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了解申請程序
- 美國本科留學解讀
- 牛勇 (美)凱西·薩普
- 1819字
- 2016-01-06 15:10:57
中國大學申請程序
大多數中國父母知道中美兩國的教育方式是存在差異的。畢竟,這也是您讀本書的原因之一。這些差異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并且也影響著申請的每個步驟。本書的這一部分將會對此做出明確、實用的解釋說明。
在說明美國的教育方式之前,我想應該對中國的教育方式也做出大概的說明,這樣更有利于您將兩者加以比較。當然,我并不是研究中國教育的專家,我對中國教育系統的了解主要來自我的同事和朋友對此的解釋和說明。如我有誤解之處敬請見諒!
假設您的孩子在2012年秋季入學,他(她)的申請進程(依照2011年標準)。
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中國升學模式,非常簡單。
美國大學申請程序
說真的,中國的大學教育體系簡單明了,易于了解,看起來也很公平。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大學教育體系可就復雜多了,最少可以分為以下6個方面。
●入學要求。中國的入學要求很簡單。您的孩子只需要參加高考,只要過了錄取分數線就能上大學。我聽說有一些中國學校現在也要求學生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大多數是不用的。在美國可就大大不同了。大多數情況下,您的孩子最少必須參加兩種考試(SAT和TOEFL考試),最少完成一篇英語短論文(或許更多),提供4年的成績單和2~3份推薦信,并且還有可能要去參加招生學校的面試(也可能是電話或網絡視頻面試)。有些學校還會要求更多信息,如SAT 2成績。
●申請學校的數量。中國可申請的學校的數目是有限的。而在美國卻沒有限制。不過,在申請時,您需要向每所學校支付一定的申請費,以及提供很多相關的資料,這也就在無形之中產生了成本限制。大多數美國學生都申請6~8所學校,但是據我所知,有些人竟然申請了20多所學校!我通常會建議中國學生申請6~10所美國學校,當然要基于一個縝密、周全的申請策略,我稍后也會就申請策略的制定進行說明。
●學校的排名。中國政府對學校進行了排名,而且人們都以這些排名作為判斷學校好壞的依據。而在美國,政府是不會為這些學校排名的。不過,美國也存在著至少5種完全不同的排名結果,分別是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普林斯頓評論》、《耶魯大學內部指南》、《華爾街日報》所給出的排名及其他一些排名標準。這些排名相互并不統一:這個排名可能認為哈佛大學是第1位,而另外一個排名可能就將哈佛大學排在了第5位!因此,美國大多數父母和學生不太關注這些排名。這點是值得您注意的:大部分美國家長不會過分關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因為排名體系多達5個以上。盡管《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聽起來很權威,但它只是一本與《福布斯》或《財經》類似的雜志而已,您不必過分依賴它的排名。
●專業與學校。我聽說中國的學生會在一所學院里學一個特定的專業,這和英國的教育模式有些類似。而在美國,學生通常只申請學院而不申請專業。有些學校可能要求學生說明自己更偏好于哪些專業,但大多數的學校并不在意這些。只有在第一年或第二年結束后,學校才會讓學生選擇一門專業。
●有多少學校會批準申請(即錄取)。在中國,您的孩子可以從當初填寫的志愿中選擇一所學校(也只能選擇一所學校),國家會從中協調以避免學校重復招生。而在美國,則由學校自己來決定接收事宜。因此,一個優秀的學生往往會接到很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入學通知。除此之外,學校的經濟資助數額通常也都是不同的,因為它們的經濟資助來源是不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就給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所以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令人頭疼的是,您的孩子恐怕又要在眾多的錄取信中做選擇了。
●時間表。中國的教育系統能夠如此迅速地統計出高考分數并為學生找好學校,這一點著實令人驚奇。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父母和孩子就只有那么一點點時間來做開學前的準備。相比之下,美國的進度更慢一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準備時間。將這兩種教育模式的時間安排進行了比較。
通過以上對中美兩種教育模式清楚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美國的程序比中國的程序進行的早得多,并且要求提前進行周密的計劃。
●美國的程序遠比中國的復雜,并且在很多步驟中都要進行選擇。
●假如您的孩子申請了美國的學校,那么在您孩子的同學參加高考的幾個月之前,您的孩子可能就會接到一所或更多所美國學校的錄取通知。
我希望這些關于中美教育模式差異的論述可以為您提供方便。中美的教育體系存在著許多差異,而在這些差異中,可能您最需要了解的是——美國大學要求兩種測試成績(SAT和TOEFL考試),而學生一定要及早參加考試、做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