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設計、制作與應用
- 秦志強 彭建盛 陳國璋編著
- 1173字
- 2018-12-28 18:31:13
工程素質和技能歸納
1.什么是機器人及智能移動機器人
我國科學家對機器人的定義:能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其他行業危險的工作。
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智能機器人定義。Robin R.Murphy認為,智能機器人是能自主地完成某種功能的機械系統。大多數專家認為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要素:
一是感覺要素,用來認識周圍環境狀態;
二是運動要素,對外界做出反應性動作;
三是思考要素,根據感覺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采用什么樣的動作。
因此,機器人按其智能程度可分為一般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一般機器人是指不具有智能、只具有一般編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機器人,目前大多數工業機器人屬于此類。
智能機器人本身具有多種由內、外部傳感器組成的感覺系統,不僅可以感知內部關節的運行速度、力的大小等,還可以通過外部傳感器(如視覺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等),對外部環境信息進行感知、提取、處理,并做出適當的決策,在結構或半結構化環境中自主完成某項任務。
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類人型智能機器人,這是人類夢想的機器人;另一種外形并不像人,但具有機器智能。
2.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設計標準
智能移動機器人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典型應用案例,并遵循機器人的通用結構,因此在開發智能移動機器人時,應該遵循以下理念。
首先,要注意機器人是否能很好地適應既定的環境。在開發智能移動機器人時,機器人都需要具有特定的功能并能完成特定的任務,這些都是研究開發、設計及制造機器人的關鍵。
其次,還要考慮軟硬件模塊的設計是否支持模塊化。模塊化設計能簡化機器人的設計及使用維護,便于查找問題并進行更換,特別是對于RoboCup足球競賽機器人,模塊化有助于減少其維修更換時間,從而有助于取得好成績。
除了以上兩點,評估機器人性能的標準還有魯棒性和可移植性。
將以上內容展開來講,就形成了如下的設計標準:
(1)機械結構要輕便簡單,符合特定機器人應用的要求(如RoboCup競賽機器人),以便教學研究之余可以參加比賽,提升學生對機器人的興趣和熱情。
(2)電氣控制結構模塊性要非常好,便于學生拆裝,電氣連線越少越好,這樣可以降低專業機器人的復雜性和神秘感,增強學生對專業機器人的熱情。只有通過拆裝,才能真正幫助學生了解系統各個部分之間的物理聯系,從而為理解整體的功能打下基礎。
(3)控制平臺必須采用比較高級的編程語言平臺。這樣便于構建大型的軟件系統,實現系統各部件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
(4)各種復雜傳感器的擴展要方便,概念要非常清楚。
(5)系統可靠性高、穩定性好。
(6)與基礎教育機器人系統有一定的連貫性,有些組件可擴展到其他領域,從而使一些相關的機器人系統能重復利用并有效整合到一起,并具有層次性和連貫性的特點。
- 亮劍.NET:.NET深入體驗與實戰精要
- 腦動力:Linux指令速查效率手冊
- Oracle SOA Governance 11g Implementation
- Drupal 7 Multilingual Sites
- Getting Started with MariaDB
-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
- VB語言程序設計
- 大數據處理平臺
- AWS Certified SysOps Administrator:Associate Guide
- 統計策略搜索強化學習方法及應用
- Blender Compositing and Post Processing
- 電氣控制與PLC技術應用
- Mastering GitLab 12
- Excel 2007終極技巧金典
- 空間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