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防敗之道:80%的公司熬不過頭三年

把成功的意志注入生命的每一天,不怕失敗,不向任何人服輸,在屢屢挑戰與征服的過程中成就輝煌的人生。

為什么中國公司往往各領風騷三五年?公司持續增長的奧秘究竟是什么?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這些困擾著無數企業家和管理學者的難題卻在《論語》中找到了答案: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簡單的話語卻透射出了深刻的道理。

公司不應該只是在身處逆境時才想到創新、突破、改變,當處在優勢、順境中時,更應該保持憂患意識,不能沉溺于眼前的優越環境,要具有危機意識,勇于突破,敢于挑戰。這樣公司才能不斷增強競爭力,時刻充滿生機和活力。當今社會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公司要在經濟大潮中不被淘汰,就必須要有危機感和應付各類危機的足夠能力。

1.最大的風險是沒有危機意識

對于公司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危機意識。一些高速成長的公司,只看到自身的快速強大,而忽略了自己處在商海洪流中可能面臨的危機。公司要提高危機意識可以這樣做:

(1)幾乎所有的成功公司,都是注重危機意識的公司。

比如海爾集團以“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為生存理念;小天鵝公司堅守“公司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的理念;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公司上下傳達“百度離滅亡只有30天”的警示。

(2)居安思危,在各方面防患于未然。

使公司保持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就要具有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危機意識就是一種強烈的生存意識,如果你不積極進取,不能認識到當前激烈的競爭形勢,那么你注定要被淘汰。

(3)以正確的態度應對危機。

為什么大多數失敗的公司總是在危機來臨時慌了陣腳?究其原因還是由于中國公司缺乏危機激勵制度帶來的“硬傷”。如果公司沉溺于所取得的成就而完全忽視了可能面臨的危機,就會手足無措。

(4)明哲保身,多一些智慧轉危為安。

公司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需要在危機中多一些反敗為勝的智慧,不僅能幫助自己轉危為安,還可能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錦囊妙計】公司所面臨的危機無處不在,如果不懂得以危機作為自己成長和進步的動力,公司難逃失敗的宿命。

2.建立一套危機預警機制

公司出現危機時,很多管理者常常會束手無策,錯失處理危機的最佳時機。能及早識別危機的存在,采取措施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之內,是成本最低的危機管理方式。能夠從先兆中預測到危機,并提出防范危機的決策,比挽救危機更重要。

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正確及時妥當的處理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消除危機的隱患,還必須建立一套公司危機預警機制。

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要組建危機管理機構,定期進行公司營運危機與風險分析,進行風險分級管理。將風險分級分類,并訂出解決方案。

(2)不定期舉行不同范圍的危機爆發模擬訓練。

(3)確保公司內部對話渠道暢通,將一些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4)與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協作、互動關系,改善公司外部的生存環境。

【錦囊妙計】建立預警機制,在于危機發生前向公司及管理者提出警告,使危機在發生前就有所控制,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只看腳下終會走到懸崖邊

公司中的共同愿景會改變成員與組織間的關系,使團隊能夠密切合作。組織成員所共有的目的、愿景與價值觀,是公司壯大的重要基礎。

(1)共同愿景應是具體存在的。

公司的成員內心渴望能夠歸屬于一項重要的任務、事業或使命。共同愿景不應僅僅是一個想法,而應是具體存在的。

(2)共同愿景培育出承擔風險與實驗的精神。

就如赫門米勒家具公司的總經理賽蒙所說:“當你努力想達成愿景時,你知道需要做哪些事情,但是卻常不知道要如何做,于是你進行實驗。你不知道實驗是否成功,但你在不斷嘗試與修正之中一步步接近目標。”

(3)愿景要合適而非大而空。

將公司做大做強是每個公司的夢想,但是愿景不必沿襲大而全的路子,在專業型的愿景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樣大有市場。

(4)愿景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

愿景激勵雖然能夠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但是這不等于“渴”的問題的現實解決,如果不采取現實的行動,愿景將難以實現。

【錦囊妙計】管理者要有自己的理念和理想,和員工多交流,把個人夢想變成整個公司的理想。

4.不能滿足于既得利益

在時刻變動的環境中,能夠生存的公司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最靈活的。如果一個公司一直沉溺于過去的輝煌,順境面前盲目樂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時間一長就會被習慣性思維所控制,喪失銳氣,從而失去競爭力,最終被市場淘汰。

(1)身居大公司并非意味著高枕無憂。

那些認為身居大公司可以高枕無憂的人如果安于現狀,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

(2)不進則退。

公司是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的,不進則退,退則一敗涂地。

(3)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如果管理者能夠不被公司目前的業績表象所迷惑,深刻認知“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一規則,就會在公司內部產生一種緊迫感,最大限度發揮“危機驅動”作用,產生巨大的動力,使公司超越危機。

【錦囊妙計】如果管理者滿足于既得利益,意識不到市場的環境變化,最后只會在安逸中死去。

5.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危險可以轉化為機遇,機遇也可能在危險中喪失,沒有絕對的危機,也沒有永恒的機遇,正是危險與機遇的如影隨形,才讓我們真正認識到公司管理與經營的大智慧、高境界。在危急關頭,找到了解決危機的最佳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損失。

如何從危機中發現機遇,改變公司的命運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危機是“危險”,也是“契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前任CEO奧古斯丁認為:每一次危機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機會。在任何危機之中,總是蘊藏有扭轉的良機。

(2)頭腦冷靜,尋找有利因素。

管理者要善于在危機中保持冷靜,尋求和把握對自身有利的因素,這樣才能創造出新的市場奇跡。

(3)不迷信過去,著眼于未來。

狄更斯有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候,這也是最壞的時候。”對于企業家而言,我們身處這樣的時代,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過去的成功經驗,可能恰恰就是埋葬你明天的墳墓,所以,要變革,首先就要打破條條框框,不迷信過去,著眼于未來,將危機轉化為良機。

【錦囊妙計】商場風云變幻,公司難免會碰到出乎意料的危機,如果能夠在危機中尋求和把握住有利因素,那么必定能夠創造出新的市場奇跡。

6.挺住,走過挫折和艱難期

王永慶是臺灣著名的企業家、臺塑集團創辦人,他的“臺塑集團”為臺灣公司的王中之王,在世界化學工業界該公司位列“50強”之列。王永慶的成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遭遇過種種挫折。公司如何度過艱難期,不妨借鑒王永慶的經驗啟示:

(1)蓄勢“低谷”,伺機而動。

任何人在遇到苦難時,都要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培養毅力,等待機會到來。只要餓不死,一旦機會到來,就會迅速地壯大。

(2)刻苦耐勞下苦功。

世界上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關鍵就在于能否刻苦耐勞。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相差無幾,凡事只有下苦功才會有好結果。

(3)挫折成就強者心態。

擁有這種信念的管理者,即便身處困境,也不會消沉,反而困難越多,越能激發他更強韌的生命力。

【錦囊妙計】管理者要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才能忍受持續不斷的折磨,渡過重重難關,尋求生存發展的機會。

7.變通思維,適應市場

只有適應市場,才能快速實施變革。很多管理者發現,公司總是變不出去,是由管理者的思維總是被局限造成的。總是習慣用過去的成功經驗來解決今天的問題,甚至來預測未來,這往往并不可靠。相反,如果管理者能拋卻過去,就更能發現問題,實現超越。所以,管理者應該對經驗思維有所警惕,要習慣運用變革思維解決問題。具體表現在:

(1)管理者的思維要全方位開放。

要有世界眼光,正確對待經驗,科學運用經驗,這樣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2)管理變革的核心是思維變革。

變革思維就是不拘泥于形式,順應時代的潮流,準確地給公司定位,不斷地推進公司內部結構、管理體制、企業文化的變革,從而增強公司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打破經驗思維,變通才是發展之道。

循規蹈矩、故步自封的思維定式,沖不破狹隘思維的束縛,信息閉塞,反應遲鈍,終究是行不通的。

【錦囊妙計】觀念一變天地寬,如果管理者前怕狼后怕虎,最終只能被時代淘汰。

8.以退為進,著眼長遠

古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退,不代表不作為,而是以退為進,著眼于長遠。作為公司經營者,要懂得以退為進,學會避開對手的鋒芒。與其在競爭殘酷的空間中廝殺,不如策略性地規避競爭,發現新的空間。

(1)分析當時的大勢,把握時機。

“以退為進,天空海闊”是哲學思想在產品營銷上的實踐應用,就是失與得的關系,是放棄與占有的關系,成敗盡在取舍之間。

(2)借力打力、以退為進。

在雙方旗鼓相當或者不如對方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以退為進,避其鋒芒,可以避免兩敗俱傷,尋找更佳的突破口,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錦囊妙計】商場如戰場,有進就有退。不成功絕不罷休固然是真理,但敢于撤退才是最偉大的將軍。有一種勝利叫撤退,對公司經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智慧。

9.不盲目,不貪多貪大

許多公司渴望一夜成名,迅速致富。尤其是在高速發展時期,大都雄心勃勃,放出“十年乃至二十年躋身世界500強”的豪言,以致盲目追求速度,片面擴大規模。其結果往往是投資過大,負債率過高,資金鏈斷裂,導致公司滅亡或一蹶不振。

(1)盲目大躍進式“提速”不可取。

史玉柱在《我的四大失誤》一文中痛陳自己的第一大失誤便是“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巨人集團的產值目標過高,導致風險過大,沒有必要的組織保證,必然損失慘重。

(2)貪多貪大,導致“消化不良”。

中國第一個導入CI的太陽神是“吃得太多消化不良”的范本。太陽神由最初的輝煌走向沉寂,為多元化戰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錦囊妙計】既然自己沒有那么大的胃,就不能吃得太多,一口吃不成胖子。應該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摸著走,千萬不要盲目亂跑。

10.建立完備的管理系統

許多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卻始終未能建立現代公司制度,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管理不善,導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導致士氣低落;公司沒有創新能力,導致公司產品積壓;職業經理人玩忽職守,導致公司資產流失嚴重。錢是賺來了,眨眼又不知去向,老板沒有紅利可得,這樣的公司必然辦不下去。

可見,公司要發展,要生存,要在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把握好經營的要訣。

(1)解決老臣、空降兵和親情文化之間的矛盾。

職業經理人群體的發展需要市場的培養,在與企業家碰撞、磨合、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熟,公司也會因此更加強大。

(2)對自身能力有信心。

企業家的自信心影響著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公司能夠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和規模,直接受限于創立者的胸懷和能力。

(3)經營理念適應環境的變化。

當創立者的經營理念不再適應環境的變化時,公司的生命也即將結束。

(4)組織簡單性與完整性并存。

混雜或者不必要的機構設置,容易造成多頭指揮或者產生部門特權,使得下屬員工無所適從。依據組織簡單性與完整性并存的原則,重新組建公司組織層次,崗位明確,責權清晰,上下信息暢通,才有助于公司的穩定發展。

【錦囊妙計】公司要生存和發展,就要建立一套完備的管理系統,才能上行下效,保證公司各部門的良好運轉。

11.解決合伙創業的內部矛盾

創業一旦克服了“散伙怪圈”,就變得異常的堅不可摧。如果合伙創業者們能夠秉持“求同存異”的戰略方針,事事不過于計較,相互寬容信賴,公司一定能夠走得更遠。如果忽視公司內部問題,在積累過程中,小問題會變大,最終給公司發展帶來阻礙。

在合伙經營過程中,有幾項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1)制度要明確。

能夠合伙創業的人,一般都是親戚、朋友、兄弟等。親情、友情混雜在公司制度中,如果制度不明朗,為個人利益爭執不休,公司很難正常運轉下去。

(2)入股方式要協商。

合伙人現金方式或提供技術方式入股,需要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進行書面約定。具體內容包括:確定每位合伙人股份的占有數目、未來利益的分配方法,以及承擔相應風險的比例。

(3)財務要獨立。

合伙人在創業初期,可能既是員工又是老板。但是一定要雇傭專門的財務人員來獨立地負責賬目。

【錦囊妙計】合作者之間、部門之間都要經常溝通,有問題就不要壓下,一定要解決問題,這樣的公司才會堅不可摧。

12.星火燎原,防微杜漸

公司如同逆流而行的船,眾多員工匯集在一起才給了船以向前的動力。而安全就如同舵板,使船行駛得更加平穩。

對于公司犯的每一個錯誤細節,都需要員工去從中找尋、探究,正所謂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小錯誤集中起來就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誤。

(1)防微杜漸,制止壞事情、壞思想、壞作風,不讓它發展。

(2)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要排除隱患。

如果公司成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多一點仔細,或管理者對員工多一句叮嚀,就可避免嚴重事態的發生。及時地排除隱患或迅速把有關訊息通知到了相關部門和人員,同樣也不會發生嚴重的后果。

(3)相同錯誤不能犯第二次。

避免犯類似錯誤,是工作注重細節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以人為本是安全大廈的基石,防微杜漸便是立于其上,使整個建筑得以屹立的重要支柱。

【錦囊妙計】面對一個又一個小問題都要用一百分的耐心解決,如果忽視的話,這些小問題會變成無法挽回的災難。

13.不因急功近利而早盛早衰

急功近利即只考慮眼前利益,深謀遠慮則是思考問題周密細致,并考慮相應的對策。如果管理者在公司戰略上目光短淺,過于急功近利,對公司發展沒有長遠眼界,將導致日后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下風。

避免發展過程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可以這樣做:

(1)不要好高騖遠。

戰略管理的觀點要求公司不能好高騖遠,在收入支撐不足時不要盲目大舉擴張。

(2)不能急功近利。

在公司的投資構成中,決策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比較直接的“小利益”,而應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發現比較隱蔽的“大利益”。

(3)識時務者為俊杰。

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會怎樣。看清了它的將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錦囊妙計】加強自身商業素質,不要只看到當下,凡事決策上以長遠眼光考慮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金沙县| 庐江县| 七台河市| 北辰区| 阳东县| 泗水县| 来凤县| 邵东县| 舒城县| 浑源县| 烟台市| 连城县| 当阳市| 和政县| 永新县| 唐河县| 彩票| 阆中市| 曲沃县| 台南县| 花莲县| 湘潭县| 满城县| 沂南县| 清原| 吉林省| 崇信县| 建德市| 宁德市| 固始县| 德江县| 农安县| 湘乡市| 海林市| 锦州市| 昭觉县| 忻州市| 鄂托克旗| 天门市| 纳雍县|