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些黑夜,只能獨自穿越(2)
- 有些黑夜,只能獨自穿越
- 余青魚
- 2525字
- 2015-07-17 11:24:44
當然,不是努力了就會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曾經拼命地努力過。
人們大多存在這樣一個共性,那就是還沒有真正開始努力就放棄了。大家從身邊的人身上發現過這樣的現象:只要一遇到困難,他們就會找出各種無法成功的理由,然后心安理得地逃避,還沒有付出全部的努力,就說這是拼命也無法完成的事情。這樣的做事態度,怎能獲得成功?
07
學會等待,在寂寞中守候成功
對很多人來說,與肉體上的折磨相比,精神上的折磨更加難熬。
剛參加工作的小喬對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滿意。她常常抱怨公司的條件太差,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整日感嘆沒有一個“伯樂”來賞識自己這匹“千里馬”。因此,她在工作中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不管做什么事都只能保持三分鐘的熱度;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在暗地里盤算著要去別的地方走一遭,換個新環境。
其實,天下有的是胸懷大志的年輕人,然而能成功的卻是極少數。一個人只有在自己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把自己的心踏實下來,堅持下去,才會在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掘出生命之水來。與之相反,挖一個坑換一個地方,最后面臨的往往是被渴死的結果。
堅強的忍耐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磨煉出來的。有些時候,缺乏堅持的恒心,缺乏忍耐的精神,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訓練出這樣的品質,沒有這樣的機會培養出這樣的習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在一群小學生身上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每個孩子發一塊軟糖,然后告訴他們自己有事要離開一會兒。他希望孩子們都不要吃掉那塊軟糖,并許諾說:“假如你們能將這些軟糖留到我辦完事情回來,我會獎勵你們兩塊軟糖。”然后他就出去了。寂寞的孩子們守著那塊誘人的軟糖等啊等,終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塊軟糖。接著,又有人做了同樣的事……20分鐘后,米歇爾回來了。他履行諾言,獎勵沒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兩塊糖。多年以后,他發現,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無成,而日后創出一番業績的全都是當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忍耐力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項。在很多時候,你必須學會暫時忍耐,忍耐環境對你的磨煉和考驗。既然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否則你很可能將一事無成。
08
精神可以擊垮厄運
當我們的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時,只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破片撿拾起來,重新撫平。
智者在面對不幸時,懂得給時間一個機會。在第一次受到打擊時,整個世界似乎停止了運行,而我們的苦難也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無論如何,我們總得往前走,去實現生命中計劃的種種目標。而一旦我們完成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運作,不幸所帶來的痛苦便會逐漸減輕。終有一天,我們又能喚起以往的快樂,并且感受到被愛護,而不是被傷害。
有位女士,她有一個很出色的兒子,參加工作不久就因公殉職了,死時只有23歲。這位母親雖然為此感到十分悲傷,卻拒絕別人的同情,她說:“我認識許多悲觀的母親。有的因為失去孩子而精神崩潰,有的則因為孩子得了痙攣性癱瘓而無法正常為社會作貢獻。當然,還有更多的婦女極想擁有自己的小孩,卻苦于無法如愿。我有幸擁有一個好兒子,并且共度了二十三個歡樂的春秋。我會把這些快樂的記憶保留至生命的盡頭,因此,我要服從上天的安排,盡可能支持和幫助更多需要幫忙的人們。”
她確實去做了。她不辭辛勞地投身公益活動,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用來幫助別人,便不再將心思放在困擾自己的事情上。
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生命都擺動在幸與不幸、浮與沉、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里。我們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里面,拒絕面對各種不幸,不幸也不會因此消失。苦難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樂觀堅強地面對它,才能讓生活繼續。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既然來到了這個世上,我們就得經歷一些苦難,正像我們也會經歷許多快樂一樣。或早或晚,生活都會告訴我們,在受苦受難的經歷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國王或乞丐、詩人或農夫、男人或女人,當他們面對各種不幸時,他們承受的折磨都是一樣的。無論是什么年紀,不成熟的人會表現得特別痛苦,因為他們不了解,生、老、病、死以及其他不幸,其實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下面是擺脫不幸的五種方法,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
1.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讓時間去治療傷痛。
2.采取行動以擺脫困境。
3.集中精神,幫助他人。
4.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
5.計算我們所擁有的幸福。
09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不向往美好,但老天好像就是要與人作對似的,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滿坎坷。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難時,便心灰意冷,顧影自憐,整天精神萎靡,怨天尤人;而意志堅強者,則堅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往往是愈挫愈勇,義無反顧,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美國最早的香腸制造商是一位不滿20歲的女孩瓊,她本在自己父親的農場里工作。她很能干,工作也很努力,但農場并沒有讓她發財,日子只是勉強過得去。
后來有一天,瓊突然患了全身麻痹癥,臥床不起,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這使她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她的親戚們都確信:瓊將成為一個永遠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絕不會再有什么作為了。
然而,瓊還能思考,她也確實在思考,在計劃著。有一天,她把她的計劃講給家人聽。“雖然我不能勞動了,但如果你們愿意的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體。”她說,“我們可以把農場每一塊耕地都種上玉米,收獲的玉米用來養豬。在豬還幼小肉嫩的時候宰掉它們,做成香腸,然后把香腸包裝起來,注冊一種商標出售。這種香腸可以像熱糕點一樣出售,我們要把它們推廣到全國各地的零售店里。”
后來,這種香腸確實像熱糕點一樣出售了。幾年后,這個被命名為“瓊仔豬香腸”的食品成了最能引起人們食欲的一種食品,也是當時普通家庭的日常食品。
天無絕人之路,生活丟給我們難題,同時也會給我們解決難題的能力。利用大腦,借用別人的雙手,瓊依然干出了一番事業。是的,她的身體是癱瘓了,但是她的心理并未受到影響。因為她堅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堅信冬天之后有春天。她在困難面前沒有低頭,沒有被挫折嚇倒,而是另辟蹊徑,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事業。
10
學會變“負”為“正”
一個女人,在不利的環境中掙扎和拼搏,那股不妥協、不服輸的韌勁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一位名叫瑟爾瑪·湯普森的女士曾向卡耐基講述自己年輕時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