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脂吃什么特效食物速查
- 李寧主編
- 339字
- 2018-12-27 17:44:12
緒論
了解高血脂
血脂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脂質,也就是血液中所有的脂肪類物質的總稱。它包括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磷脂及游離脂肪酸等。那么脂類又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脂類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生理作用是能量利用和能量貯存的形式;另外,它在維持體溫和神經傳導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兇
高血脂(或稱高脂血癥)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性、漸進性和全身性的,在早期和輕度時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容易被人們忽視。但日積月累,高血脂則會造成“血稠”,使脂類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壁變厚或者變硬,致使血液流通不暢,造成全身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硬化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
如果出現動脈硬化,血管壁會變得狹小、脆弱,血液也會變得凝滯不暢,進而會形成血栓,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病癥會因形成動脈硬化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
1.如果腦內形成動脈硬化,初期會出現眩暈、站起時目眩、忘事等癥狀。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會導致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腦中風、腦梗死、腦出血等疾患。
2.如果心臟的冠狀動脈(為心臟補充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器官)出現硬化,會導致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如果動脈硬化進一步惡化,則會發展成心肌梗死、心臟猝死。
3.如果動脈硬化出現在大腿的大動脈上,會引起一種叫做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疾病,導致人們走路時腿痛等癥狀。在初期,患者稍加休息后若堅持行動還可以移動,但是狀況嚴重時,會在腿部出現壞疽,甚至可能需要進行截肢。
4.如果腎臟出現動脈硬化,則會導致尿毒癥發生。
5.如果眼底動脈產生動脈硬化,有時會使視野部分丟失。
此外,高脂血癥也是導致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脂血癥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癥、胰腺炎周圍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癥等。最新研究還顯示,高血脂還可能與癌癥的發病有關,后果非常嚴重。
怎樣判斷是否得了高血脂
診斷高血脂的主要依據:膽固醇與甘油三酯
血脂升高帶來的癥狀并不明顯,如何合理判斷自己的血脂水平呢?高血脂的具體判斷標準是什么呢?一句話:對于高血脂,主要依據相關的甘油三酯水平與膽固醇水平來進行判定。
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是血脂的主要來源,兩者皆為身體所需。前者提供細胞能量,后者強化細胞結構;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長期處于高濃度水平,麻煩則隨之而來。過量的膽固醇將阻塞動脈,而過量的甘油三酯則從旁推波助瀾。正常的甘油三酯值大約是每升(L)血液中的含量小于1.70毫摩爾(mmol)。通常1.70~2.25mmol/L被視為臨界值,超過或等于2.26mmol/L則被視為過量。最保險的含量水平是維持在1.70mmol/L以下。
一般來說,若成年人空腹時血清中的總膽固醇含量水平超過或等于6.22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則可診斷為高脂血癥,而總膽固醇含量為5.18~6.19mmol/L者稱為邊緣性升高者。
“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是怎么回事
不要一聽到膽固醇就“談虎變色”,其實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是有好壞之分的:
“好”膽固醇
即高密度脂蛋白(HDL)。當你吃下太多的脂肪時,過多的膽固醇就會粘在血管壁上,長期作用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這時HDL能將血管壁上多余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排出,從而保護血管免受侵害,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所以,HDL及其膽固醇(HDL-C)含量升高被認為是好事。
“壞”膽固醇
即低密度脂蛋白(LDL)。當你吃下脂肪時,LDL就會升高,它從肝臟攜帶膽固醇到周圍血管,特別是到心臟上的血管(醫學上稱為冠狀動脈),可造成過多的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LDL及其所攜帶的膽固醇(LDL-C)含量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所以稱LDL為“壞”膽固醇。
血液中LDL的含量增加表示肝細胞膜的LDL受體數量可能在減少,因此在調脂治療過程中,不但要采取措施降低壞的脂蛋白(LDL)及其膽固醇(LDL-C)含量,而且還要設法升高好的脂蛋白(HDL)及其膽固醇(HDL-C)含量。

“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工作示意圖
控制血脂異常,定期體檢非常必要
對于高血脂,現在仍有很多人認識不足,認為高血脂并不可怕,再加上高脂血癥在未發現前,多數人毫無癥狀,所以往往未加重視。直到高脂血癥引發血管硬化,或產生高血壓等疾病之后才知道危害,其實,高血脂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并且被稱為現代社會危害健康的十大隱形死亡病癥之一。因此,定期體檢,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很重要的。
為防患于未然,普通人應每兩年檢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的人應每一年檢查一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應聽從醫生的指導,定期復查血脂。
另外,在測定血脂水平前,必須空腹12小時以上,抽取前臂靜脈血,還需注意在空腹前一餐忌用高脂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