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最早的“雨衣”

中國的雨衣最早出現在周代。《詩經·小雅·無羊》道:“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漢毛亨的注釋為:“蓑,所以備雨;笠,所以御暑。”而《玉篇·草部》中道:“蓑,……草衣也。”說明這種雨衣是草制的,當時也叫蓑衣。

蓑衣的主要材料是蓑草。蓑草呈空心,表皮光滑,雨水不易滲透。因為蓑草是賤物,所以不分尊卑,遇到下雨天,大家都穿這種蓑衣。

然而,北齊劉晝的《新論》卻說:“紫貂白狐,制以為襲,郁若慶云,皎如荊玉,此毳衣之美也;壓菅蒼蒯,編以蓑芒,葉微遺壘,黥若朽穰,此卉服之惡也。裘蓑雖異,被服實同;美惡雖殊;適用則均。今處繡戶洞房,則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則裘不如蓑。”意思是說,蓑衣和貂狐裘服自然沒法比,然而遇到雨雪時,貂狐裘服卻比不上蓑衣了。因此,蓑衣成為古代人主要的防雨之衣。這在詩詞上也多有反映,唐崔道融有《田上》一詩:“兩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后來,人們又用莎草編織蓑衣,宋楊樸有《莎衣》一詩:“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

再到后來,人們開始用絲絹一類紡織品涂上油以后制成雨衣,稱油衣。《隋書·煬帝紀》:“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嘗觀獵遇雨,左右進油衣。”

隨著社會的發展,雨衣的材料也越來越多,有粗麻、棕絲、玉草等材料的,甚至還有一種雨衣是以一種名叫“多羅”的樹葉編織而成的。

然而,中國古代的雨衣材料雖多,但都有不足處,都算不上真正方便的雨衣,真正方便的雨衣是由外國人發明的。在英國蘇格蘭的一家橡膠工廠里,有一個名叫麥金托什的工人。1823年的一天,麥金托什不小心將橡膠汁沾到了衣褲上,怎么也擦不掉,反而染上了一大片,無奈,他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冒著綿綿細雨回家。沒想到的是,沾到膠汁的地方,穿在里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于是他索性將橡膠汁涂滿全身衣服,做成了一件能擋雨水的衣服。

從此,麥金托什潛心研制防雨布,終于在1832年第一個成功地制成了可以做衣服的防水布料。可惜的是,涂了橡膠的衣服雖然不透水,但到了冬天又硬又脆,穿在身上既不美觀,也不舒服,而夏天則變得又粘又臭。

進入20世紀后,塑料和各種防水布料的出現,使雨衣的款式和色彩變得日益豐富了。但是,人們沒有忘記麥金托什的功勞,把雨衣稱做“麥金托什”,英語中的“雨衣”一詞就是“麥金托什”(mack-intosh)。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南乐县| 海原县| 汤原县| 葫芦岛市| 济阳县| 梁山县| 东平县| 泗阳县| 鹤峰县| 岱山县| 永善县| 朝阳市| 海口市| 涿鹿县| 永城市| 中卫市| 体育| 伊宁县| 鸡东县| 伊通| 民勤县| 浑源县| 杭锦后旗| 桂阳县| 普兰县| 两当县| 塘沽区| 紫云| 德令哈市| 甘谷县| 会东县| 云南省| 玉林市| 彰化市| 张家口市| 山丹县| 遂宁市| 宜州市| 安丘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