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規劃(第2版)
- 劉明鑫 劉崇林主編
- 1582字
- 2018-12-27 16:38:55
1.3 人力資源規劃的原則與目標
1.3.1 人力資源規劃的原則
1. 目標性原則
編制人力資源規劃最主要的是服從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提高的需要,因此,人力資源效益、人才效益、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利潤等指標應構成企業人力資源規劃目標的核心。
2. 系統性原則
要把人力資源規劃作為一個子系統,放到企業總體發展規劃,甚至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系統中來考慮;同時,把企業人力資源規劃作為整體,將企業內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人力資源規劃作為其子系統統一考慮、統一規劃。
3. 適應性原則
人力資源規劃的方向、目標、內容、規模與速度,要適應國家經濟、政治的需要,特別要注意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改革及適應于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的需要。而這是以人才的類型、才智、專業、素質、年齡、觀念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廣泛性為基礎的。
4. 協調性原則
人力資源規劃是整個企業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在其編制與執行過程中,自始至終要同其他因素,尤其是密切關聯因素相平衡、協調,要處理好五個關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需要和可能的關系、數量和質量的關系、速度和效益的關系。
5. 科學預測原則
編制人力資源規劃必須以科學的人力資源預測為基礎。這個預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未來的事業發展預測;二是以這種發展為前提的人才需求預測,這兩個方面是統一的。不以預測為基礎的人力資源規劃必然是盲目的,以此來指導實踐,必將造成事業荒廢或人才浪費的嚴重后果。
6. 動態性原則
在企業發展戰略設計中一定要把預期搞好,對未來的預期一定要搞清楚。這里所講的預期,是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環境以及企業內部本身的一些變革,要有科學的預見性。
7. 開放性原則
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中,要消除一種不好的傾向,即考慮問題的思路比較狹窄,在各個方面考慮得不是那么開放,我們稱之為狹窄性。狹窄性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市場發展戰略,也會影響產權制度,所以必須要堅持開放性原則。
8. 共同發展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不僅為企業服務,而且要促進員工發展。兩者的發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進的關系。優秀的人力資源規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和員工得到長期利益的規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規劃。
1.3.2 人力資源規劃的目標
人力資源規劃的目標就是確保企業在適當的時間和不同的崗位上獲得適當的人選(包括數量、質量、層次和結構)。一方面,要滿足變化的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企業內部現有人員的潛力,使員工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 配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任何企業都在不斷地追求生存與發展,而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資源的獲得與運用,也就是如何適時、適量及適度地使企業獲得運用所需的各類人力資源。由于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環境變化多端,如何針對這些多變的因素,配合企業發展目標,對人力資源科學規劃甚為重要。
2. 規劃人力資源發展
人力資源發展包括人力資源預測、人員增補及人員培訓,這三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人力資源規劃一方面對目前人力資源現狀予以分析,以了解人事動態;另一方面,對未來人力資源需求做一些預測,以便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增減進行通盤考慮,再據此制定人員增補與培訓的計劃。所以,人力資源規劃是人力資源發展的基礎。
3. 促使人力資源的合理運用
研究發現,在相當多的企業中,一些人的工作負荷過重,而另一些人則工作過于輕松;一些人由于能力有限而無法完成工作,另一些人則感到能力有余,未能充分發揮。只有很少的企業其人力資源的配置完全符合理想的狀況。人力資源規劃可改善人力資源分配的不平衡狀況,進而謀求合理化,以使人力資源能配合企業的發展需要。
4. 用人成本合理化
影響企業用人成本的因素很多,如業務、技術革新、機器設備、組織工作制度、工作人員的能力等。人力資源規劃可對現有的人力資源結構做一些分析,并找出影響人力資源有效運用的瓶頸,使人力資源效能充分發揮,其成本所占的比重趨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