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物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特點和意義

一、物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學是物流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物流經濟學就是以物流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物流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對各種物流實踐(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物流過程、物流政策等)的經濟效果進行分析、評價、選優,其目標就是物流總成本最低,這就必須懂得物流的經濟規律和經濟分析方法。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們掌握的物流技術越來越成熟,此外,物流系統總成本最低的最終目標覺得有必要對眾多的物流實現方案進行對比。所以,物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物流系統的經濟規律以及對各種物流實踐的經濟效果進行技術評價和優選的問題。

根據物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將其定位在對兩個方面內容的研究上:一是對從事物流活動主體的研究,包括國家與企業、物流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相互關系;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等。二是對物流活動客體的研究,包括物流活動內在運行的規則、物流經濟活動所反映的客觀經濟規律等。

二、物流經濟學的研究特點

物流經濟問題可以分為宏觀經濟問題和微觀經濟問題,前者主要研究物流與國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系,后者側重于研究企業物流管理中的經濟決策問題。

物流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是解決物流活動如何取得決策者所期望的最佳經濟目標,其研究的動因主要是由人們在物流活動中遇到的一系列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而推動的。經濟目標是物流活動的主要目標,而經濟目標的實現又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條件的限制。

三、物流經濟學的研究意義

1.可提高物流企業管理者以“理”來“管”的水平

一般來講,企業經營者的知識體系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基層的業務知識,如成本會計,應用的重點在于依法決策,照章辦事;中層的方法知識,如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應用的重點在于需要與可能、范圍與條件之間的平衡;高層的哲理知識,應用的重點在于把握實質,因地制宜、靈活運用。這就要求在經營決策中能高瞻遠矚,提高以“理”來“管”的水平。

物流經濟學作為一門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理論與方法應用于物流企業實踐的基礎性理論課程,學習和掌握物流經濟學知識是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理論素養。物流經濟學是從眾多有關業務知識、方法知識的綜合交叉中升華、提煉出來的思想,它可提高企業管理者在制定決策過程中理性思考和理性創新的能力與水平。當前,物流企業的發展正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化,從資本導向型向智本導向型過渡,物流經濟學是培養造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本家”的第一課。

2.有利于實現我國物流產業宏觀管理的科學化

物流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型經濟學科,是對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物流經濟和物流理論的總結與升華。

現代物流具有很高的產業關聯度和很強的產業聯動效應。它不僅涉及水路、公路、鐵路、航空和管道五大運輸方式的經營企業,而且還涉及交通、運輸、倉儲、包裝、通信等設備制造商和供應商經營的企業;不僅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中的所有行業,還涉及國家財政、稅收、海關、檢疫等管理部門。

3.有利于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

物流產業的發展很快會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動脈,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已經被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但是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物流作為一個獨立產業的建設還很不完善。

國家在財政預算、稅務規劃、產業投資、產業發展政策、產業法規、國家建設與規劃等方面,對物流產業發展相關的內容還涉及得很少,從統計的角度看,還沒有把物流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來對待,因此物流經濟學在產業發展中仍處于空缺,這不利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因為,現階段人們對物流的本質特征、物流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還沒有一個科學、全面、系統的闡述,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物流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還不能從理論上準確地找到答案。這就難免出現用傳統的運輸、倉儲理論解釋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發展著的物流的現象,從而導致人們對物流認識上的偏差。因此,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亟須現代物流經濟理論的指導。

本章小結

物流經濟學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統內與物流活動有關的經濟關系,是綜合運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工程經濟學、物流學、運籌學等相關學科理論,研究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物流產業組織形態演變規律、物流產業增長等問題的一門應用學科。

物流經濟學是物流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其本質是經濟學,是以物流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動中如何遵循經濟規律,依據經濟目標對物流行為進行優化的學科。物流經濟學具有一般經濟學的特點,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經濟資源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對于物流經濟學而言,研究的是實施物流活動所必需的物流資源,包括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從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經濟效果。

案例分析

前兩年還很少有人關注汽車物流,可現在它儼然成了汽車產業的香餑餑,很多公司都希望通過降低物流成本來提高競爭力。作為國內最大的中美合資汽車企業,上海通用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秘訣一:精益生產,及時供貨

隨著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汽車制造廠商采取了價格競爭的方式來應戰。在這個背景下,大家都不得不降低成本。而要降低成本,很多廠家都從物流這個被視做“第三大利潤”的源泉入手。有資料顯示,我國汽車工業企業,一般的物流成本起碼占整個生產成本的20%以上,差的公司基本在30%~40%,而國際上物流做得比較好的公司,物流的成本都控制在15%以內。

上海通用在合資當初就決定要用一種新的模式,建立一個在“精益生產”方式指導下的全新理念的工廠,而不想再重復建造一個中國式的汽車廠,也不想重復建造一個美國式的汽車廠。

精益生產的思想內涵很豐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像豐田一樣——即時供貨(justin time,JIT),即時供貨的外延就是縮短交貨期。所以上海通用在成立初期,就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支撐下,運用現代的物流觀念做到交貨期短、柔性化和敏捷化。

從這幾年的生產實踐來看,上海通用每年都有一個或以上新產品下線上市,這是敏捷化的一個反映。而物流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怎樣縮短供貨周期來達到低成本、高效率。這個交貨周期包括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從零部件到整車,每一段都有一個交貨期,這是敏捷化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秘訣二:循環取貨,驅除庫存“魔鬼”

上海通用目前有四種車型,不包括其中一種剛剛上市的車型在內,另外三種車型零部件總量有5400多種。上海通用在國內外還擁有180家供應商,擁有北美和巴西兩大進口零部件基地。那么,上海通用是怎么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新產品的導入和上市時間并降低庫存成本的呢?

為了把庫存這個“魔鬼”趕出自己的供應鏈,上海通用的部分零件,例如有些是本地供應商所生產的,會根據生產的要求在指定的時間直接送到生產線上去生產。這樣,因為不進入原材料庫,所以保持了很低或接近于“零”的庫存,省去大量的資金占用。

有些用量很少的零部件,為了不浪費運輸車輛的運能,充分節約運輸成本,上海通用使用了叫做“牛奶圈”的小技巧:每天早晨,上海通用的汽車從廠家出發,到第一個供應商那里裝上準備好的原材料,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以此類推,直到裝上所有的材料,然后再返回。這樣做的好處是,省去了所有供應商空車返回的浪費。

傳統的汽車廠以前的做法是或者成立自己的運輸隊,或者找運輸公司把零件送到公司,都不是根據需要來供給的,因此存在些缺陷。有的零件根據體積或數量的不同,并不一定能裝滿一卡車,但為了節省物流成本,他們經常裝滿一卡車配送,容易造成庫存高、占地面積大等問題。而且,不同供應商的送貨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在信息交流、運輸安全等方面,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想管好它,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很大的人力資源,所以上海通用改變了這種做法。

上海通用聘請一家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由它來設計配送路線,然后到不同的供應商處取貨,再直接送到上海通用,利用“牛奶取貨”或者叫“循環取貨”的方式解決了這些難題。通過循環取貨,上海通用的零部件運輸成本下降了30%以上。這種做法體現了上海通用的一貫思想:把低附加價值的東西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制造、銷售汽車的主營業務,即精干主業。

秘訣三:建立供應鏈預警機制,追求共贏

上海通用所有的車型國產化都達到了40%以上,有些車型已達到60%甚至更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的資源優勢,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海通用也因此非常注意協調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產”,即一條生產流水線可以生產不同平臺多個型號的產品,如同時生產別克標準型、較大的別克商務旅行型和較小的賽歐。這種生產方式對供應商的要求極高,即供應商必須處于“時刻供貨”的狀態,會產生很高的存貨成本。而供應商一般不愿意獨自承擔這些成本,就會把部分成本打在給上海通用供貨的價格中。如此一來,最多也就是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到了上游供應商那里,并沒有真正降低整條供應鏈的成本。

為克服這個問題,上海通用與供應商時刻保持著信息溝通。公司有一年的生產預測,也有半年的生產預測,生產計劃是滾動式的,基本上每星期都有一次滾動,在此前提下不斷調整產能。這個運行機制的核心是要讓供應商也看到公司的計劃,讓它們能根據通用的生產計劃安排自己的存貨和生產計劃,減少對存貨資金的占用。

如果供應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出現問題,也要給上海通用提供預警,這是一種雙向的信息溝通。萬一某個零件預測出現了問題,在什么時候跟不上需求了,公司就會利用上海通用的資源甚至全球的資源來做出響應。新產品的推出涉及整個供應鏈,需要國內所涉及的零部件供應商能同時提供新的零部件,而不僅僅是整車廠家推出一個產品這么簡單。作為整車生產的龍頭企業,上海通用建立了供應商聯合發展中心,在物流方面也制作了很多標準流程,使供應商隨著上海通用產量的調整來調整它們的產品。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變化很大,某一產品現在很熱銷,但幾個月后需求量就可能不大了。上海通用敏捷化的要求就是在柔性化共線生產前提下能夠及時進行調整,但這種調整不是車廠自己調整,而是讓零部件供應商一起來做調整。

市場千變萬化,供應鏈也是千變萬化的,對突發事件的應變也是如此。某段時間上海通用在北美的進口零部件出現了問題,就啟動了“應急計劃”,不用海運而改用空運。再比如考慮到世界某個地區存在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將對供應鏈產生影響,上海通用就盡可能增加零部件的庫存,而且也預警所有的供應商,讓它們對有可能受影響的原材料進行庫存。供應鏈歸根結底就是要貫徹一個共贏的概念。

資料來源:http://www.bitauto.com/html/news/2008919/20089191012089016.shtml.

拓展知識

2011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行業10件大事

(1)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九條政策措施。

(2)《“十二五”規劃綱要》多處提及物流發展相關內容,并單列一節,再次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3)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4)中央電視臺連續三周播出《聚焦中國物流頑癥》系列節目,集中報道我國物流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5)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啟動專項清理工作。

(6)智能物流列入工信部《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

(7)第一個由中國專家發起和主導的物流領域國際標準《ISO18186:2011貨物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正式發布。

(8)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開展物流行業勞動模范評選表彰工作,50個先進集體、239名勞動模范和58名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

(9)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供銷總社聯合印發《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10)綜合反映物流業總體運行狀況與趨勢的中國物流行業景氣指數進入試運行階段。

資料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118/137390362.html.

復習思考

1.物流經濟學的概念是什么?

2.物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3.物流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包括哪幾個階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长葛市| 会宁县| 武隆县| 宁都县| 龙里县| 博野县| 青川县| 杂多县| 沧源| 奎屯市| 鄯善县| 当雄县| 祁阳县| 邵阳县| 龙山县| 响水县| 平顶山市| 高密市| 襄城县| 慈溪市| 石河子市| 阿鲁科尔沁旗| 龙游县| 泾源县| 武陟县| 宜川县| 宜城市| 广水市| 乌鲁木齐县| 青岛市| 耒阳市| 红原县| 新竹县| 忻州市| 镇江市| 福海县| 武强县| 富顺县| 平乐县|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