅最看不慣出去見個朋友要花半個多小時捯飭自己的人,她對穿什么衣服,配什么包包,梳什么發型都無所謂。每次劉悅的媽媽見到她那樣,總會說:“你一個女孩子家,走出去第一面給人的感覺就不好,別人怎么對你刮目相看啊。”劉悅聽后卻總是不以為然地說:“如果內心虛無打扮那么漂亮又有什么用,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說完后依舊是我行我素。
后來,在一個朋友的生日宴會上面,劉悅向朋友打聽生日宴會中的一個男孩子,朋友聽后也很高興為她做了紅娘約了男孩。可是當男孩見到她的時候,只是非常有禮貌說了一番客套話,吃了一頓飯,其間完全沒有半點心思在她身上。
回去后,劉悅覺得自己談吐得體,也算聰慧一類,怎么就不入對方的眼?她向朋友說了自己的困惑。朋友轉而去問那個男孩子原因,男孩子只是說:“上次,我就在生日宴會上注意過那個女孩,第一面的確不怎么樣,頭發亂糟糟的,衣服挺個性的。說實話,我有點接受不了她的素面朝天和時尚個性,我想女生化個小妝什么的,穿著大方,這樣會好些。”
一個人的外在儀表實質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外在的形象會帶給人一個驚人的影響力。現在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外貌協會”的成員,誰也不愿意找一個不注重外在美的戀人。
其實,不僅在婚戀上,不管是什么類別的工作面試中,相貌好的人第一次一般不會被刷下來;生活上,不管你走到哪里,總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成為朋友,你也會得到更多的贊美,增添更多的自信等。況且現在已經有統計顯示,外貌出色的人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幾率較高。
錢雯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她每天上下班總是一身單調的職業裝,一頭烏發,給人的感覺生硬刻板。因此談判的時候,不但談判的氛圍緊張,而且效果也不好。
后來,在一個做形象設計師的朋友的建議下,錢雯剪掉了留存多年的長發,換上了一身莊重并富有朝氣的高檔套裝,同事們都說她看起來優雅干練、精神飽滿。談判時,錢雯自信優雅的談吐也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認識到了外在形象重要性的錢雯開始“包裝”自己,她請人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女性精英”的形象服飾。不僅如此,連言談舉止錢雯也做了精心安排,譬如如何走下汽車、如何與人握手、如何步入會場,以及在大小型慶祝活動中的問候方式、語調等,都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當然,錢雯也因此得到了圈內人士的認同。
后來,靠著積累下的人脈,錢雯辭職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優雅“女強人”。
人們往往對視覺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雖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實際上雙眼所見的形象,往往都會成為評判對方的標準。很多時候,我們還沒來得及表現出自己優秀的內涵,就因為外貌上的某個小缺陷而被對方暗暗打上了否定的記號,這些的確都是外貌“惹的禍”。
正如美國知名女記者所說:“如果你穿錯了衣服,沒有人會告訴你;如果你不懂得搭配,沒有人會告訴你;如果你的頭發不整,沒有人會告訴你……但是,人人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些小節正在詆毀著你!”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從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開始設計和塑造自己的個人形象。
曾擔任美國三位總統禮儀顧問的威廉·索爾比說:“當你學會怎樣包裝自己時,它就會給你帶來優勢。它是一種技能,是你能夠學會的技能。”無論你的天資如何,無論你年齡如何,只要你自己把自己的樣貌收拾體貼,那么,不管在哪里你都是最出眾的那一個。
雖然以貌識人本不被提倡,但世事無絕對。如今你就是身處在這個“面子貴如金”的社會中,更何況你自己也是憑借外貌去審視一個人。所以,任何時候,你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千萬不要讓自己“毀”在外貌上面。那么,從現在開始,從每一個小細節入手,精心設計自己的形象吧,這樣的你如果呈現在別人面前,你的形象就會對別人說:“我是有修養、有能力的人。”
別把任性當個性
青春年少,你可以任性,父母、朋友等所有人會以你還沒有長大為由去包容你的任性和我行我素。然而,當你進入社會,那些被允許任性的時光就過去了,千萬別把任性當成獨特的個性來張揚。
但是,在待人處世中,很多人不守規定,不講道理,不以為恥,反認為這是有個性的表現,認為別人不懂得欣賞自己。其實,這哪里是什么魅力個性,只不過是在耍性子而已。如果你這樣把任性當成個性,那只會使得自己在個性與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與非,辨不出真正的美與丑。
章軒邈在大學時代就是個敢想敢做的人,遇到什么看不順眼的事情都會說兩句。而且,為了凸顯自己80后的個性,章軒邈往往一身酷酷的打扮。
畢業后,章軒邈到一家知名的公司工作。個性的裝扮讓同事們不敢接近,章軒邈反而認為大家不懂欣賞。工作沒幾天,章軒邈認為公司這不好、那不好,然后開始向上司提建議,并放話說:“公司的銷售工作要是按照我的思路來,銷售額會上升30%以上。”不過,上司只是勸章軒邈認真踏實工作,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看到上司如此不識人才,同事又對自己指指點點,章軒邈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做法,反而認為他們與自己不是同道中人,不屑與之為伍。因此,試用期未滿,章軒邈就離開了公司。
什么是個性?個性是有獨立的思想,而非與眾不同的穿著打扮;是堅韌認真的人格魅力,而非故作深現或孩子氣。個性是需要智慧來支持的,它不是一切從自身為出發點,不是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更不是以自己的需求和目標為最大化的我行我素。在職場上,什么都隨自己的性子做事,不講原則,沒有大局意識,缺乏科學態度,與同事之間不能溝通,工作不能協調,甚至玩世不恭、不負責任……這樣的任性,不僅影響到自己的進步與發展,而且,在社交上也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
當你踏進社會,不要再天真地以為不顧一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就是有個性。事實上,那些真正有個性的人,敢“膽大妄為”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起碼,他們可以對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有足夠的能力承擔,不需要任何人為自己所犯的錯埋單。你是這樣的人嗎?你真的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了嗎?大部分人的水瓶里只有五分之一的水,而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的瓶子里是滿滿的,并自以為別人看錯了。
踏進社會,我們要一步一步地認清自己,然后補足自己的缺失,讓自己漸漸成熟起來。而且,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更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事說話都要謹慎。否則,無所顧忌的任性會讓你的職業道路變得艱難。
春節過后,跳槽高峰來臨,個性化的另類辭職信讓人又一次見識到了年輕人的任性。
一位外企員工辭職時,把自己的辭職信發給了所有同事,內容如下:“大家星期一好,我不干了。這兩年來,我學到了很多,我會想念你們的。但是,只有一個人除外,我說的就是你,我的老板,當你助手的這段日子可真是人間煉獄。我忍受住了你的壞脾氣、你的口臭,因為我想要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
也有人用辭職信諷刺吝嗇老板:“我的工資漲幅告訴我:以后周末,你就乖乖待在家里看盜版碟,等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吧!”
有人則抱怨自己的工資永遠不漲,說:“我在公司辛辛苦苦干了四年,相信你加薪的承諾已不下九次。進公司時我身高1.61米,如今身高1.78米,而工資一點沒長,我得辭職出去好好想想……”
有人說這些辭職信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解恨。可是,把這樣另類個性的辭職信遞給老板,你是不是太任性了呢?把這些對公司的埋怨、對老板的諷刺、對同事的調侃,送到老板那里實在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你要知道,職位越高,圈子其實越小,可供選擇的崗位就只有那么幾個。作為有素養的職場人,沒有必要做得這么不計后果、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